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地藏經(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論地藏經(jīng)是佛對在家弟子的遺教

第七章 結(jié)論

  因地藏經(jīng)是為在家弟子所說的遺教,所以在一萬九千四百三十二字中,皆以世法為對象。而于菩薩發(fā)愿,與地獄苦狀,則殷殷垂訓,篇幅占得相當大,世尊悲心,于焉若揭。在家弟子,如能切實依教修行,不特生死俱利,獲福無窮;而且生天受樂,終證涅槃。

  在南傳佛教里(即世稱小乘佛教),除佛與比丘僧外,余皆盡為在家弟子,并無菩薩這個名詞;這也可為菩薩是在家弟子的一個旁證。而在北傳佛教里(即世稱大乘佛教是),菩薩一詞,欲顯得特別響亮。一切滑稽好戲,幾乎全由菩薩來導演;如說大乘佛教,整個是菩薩活動的世界,也不為過。足見佛教自北傳以后,已漸漸世間化,由小數(shù)人出家自了,進而普度眾生,同證菩提,為其修行最終目的了。如世尊以未來眾生,殷勤囑付地藏菩薩,就是這個趣向的說明。若在南傳佛教國家,連菩薩二字都聽不到,遑論付囑?

  菩薩在大乘佛教里,雖非常活躍,但比丘僧的地位,仍然高于一切。以維摩詰為例,是一位智慧辯才與神通了不起的大菩薩;世尊出家弟子中,自舍利弗尊者以次,均不能當其詞鋒,前往問疾。最后還是由文殊菩薩出來,始得收拾這一尷尬場面。然而這位大菩薩,一見比丘僧,必皆恭敬禮足,(見無垢稱經(jīng)問疾品)無他,菩薩為在家弟子;而比丘法相,為佛代表,禮僧如禮佛故。因此,我們可以得一啟示,只要比丘僧一日不絕,佛種一日不滅,佛法自能永遠住世的。這,自然非在家菩薩所能為力了。

  當世尊為菩薩時,曾做過龍王、金翅鳥王、象王、熊王、師王、鹿王、兔王、鴿王、鷹王、雀王、蛇王、鱉王、魚王、天帝釋、及神鬼等身,在化跡方面來說,菩薩自較比丘為方便,上文已經(jīng)說過。要之,菩薩與比丘,絕無像南北韓般,劃上一道固定界線,彼此老死不相往來。‘未能自度而能度人者,無有是處。’出家比丘,如能以先自度而后度人為出發(fā)點,如一切智成就如來,當其為國王時,發(fā)愿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今使無余(閻浮眾生業(yè)感品)。則證聲聞果以后,不般涅槃,往來三界,度脫眾生,即是一位大菩薩了。又如無量劫前,福度光目母親的羅漢,至釋迦牟尼佛時,為無盡意菩薩(閻浮眾生業(yè)感品)。而地藏菩薩,亦曾做過聲聞與辟支佛(忉利天宮神通品),即其顯著例證。

  菩薩于三大阿僧祇劫,度生滿愿的時候,如欲成佛,仍須降生母胎,現(xiàn)比丘相,為人天師表,受人天供養(yǎng),佛佛如是,這更足證明比丘的重要性。是以佛在文殊師利所問經(jīng)卷下,對于出家殊勝功德,有如下贊嘆的辭句: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無量過患故。出家無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無量過患故。出家無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礙,出家者無障礙。住家者攝受諸垢,出家者離諸垢。住家者行諸惡,出家者離諸惡。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除塵垢處。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隨愚人法,出家者遠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無怨家。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住家者是憂悲惱處,出家者歡喜處。住家者是惡趣梯,出家者是解脫道。住家者是結(jié)縛處,出家者是解脫處。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無怖畏。住家者有撣罰,出家者無撣罰。住家者是傷害處,出家者非傷害處。住家者有熱惱,出家者無熱惱。住家者有貪利苦,出家者無貪利苦。住家者是憒鬧處,出家者是寂靜處。住家者是慳吝處,出家者非慳吝處。住家者是下賤處,出家者是高勝處。住家者為煩惱所燒,出家者滅煩惱火。住家者常為他,出家者常為自。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住家者以苦為樂,出家者出離為樂。住家者增長棘刺,出家者能滅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囧琺。住家者無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多悔吝,出家者無悔吝。住家者增長血淚乳,出家者無血淚乳。住家者三乘毀訾,出家者三乘稱嘆。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愛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無放逸。住家者是輕蔑處,出家者非輕蔑處;住家者為人仆使,出家者為仆使主。住家者是生死邊,出家者是涅槃邊。住家者是墜墮處,出家者無墜墮處。住家者是黑闇,出家者是光明。住家者縱諸根,出家者攝諸根。住家者長憍慢,出家者滅憍慢。住家者是低下處,出家者是清高處。住家者多事務(wù),出家者無所作。住家者少果報,出家者多果報。住家者多諂曲,出家者心質(zhì)直。住家者常有憂,出家者常懷善。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無有刺。住家者是疾病處,出家者無疾病。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壯法。住家者為放逸死,出家者為慧命生。住家者是欺誑法,出家者是真實法。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住家者多飲毒,出家者飲醍醐。住家者多散亂,出家者無散亂。住家者是流轉(zhuǎn)處,出家者非流轉(zhuǎn)處。住家者如毒藥,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愛別離,出家者無別離。住家者多愚癡,出家者深智慧。住家者樂塵穢法,出家者樂清凈法。住家者失內(nèi)思惟,出家者得內(nèi)思惟。住家者無歸依,出家者有歸依。住家者無尊勝,出家者有尊勝。住家者無定住處,出家者有定住處。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住家者多嗔恚,出家者多慈悲。住家者有重擔,出家者舍重擔。住家者無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住家者有罪過,出家者無罪過。住家者有過患,出家者無過患。住家者有苦難,出家者無苦難。住家者流轉(zhuǎn)生死,出家者有齊限。住家者有穢污,出家者無穢污。住家者有慢,出家者無慢。住家者以財物為寶,出家者以功德為寶。住家者多災(zāi)疫,出家者離災(zāi)疫。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長。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難可得。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住家者隨流,出家者逆流。住家者是煩惱海,出家者是舟航。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住家者纏所縛,出家者離纏所縛。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滅怨家。住家者國王所教戒,出家者佛法所教戒。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無犯罪。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樂生。住家者是淺,出家者是深。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難得。住家者婦為伴,出家者定為伴。住家者是層網(wǎng),出家者破層網(wǎng)。住家者傷害為勝,出家者攝受為勝。住家者持魔王幢旛,出家者持佛幢旛。住家者是住,出家者破。住家者增長煩惱,出家者出離煩惱。住家者如棘林,出家者出棘林。文殊師利!若我毀訾住家,贊嘆出家,言滿虛空,說猶無盡。文殊師利!此謂住家過患,出家功德。’

  我在上文已說過:在家凡夫菩薩,日沉湎于五欲之中,稍或不慎,一個筋斗,就要墮入三惡道深淵里去,從此萬劫難復;自不如出家弟子,內(nèi)秘菩薩行,外現(xiàn)聲聞相,清凈自守,少欲知足,易于入道,功不唐捐。先度己而后度人,那是最穩(wěn)當不過的修行方法。世尊盛贊出家功德,是有其深意的。如能盡人出家,三惡道自空,世尊也可不必再說地藏經(jīng)了。況佛種不滅,佛法常住,更有賴于比丘僧之繩繩相繼者乎!總之:

  南傳佛法,只有一根柱子——比丘。

  北傳佛法,就成為兩根柱子——比丘和菩薩。

  比丘傳佛衣缽,紹隆佛種。菩薩稱法王子,護佛法城。

  比丘重身戒,就淫戒說,非兩性接觸,不算犯戒。

  菩薩重心戒,就淫戒說,舉心動念,即算犯戒。

  比丘重身戒故,是以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建立。

  菩薩重心戒故,是故以慈悲為根本,以方便為究竟。

  比丘戒固因細密而難持,菩薩戒制心不動,亦自非易。

  因此,菩薩戒的授受,均宣慎重考慮。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yè),不求名,不爭利;不委過,不卸責;常反省,勤懺悔;樂善好施,怨親平等;少欲知足,安貧守道;為眾生而服務(wù),為萬世開太平;雖不能至,心竊向往之,菩薩如是,其庶幾焉。

  這是大乘佛法的極則,愿與在家菩薩共勉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