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原文、白話故事、圖片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原文】
辭退南行,向勝樂國,登妙峰山,于其山上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觀察求覓,渴仰欲見德云比丘。經于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見已往詣,頂禮其足,右繞三匝,于前而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行?乃至應云何于普賢行疾得圓滿?我聞圣者善能誘誨,唯愿垂慈,為我宣說:云何菩薩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德云比丘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能請問諸菩薩行。如是之事,難中之難。所謂:求菩薩行,求菩薩境界,求菩薩出離道,求菩薩清凈道,求菩薩清凈廣大心,求菩薩成就神通,求菩薩示現(xiàn)解脫門,求菩薩示現(xiàn)世間所作業(yè),求菩薩隨順眾生心,求菩薩生死涅槃門,求菩薩觀察有為、無為心無所著。
「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凈,智光照曜,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凈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yǎng)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所謂:見于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shù)、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shù)、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shù)佛、四天下微塵數(shù)佛、千世界微塵數(shù)佛、二千世界微塵數(shù)佛、三千世界微塵數(shù)佛、佛剎微塵數(shù)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游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邊照耀、種種國土、種種壽命,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xiàn)種種成正覺門,于大眾中而師子吼。
「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豈能了知諸大菩薩無邊智慧清凈行門?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常見一切諸佛國土種種宮殿悉嚴凈故;令一切眾生念佛門,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令見佛得清凈故;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入如來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門,見無量佛,聽聞法故;照耀諸方念佛門,悉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切微細境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于諸劫念佛門,一切劫中常見如來諸所施為無暫舍故;住一切時念佛門,于一切時常見如來,親近同住不舍離故;住一切剎念佛門,一切國土咸見佛身超過一切無與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門,隨于自心之所欲樂普見三世諸如來故;住一切境念佛門,普于一切諸境界中見諸如來次第現(xiàn)故;住寂滅念佛門,于一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槃故;住遠離念佛門,于一念中見一切佛從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廣大念佛門,心常觀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諸法界故;住微細念佛門,于一毛端有不可說如來出現(xiàn),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莊嚴念佛門,于一念中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xiàn)神變故;住能事念佛門,見一切佛出現(xiàn)世間放智慧光轉法輪故;住自在心念佛門,知隨自心所有欲樂,一切諸佛現(xiàn)其像故;住自業(yè)念佛門,知隨眾生所積集業(yè),現(xiàn)其影像令覺悟故;住神變念佛門,見佛所坐廣大蓮華周遍法界而開敷故;住虛空念佛門,觀察如來所有身云莊嚴法界、虛空界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海門;彼有比丘,名為:海云。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海云比丘能分別說發(fā)起廣大善根因緣。善男子!海云比丘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當令汝生廣大善根力,當為汝說發(fā)菩提心因,當令汝生廣大乘光明,當令汝修廣大波羅蜜,當令汝入廣大諸行海,當令汝滿廣大誓愿輪,當令汝凈廣大莊嚴門,當令汝生廣大慈悲力。」
時,善財童子禮德云比丘足,右繞觀察,辭退而去。
【白話故事】
善財離開大塔廟,不分日日夜夜,走了若干平地,翻過無數(shù)高山,來到勝樂國界。
勝樂國,若顧名思義,應是樂中之樂。其實不然,那山,如利劍高插云霄;那水,嘩啦啦奔騰咆哮;那人,一個個丹眉杏眼;那地,赤灼灼如火焚燒?床灰娋G油油的田野,聽不見鶯歌燕語,嗅不到稻麥禾香。善財走著走著,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十分難受。想起那柳暗花明人流擁擠的福城故鄉(xiāng),不免掉下幾滴熱淚。但是想到文殊師利童子的教誨:“按德云比丘說的去辦,就能解脫眾生苦難。”又想到那石碑上刻的“尊重吾師向南去,百城煙雨渺無窮”。他們對我那麼尊重,寄託那麼大的期望。我已發(fā)菩提心,雖然前去的路途還遠,遇事還多。但是為了淨化世間,利樂有情,應該精進勇猛地向南行。這才開始,怎能退縮呢?于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氣,問過好多好多的人,走過好多好多坎坷不平的路,忍受了好多腰酸腿疼的苦,才來到了妙峰山下。看到那巍峨雄偉的山,峰插云霄,懸?guī)r絕壁,要想攀登,談何容易?比上青天還難。
善財并非等閒之輩,他已發(fā)菩提心,要加入文殊師利的行列,有捨己為人,淨化人間的雄心。一步步往上爬,到處尋找,哪裡有德云比丘的蹤跡呢?連房子也沒有,更沒有一個人?墒撬⒉换倚模缿?guī)r,過澗溪,竟找了七日七夜。最后在一個石壁上發(fā)現(xiàn)一首墨蹟未乾的詩。曰:
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繞山頭無定蹤。
七日既云尋不見,一朝何故卻相逢。
發(fā)心住處師緣合,普見門中佛境容。
回首夕陽坡下望,白云青帳萬千重。
善財讀罷,心生歡喜,德云比丘定在眼前。他四處張望,不見人影。又穿石洞,爬懸?guī)r,東走西串,還是沒有人影。他想:“這詩墨蹟未乾,他又藏在哪裡呢?”但他還是不灰心,不休息,繼續(xù)尋找。凡是可以容人的地方都看過,還是沒有人。善財累了,想在石上歇一會?墒强纯慈章湮魃剑焐淹。又想到詩上說的“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繞山頭無定蹤”,但沒有蹤跡,怎能找到呢?善財埋頭尋思,不得其解。抬頭一望,對面山頂上卻站著一個人。善財急忙跨過小溪,爬上山頭,上前虔誠頂禮說道:“善知識,我已發(fā)菩提心,決心作造福人間的事,首先解除眾生苦難,文殊師利教導我前來請教,愿慈悲憐憫開示于我。”
德云比丘并不看他,兩眼平視前方,話音祥和地答道:“善哉!來者。我在這山頂住了四百萬年,聽說哪裡有佛出世我就去禮拜。哪裡有善知識我就去參拜請教。不管路有多遠,我都去參拜請教。若得到半句對人有益的話,我都牢記在心裡。參拜的善知識多,得到不同常人的快樂。善知識是我們的依止,是照亮的明燈,是航海的燈塔。沒有善知識的指導,如黑暗中賽跑,不掉進深淵,就落入苦海。因此我不知疲倦的到處參訪,幾百萬年如一日。我只有知道這些了。你已發(fā)菩提心,加入文殊師利行列,免除眾生苦難,還要從此南行到海門國,那裡有一個海云比丘,他可以告訴你。”
德云比丘說完不見了。善財想:“他幾百萬年如一日,都是參拜善知識。我才尋七日七夜,這算得了什麼呢?一定要像他那樣,只要有善知識,就不知疲倦去參訪。哪怕只有半句對人有益的話,也要銘記心中。”
眼看暮色已降,大地一片黑暗,善財就在石巖腳下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善財起來,看見南方一片綠色,大地變得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不象前幾日憔悴、沉寂。善財心情舒暢,急往南方還沒過進發(fā)。
- 上一篇:白話華嚴經
- 下一篇:《華嚴經》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