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必須重視佛教文化的發(fā)展:既能搞旅游,又能鑄國魂

必須重視佛教文化的發(fā)展:既能搞旅游,又能鑄國魂

  文化是民族之魂。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但是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也要實現(xiàn)文化上的繁榮。佛教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與儒、道教一樣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傳承,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增強國家文化的競爭力,要立足于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佛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佛教文化是中國的主流文化之一。

  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創(chuàng)立了佛教,是幾大宗教中最早建立的。早在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了中原地區(qū)。漢桓帝時,佛陀與黃帝、老子一樣被人們尊崇,“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可見佛教已被當時社會認可。三國時,曇柯迦羅、曇諦、康僧鎧、支謙、僧會等高僧紛紛來到漢地,譯佛經,建寺塔,弘揚佛法。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有了極大的發(fā)展。尤其是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4次出家,并親自講經說法。在他的影響下,梁朝有寺廟2000多座,僧眾數(shù)萬人。其他如宋、齊、梁、陳各代南朝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北朝雖然有過北魏世祖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時兩次法難之事,但總的說來,歷代帝王都重視佛教,像著名的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就是這一時期開鑿的。隋唐時期,佛教進入空前繁盛的狀態(tài)。隋朝兩代帝王,即隋文帝和隋煬帝都對佛教非常關注,廢除了北周的禁佛之策,廣修寺廟3000余座。唐朝皇室對佛教也大多有保護政策,武則天就推行以佛治國,大興佛法,視神秀為座上賓。天臺、三論、法相、華嚴、密宗、禪、凈、律等八大宗派的創(chuàng)立顯示了隋唐佛教的興盛,當時佛教還遠播韓國、日本、越南等周邊地區(qū)。此后,佛教歷經宋、元、明、清,中間有過幾次磨難,當朝者還是基本支持佛教的發(fā)展。

  佛教在中國歷史上雖時有興盛,時有衰落,但期間有高僧大德弘揚佛法,諸多帝王與名士投身其中,下至販夫走卒皈依,佛教已融入了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即使現(xiàn)在,全國也有名寺近千,各地小寺廟不計其數(shù),善男信女皆口誦“南無阿彌陀佛”。

  要復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離不開佛教文化在新時期的弘揚與發(fā)展。

  佛教在繪畫、雕塑、建筑、音樂等方面都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是寶貴的文化財富,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佛教文化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早已蜚聲中外,不僅是風景秀麗、自然景觀奇特之地,而且是登山修行、參禪論道的佛教圣地,千百年來香火旺盛,游人不絕。又如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面的靈隱寺,其隱于山林之間,環(huán)境清幽,蘊藏著一種淡淡的禪意,有如現(xiàn)代鋼鐵叢林之外的一片凈土,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眾人在佛的面前可以體會出永恒的寧靜,每年都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前來參觀,F(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很快,佛教旅游是人們排解內心焦慮、取得心靈寄托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可以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佛教文化,發(fā)揮佛教文化的積極作用。

  佛教音樂將佛理與音律相結合,用以闡明佛理,弘揚佛法,莊嚴清凈,內蘊慈悲之情,使人聽后心中引起共鳴,平心靜氣。它是由梵唄發(fā)展而來的音樂。梵唄源于印度聲明學,就是和尚念經的聲音?梢哉f,佛樂是佛陀教化眾生之音,在形形色色的音樂中如出淤泥而不染的純凈之蓮。中國的佛教音樂,隨著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而傳承,成為傳統(tǒng)音樂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2006年,北京智化寺京音樂和山西五臺山佛教音樂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佛教和儒、道教構建了中國傳統(tǒng)的主流文化,有著眾多的理論著作。如《大般若經》、《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大涅槃經》、《大藏經》、《六祖壇經》、《金剛經》、《觀音經》、《藥師經》等,這些佛經乃佛陀智慧的結晶,構成了佛教的思想體系。佛教的慈悲精神、因果論、佛性論、修行論等構建了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思想具有哲理性,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增強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和競爭力,就要重視佛教文化的發(fā)展,佛教文化在重塑中華民族文化中必將作出自身應有貢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