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靜琳 (山自高 谷自深)

  靜琳 (山自高 谷自深)

  靜琳七歲時,就投奔一個僧人出了家,僧人每天只帶他下地耕作,不給他傳授佛法,靜琳很失望。他自言自語道:

  “他連這種俗事都不能舍棄,和俗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靜琳于是又從其他法師學法。

  周武帝滅佛法,靜琳也被迫還俗。隋時,靜琳又跟靈猛法師聽道。此后,靜琳南游樊鄧(湖北鄂城),在那里受了大戒。接著,他又從覺法師聽十地,向炬法師學《華嚴》、《楞伽》諸經(jīng)。靜琳學法的足跡,遍及中原大地的名山大川。靜琳對所學佛經(jīng),皆能悟通其理,并且能給佛典以新的解釋,而又合情合理,深受眾人贊嘆。因此,眾人常常請他登席講法。

  在蒲晉(山西蒲城),有兩個名德顯赫的高僧,一個叫道遜,另一個叫道順。靜琳游學到蒲晉,兩位大德挽留靜琳,讓他為僧眾講十地經(jīng)。靜琳在這里講了幾年,聽講者為靜琳的精彩宣講所折服,可靜琳卻心生煩躁,感到心中不安。靜琳離開法座,回到住處撫胸自。

  “佛法本來是救人于塵世的痛苦和煩擾之中的,現(xiàn)在我卻疲于奔走,到處節(jié)外生枝。大道崇尚虛靜通化,我現(xiàn)在卻這樣執(zhí)著于此,沒有一點靈活。這樣下去怎么可以呢?”

  靜琳因此放棄講法,轉(zhuǎn)而專修禪定。

  起初,靜琳修習“不凈念處”法。但靜琳又覺得它過于瑣屑,讓人思慮太多,有違虛靜。于是,靜琳又開始修煉大乘佛教的“無礙觀”法,即悟世界之空性的法。

  靜琳習禪,收獲很大。他每悟得一種妙法,就潛心修煉十年,以便通曉這種法門的所有知識。靜琳還根據(jù)自己的體悟,更新了許多習禪方式。最后做到了斷絕對財物、衣食和感情的欲望。

  為進一步修法,靜琳隱入了白鹿山。山中人跡罕至,野獸橫行。更艱苦的是,山里沒有糧食和可以食用的野菜。靜琳獨修煉卻粒之法,一粒半也不吃。就這樣,靜琳在高山峻嶺中刻苦修道,任性而為。經(jīng)過幾年修煉后,靜琳覺得出現(xiàn)了昏睡之欲,每一入定就想睡去,一睡就是幾天,靜琳為此感到心中不安。修禪定本是為了舍去一切欲念,獲得清靜的大自在,現(xiàn)在睡欲難去,如何得道?靜琳為此登上懸崖之頂,向下一望,但見谷深千仞。峭壁上長出一棵彎曲的樹,臨于深谷之上。靜琳用草墊在樹上,然后在上面打坐,默默念佛,逐漸克服對死的恐懼,專心體悟佛界的圣境。最終,靜琳克服了昏睡欲,獲得深定。

  后來,靜琳聽說泰山有靈異之景出現(xiàn),就前去尋求。到了泰山,靜琳看到明亮的火炬在山頂上閃閃爍。靜琳就從下面向點著火炬的地方爬去,火炬看似很近,可爬起來卻總也到不了。靜琳爬了一天,才看到有五六個尼姑在那里講道。尼姑們身著鮮艷的服裝,頭上放著五彩的光,身上散發(fā)著一種奇異的香氣。靜琳走上前去,正要和她們一同探討修煉境。一眨眼間,眾尼姑突然消失,蹤跡皆無。靜琳很遺憾,惆悵了很久。片刻,他又忽然醒悟,這難道不就是佛法的至理,佛法講一切皆空,不就是剛才所演示的嗎?那群尼姑,一定是仙人派來引導自己的。靜琳于是對天施禮:

  “弟子感謝我佛慈悲,使我悟得佛法正理。”

  靜琳下了泰山,進入關中(函谷關內(nèi)一帶),遇到曇遷法師講攝論。靜琳前去聽講,他所講的內(nèi)容,靜琳早已了然于心,雖然靜琳沒有讀過攝論。靜琳接著又聽了幾個講席,感覺和聽曇遷的一樣。靜琳知道,自己悟得正法后,已自然通曉一切經(jīng)典。

  隋文帝隋仁壽四年,文帝傳旨讓把舍利送到華原石門山的神德寺。靜琳便定居在那里,靜心修煉,功德圓滿后,他的名聲傳遍了京城。

  隋大業(yè)(煬帝年號)三年,煬帝傳旨,召靜琳入都設道場,靜琳到了東都洛陽。當時,眾僧都擁戴齊王暕。由于靜琳學識廣博,道法精深,齊王常向靜琳咨疑問道。最后,齊王又把靜琳請到王府,拜靜琳為師,念佛守戒。

  朝中的大臣蘇蔓,佛門的杰出人物道雄、道華、道獻、明則等都向靜琳學法,一時間,靜琳英名又傳。

  襄陽(現(xiàn)湖北襄陽)的洪哲,德高望重,風骨綽然。他聽到了靜琳的名聲后,特地前來請教。一見面,洪哲劈頭便問:

  “心懷大道者,應該用心于哪一種功業(yè)呢?”

  靜琳見他詞鋒敏銳,就用事理來暗喻他:

  “山自高,谷自深,其中有什么意義嗎?”

  洪哲說:

  “山高谷深,自然形成,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如果如來說應該將山谷用土填平,讓它和山一祥高,那么山就一定高了嗎?”靜琳反問

  洪哲馬上深施一禮,喜不自禁:

  “謝法師為弟子開悟。”

  靜琳為洪哲開悟一事,很快就傳播開來。因為靜琳傳法有方,前來投奔的人摩肩接踵。靜琳心懷廣大慈悲,度人度己,為此不辭勞苦,不避危險。

  有一個名叫李好德的通事舍人,曾在洛陽跟隨靜琳受業(yè)。后來到天門做官,卻因不善俗務,逃官山中。琳得知此事后,讓弟子去度李好德出家。按當時的法律,李好德的罪過要受大辟(死刑)的刑罰,與其有關者,要連坐。有嫉妒李好德的人,最終使李好德受了極刑。靜琳因為收藏罪犯,被逮捕入獄。靜琳在獄中大義凜然,并不避諱自己收留李好德一事。審察案子的官為靜琳的度人舍己的行為所感動,于是就放了靜琳。

  在靜琳講法的講舍中,三個俗士想去謀害一個怨敵。三人前去行刺,其中一個人中途反悔;氐街v舍后,跟靜琳受戒出家。過去了很長時間,這事好象是被人淡忘了。忽然有一天,這個人一下子昏死過去,心口仍是熱。過了很長時間,他才醒來,這時他的那兩個同謀和那個怨敵勾結起來,告他謀殺的事。王府派人把這個人抓走。受戒者說靜琳可以為他做證,王派人把靜琳帶來做證。此時,王卻感知到靜琳正處在天上的金粟世界中,為受戒做了證。王感知此后,把此人放了。

  佛經(jīng)雖然有嚴格的戒律,但佛法傳入中國后,這些戒律并沒有原樣執(zhí)行。靜琳想遍游佛寺法門,把戒律傳遍寺宇。他把此事上奏煬帝,煬帝傳旨,讓他巡檢各地,并派使者先去傳達朝庭的書信。靜琳走了幾個地方后,天下盜賊蜂起,中原戰(zhàn)爭不止。靜琳只得回到南陽。

  唐武德(唐高祖年號)三年,正平公李安遠,上奏朝庭,提議弘揚佛法,以使百姓有所信仰。高祖因此傳旨,召靜琳前去弘法。

  當時,出家之僧和在家的居士,前來學法者眾多。靜琳將佛法刪繁就簡,以中論為根本,以維摩起信為參考,屢開講席,受益的人非常多。夜間,靜琳帶領僧眾念經(jīng)修煉。他讓修煉要自悟其心,這樣才能獲得至道。

  任城王、太妃、安平公主等許多皇親國戚,請求靜琳前往其宅第,為他們講法授戒。國子祭酒和士部尚書等,則向靜琳發(fā)誓,他們要永遠做佛家的弟子。

  靜琳在貞觀十四年突然得了病。 十月二十六日早晨 ,靜琳的病更加嚴重。有個叫法常的沙門,久已聞名京師,和靜琳關系很好。這天早晨,他特地來探望靜琳,靜琳向他道生死之別:

  “我對生命不再留戀,想這一生,我修習佛法,不算是無功。這個世界也和人的生命一樣,隨緣的集散而或有或無,終非是不變的東西,因此也沒有什值得留戀的。只有那西方的圣境,永遠是那么清明澄靜,永遠不會受到茲擾。那才是我所追求的。”

  又有前來求靜琳看病的,靜琳答到:

  “我因我的病痛而憐憫你和其它眾生的病痛。”

  靜琳說到此處,淚流不止。于是他召集全部的僧眾和門人囑咐他們說:

  “脫離生死輪回的道路是漫長的,用心修持,就離道不遠了。你們應當自敬自重,不要讓俗事和情累給遮蔽了。”

  說完,靜琳向右側(cè)臥,過了一會兒,就走了,終年七十六歲。

  等到焚化那天,靜琳的神氣才散盡,面色鮮艷如初。把尸骨在終南山至相寺焚燒后,身體化盡,只有舌頭還在。再用火焚燒,舌頭的顏色更加鮮艷。

  靜琳的弟子一共四十多人,在靜琳生前,他們聽其授道。現(xiàn)在靜琳死了,也沒有再讓他們敬仰的人了。眾弟子告訴所有和靜琳交往的人,他們要收集靜琳生前的遺物。他們一共收到靜琳著《大乘之義》四萬多卷。眾弟子為經(jīng)義建造了一個木塔,里面放有千粒舍利。塔高五丈,在上面加以雕飾。木塔建成后,從里向外放射光芒,好象是在報答法師生前施與眾生的恩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