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聽到這句話我們就知道念佛法門,在整個普遍大眾中是有許多人修學的。但是,當我們仔細地去了解,這么多的念佛人當中,真正往生的卻很少,這是為什么呢?

  這主要是因為:第一信不真,第二愿不切,第三行不深。

  第一、信不真。主要有三個方面:

  1、懷疑教法是佛權(quán)說

  我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段對話:有一位信眾他問一位念佛的師父說:“師父,請問一下!《阿彌陀經(jīng)》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真的有極樂世界嗎?”師父回答說:“哎喲!誰知道有沒有呢?”其實像這樣的問答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有些人疑惑凈土法門的言教,是世尊為了引誘眾生入於佛道而方便權(quán)巧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并不是真實有的。

  《阿彌陀經(jīng)》中講到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他會生起疑惑。認為:哪里會有這么多的珍寶可以讓我們拿來造路建房呢?盡然黃金為地,簡直讓人難以相信。因為在娑婆世界我們都沒有見過啊!所以便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世尊為了度化眾生而權(quán)巧所說的化城。所謂“先以欲勾牽,后令入佛智”。其實這是以凡夫的境界來懷疑圣人的境界,就像以貧窮人的境界來懷疑富貴人的境界一樣,不免有些幼稚可笑了。

  一切的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法則,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它并不是憑空而有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中作法藏比丘時,踏著古來諸佛的行徑而發(fā)的大愿。在經(jīng)歷無量的阿僧祇劫去實踐,所修的無量功德而成就的。以如是不可思議的清凈妙因,方才結(jié)成如此不可思議的清凈妙果。所以極樂世界是真真實實有的,并不是世尊方便權(quán)巧所說。

  2、懷疑行法太容易

  《阿彌陀經(jīng)》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一個薄地凡夫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七天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有些人懷疑這種修行方法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佛教通常的修行方法是:修止觀,達到止觀雙運,修行才算上了路。怎能只靠念一句佛號就算是修行呢?修行原本為了斷惑證真,但是斷惑證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須要經(jīng)歷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斷盡,怎么就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專憑一句佛號即可帶業(yè)往生呢?

  我們要知道念佛法門具有兩種力量,一是自力,就是我們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二是他力,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愿加持力。修行其它的法門,純靠自力,不靠他力。所以自己必須把見思二惑統(tǒng)統(tǒng)斷盡,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門,自他二力兼有,一方面自己念佛產(chǎn)生一種心靈的力量來調(diào)伏煩惱;另一方面產(chǎn)生憶念佛陀的力量感應道交,幫我們消除無始劫來的業(yè)障。只要一心念佛,見思二惑雖然未斷盡,也可依仗阿彌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力,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哪里須要懷疑呢?

  再者,‘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阿彌陀'這三個字,它具有“無量”之義。阿彌陀佛他的壽命、光明、功德、智慧、相好、說法、化度等等,無一不是無量的。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亦皆無一不是無量的,所以’阿彌陀佛'這一個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德號。我們?nèi)绻?#39;阿彌陀佛',即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即一切,所以佛號不可思議。

  3、懷疑自己障深慧淺

  前面所說的兩種懷疑是對于教法的疑惑。這里是對自己的懷疑,認為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大善根福德之人去的,自己障深慧淺,縱使念佛恐怕也往生不了西方極樂世界。

  大家千萬不能對自己產(chǎn)生如此懷疑,要知道你我其實都是善根深厚的人!怎么這么說呢?看看現(xiàn)在社會上的人,終日忙忙碌碌。忙著干什么呢?忙著爭名奪利,忙著造無量無邊的惡業(yè)。那么,我們既不忙著爭名奪利,又不忙著造惡業(yè),都能夠來念佛。如果沒有大的善根福德,那您怎么肯這樣做呢?

  而且我們要知道:“我雖是業(yè)障凡夫,是彌陀心內(nèi)的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是我內(nèi)心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應道交。”“我有靈珠一顆,久經(jīng)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我們又怎能對自己的覺性產(chǎn)生懷疑呢?

  世尊告訴舍利佛說:“舍利佛,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舍利佛,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六方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你看,不僅僅是世尊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恒河沙數(shù)的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廣長舌相乃是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打妄語,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可想而知念佛成佛是絕對可靠的,我們一定要篤信不疑,一心念佛,決定往生。

  第二、愿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為前導,愿為后鞭。信的決,愿的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依次而看,一個念佛人如果信不真、愿不切,念佛即使喊破喉嚨也只是遠因種子。

  那么我們愿不切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為我們不能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對于娑婆世界還有太多的留戀與不舍,哪怕知道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與快樂,但還是喜歡舔那刀刃之蜜。

  娑婆世界充滿眾苦,無有諸樂。智者大師他對于我們娑婆世界五欲的快樂,講了一首偈頌,他說:“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一切無樂時。”其實當我們冷靜下來思維,這個五欲的快樂是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追求時,當你在年輕的時候,讀完書,進入了這個職業(yè),你立定志向,使令你富有、使令你追求美好眷屬的時候,其實你追求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壓力很大,因為你要追求,別人也要追求,所以追求的時候是有一種逼迫之苦。

  第二個,得到時。等到你中年的時候,你一生的精神體力,晚年的時候,得到你心中所要的,你快樂了嗎?不是,“得時多怖畏”。因為五欲的快樂是非常的脆弱,你必須不斷地擔心怎樣才能夠維持它的相續(xù)。所以你得到的越多,你心中的害怕也就越嚴重,所以擁有越多的人心中的憂愁、壓力是越大的,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非常脆弱的,可能明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就會消失掉了。所以內(nèi)心當中是非常怖畏的。

  第三個,失去時。你得到時,你沒有真正的感到安穩(wěn)與快樂。等到有一天失掉了,“失時懷憂惱”憂愁悔恨,臨近崩潰的邊緣。這時候你更加地痛苦。

  對于五欲的快樂總結(jié)歸來,“一切無樂時”。你追求的過程你并不快樂,得到的時候有一點快樂,但這個快樂夾帶著怖畏,你也沒有真正的快樂,沒有真正受用,等到失掉的時候你比那些沒有得到的人更加痛苦。

  娑婆世界的一切都是苦空無常、虛幻不實的,世間一切的人為災害、自然災害讓我們無時無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是諸類的痛苦比比皆是。我們每天都會為明天我將如何?而擔驚受怕,整日憂心忡忡,苦不堪言。何時才是出期呢?

  我們再來看看極樂世界:“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彼佛國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實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wǎng),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這是多么莊嚴的極樂世界啊!就連那里的鳥兒和樹都在說法,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哪里還會再去造惡業(yè)呢?試問像這樣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我們不心生向往,那您又向往何方呢?

  茫茫苦海內(nèi),彌陀為舟航。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末法時代的救命草,我們一定要牢牢抓緊永不放手。極樂世界是我們眾生最好的歸宿,所以,我們一定要盡此一報生,往生極樂國。

  第三、行不深

  我們經(jīng)常會看見一種現(xiàn)象:許多人手持佛珠,一邊與人攀談,一邊手撥佛珠。在我看來這是功夫成片人的境界,對于我們這些還是散心位的菩薩們還是必須專一深入的好。要不然:口念彌陀心散亂,念破喉嚨也枉然。

  有人會說:“既然臨命終時,乃至十念,既得往生。那現(xiàn)在我們又何必著急著念佛呢,”這種想法,是太輕視念佛的行門了。所謂“臨命終時,乃至十念,既得往生”這是絕對不會錯的。但是我們不可忽略一點,《阿彌陀經(jīng)》上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如果我們到了臨命終時,能以“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來念十念佛號,別說十念乃至一念阿彌陀佛圣號,既得往生。然而誰又能保證自己到了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呢?平時都不用功,到了臨命終時四大解體,八苦交煎。哪里還記得念十念阿彌陀佛呢?恐怕連一念都想不起來吧!所以要想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就得在平時多下苦功夫。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那我們又該如何來念這個佛號,使得我們的這一念心跟阿彌陀佛相應呢?印光大師說:“執(zhí)持名號,一句彌陀念誦聽。”這當中有三個步驟:第一是“念從心起”。就是這個佛號要從內(nèi)心生起。念佛最怕的就是佛號只從嘴巴生起,而心中還在打妄想,所以我們念的這個佛號,要從內(nèi)心深處那一念至誠皈依的心生起來。第二“聲從口出”就是將內(nèi)心當中憶持的這個佛號,靠著嘴巴的震動,將這個佛號的聲音給創(chuàng)造出來。第三“音從耳入”也就是要將嘴巴念誦出來的“南無阿彌陀佛”的音聲,再用耳朵把它聽回去。要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聽自己念誦的聲音,不能去聽別人的聲音。我們聽自己的聲音那是反聞聞自性。如此相續(xù)不斷,產(chǎn)生一種專注力達到一心不亂,就能於阿彌陀佛相應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它的意思是說:如果眾生的心,憶著佛、念著佛,現(xiàn)前和將來,決定可以見到佛,也就離成佛不遠了。其實我們不用假借其它的方便來幫助,只要一句佛號念到底,自自然然就能得大智慧,心開意解,見性成佛。

  世尊在《阿彌陀經(jīng)》中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fā)愿、今發(fā)愿、當發(fā)愿。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zhuǎn)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許多人說:“念佛求往生,那是消極的厭世;蚴秦澬牡南肴O樂世界享受。”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其實我們厭離娑婆并不是消極的厭世,而是積極的去面對我們未來的人生;我們欣求極樂也不是貪心的想去極樂世界享受,而是往生極樂世界可以永不退。不退轉(zhuǎn)有四不退轉(zhuǎn):第一個、位不退。第二個、行不退。第三個、念不退。第四個、畢竟不退,它是蕅益大師提出的,它是特顯念佛的不可思議。

  可能有人會問:“在娑婆世界修行,即使是阿羅漢都尚有隔胎之迷。那極樂世界為何具有這不退轉(zhuǎn)的功德呢?”那是因為:一、阿彌陀佛大悲愿力的攝持,所以不退。二、因為常常見到佛的緣故,念念求成佛道,所以不退。三、因為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悉演妙法,增長我們的正念,所以不退。四、常於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外無魔障,內(nèi)無煩惱,所以不退。

  世尊在《阿彌陀經(jīng)》中再三勸愿說:“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可見世尊說此《阿彌陀經(jīng)》的本懷,就是為了讓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都能夠求生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