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讓心中的蓮花慢慢地綻放

\

  慢生活是物質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對于精神境界的一種更高追求。其外在表現(xiàn)是生活節(jié)奏的放緩,生活態(tài)度的從容,其本質是內心的平衡與寧靜。慢生活與佛法在本質上有著天然的相通。佛法是一種活法,禪意生活是慢生活的極致。依我的理解,慢生活就是簡單生活,活在當下,活出真我。

一、簡單生活

  慢生活首先是一種簡生活,F(xiàn)代人的生活之所以匆忙,無非是因為所求太多,生活因之就變得復雜。其實我們追求的很多東西并不是人生所必需,人完全可以放下一些與生命本質無關的東西。古人云:有所為有所不為。準確地說,人往往是先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的。人生的智慧在于舍棄,舍棄了枝枝蔓蔓,人生的主干就清晰了。我很喜歡“斷、舍、離”這幾個字。斷了不切實際的妄想,事業(yè)的目標就明晰了;舍了蠅營狗茍的經營,生活就干凈了;離了利盡則散的“朋友”,友誼就純粹了。在衣著、在飲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無不可以貫徹著這種“斷舍離”的精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簡單。生活簡單了,自然就用不著那么“忙”了。

二、活在當下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古德說得很簡單,可是我們有幾個人做得到呢?慢生活其實就是要我們學會活在當下;钤诋斚率菍ψ晕疑鼱顟B(tài)的覺知,自己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口中說出的每一句語言,心中生起的每一個念頭,都能清晰地了知。通過放慢生活的節(jié)奏,加強對生活過程的體驗,我們可以培養(yǎng)這種活在當下的能力。湖邊漫步,極目云天,練習書法,欣賞音樂,喝功夫茶乃至慢慢地咀嚼,都可以讓我們在身心的專注與放松中真正體驗到當下的“本地風光”。

  佛法中有種種訓練我們活在當下的方法。在此特別向大家推薦入出息念的方法,入出息念法古代叫安般法門,其要領就是對于自己的呼吸保持清晰的覺知。也就是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把注意力集中到鼻尖下面的虛空中,用心去覺知氣息的出入。在正慈大和尚的關心下,我們現(xiàn)在每周的周六上午在慈湖禪院組織集體禪修,就是用入出息念的方法修習止禪。修習一段時間后,很多修學者的身心狀態(tài)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三、活出真我

  慢生活在本質上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高度珍惜。人不應該將寶貴的生命浪費在對外的馳求上,人生最高的追求與成功,其實是回歸到自己寧靜祥和、清凈無染的內心。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急切地呼喊:“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個田園,其實指的是自己心靈的田園。他深刻地認識到“惆悵而獨悲”的根本原因是“以心為形役”。所以,要想不被世俗的欲望牽引,就必須放棄外在的不當追求,回歸到真正清凈的內心世界。佛法是教導我們“心為形主”的方法,是讓我們從身心的牢籠之中徹底解脫的方法,因此,真正喜歡慢生活的人就應該投身到佛法的修學中來。通過對身心世界的透視,徹底認清生命的真相。超越小我,活出真我,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提升。

  總之,慢生活就是簡生活,就是活在當下,就是活出真我。

  慢生活,就是讓心中的蓮花慢慢地綻放。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