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如何有好氣質(zhì)和容貌

  說到容顏,人人臉上有一張皮,誰不希望在臉上“貼金鑲玉”?有的人氣色風華,有的人盡顯老成,有的人深刻慈和,有的人威氣逼人。

  人各因其不同血性,不同氣質(zhì),而有其不同的示現(xiàn)與“教化”。而容顏之表的內(nèi)在,又潛藏著氣質(zhì)為其填顏加色。

  佛云:色,空也。

  可見在我們欲界所見之形象并不實在,再到上面,以色界之精微,亦不足以抵性空之真理。無色界雖有意識形態(tài),卻仍然不免流轉(zhuǎn),終究不如佛智如如。

  所以欲界之色,其實還屬粗淺。

  然而,正在世間的我們,正以無色界之意志,色界之精微,欲界之器質(zhì),來構(gòu)筑“空花佛事”,以此架起佛慧之天橋,使眾生不偏不倚取正覺爾。

  而此“空花佛事”,其歸旨,無非就是遠離煩惱,斷滅煩惱,空之以空也!

  容顏與氣質(zhì),就是做這“空花佛事”的一個“資本”。

  我們形在世間,容顏雖千差萬別,但無非都是心靈的反應。所謂“相由心生”,非獨哲人,美容大師也是如此認為。

  一個人,有一顆健康的心靈,那么必定會有一個健康的容貌和氣質(zhì);而有了健康的容貌和氣質(zhì)之后,眾生看見了就會感覺到歡喜

  歡喜的覺受一生起,行在世間的初地以上的菩薩們與眾生緣分也就得以初步建立。

  所以,容顏與氣質(zhì)也就是一張與眾生結(jié)緣的名片,“佛度有緣”,只有結(jié)下了緣分,并且是正因,才能產(chǎn)生正果。

  那么,我們在平日里怎樣構(gòu)筑一個健康的容顏與氣質(zhì)呢?

  我這里并不談美丑的分別,而僅指健康,也就是我們身心的健康,僅此一點就足以使容顏與氣質(zhì)呈現(xiàn)出生動氣色。

  看那活佛、上師、佛母,也并未見得個個都長得帥氣或者美貌,但是其溫和的表相和深刻洞悉世間的內(nèi)心,一見之下便令人傾心歸慕,以為正覺之因,這就是最好的接引眾生的“名片”。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具足了功德——度化眾生的菩提心已經(jīng)融化了內(nèi)心的冰,冰一旦融釋成為水,就無所不滋潤了。

  所以,具備健康的容顏與氣質(zhì),第一個要義就是發(fā)菩提心了。

  發(fā)菩提心有很多論著已經(jīng)詳細談?wù)撨^,也是各山大德反復強調(diào)的事情,相信許多人在道理上已經(jīng)十分清楚了。

  但是在行動上,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需要日夜不間斷地,持之以恒地一顆菩提的博大的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之心。

  自利利他,自度度人,這個邏輯循序明確了,才能使自己有得益,他人也能跟著獲益。

  從來沒有自己沒有錢可以憑空去資助別人的事情,菩提心也是如此。

  菩提心表面上是自利利他,其實空虛中本沒有眾生,有何可利——可見一切都是“空花佛事”。

  而自利利他的根本,還是一個為了累積資糧,具足福報——這是修福。

  大家常說“;雙修”,自度度他就是一個修慧的次第。

  ;鄱夹拮懔,佛智才浮現(xiàn)出來——而其實本沒有什么佛智不佛智的,只是因為煩惱斷盡,心地光明,在暗處一照才變成智慧。

  所以一切的一切,歸根結(jié)底就是煩惱斷盡,眾生(能)度盡!

  佛之所以圓滿,是因為他能夠度盡一切眾生;而眾生何時得度,取決于各人的機緣是否成熟。

  在佛陀的內(nèi)心,他清楚的知道,所有的眾生,他都可以攝受,都能夠使之取得正覺,但看機緣而已——簡言之,就是已經(jīng)沒有他不可以度化之人。

  有人可能會問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提婆達多。但是大家看一看《妙法蓮華經(jīng)·提婆達多品》就明白一切是怎么回事了。

  看那佛陀具足32相八十種好,這不是虛言。以中國古老的相人之術(shù)去觀察,他就確實有這么多好,這還只是一個概括。

  所以在世的人,即便先天不足,后天也要積極維護,不要去回避這些人世間的正業(yè)——在法律范圍內(nèi),這就是人修來的福報。

  而在這些世間物質(zhì)手段輔助的同時,人們也要積極的改造自己的內(nèi)心,和鍛煉強健的體魄,只有具足了這些,人們的容顏,人們的氣質(zhì),才不會只是一個柔弱的表面,才會有更強大的后盾支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