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地藏經》,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地藏本愿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兜夭亟洝肥且徊坑涊d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圣一法師:《地藏經》講記
【負石鬼王、】
令小鬼負石、擔沙,填河、塞海。
【主耗鬼王、】
百物耗損。
【主禍鬼王、】
橫禍降臨。
【主食鬼王、】
即面然大士,分衣施食。
【主財鬼王、】
護人得財。
【主畜鬼王、】
主六畜。
【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
可以名思知。
【主產鬼王、】
即送生、保產者。
【主命鬼王、】
主人生死之命。
【主疾鬼王、】
主人種種病。
【主險鬼王、】
高山峻嶺、大海深淵,由他主理。
【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
可以名知其義。
【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
有翻大力。
【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
有翻火神。
【阿那吒王、】
可能那吒太子,統領群鬼。
【大阿那吒王,】
可能多聞天王手下大將,統領一切鬼神。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zhí),各有所主!
鬼王率領小鬼,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zhí)」,執(zhí)領權柄;「各有所主」,主理職務。所謂鬼有鬼世界啊!【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陰陽路別,天地懸隔,閻羅與鬼王,能上天宮者,皆賴佛威神力,及地藏菩薩愿力,俱詣忉利天宮,在一面立,聽佛說法。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說!
閻王疑問之文。
有疑在心,今日見佛,豈不請問,決己所疑。
「爾時」者,無量鬼神聞法發(fā)菩提心之時。閻羅乘機請佛決疑,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難得有機會上天宮,今既仗佛威神及地藏菩薩大慈力,帶我等來天宮,我等非常歡喜,亦是我等見佛聞法,修行獲出世善利故。但我心中有小疑問,若不解決,恐怕對修無上菩提之事有所障礙。故我今日,大膽敢問世尊,唯愿世尊垂慈為我宣說!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我佛大慈,如鐘高懸,有叩即鳴。佛一切智,無一事不徹,故云「恣汝所問」。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
既佛許答,即行禮儀,一瞻一禮世尊,同時回眸熟視地藏菩薩,望表同意。因地藏是閻羅王之師!
【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
閻羅白佛言:「世尊,我已觀到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度脫罪苦眾生,不知費了多少精神,處處教化、時時救度,而不辭疲倦。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拔眾生罪,令離三途苦,得人間樂。既生人道,自應廣修善法,以報菩薩救度之恩。而所度眾生,大不如然,不久之間,又入三途,再墮惡道!挂蛉碎g百年,就是地獄一日,菩薩度罪人,早晨出地獄,晚上又見其再來,豈不令閻羅王懷疑:怎么這樣快又回地獄來呢?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愿世尊為我解說。】
此是疑點!甘雷,地藏菩薩有不可思議神力,度眾生出地獄上生善道,眾生既受菩薩教化,自應依止善道,修無漏法,得出三界,永取涅盤,解脫泥犁。今不盡然,不久又見其再入地獄,莫非菩薩神力不足令其依止善道,抑或眾生立志不堅,不能安住善道呢?」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眾生習惡,且性剛強,種子起現行,其力猛利,不但菩薩難調,就是他自己亦難制伏!
『把手相牽行不得,為人自肯乃相親』,所以菩薩難調,惡習種子起現行,自無斷腕之勇,又無自克之志,是以自亦難伏。
【是大菩薩于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yè)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此乃輕重俱救之文。
世尊說:「地藏大士,對造罪之人,歷百千劫,頭頭救拔」。此頭造罪,即向此頭救;那頭造罪,又向那頭救。處處造罪,處處救;刻刻造罪,刻刻救,故云「頭頭救拔」,乃至有罪必救。如是令造罪之人,早令解脫,菩薩那時才心安。菩薩如是救造罪之人,「假若作大重罪,墮大惡趣者,菩薩亦以巧妙方便,為作釜底抽薪辦法,拔出其根本造罪之緣」。三毒是造罪之緣,成實論云:『樹根不拔,其樹猶生;貪根不拔,苦樹常在。故知生死,貪愛為本,若滅貪欲,名第三諦。』無明偈云:『明眼無過慧,黑暗不過癡!弧父緲I(yè)緣既拔,而令自悟宿世之事,翻然不再造罪,上生人天。」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菩薩既然如是刻苦度眾生,拔其根本罪根,使出三途上生人間。怎奈閻浮眾生,結惡結得多,其習氣種子特別重;種子內薰,不知不覺又去造罪,致令暫出三途,不久又入地獄,菩薩又去度。菩薩有愿力,不退心,致令經久遠劫而作度脫之事。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蟲+元】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世尊設譬喻之文。
「譬如有人」,指一切眾生。「迷失本家」,指眾生迷真起妄,背覺合塵,舍父逃走,而入三界火宅!刚`入險道」,三界六道,三善道是夷路,三惡道是險道,指眾生從人天路誤入三惡險道!钙潆U道中,多諸夜叉」。三惡道眾生,惡心所特別多,大煩惱八個、隨煩惱十個?偠灾浑x見、思二惑。見惑五利使(身、邊、邪、戒、。┢饡r捷疾,能傷慧命,故云「多諸夜叉」。
「及虎、狼、師子、【蟲+元】蛇、蝮蝎」,指五鈍使(貪、嗔、癡、慢、疑)起與斷俱遲鈍,故名五鈍使。三惡道眾生,五鈍使特別重,能傷法身。如虎喻慢、如狼譬貪、師子譬愚癡、【蟲+元】蛇譬嗔、蝮蝎譬疑。「如是迷人」,指迷理起惑之人!冈陔U道中」,迷理輕則惑薄,是人天道;迷理重則惑厚,是三惡道!疙汈еg」,指一時不覺,煩惱叢生,見思熾盛!讣丛庵T毒」,將造罪業(yè),欲去地獄。
【有一知識,】
指地藏菩薩。
【多解大術,】
二乘只有定慧而無方便,菩薩不然,既具般若,又有方便,故云「多解大術」。
【善禁是毒,】
既降伏自己的煩惱,又有方便能降別人的煩惱,故云「善禁是毒」。
【乃及夜叉,】
菩薩有大方便,能教人破見惑五利使。
【諸惡毒等!
又能教人降伏五鈍使煩惱。
【忽逢迷人,欲進險道,】
菩薩權智鑒機,有先見之明,知煩惱熾盛的迷人欲作罪。
【而語之言:咄哉男子!】
菩薩權智,防微杜漸,制之于未然。「咄哉」者,警覺之詞,汝是男兒大丈夫,豈可起惑造罪耶。
【為何事故,】
為何事業(yè)。
【而入此路?】
而入地獄。
【有何異術,】
異術指方便權智。汝有方便智否,有則雖入惡道。
【能制諸毒?】
能制伏見、思煩惱,則不為所害。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
欲作惡的迷人,忽聞菩薩開導,指示自己的迷津,方知隨煩惱作業(yè),是墮地獄受苦,非入地獄游觀。
【方知險道。即便退步,】
即時止惡不作,不造罪、不起惑,是名退步。
【求出此路!
廣修眾善,求出三途。
【是善知識,】
菩薩以同事攝,與迷人同修。
【提攜接手,】
勉其精進向善。
【引出險道,】
滅惡不作,即出惡道。
【免諸惡毒,】
免受三惡道苦,保全法身慧命。
【至于好道,】
既生人天好道,教其做人之法。
【令得安樂!
知禮識義,身安心樂。
【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
知識又勉之言:「咄哉!大丈夫,時時覺照,刻刻留神。更莫起惑造罪;從今覺悟,重新做人,勿陷前轍,再去造罪,而入惡道!
【此路入者,卒難得出,】
三惡道時長,入易出難,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復損性命。】
在三惡道受諸劇苦,且損自己的法身慧命。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迷人聞法覺悟,心生感謝,尊重慈教,銘刻五內。
【臨別之時,】
菩薩教化已畢,臨別贈言,叮嚀付囑。
【知識又言:】
囑令化他。
【若見親知,】
囑令先度六親眷屬。
【及諸路人,】
后及疏友,乃至初相識者。
【若男若女,】
無論他是男、是女,皆是法器,皆應為說。
【言于此路,】
為言:切莫隨自己的煩惱惑,去造十惡之罪。
【多諸毒惡,喪失性命!
墮落三惡道時,受諸劇苦復損性命。
【無令是眾,】
常以佛法勸人,無令眾生,自迷自誤。
【自取其死!
抱石沉淵,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yè)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
此乃合法之文。
因是上來譬喻之故,地藏菩薩亦復如是,具足大慈悲度生之愿,常常在三惡道中,救拔造罪受苦的眾生上升人天路上,令其知仁行義、止惡修善,而享受身心輕安的妙樂。是諸罪眾,既知三惡業(yè)之苦,又蒙地藏教化,減罪、赦罪,脫得出離,永不再造惡業(yè)而歷險道!褐^能改,堪稱健兒』,受教之人!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
復說喻文。
如譬喻中的迷人,誤闖入險惡之道,遇善知識,教化引出險道,永不再入。
【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復說合法。
地藏菩薩度出地獄之后,勸其轉教別人,莫作罪墮苦。應對人言,自己因迷,起惑、造業(yè)、墮獄,幸蒙地藏救拔,今出地獄,更不敢造罪,復入惡道。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再標譬喻。
此乃譬喻中迷人出離險道,轉過頭來,又忘記善知識的教訓--囑其莫入險道--猶尚如前一樣的迷誤,忘記舊時所行的險道。此次再入,罪上加罪,致令喪身失命,如同墮在地獄不能自出。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yè)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再標合法。
地藏菩薩用方便力,將墮地獄的人,救拔其罪苦,使解脫苦道,上生人天路。但此人無定性,不久又起惑作罪,旋又再入地獄。若其罪輕,菩薩依然接引;假若此人造罪,作得太深,結業(yè)太重,永處無間獄,經歷多劫,無解脫時,則地藏菩薩救不了。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yè)報,使我眷屬,游行世界,多惡少善!
鬼王述職之文。
「爾時」者,世尊說畢之時。惡毒鬼王為大眾之首,代眾陳述鬼王之職;合掌恭敬,敬白佛言:「世尊,我等鬼王,其數無量,總都住在閻浮提,有的住山、有的住水、有的住空、有的住地府。我們的職責,各有所執(zhí),各有所主,有的專門利益人,有的專門損害人;或損、或益,各各不同。然而皆是眾生業(yè)報所感,使我眷屬司各種職業(yè),作損人、益人之事。我等眷屬游行世界,每每觀察世人,惡者必定罹禍,善者必定獲福。但是,觀來觀去,總是惡人多善人少啊!」
- 上一篇:地藏經原文
- 下一篇:地藏經 贊地藏菩薩偈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