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義法師答:什么時間出家最好?在家和出家修行有無分別?

  知義法師答:

  出家與否,完全要看各人的因緣,不能肯定的說什么時間好,什么時間不好,只要道心堅固,因緣成熟,什么時間都好。

  一般人的習(xí)慣,把出家分為童年、中年和老年三個時期。現(xiàn)在客觀的分別說明一下:童年出家,俗習(xí)未染,學(xué)佛易成,可說是最大的優(yōu)點,如果要找缺點,那就是見識不廣,缺乏處理事務(wù)的經(jīng)驗。若事修行來說,還是大優(yōu)點。中年出家的,對世間的五花八門都很熟悉,狂心一息,易于看破,至于能不能放下,那又是另一個問題。談到劣點,除了諸根較鈍以外,所知障也比較重,不易收到教化的效果。但古今來有成就的亦大有人在。老年人出家的優(yōu)點,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自然情況威脅之下,妄想比較少,倘能一門深入,容易成功。談到缺點,那就是諸根暗鈍,且不能擔任利他工作。其實那也不能算劣點,假使大家都能自利,就用不著利他。

  嚴格的說起來,修行還是越早越好,早日修行,就會少造些惡業(yè),少生些煩惱。如說現(xiàn)在忙,沒有時間修,老了加倍精進,不就行了!當然只要能老,老了能修,還是比不修的好。不過到了‘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的時候修,比現(xiàn)在‘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所修的功德,大有區(qū)別,因為修就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好比有人說:‘某某人自從眼睛瞎了以后就變成了好人,你看現(xiàn)在和任何人都處得很好。’像這種贊美是沒有價值的。

  學(xué)佛重在信、解、行、證,不分僧、俗、貴、賤,時間也不是主要的問題。至于在家與出家修行,有無分別,以修凈土來說是沒有優(yōu)劣的。因為阿彌陀佛的政策是大慈大悲,怨親平等,只要修行的功夫到家,檢驗合格(一心不亂),絕對不留難,那像一般人找工作,要驗證件,查資料,送紅包,賣人情!那里沒有這一套,盡管放心好了?赡苣阏J為戒牒很重要,其實那只是一張受戒的證明書,并不是西方的入境證。只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且資糧(信、愿、行)具足,沒有也沒有關(guān)系,否則給你一百張也去不了。

  我參加兩次佛學(xué)講座,主講說‘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沒有研究價值,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說,好像兩盆水倒來倒去。’這種說法,我認為很不妥當,請問法師有何感想?

  我的感想是你聽錯了,不然,他既設(shè)講座,對佛法多少總會有點認識,何致外行到這地步?如真是這么說的,我肯定的說,他是外道或是佛法販子。否則,怎會在大庭廣眾之中,公開的毀謗三寶?他所犯的錯誤,一般人的看法,認為像放牛的小孩子罵孔子樣的,沒有什么了不得,其實這是因果的高利貸。

  我們要認清釋迦佛入世度生的目的,無非是要使一切眾生清凈六根,而后同登彼岸。因機有鈍利,教分漸頓,反覆申述,出自婆心。由于眾生不識緣生性空之理,以致起惑造業(yè),枉受輪回,所以才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妙義,以治其好執(zhí)之痼疾。所謂‘色’,是萬有的現(xiàn)象,‘空’,是萬有的本體。而‘異’是不同;‘不異’是相同的意思。一般人對空、有的看法是執(zhí)有忘空,住空想有,佛的看法是非有非空,亦空亦有,因為空不自空,待緣而空,有非自有,隨緣而有。所以列子說:‘萬物皆出于機(空)而入于機。’如明此義,對空有就不會曲解了。

  從空至有,或從有至空,依我們的看法,是有距離的,若以佛眼觀之,剛好相反,為了使眾生縮短這段距離,所以又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濃縮性的中道義理,是挽救眾生徘徊于空有之間最好的方法。當然般若經(jīng)是佛對‘中人以上的’菩薩行者所說的究竟法,‘中人以下’的末世眾生,五欲重重,那能得解?今遭此謗,不足為奇。如說‘金剛經(jīng)’和‘心經(jīng)’不值得研究,難道古今的高僧大德的智慧不如他?連是豈有此理!

  他若是真的不懂佛法而造了口業(yè),罪過還算小一點,萬一是為了‘宜其室家,樂爾妻孥’蓄意毀謗,而抬高他的身價,搞他的‘錢不異命,命不異錢,錢即是命,命即是錢’的‘薪金’,那罪過可就大了!談到感想,除了可憐他以外,還有什么可感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