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
《藥師經》,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一樣,《藥師經》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是大乘經典之一。《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經講記
庚二免難益
辛一百怪出現難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于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yǎng)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
下為免難益,第一是離百怪出現難。
釋尊說:「若復有人」,睡覺的時候,「忽得惡夢」,看「見種種惡相」現前;「或」有不祥的「怪鳥」,如貓頭鷹、烏鴉之類,突然飛「來」聚「集」家中;「或于住處,百怪出現」,如房屋巨響,器皿自破,或夜出怪聲,種種希奇的現象,從未曾有過,而驟然發(fā)生,這都是個人或家庭不祥的預兆。
此類異乎尋常的現象,使人引生不幸的預感,而且每有應驗。近見報紙登載:有個外國人,養(yǎng)了一條狗,一天忽然跳出屋外,大聲狂吠起來,主人跑出一看,整個屋子跟著坍下。據科學家研究,人們將發(fā)生不幸的事情,畜類可能有一種第六感官,可以預感得到。我們若遇到這類怪現象,
第一、不要慌,一慌就不易應付。如正人君子,心地坦然,或是有道德有修持的人,索性就不要睬他。我國有句俗語:『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第二、若德行有虧,則虔誠稱念藥師如來圣號,祈求佛力加被,一切怪事自可消滅。所以這里說,遇怪現象擾亂的「人」,「若」依上面所指示的,備辦各種美「妙資具,恭敬供養(yǎng)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那么所有「惡夢惡相」等「諸不吉祥」的現象,就會「皆悉隱沒,不能」成「為」我們的禍「患」。
辛二一切怖畏難
『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yǎng),一切怖畏皆得解脫!
在各種恐怖的災難中,此處列舉出來的,「有水」災,大水成災,可淹死園田的農作物,沖毀房舍,漂沒生命,如大陸空前未有的大水災,不知多少災民,等待救濟!富稹篂模蠡鸪蔀囊部膳,有時一燒就是百千棟的房[P140]屋,人命財產的損失,極為慘重!傅丁篂,即戰(zhàn)亂時期的一切災難。「毒」是遭毒藥所害!笐译U」,即走上絕崖峭壁,及危橋險坑,容易失足墮落!笎合蟆梗笥斜╈宓,見人就要蹈死。另外還有惡「師」、猛「虎」、兇「狼」、犬「熊」、和「羆」──即人熊等,都是獸類中最兇猛的一群!付旧、惡蝎、蜈蚣」,是毒蟲,若被咬到,不是中毒致命,便是發(fā)腫發(fā)痛!蛤难选,俗稱蓑衣蟲,與蜈蚣同類,毒液滲入皮膚,立即起泡,發(fā)痛發(fā)癢!肝、虻」,如前已說到。眾生「若能至心憶念彼佛」──藥師如來,及「恭敬供養(yǎng)」,便能承此殊勝功德,對以上「一切怖畏」災難,「皆得解脫」。
我們之所以會遭遇猛獸毒蟲的啖害,一是由于自己宿業(yè)的招感;二是現前心意太毒。我們稱念藥師圣號,一面消除業(yè)障,一面培植慈悲心,減除毒害心,如此便可消災免難。有的人說:虎狼是人類的禍害,應該把它撲滅。其實毒蛇猛獸并不一定要傷人,而是人心太毒太壞了,總是存心要傷害它,為了自衛(wèi),它當然也會傷害你。有人問馴獸師:何以整天跟老虎獅子一塊玩而不被傷?他說:簡單得很,祗要取得它們的信心,讓它們確知你實無心害它,而且對它有利,它也就不會咬噬你,并且和你成為好朋友,任憑撫摩玩弄,毫不介意?梢娎匣、獅子也有友好的感情?藢嵳f來,虎狼猛獸是怕人的,憑他們的本能與經驗,見了人就以為要傷害它,所以迎頭抵抗。蜈蚣也是如此,有時爬在我們的身上,不摸它沒有事,摸它就被咬一口,因為它要自衛(wèi),故起而反抗。我們學了佛,宿業(yè)一天天消損,慈悲心一天天增長,一切惡獸毒蟲的傷害,自會漸漸減少。古語說:「至德之世」這是真理,并非笑話。佛教有的祖師住在山中,無人照應,就養(yǎng)兩只老虎作伴,在他慈悲心懷的撫慰之下,一切馴服聽話。明乎此理,欲求消災免難,就得至心稱念藥師如來的名號,以消除宿業(yè),滋長悲心;將內心的瞋毒,洗刷得干干凈凈,然后災難始得免除,否則,可別以為藥師如來不感應呢!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