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附物,是真修行

  寬運法師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至誠的心,我們經(jīng)常說,至心堅定;「至心」,就是真誠的心;有了真誠的心,妄想的心就會被調(diào)伏,否則的話,念佛就不容易有成就。因此,我們要用真誠的心來念佛,只要真誠才能找到我們的清凈心和平等心,也就是覺悟的心,否則的話,即使我們不斷念佛,其功用也很有限。試問為何我們人生會有如此多的痛苦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不清凈、不平等;所謂「迷而不覺」,如果覺悟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心是如此的精純簡潔,沒有煩惱;不多、不雜亦不亂。所以佛教我們要一門深入,專心念佛,一個佛號念到底,自然就會有感應,自然就能念到一心不亂。所謂「器凈而后容物,心凈而后悟道」,意思是說,一個容器里面不是空的,就沒有辦法盛載東西;如果心不清凈的話,就沒有辦法真正入道。經(jīng)上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凡夫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財、色、名、食、睡里打滾,糾纏不清,沒有辨法得到解脫。因此,如果我們想真正的念佛,就一定要萬緣放下;把萬緣放下了,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維摩經(jīng)》說:「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因此解脫與否,就看我們的心清不清凈;如果我們的心清凈,即使在污穢的國土里面,我們的心、我們的身還是清凈的;如果我們的心不清凈的話,即使去到他方國土,仍然是不清凈,心中仍然有許多的煩惱。因為佛學是內(nèi)求的,所以真正的修行,必須在心性上下功夫;因此,我們念佛人必須從內(nèi)心生起至誠想、慚愧想,如此念佛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佛說:「三界皆苦,我當安之!蛊鋵嵰粋佛號就能安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找到真正的皈依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找到這個心,就能破迷開悟,就能離苦得樂。為什么我們無法離苦得樂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性太迷了,苦就是從迷惑中來;從妄想、分別、執(zhí)著中來;而樂是從那里來呢?樂就是從覺悟中來。我們大家要懂得這個道理,迷得越深,苦就越重;覺得越多,樂就越多。因為佛是圓滿的,所以他得到究竟圓滿的大樂,也就是清凈彼岸之樂;阿彌陀佛亦得到大樂,他的極樂世界,就是真正的快樂。所以學佛、念佛,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我們都知道,所謂「種善因,得善果」,又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念佛就是種因,就是灑種子;把種子灑下去,將來便能開花結(jié)果,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一切逆境便能逢兇化吉,一切災難都會袪除,便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不但是將來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活在當下也要幸福;只要我們當下幸福,便能從佛法中得到最大的妙用,這是我們學佛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經(jīng)常說:「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我們每覺悟一點,煩惱就會減輕一些。

  《六祖壇經(jīng).機緣品》亦謂:「心迷法華轉(zhuǎn),心悟轉(zhuǎn)法華!刮覀兾虻乐,心隨境轉(zhuǎn);悟道之后,境隨心轉(zhuǎn);心隨境轉(zhuǎn)的時候,我們就是凡夫;境隨心轉(zhuǎn)的時候,我們就是佛。心隨境轉(zhuǎn)的時候,就我們不能自我作主,但如果能把外境界轉(zhuǎn)化,我們當下就是如來。因此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轉(zhuǎn)化外在的環(huán)境,而不是倒過來被外在的環(huán)境所驅(qū)使、所束縛。唯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解脫之后,當六根面對色、聲、香、味、觸、法,或名聞利養(yǎng)的時候,都能不為所動、都不會動搖;面對五欲六塵,都能舍棄、都能放下;能放下,才能安樂、自在。而且不但自己安樂、自在,更要影響身邊的人,都能安樂、自在。

  以佛法來說,世間的愛辱榮華都是不長久的,所以,我們要盡量舍棄;舍棄即是選擇善法,遠離惡法;而所謂惡法即是貪、瞋、癡三毒。據(jù)經(jīng)上說,貪欲有三種之多;然此三種貪欲,從何處而生呢?一、從妙境生;二、從愛想中生;三、從我見中生;那么要用什么方法來對治呢?要用「不凈觀」,來觀想、來對治。前幾天我講了很多對治貪的方法,亦可作為參考。而瞋也有三種:一、從恚生;二、從逆境中生;三,從過去隨眠中生。一般來說,我們遇到逆境之時,就容易生起瞋恨想,因此應該以「慈悲心」來對治。另外,愚癡亦有三種:一、從無明生;二、從身見中生;三、從疑心中生。由于我們凡夫有很多的疑心,所以在《中觀論疏》里說,要用「因緣觀」來對治。因緣觀即是四諦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又名「正見」;四諦即「苦、集、滅、道」,這都是破種種的邪見,顯示種種的正見;如果能破邪見顯正見,我們便不愚癡、不執(zhí)迷不悟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