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jīng)·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jīng)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jīng)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諸法集要經(jīng) 第九卷

諸法集要經(jīng) 第九卷

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jīng)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寂靜品第二十八

若盡諸煩惱則得最上樂

此為寂靜通智者如實說

又彼諸如來常贊寂靜法

得至不滅處諸苦則不生

若人離放逸無貪欲過患

樂修寂靜行去菩提不遠

若能離貪愛于境心不亂

及舍惡知識去菩提不遠

若能善觀察不著善不善

輪回怖畏去菩提不遠

若能斷諸惑除懈怠垢穢

了自他無我去菩提不遠

離三毒過患令諸根寂靜

明了于四諦去菩提不遠

于精粗飲食而不生貪厭

智境兩相如去菩提不遠

于苦樂二種亦不生執(zhí)著

得離諸怖畏去菩提不遠

若人怖諸罪當離諸放逸

善求趣菩提得最上寂靜

圣道品第二十九

若人于四諦以智善觀察

解脫諸輪回趣無為彼岸

若無正思惟愚癡著諸欲

不厭離生死為輪回所縛

不畏廣大苦無出離方便

為欲箭所中當墮于惡道

愚人著諸欲如蛾愛燈光

不知大怖畏畢竟無少樂

佛說真實道謂苦空無常

及無我作者能免脫輪回

智境本平等一切皆心造

于此證解已故不說三種

離飲食過患不依邪活命

起無分別智證出世間

善住真實智作十六行相

然后能了知達諸法次第

永離三毒垢出三有逼迫

趣越三惡趣是名須陀洹

不善法為因定墮于惡道

由依解脫法得須陀洹果

善修習諸定引生于輕安

純凈業(yè)相應得超三有海

永斷諸疑惑離貪及不害

乘白業(yè)船舫能到于彼岸

謂有為諸法從因緣生起

知彼四圣諦為染凈因果

若了達四諦決定得解脫

愚夫著欲境隨三有旋轉

若能離貪欲則住寂靜道

此道無過上智者所游履

若人于諸佛常凈心恭敬

生生獲快樂離佛無解脫

若人于正法常凈心愛樂

生生獲快樂離法無解脫

若人于眾僧常凈心供養(yǎng)

生生獲快樂離僧無解脫

若人于四諦常凈心信解

生生獲快樂離此無解脫

若人于圣道常凈心修習

生生獲快樂離此無解脫

若求證真如當安住凈慧

不樂著游戲此為天中天

若樂著嬉戲心不生暫舍

增長諸病惱斯則實非樂

善解四諦法及修施等行

當知如是人作最上安隱

教誡比丘品第三十

常樂行慈忍不害諸有情

得一切眾生敬之如其父

身業(yè)常清凈諸根善相應

心不生慳貪遠離不與取

于彩繪女人亦不應觀視

斷堅固欲想為世解脫者

樂習諸禪定得離諸憂畏

不觸煩惱蛇視金如瓦礫

于苦樂安危及盛衰等事

其心不傾動此名為比丘

善降伏諸根不為境所嬈

以智如實知于冤親平等

若具足明智了欲境如毒

我記如是人當?shù)闷刑岬?/p>

具真實正見剎那生滅

安住如須彌超出輪回海

于草及旃檀等視無差別

珍饍及名衣皆不生愛樂

于利養(yǎng)名聞觀之如熾火

心常生止足依草而坐臥

于過現(xiàn)所作種種諸事業(yè)

離顛倒思惟則不生染著

樂聞于正法不隨流轉

以慧善揀擇常修殊勝行

欲境雖熾然由彼心寂靜

驅策如僮仆則無諸苦惱

若諸根調(diào)順則不生流蕩

離欲纏縛者與牟尼無異

善人如金寶見者咸貴重

樂修寂靜行令他生喜心

棲止阿蘭若不樂居樓觀

知足持毳衣常行于乞食

善修身語心不生苦樂想

離分別執(zhí)著得最上安隱

由習諸禪定能破彼魔怨

常以真實言引導于群品

善乘智慧車摧六根貪使

當知如是人得近菩提道

樂住阿蘭若則永離諸過

如風于空中吹云無障礙

以清凈三業(yè)勤修諸勝行

具真實正見破壞諸魔教

于彼貪等行本性而不染

常起慈悲心是比丘所作

了知色等境為彼纏縛因

是人無憂惱得至寂滅處

知諸因緣法善惡皆決定

樂聞解脫法于貪則不著

于未修善業(yè)而常生愛樂

是人如月光本性凈無垢

焚燒罪惡法如火投干薪

棄背諸苦因于三有稱勝

志求于解脫不著世間法

超出諸輪回如鳥隨空往

如實知其因決定而受果

彼于三有中是名真解脫

于苦樂精粗皆無有所著

此最上比丘觀世間如焰

心不生散亂樂求于正法

勤修本白業(yè)彼如阿羅漢

樂近善知識遠離于親屬

捐在家垢染彼如阿羅漢

由慧寂諸根不著于境界

行視二足指彼如阿羅漢

不詣王履道城邑四衢巷

販賣為譏呵彼如阿羅漢

不觀于歌舞不樂相斗諍

住曠野空閑彼如阿羅漢

一日唯一食未得不希求

知分量止足彼如阿羅漢

常持糞掃衣不樂上妙服

與食行相應彼如阿羅漢

由不造諸業(yè)離一切虛妄

不起亦不樂彼如阿羅漢

不起恚怒相離貪欲愚癡

解脫諸惡法彼如阿羅漢

離一切嗔惱超越諸結使

正念思惟彼如阿羅漢

修習八圣道善住于寂靜

破諸煩惱怨彼如阿羅漢

寂靜根堅固超貪欲淤泥

住心一境性彼如阿羅漢

于自經(jīng)行所及他游止處

知已如實說彼如阿羅漢

知漏無漏法皆從因緣生

決定無有疑彼如阿羅漢

離惛沉睡眠無懈依時起

勤修諸梵行彼如阿羅漢

喜住阿蘭若修毗缽舍那

奢摩他諸定彼如阿羅漢

智者依正理常棲止林野

如禽處空虛彼如阿羅漢

受信施飲食平等為說法

破根隨煩惱彼如阿羅漢

善知真實道相應心次第

能到于彼岸彼如阿羅漢

若具于明智離怖畏歡喜

于二無所著彼如阿羅漢

于自他眾類如實知老死

天人咸歸信彼如阿羅漢

常樂修梵行離三衣無有

得少以為足彼如阿羅漢

不耽嗜美味依時一坐食

離名利垢染彼如阿羅漢

與悲舍相應不覆藏眾罪

焚燒過失林彼如阿羅漢

違僧伽軌則其心常懈怠

無勇捍精進此則非比丘

佛誡諸弟子不應畜臥具

若樂懈怠者何能獲安樂

由懈怠一種諸過患之本

于流轉輪回受無量苦惱

若有懈怠者眾善則不生

雖被袈裟服此則非比丘

若不修定慧何由盡諸漏

唯具假形相此則非比丘

樂安住僧坊離學法境界

耽味于酒色此則非比丘

若斷諸魔縛遠離眾罪業(yè)

不應與毀禁共住同飲食

破戒比丘受用眾飲食

彼則如服毒飲洋銅無異

由彼無勝能不預眾同分

后墮地獄中于食不可得

若斷諸煩惱如蛇出其室

不樂見女人依正命乞食

云何諸比丘以身為所質

造諸惡趣因壞僧寶名稱

貪名利境界習近于女人

彼非俗非僧為法中之賊

恃王臣威勢恣啖于酒饌

為假名比丘誑惑于施者

無善攝方便同營辦俗務

常依止王城如蛇處林壑

若不生厭離念念常增長

當舍欲愛纏樂依止寂靜

諸煩惱惑業(yè)于見所治斷

解脫色等蘊應當善修作

樂修諸禪定覺悟于諸法

善達真實相得最上安隱

發(fā)廣大慈心勤求于正法

了自身如幻名真實比丘

常生凈善心除貪欲忿恚

離顛倒分別名真實比丘

斷一切結縛離一切和合

常愍諸眾生名真實比丘

善調(diào)伏自心欲境不能亂

如真金離垢名真實比丘

于諸欲境界不起愛非愛

彼心無所著名真實比丘

具足諸戒法降諸根怨賊

離下劣譏謗名真實比丘

不耽諸飲食常發(fā)生明慧

樂研究諸法名真實比丘

于曠野冢間敷草而坐臥

心不生疲倦名真實比丘

了知諸惡因定受其苦報

則離彼垢濁名真實比丘

由意根清凈離諸惡險難

超出輪回道名真實比丘

智慧深如海毀譽而無動

心不生恚愛名真實比丘

善宣微妙法無垢無所著

智慧力堅固依時無疲懈

知欲界色界及彼無色界

種種因緣生是名具智者

能離欲過失不著世言論

我說彼比丘見欲境如毒

由具彼正慧觀欲如淤泥

此為解脫人得免于淪溺

樂修諸禪定遠離于懈怠

常讀誦經(jīng)典饒益諸眾生

具足大辯才隨問而為答

知諸法次第離顛倒分別

善營僧伽事護惜諸財物

身不生疲勞亦無有悔惱

不求己名稱亦不希福報

我說彼比丘則離一切縛

又彼持凈戒不求生天中

以所作善因唯趣菩提果

常樂修正行不親近惡友

我記如是人則得離諸咎

善修于慈觀精進心質直

無少犯律儀去菩提不遠

怖生老病死厭離輪回苦

除散亂修禪去菩提不遠

依止自性空悟無常生滅

次第修諸禪得盡苦邊際

又彼毀戒人為佛法之害

外雖服袈裟內(nèi)無德所蘊

猶如彼聚沫怯弱非堅固

如是虛行人竊比丘名字

毀戒地獄人為僧寶所擯

由自心所誑身壞墮惡道

誑諸法律儀隨業(yè)而自受

為業(yè)網(wǎng)纏縛彼唯有極苦

不著善法衣如裸形丑惡

后墮地獄中受種種治罰

無眾善莊嚴唯苦惱逼迫

如是破戒人速趣于惡道

謂由破戒故不修諸善行

獄火極燒然決定無能免

內(nèi)安住戒法外具諸威儀

舍此皆邪命則無由出離

于彼晝夜中增長諸不善

愚癡惡行人毀壞于戒寶

聞諸法皆空意堅持不舍

住正念思惟為善護戒者

戒能遠諸罪善人常奉持

破戒如垢索縛諸造惡者

若毀于禁戒唯與罪相應

彼則樂親近焰摩羅使者

愚癡無戒人起增上散亂

相續(xù)造諸罪去地獄非遠

若樂造眾惡彼唯自損害

今果如昔因云何生后悔

罪河極深廣波濤常洶涌

漂溺諸罪人晝夜受諸苦

若離彼凈戒則舍白凈去

后縱得人身心常生放逸

于戒全毀犯增嫉賢善人

如是惡比丘決定墮惡道

若樂持凈戒常游履善道

是人不久得出世真常樂

善堅持齋法讀誦諸經(jīng)典

其心常寂靜無煩惱相應

于三有海中以戒為船筏

當依教奉行能到于彼岸

常持糞掃衣唯畜一破缽

飡木實根蓏彼樂佛所贊

清凈身語心當行于正命

樂修諸禪定趣菩提不遠

常棲止曠野心不生放逸

唯凈修梵行趣菩提不遠

棄背于五欲知足無希求

常生寂靜心趣菩提不遠

不行邪活命離煩惱塵垢

其心等虛空趣菩提不遠

佛說諸法律心不生愛樂

不修彼梵行誹謗寂靜道

習近下劣人遠離于戒法

棄真實正見不樂修諸定

由彼掉舉故作意而破壞

離彼對治法何由得禪定

離自分善法樂邪師事業(yè)

彼二皆破壞決定墮惡道

舍比丘形相改易俗形服

為人所輕笑處世常貧乏

彼下劣愚癡自矜夸所學

棄舍己善業(yè)樂行于非法

由返俗自濟則失善名聞

為彼諸善人棄之如草芥

樂造諸惡業(yè)則壞彼正見

此破法比丘其心常諂詐

常貪妙飲食樂著于欲事

此惡行比丘名著袈裟賊

窮歷象星宿說占相等事

此世俗比丘樂親近王者

習醫(yī)方彩畫結構非理事

此險惡比丘常營務衣食

厭誦經(jīng)習定貪利養(yǎng)名聞

此假名比丘不久當自損

多狎近惡友求方術燒金

此非法比丘彼則自損減

若離彼欲行則遠諸惡友

食麨而知足亦不生熱惱

若欲境來侵舍之如熾火

此護戒比丘等摩尼無垢

內(nèi)外悉清凈智德而嚴身

此梵行比丘戒衣之所覆

不著世間法如須彌不動

此寂靜比丘一切咸恭敬

入城邑聚落不逾三晝夜

此解脫比丘常樂居巖谷

極怖貪欲罪修定除散亂

此單己比丘寂然心不動

遠離惡知識泯絕于貪愛

此離染比丘不著諸所作

常遠離親朋習定或讀誦

此出離比丘則脫諸苦難

少欲而知足勤修無懈怠

此精進比丘能壞諸魔業(yè)

比丘棲山谷遠離諸貪求

云何披袈裟如奴而活命

又彼持戒人天龍常恭敬

無善法可親如池涸鵝去

若能離貪欲永無諸過患

樂親近王臣則生諸憂怖

于阿蘭若處及曠野冢間

藤蘿山谷中息心而宴坐

若不修禪定唯營求飲食

當知如是人則同諸餓鬼

定為離垢樂智者之所說

若離于禪定余則無少樂

劣慧愚癡人則不能修習

著世間飲食彼則自欺誑

為欲境所牽心復生愛樂

增長不善法破壞生天行

若人于法師信解除我慢

發(fā)起精進心憶持令不忘

由聞是法故依彼如是說

復能令他人不生于我慢

于慢過慢相善能分別說

自他如實知為比丘智者

無智心散亂懷我慢忿毒

恃名利醉慠彼何有寂靜

名與行相應善住智境界

怖生死過患具出家果利

由住智境界了自性他性

道非道亦然及善惡業(yè)報

離苦樂二邊不行彼非道

舍在家纏縛安隱無憂苦

比丘住僧房則生于散亂

與世俗不殊損壞沙門法

若棲止山林不為人毀謗

常習定持經(jīng)意則無散亂

若樂在僧房多貪求積畜

其心不暫暇以至損壽命

不悟命非堅快樂亦隨減

不顧現(xiàn)在因而求后世樂

心不起希望是為離貪者

少欲而知足彼得沙門果

樂依止山林修習諸禪定

常贊定功德能離諸過患

離一切合和不為境所牽

善斷彼貪欲如火焚干薪

若樂居寂靜則怖三有海

此凈身比丘非房舍所累

若樂住僧坊唯增長貪愛

于此世他生何由能出離

若樂住僧坊多追求知識

常造作諸惡后則墮惡道

若人具明慧能離冤親想

則無彼對待其心常寂靜

諸惡如淤泥不應著少分

當獨處山林舍妄求寂靜

善修無垢行則壞諸垢染

唯依止空閑能超欲境界

于世出世法離垢無所著

苦樂平等知此說名寂靜

舍離于五欲知足無希求

清凈而活命此說名寂靜

常遠諸憒鬧不游止非處

單己而修行此說名寂靜

永絕于貪欲則無諸憂喜

清凈身語心此說名寂靜

于勝劣等法心不生高下

以智平等觀此說名寂靜

于善不善行咸知其業(yè)報

不著世間法此說名寂靜

發(fā)起于正慧常念欲過失

了知受所生此說名寂靜

善調(diào)伏諸根知時方說法

怖彼輪回因此說名寂靜

了知自身相除諸根散亂

常依止山林此說名寂靜

住正念精進常思離諸惡

不游戲園林此說名寂靜

斷一切煩惱如火燒林木

是名為沙門彼不著諸欲

若樂世俗事常游止聚落

愚癡誑于人自稱依法住

清凈阿蘭若心不生愛樂

此唯離貪者所居之境界

若耽著五欲好說世言論

當知如是人彼則不能往

意樂于空寂專修諸禪定

彼梵志沙門善住安隱道

福行品第三十一

若人營福業(yè)當獲殊勝報

是故廣修作無福則無財

福為最勝寶福稱無盡藏

福如彼明燈福同于父母

福能生諸天福能引勝處

人間修福行感果得如意

若修彼福行定招于富樂

應當善了知無福則無樂

福為三世益自性可愛樂

如影常相隨彼則無暫舍

諸天福若減不久則退墮

是故于福行應相續(xù)修作

無福多艱辛常生下劣處

無善希樂果如沙中求酥

愚夫為心誑常離于福業(yè)

既不修善法罪惡常增長

現(xiàn)生修眾善福隨行所生

以是因緣故后得生天中

若樂修福業(yè)眾人所尊奉

身離諸逼迫其心常安靜

善人行善法獲樂中妙樂

由彼清凈因當?shù)闷刑岬?/p>

是故諸有情勤修于福業(yè)

倏爾無常至定為他所有

若于勝福行數(shù)數(shù)而修作

隨其種種因則受彼彼果

一切諸世間善惡法為主

當勤修善法彼則能捄護

若舍離善法樂造作眾罪

由是因緣故則受地獄苦

乃至命未謝及身肢圓滿

努力勤修作彼則具大智

若人善說法能開悟于他

令至涅盤城安隱離憂怖

若于彼正法為說四句偈

顯示出離道為第一歸捄

善宣說正法能疾成佛

雖帝釋少因多財豈能致

若貪著世財法慧不增長

珍寶有散壞法財用無極

唯所修善法百千生相逐

己所有資財一步不隨去

又水火盜賊則能損其財

善法在心中少分無能奪

縱經(jīng)久遠劫受無量欲樂

決定當破壞須諦求正法

唯此一善法當精勤守護

作善命延長造惡速磨滅

當親近善法如教而修行

諸苦則不生獲得殊勝樂

若樂作不善常行于非法

后墮地獄中受無量極苦

無量劫中當歸依三寶

先受天中樂后得寂靜果

觀現(xiàn)受福報皆從先業(yè)生

或樂或苦因各各無差忒

當堅持凈戒廣崇于福業(yè)

晝夜常相續(xù)如河流不絕

若人舍善法今生則虛過

若不廢善因得人天快樂

若福行圓滿善護持正法

是人于世間最勝無倫匹

寧喪失身命不違背正法

若離正法者隨諸惡流轉

愚癡著欲樂棄舍正法眼

彼現(xiàn)生虛擲如海中下雨

不護彼禁戒樂造作諸惡

心田善種子則無由生長

當一心觀察最上清凈法

得至不滅處于苦則無有

若諸根縱逸于境而耽著

則為彼所纏輪轉無休息

若不著罪法如镕金赫奕

離三有險難獲畢竟寂靜

具足清凈慧常尊重正法

于彼說法師聞已能信受

常供養(yǎng)三寶孝事于父母

能至涅盤城住最上安隱

具出家形儀善宣說正法

精修于梵行得最勝妙樂

于諸布施中法施無過上

起勇猛精進修習諸禪定

如是說法者如來所稱贊

若不生凈信如傍生無異

常樂諸賢圣所說寂靜法

于三種福田修持求出離

于彼說法師生第一恭敬

為求正法故心不生疲倦

觀察五欲境彼則實非樂

設見不應取牟尼之所誡

樂修習正法則見離垢道

彼受用法樂諸天所不及

現(xiàn)所作善業(yè)如依背而住

是故當一心常親近彼善

以慧眼觀見未來諸苦報

愚夫樂作罪智者心常怖

由具彼正慧見諸惡險難

常與善相應得離諸煩惱

若縱彼愚癡唯樂于欲境

樂壞苦現(xiàn)前徒勞生悔惱

乃至盡形壽心不生散亂

常修于福行則能免惡道

壽命速遷謝福報亦非久

當攝受正法為知足天主

若棄舍善法彼則生放逸

復不修福行不久當退沒

各聞強健時及身肢無缺

廣營諸福業(yè)后則無憂悔

若不修福因唯樂于放逸

當知如是人為地獄苦本

彼雖具諸根而不樂正法

云何求活命養(yǎng)育多眷屬

常于晝夜中心攝持正法

親近說法師得遠諸罪垢

由持戒生天得受諸欲樂

愚癡廢福行不久則退沒

樂發(fā)生凈智以戒寶嚴身

常怖彼欲蛇諸天共稱贊

由愛樂善法諸天常恭敬

若生顛倒心貧窮無;

善法如橋梁持戒則能往

不修彼善行苦海何由渡

隨順修善行決定得善果

百千俱胝劫彼善無能壞

常修施戒法以智而防護

諸有所求者令歸依三寶

善修三種施能治三過失

由離彼過故獲清凈功德

樂圓滿凈戒生決定正信

破壞三有苦如日除云翳

若具足正法諸天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