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解、禪史與禪機

  禪,源于什么時候

  禪是兩千五百年前,靈山法會上,佛祖釋迦牟尼手里拈起一支優(yōu)缽羅花(金蓮花)默然示眾。千百萬人莫明其妙,惟有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于是,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議的禪,從此誕生了。

  禪為佛之心,禪,心有靈犀一點通、以一通萬事萬物。

  禪宗菩提達摩為中國始祖(達摩大師是印度禪宗第28代祖師,中國初祖),故又稱達摩宗;因其得佛心印為佛陀之正統(tǒng)法脈,又稱為佛心宗。達摩于北魏末活動于洛陽,倡二入四行之修禪原則,以《楞伽經(jīng)》授徒。傳法弟子為二祖慧可,慧可之傳法弟子為三祖僧璨,其傳法弟子為四祖道信。道信傳法弟子為五祖弘忍,立東山法門,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傳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為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后為禪宗正宗。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jīng)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于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禪,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么是微妙的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fēng)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因為,禪的精髓是智慧,禪的實質(zhì)是智慧--東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

  禪的智慧,就是世間萬物的真諦,就是自然規(guī)律,就是人的內(nèi)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對社會事物本質(zhì)的感悟與把握。

  禪,可以滋潤我們的慧根,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與機趣。

  禪,之所以被稱為東方大智慧,關(guān)鍵是它的思維方式。

  禪之思維,是超越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直覺思維,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靈感思維、頓悟思維,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內(nèi)核,把握本質(zhì),與自然發(fā)展之客觀規(guī)律統(tǒng)一律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直覺的神奇與靈感的美妙,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受——這,就是禪力圖賦予我們的、并使之經(jīng);、實用化的智慧。所以,禪的智慧,是宇宙真諦在人的精神中的直覺感應(yīng),是人與自然之理的應(yīng)合,是天地大道的體現(xiàn)。

  禪之思維并不神秘,每一個人,都能將這種直覺顯發(fā)出來。因此,禪,不是贈給我們一支美麗的花朵,而是為我們播下智慧的種子,只要我們愿意,它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

  禪,是什么?

  禪是智者的心態(tài),是一種頓然開悟的覺醒,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一樣對同一樣事情的感悟不一樣,就好像兩個人在看一個帶把的杯子一樣,甲看見的跟乙看見的就不一樣,所以立場不一樣,觀點就有區(qū)別。

  怎樣參禪才能開悟?

  百廿高齡的老趙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來,邊向外走邊說:“對不起,我現(xiàn)在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內(nèi)急。” 剛走到門口,趙州忽然又停止了腳步,扭頭對禪僧說:“你看,老僧一把年紀(jì)了,又被人稱為古佛,可是,撒尿這么一點小事,還必須親自去,無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禪僧恍然大悟: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想要知道這個蘋果是酸是甜,必須自己親口嘗一嘗,如同看到別人炒股和感覺和自己親身經(jīng)歷炒股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孟子說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必援手,權(quán)也,男女授受不親是禮也,但是嫂嫂掉水里,必須要救,就是要去救,救上來馬上就放手,度也。這也是禪變,也是權(quán)變。這種變是開悟是智慧。

  禪,如何參?

  一群人圍著法演禪師請教如何參禪。法演禪師微笑說,參禪好象賊學(xué)藝。眾人不解,愿聞其詳。法演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一個竊賊的兒子見父親逐漸衰老,擔(dān)心將來無法養(yǎng)家,決心子承父業(yè),學(xué)盜竊。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后,他父親想一想立刻同意了。晚上,父親領(lǐng)兒子翻墻入室,進了一戶有錢人家。父親順利打開柜子讓兒子進去拿衣物,兒子剛一進去他便把柜門鎖上了,然后故意弄出聲響,就悄悄溜走了。這家人立刻舉燈查看,知道有賊卻不知藏在何處。兒子在柜中好生納悶,不知父親安的什么心。驚慌之際,計上心來,學(xué)老鼠噬物之聲。這家女仆便打開柜子想看一看。柜門剛打開一半,竊賊兒子吹滅燈火,推開女仆,逃出門外。這家人緊追不舍。兒子在無奈之際看到路旁有一口井,急中生智抱起一塊大石頭投到井里,追者聽到聲音在井中搜尋,兒子借機得以逃脫。到家后,兒子不斷責(zé)備父親。父親說:“兒子,先別埋怨,告訴我,怎么逃出來的。”聽完兒子講述經(jīng)過,父親非常滿意,拍拍兒子肩膀說:“好啦,你的盜竊技術(shù)已經(jīng)學(xué)成了!”待法演禪師講完,眾人深感收益匪淺。行亦禪,坐亦禪,吃喝玩樂皆有禪。

  黃檗禪師對祖師爺馬祖道一的禪風(fēng)十分敬佩,師父百丈懷海問他是否要繼承馬祖?黃檗大搖其頭:“我若繼承馬祖,會葬送我的兒孫!”

  對于這樣欺師滅祖的話語,百丈卻大加贊賞:“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

  黃檗故意用一個無理的問題勘驗師父。

  百丈招招手,說:“你走近一些,我來告訴你。”

  黃檗那樣問話,是要挨師父的巴掌的。然而,他卻一個箭步過去,反而閃電似的給了百丈一個響亮的耳光!

  更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惱,反而拍掌大笑:“莫道胡須赤,更有赤胡須!”

  棒下無生忍,當(dāng)機不讓師。禪,超佛越祖,歷久彌新,風(fēng)流千古。

  禪,就是這樣生機勃勃,意趣昂然。

  禪、源遠流長

  達摩面壁,六祖頓悟。慧能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一舉改變了漢傳佛教的格局,他所創(chuàng)建禪宗流派幾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詞——所謂中國佛教,特質(zhì)在禪。禪宗在盛唐時期異軍突起,使得整個東方文化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它,引得詩風(fēng)嬗變,畫意超然,文人騷客紛紛歸敬,士大夫階層以談禪為榮……它的影響無所不在。甚至,有人說,沒有禪宗,就沒有宋、明時期的新儒家學(xué)說。他們評價宋、明理學(xué),是“儒外禪里”,“儒表禪骨”……禪,禪宗,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影響之重大,由此可見一斑。

  禪,早在唐、宋時期便開始向我國周邊國家傳播。在日本,禪宗被認(rèn)為是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梢哉f,禪的精神,滲透到了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禪,更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超然物外的飄逸灑脫,不可思議的睿智心慧,漂洋過海,風(fēng)靡了西方社會。歐美各地坐禪中心如雨后春筍,相繼建立,一波又一波“禪學(xué)熱”,經(jīng)久不衰。

  唐肅宗問慧忠國師:“你跟隨六祖慧能學(xué)到了什么禪法?”

  慧忠指著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說:“陛下,您看空中那片白云,是釘著的呢,還是掛著的呢?”因其沒有掛礙,沒有羈絆,所以能夠自由舒卷,任意飄游,隨時變化。同樣,禪無定法,因此而自由,而活潑,而生動;禪者的生活隨緣灑脫,逍遙自在。

  禪就在我們的身邊,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每個人經(jīng)歷、學(xué)歷不一樣對同一句話的感悟是不同的,歷代高僧高人的禪詩拿來到現(xiàn)代還是能行得通。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鉆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nèi)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惠能》

  六根日日染灰塵,偏在塵中寄此身。

  不受青燈非無福,愿聞香火即有心。

  照完般若光明鏡,開了慈悲方便門。

  菩提樹前除蒙昧,蓮花座下去癡嗔。

  一紅一綠現(xiàn)成法,一笑一拈百變金。

  可賀隨緣觀世界,猶能信手握乾坤。

  酒天詩海圓通境,俗鼓凡鐘清凈音。

  從此不空仍是我,俱空四大也一人。

  --《不空也空》

  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生知不要憂。

  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fēng)浪覆虛舟。

  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zāi)合少求。

  雖為瓠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這是白居易寫的一首禪詩,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生知不要憂。吉兇禍福自古都有來由的,煩惱都是自找,冤孽都是自造的,但是自己知道這些事情不要太擔(dān)憂,來是偶然的,去是必然的,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爭其必然,一切順其自然,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fēng)浪覆虛舟。只看見火光燒掉那些家里富有的房屋,家徒四壁很少著火,沒有聽說風(fēng)浪打沉空船,或者裝的不多的船,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zāi)合少求。名是國家的不要苛求太多,利是身災(zāi)不要追求太多,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終累己。希爾頓的女兒不是嗎?雖為瓠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瓠瓜是西葫蘆瓜,名利大家都要,跟吃瓠瓜一樣,吃飽就是,不要貪多。

  這些便是禪宗他能淵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要無煩惱要無愁,本分隨緣莫強求。

  無益諾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當(dāng)頭。

  世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漚。

  看破世情天理處,人生何用苦營謀。

  --禪其實不是讓我們看淡生死跟名利,而是要我們看清生死跟名利而不是讓我們不做事業(yè),看清后我們還有什么看不開放不下的?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淡欲粗茶味素甘,紅塵深處煉心丹。

  無形妙諦常參悟,兩袖清風(fēng)既是禪。

  身在紅塵禪在心,塵中方能煉出真。

  紫陌紅塵逸清凈,凡俗煙塵凈六根。

  --真正在紅塵中把持住修煉的才是高人,大隱于朝,中癮于市,小隱于野。

  自是浪跡到天涯,隨波逐流亂涂鴉,

  卻到他鄉(xiāng)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