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法師答:學佛應如何做人處事?

虛云法師答:學佛應如何做人處事?

  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親友怨家,視為平等,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視人饑如己饑,視人溺如己溺,常發(fā)菩提心,則可與道念相應,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諸佛圣賢,應化世間,一切事情都是為眾服務,所謂拔苦與樂,興慈濟物。你我都能克己復禮,什么也不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無困苦,事事都能辦到了,同時你自己也隨之得到圓滿果實的報酬。

  佛教依折攝二義,立方便多門。何謂折?折者,折伏惡人。……蓋在家大權(quán)菩薩,為折惡利生故,雖執(zhí)刀杖乃至斬其首,于戒亦無犯,反生功德。因惡意而殺人,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殺人,固是在家大權(quán)菩薩之金剛手眼也。何謂攝?攝者,攝受善人。佛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不避艱危。有四攝法:一、布施攝。若有眾生樂財則施財,樂法則施法,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二、愛語攝。隨眾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三、利行攝。起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使生親愛心而受道。四、同事攝。以法眼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而分形示現(xiàn),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佛菩薩之積極為何如。

習氣如何對治?

  莫嫌老大不知愁對境翻能為爾謀

  訓誨未從今日熟契經(jīng)還向幾時求

  清宵隱幾惟貪睡白晝披襟事浪游

  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發(fā)可能留

  講起辦道,諸佛菩薩只叫“除習氣”。有習氣就是眾生,無習氣就是圣賢。圣賢的妙用,識得則煩惱菩提,識不得則菩提成煩惱。煩惱與菩提,如反掌覆掌。這些話說是容易,行就為難。所以鳥窠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又斷無明煩惱,除習氣毛病,莫若嚴持戒律;戒律清凈,無明煩惱習氣毛病自除。若不持戒律,縱修習有成,亦是天魔外道。

  問:“情想愛憎,是生死根本,此義我亦知之。但如何能除?”

  老人謂:“只一情字,已墮百劫千生,雜以愛憎,互為因果。皆妄心為之耳。如果妄心去盡,成佛已多時,我輩歷劫多生,習氣至重,在隨時觀照。以除習氣為第一要旨。”

  我謂:“情可隨時懺,愛憎亦可隨時遣,但既有心念,如何能不想?”

  老人謂:“何不想向佛國去,觀想成就,佛亦成就,此凈土法也。”

  學佛須要研讀經(jīng)典嗎?

  今之學佛者,應研習一切教理,而以行持為根本,宣揚佛法,使佛法燈燈相續(xù)。“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希望一切學佛者,皆以此二語,以為自利利他之標準可也。

  看藏經(jīng),三年可以看完全藏,就種下了善根佛種。這樣看藏經(jīng),是走馬觀花的看。若要有真實受用,就要讀到爛熟,讀到過背。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jīng)》,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注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經(jīng)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jīng)》很有利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