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的精神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
在漢傳佛教的范圍里,觀世音菩薩乃至四大菩薩的知名度,超過了釋迦牟尼佛。不信佛的人,只知道《西游記》里有個如來佛。我曾經(jīng)開玩笑,如來佛能夠出點名,還沾了孫悟空的光?墒牵绻阏f“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那個拿著瓶子的菩薩。
曾經(jīng)有位研究觀世音菩薩信仰的人,說過一句話:“觀世音菩薩撐起半個亞洲的信仰。”這句話說得很到位!但我想說,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
這四大菩薩,各有一個象征。文殊菩薩象征智慧,普賢菩薩象征大行(héng),觀世音菩薩象征慈悲,地藏王菩薩象征大愿。也就是說,大智、大行、大悲、大愿,就是這四大菩薩。把這四大菩薩的精神合起來,才是成佛的根本;缺少一個,都不能成佛。
這四大菩薩的精神,是大家修學佛法的綱領。
第一,文殊菩薩象征智慧。
什么是智慧呢?解釋起來可以有很多種:無我是智慧,沒有執(zhí)著是智慧,放下是智慧,退步、忍辱也是智慧。實際上,我剛才說的你只要做到一個,那就是智慧。關鍵是你在具體的生活中能不能做到。你在生活中,往往把小事鬧成大事,這就是沒有智慧。
雖然智慧有很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但它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就是“無我”。大家的障礙、煩惱,都是因為“有我”。一個報道講:一個女的家庭主婦,在煮飯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味精了。這邊正炒著菜,于是打電話給老公說:“回來的時候順便帶包味精。”老公說:“行!沒問題。”
一會兒老公回來了,可忘了買味精。妻子就生氣了,嚷嚷:“你看你一天干了啥?這么大個人還不如一頭豬!讓你買包味精都忘了,你還有什么出息?”老公一聽也火了:“你那么兇干嘛?你是煮飯的,自己不買味精讓我買!”兩人就這樣吵了半天,飯也沒吃。到了晚上,妻子就是想不通,跳樓自殺了。
如果她能學點佛法,有點智慧,就不會選擇自殺。如果她的老公能有點智慧,說句對不起,今天忘了買,不吃味精也一樣,沒關系!他們還會吵嗎?不吵她還會去跳樓嗎?如果大家在生活和修行中能有智慧,很多問題都能解決。
第二,觀世音菩薩象征慈悲。
在生活中,大家很多時候缺少慈悲心。曾經(jīng)有人對我說:“今天的人好像慈悲心都挺好的!”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你看那人養(yǎng)條狗都叫它兒子,他多么愛它!”真的是這樣嗎?他雖然養(yǎng)了這條狗,看起來好像也給它吃得好,甚至每天還給它梳頭發(fā),擦香香,只差沒給它拉雙眼皮了。好像是挺有愛心,挺慈悲的?梢坏┻@只狗不聽話的時候,他就會罵:“這個死狗!短命的!”這是有慈悲心的表現(xiàn)嗎?不是。可學佛法的人不同。學佛的人真正按照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來對待一切眾生。他們的內心是平等的,寬容的。
第三,普賢菩薩象征大行。
什么是大行呢?普賢菩薩有十大愿,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但是在這十大愿里最重要的,是每一條愿都有這樣幾句話:“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為什么“行”字要念作héng呢?因為這幾句話都體現(xiàn)了行(héng)的精神——堅韌、堅持、不退縮。永遠保持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叫大行。
有個地方的匾額上寫著四個“行”字。這四個字到底應該怎么讀,考倒過很多人。有位老者告訴我,應該念作:(行háng)(行háng)行(xíng)行(héng)。前面兩個“行”字念háng,就是各行各業(yè);第三個“行”字念xíng,就是做;第四個“行”字念héng。意思是:不論是哪行哪也,想要成就都得有耐性,有韌勁,要堅持不懈,才能有出息。
大行的精神凡夫很難辦到。菩薩度眾生從不喊累,從不休息;而凡夫剛剛做了一點事,就喊著休息。女的到了五十五,男的到了六十歲就退休了。菩薩有退休這一說嗎?沒有。菩薩是“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從來沒有停止的時候。普賢菩薩代表的就是耐性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地藏菩薩象征大愿。
這里的“愿”是什么愿?是代眾生受苦的愿。愿所有眾生受的苦,都由我一個人承擔。這就是地藏菩薩的精神! 5.12地震過后,有人跑來找我,說:“我今天要到廟里來燒香!”我問他為什么。他告訴我:“學佛真好!那天我去旅游,剛走那個地方就垮崖了,砸死五個。我多幸運,真是菩薩保佑!”
從常理上講,這種理解是正常的。但如果從地藏菩薩的精神來講,就不符合菩薩精神。如果是菩薩,一定會想:那塊石頭砸到我多好!如果我的死能夠挽救別的生命,能讓他們活著,那就好了!如果普通人講出這樣的話,一定會被認為是高燒四十度。為什么菩薩就能做到呢?因為菩薩的精神和愿力太強大,有著超于常人的力量。
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精神:大智、大行、大悲、大愿。這就是中國佛教的根本,也是菩薩行的根本。
如果你想成佛,就要發(fā)菩提心,度眾生。在密教里,把菩提心分為愿菩提、行菩提、勝義菩提。“愿菩提”和“行菩提”都是世俗的菩提心。因為還有我、有眾生,所以并不究竟。“愿菩提”,就是發(fā)心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愿望。“行菩提”,就是把這種愿望變成具體的行動,能夠真正去利益眾生。
“勝義菩提”,就是最終達到無我的精神狀態(tài)!金剛經(jīng)》里講的“三輪體空”就是這種狀態(tài)。當你在度眾生的時候,沒有“我”在度“眾生”,沒有“眾生”在被“我”度,也沒有度眾生的“辦法”。比如:你家門口有個乞丐,然后你給了他五毛錢。這時候,沒有一個“我”在給錢,沒有真實、具體的“我”;沒有一個“乞丐”在接收,只不過是一個肉體;也沒有“錢”在被給,不耽著給的東西。
事實上,很多人在給了錢以后,就后悔得不得了?扇绻蠹矣羞@種“三輪體空”的狀態(tài),還會因為給了五毛錢,然后發(fā)現(xiàn)乞丐是假的,而氣得捶胸頓足嗎?還會悔恨地說:“又上當了!早知道,我買顆糖吃也不給他”嗎?
這種“三輪體空”的狀態(tài),用今天的話簡單講,就是“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大家能辦到嗎?上中學的時候,我所在的班里有個同學經(jīng)常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老師上課時問:“是誰做的好事呀?”沒有同學回答,他也不回答。但是時間長了,他還是沒能忍住。有一次,我和他聊天:“這人真好,經(jīng)常做好事,可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是誰。”結果他說:“因為我們關系好,就告訴你吧,都是我做的!”
這一句“都是我做的!”就說明還有“我”。這就是世俗菩提心,而不是勝義菩提心。因此,勝義菩提心指的是無我的境界、三輪體空的境界。但是,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又是統(tǒng)一的,因為先“有”才能“無”。
如果用哲學的方法來比較,我覺得:文殊菩薩的智慧是菩提心的體,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是菩提心的相,普賢菩薩的大行是菩提心的用,地藏王菩薩的愿是菩提心的根。有了體、相、用、根,就成為了一體。
前面已經(jīng)講了,大乘佛教的基石就是四大菩薩。事實上,四大菩薩的精神,正是修學大乘佛道的綱領。這四種精神不僅是統(tǒng)一的整體,也是菩提心的具體表現(xiàn):“大悲”和“大行”,相當于行菩提;“大愿”,相當于愿菩提;而“大智”,相當于勝義菩提。因此,四大精神就在菩提心之下統(tǒng)攝和落實。想要落實菩提心,第一個就是發(fā)愿,這也是給大家講《怡山發(fā)愿文》的原因。
來源:宗性法師《怡山發(fā)愿文》講記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誰?
-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人生自然會越過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佛學常識]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佛與人生]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漢傳人物問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斷自己已經(jīng)足夠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經(jīng)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佛學常識]佛教的世尊是誰?
- [妙法蓮華經(jīng)]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綠茶]乾隆與龍井茶的故事
- [漢傳人物問答]怎樣觀察自己內心的念頭?
- [佛化家庭]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