種福有福

  種福有福

  世間人心動,愛著福果報,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滅。   ——《大智度論卷一摩訶般若波羅蜜初品如是我聞一時》

  一般愚人只希望得豆得瓜,而不想去種豆種瓜,只想要享福而不愿去種福!洞笾嵌日摗愤@個偈子把眾生的愚昧顛倒,很明確地點了出來。

  “世間人心動”,為什么動呢?因為有貪愛幸福的果報,卻不喜好努力去培養(yǎng)幸福的原因。一般人都希望多福報、少災(zāi)難,所以人心就像猴子,整天處心積慮動腦筋,看看有哪些幸福的機會之門,正在等待著他們進去盡情地享受;也像母雞帶小雞,一天到晚在地上東啄一嘴、西啄一嘴,找找看有哪些美食,正在等待著它們?nèi)ハ碛茫鼈兘K日忙著找可吃的東西,似乎永遠沒吃飽的時候。是不是真有那么多的機會,是不是真有那么多東西可吃?當然沒有。明知機會不多,還是不能死心,這樣子雖然給人希望,也使人心變得不能安定。

  人與一般動物不同,例如老鼠,不種五谷,可以偷吃五谷;例如野兔,不種菜可以偷菜吃,但它們不知道那是不道德的行為。人類求生存,必須付出努力生產(chǎn)的代價,如果不事生產(chǎn)而坐享其成,便為社會所不容,亦被識者所不齒。要是大家只受福報而不種福因,福從何來?因此,“人心動”只要動得正確,便是智慧的奉獻,動得不正確,便是投機取巧、走歪路的邪念妄想了。

  這四句話的前三句,是告訴我們,人心輕躁浮動,因果顛倒,則是制造苦惱的根源;人心謀定而動,但顧努力耕耘不問收獲多少,乃至只顧種福而未求享福,才是最有福、最享福的人。第四句“求有不求滅”,是說人人希望擁有福報,希望福報增長,誰都不希望福報減損、福報消失。這便是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也是煩惱痛苦的原因。事實上,世事皆無常,有了福報而擔心沒有保障,無異自尋煩惱。世間沒有一樣?xùn)|西是永遠可靠的,連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都不是永遠可靠的,豈能要求以身外之物來保障自己?

  告訴我們:種瓜可能得瓜,也不一定得瓜;不種瓜而得到了瓜,一定是借來的、偷來的,或者是搶來的,借的必須還本付息,偷搶的必須遭受犯罪的懲罰,都不是好玩的事。有的必然歸之于沒有,沒有了還可以努力來促成其有,能知此理,必定有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