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化家庭 >

家庭會傷人

\

  我們究竟有沒有權利對自己的父母不滿?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多年以前,當我看到一本國外心理學家所寫的書,叫做《家庭會傷人》時,凜然一驚。只能說家庭是幸福的港灣,不能說家庭也暗藏殺機。只能渲染家庭給我們以溫馨,不敢聲討家庭給我們以冰冷。我們期待從家庭汲取力量,不曉得家庭常常是吞噬能量的黑洞。我們以為在家庭中受到的心靈暴力是偶然遭遇,殊不知幾乎俯拾皆是……

  假如沒有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傷亡于家庭的人,一定多于戰(zhàn)場。在我們周圍,有透明的鮮血汩汩流淌,有看不見的傷口,白骨森森。毋庸諱言,這些鮮血和傷口的制造者,很多來自我們的父母。你可以從再選父母和親生父母的比照當中,察覺內心蟄伏極深的期待。接受自己的這種愿望,并非罪過。如果你寫下的名字是一位柔和的女性,那么也許父母給予你的精神壓力需要清掃。如果你寫下的名字是一位很有決斷的英雄,也許你怨懟父親的優(yōu)柔寡斷。如果你寫下笑口常開的相聲演員,也許你的父母太過嚴厲,幽默不夠,你也繼承了不茍言笑的秉性,潛意識中,你希望自己從再選的父母那里傳染點調侃的細胞……

  假設雖多,連真實世界的萬分之一都無法達到。心理的玄妙,讓任何假設、預期和解釋都蒼白失色。嘗試著面對自己的心靈,破解它所發(fā)出的神秘而悄然的信號,是你我終生的功課。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極為密切。海淀區(qū)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尚秀云,親手審判過幾百名未成年犯罪者。她說,問題少年往往是問題父母的產物。每七個編造謊言犯詐騙罪的少年當中,有六個家庭的家長不誠實。每十四個偷盜的少年中,有十三個家庭的家長崇尚金錢,貪小便宜。每十五個持械斗毆犯故意傷害罪的少年當中,有十二個家長性格暴躁,愛與人爭斗,動輒打罵孩子。

  面對著自己的期望,有待整理的東西還很多。你可以從他們體態(tài)相貌的差異中,發(fā)覺自己的審美情趣。你可以從他們教養(yǎng)文化的程度,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門閥觀念和等級思想?如果你選擇父母時很在意他們的經濟狀況,那么你也能從中察覺自己對金錢的態(tài)度。如果你很在意父母的性情,是否你的童年受過精神打擊?

  生活是由關系組成的,佛教認為,世界就是由緣分組成的。“緣”就是關系。事物皆有關系,你和目的,你和食物,你和天氣,你和交通工具……當然了,最主要的是你和周圍人的關系,你和自己的關系。我們與周圍人的主要關系,常常反映出我們和父母的關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