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費盡辛苦度眾生,是不是在做無用功?

印慈法師:菩薩費盡辛苦度眾生,是不是在做無用功?

問題:

  法師!菩薩費盡辛苦度眾生,但是往往很難見到效果,甚至不為人所理解,被非難、指責,那菩薩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有希望,是不是做的都是無用功?

印慈法師:

  沒有無用功。我們把生命的跨度看得太狹小了,是凝聚在幾天、幾年,最多幾十年里在看生命,真正的菩薩不是這樣看的。真正的菩薩會怎樣看?

  《大般若經(jīng)》里有一個例子,說一個大心的菩薩可以為了讓一個眾生發(fā)起一念善心,跟著這個眾生下地獄一劫。地獄的眾生是很苦的,跟這個眾生下地獄一劫,就是為了讓他能夠生起一念善心。

  從這一念善心開始,繼續(xù)這樣不懈地努力,讓他的善念增長,直至于能夠發(fā)起道意,修行,善法增長,最后智慧圓滿,斷盡煩惱,解脫一切苦。對一個眾生這樣,對百千萬億無數(shù)的眾生也還是這樣,這就是菩薩。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跟菩薩所必須要具有的幾個要素是密切相關的,就是我曾經(jīng)跟大家提的“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心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

  你剛才在說的時候,是在一個“人我見”為基礎來看菩薩的大行,來看菩薩的行履,來看菩薩這一路的心酸、辛苦和沒有辦法去完成的心痛與絕望,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錯誤的認識基礎上的。這樣的情況下,就叫作“自眼未明,何能覺他”,所以菩薩是需要般若慧來相應的。

  《心經(jīng)》是偏重于講深見的,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用這樣的慧見武裝起來之后,行菩薩道才成為可能;要不然的話,行菩薩道就會像你剛才所說的那樣,那是一條沒有希望的道路,那是一條只噴灑獻血卻看不到鮮花的道路,會是這樣的。

  但是,如果真的是用菩提心、大悲心和空性慧相資、相成,那這條路就完全不一樣。他不執(zhí)取有實在的“我”,也不執(zhí)取有實在的人,也不執(zhí)取有實在的果!金剛經(jīng)》怎么說?“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如果沒有這樣的智慧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必須有這樣的智慧相應,才能有菩薩的大心,也才會有如來的果證。所以這說:“在一切佛法中,大乘為心;在大乘佛法中,般若為心。”就是在說這個,如果沒有這個的話,大乘不可能。

  你說得是很正確的,其實你就在表述這個問題,你就在說這句話。你這句話可以從負面去看,也可以從正面去看,正面看的話,就是你強調(diào)了般若的重要性。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光明講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