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化家庭 >

貪在哪,痛在哪

  真正的布施圓滿是對物質(zhì)、對法、對自身沒有貪著。那怎樣才能放下對財物和受用的執(zhí)著呢?主要是明白這些都是無有實質(zhì)性的,都離不開無常,都是虛假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即使你有再多的物質(zhì)和受用,在心情不好、內(nèi)心煩悶的時候,它都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們之所以貪著這些,是認為這些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讓我們愉快,但事實并非如此。是否快樂主要取決于你的心情和心態(tài)。如果你心情好了,心態(tài)好了,即使一無所有也會快樂。

  無常是指這些東西都不長久,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當你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分錢、一樣東西也帶不走。這樣憶念與思維,貪著就沒有了。

  我們的身體也是這樣,沒有什么可貪著的。有的人特別執(zhí)著自己的身體:“我的眉毛,我的牙齒,還有我的頭發(fā)已經(jīng)留二十年了……”舍不得剪,這是對頭發(fā)的執(zhí)著。留二十年了也是頭發(fā),即使留一百年也沒什么,跟我長了幾天的頭發(fā)沒有任何區(qū)別。

  我們特別執(zhí)著自己的身體,別人不能碰,不能隨便看,否則心里就不舒服。你的身體有什么不能碰的,也不是珠寶做成的,就是個不凈袋,里面裝的都是不凈物,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用。如果拿出來,沒有一樣是我們概念中的干凈,不相信的話,可以到天葬臺去看看。有的人到了天葬臺不是恐懼就是覺得骯臟,沒有別的。有些人到了天葬臺非常害怕,天葬臺的尸體有什么可恐怖的,也不能動,那只是沒有呼吸的人,反而有呼吸能動的人你卻不怕,也不覺得臟。其實,尸體和你就只是有沒有呼吸的差別罷了。

  有的人不僅貪著自己,還貪著別人,讓身邊又多了一個不凈袋。實際上,都是自己的概念,是自己的心,沒有實質(zhì)性。這樣一觀察,自然就不貪著了。有些人對法有貪著,我們要做法布施,對法的執(zhí)著也要斷掉。當你執(zhí)著的時候,它就不是法了。

  有些人說,佛講了,善根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快樂與利益,如果我有善根,可以心想事成……如果你貪著善根,表面上看也許它會給你帶來一些利益,但實際上給你帶來的都是痛苦。有的人有錢或有權(quán),卻給自己帶來了災難、壓力和煩惱。華智仁波切講:有一匹馬就有一匹馬的痛苦,有一塊茶葉就有一塊茶葉的痛苦。沒有放下就是這樣,放下了就不是這樣了。主要是自己的心,主要在心不在物,在心不在境。

  我們現(xiàn)在也能看到,也能感受到,這都屬于善果。我們肯定在宿世中積累了很多功德,今天終于成熟了。如果善果成熟的同時給我們帶來煩惱痛苦,說明以前我們種善根的時候是不清凈的,摻雜了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煩惱,F(xiàn)在我們學修了佛法,稍微有一點點知識的時候就傲慢了,這里面摻雜著傲慢。有時候嫉妒別人,摻雜著貪心、嗔恨心等煩惱。你雖然種下了福,但這不是清福,將來它們產(chǎn)生果報的時候也是不清凈的,也是一種染污,這都是沒有意義的。這樣一想,你就不貪著了,就要這樣憶念。(達真堪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