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樂死”這種方式?

如何看待“安樂死”這種方式?

信眾問:

  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人提倡安樂死,也有國家允許安樂死,但是安樂死是否在殺人或自殺呢?師父怎樣看待這種方式?

  本源法師答:

  安樂的反義就是痛苦,之所以出現(xiàn)安樂死,是因為人們痛苦到極點時,特別渴望遠離痛苦。“安樂”它是佛教詞語,西方極樂世界也叫安樂國、安養(yǎng)國。安樂出自于佛教經(jīng)典,安樂是指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它所擁有的一種極點的快樂,極樂極樂,就是極點的快樂。這個極點的快樂就是涅槃之樂,這種快樂不同于我們世間的欲望快樂,世間人通常把滿足欲望所帶來的快樂認為是一種快樂,其實這種快樂大家知道,滿足財、色、名、食、睡,這種快樂是短暫不長久的。佛陀在經(jīng)典當中告訴我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有錯誤的理解,在這個世間滿足欲望,滿足了財、色、名、食、睡,我們認為得到了快樂,其實這種快樂是短暫和痛苦的,你這種快樂得到了,接下來就是無盡的痛苦。持戒念佛往生西方所得到的快樂是永恒的。我們不一定要等臨命終時就得到這種快樂,修學(xué)佛法就是為了得到福報智慧,當你有福報和智慧了,你的身心就自在,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將來臨命終時往生極樂。

  這個世界很多人渴望快樂,但是他用的方法都是錯誤的,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習(xí)了佛法,要持戒念佛,將來得到永恒的快樂。世間的安樂死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安樂,只是一死,讓肉體停止了痛苦,但是我們知道一個人活在世上,受種種的痛苦必有其因,我們用安樂死的方式結(jié)束了他的生命,我們要知道這個在佛教戒律里面是不允許的。戒律里面告訴我們,若自殺,若教他殺,乃至于見殺隨喜,這些都是犯了殺業(yè)。我們過去世所造的業(yè)要承擔果報,我們又增加新的業(yè),還要去承受這個果報。

  所以說佛教不提倡安樂死,我們更提倡的是要懺悔。為什么有這樣一個惡報呢?我們就是因為曾經(jīng)造作了惡因,所以,我們第一要懺悔,懺悔過去所造的惡業(yè),讓我們今世得到了肉體上的痛苦。第二要發(fā)愿,愿是愿生極樂。佛教經(jīng)常講,一個人有業(yè)力,這些力量在愿力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計,一個人只要有愿力,再大的障礙和誘惑都沒有辦法阻礙他。當一個人肉體很痛苦的時候,我們要給他佛法開示,要讓他生起往生極樂的這種愿,只要有了愿,愿產(chǎn)生的力量叫愿力,其他的業(yè)力所帶來的痛苦其實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愿力非常強大,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