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人生不是用來索取和占有的 而是要活成一場歡歡喜喜

人生不是用來索取和占有的 而是要活成一場歡歡喜喜

  人生不是用來索取和占有的,生活就像一個成熟的果園,共同創(chuàng)造,而不是占有和索取,也不是帶著怨恨去挑剔,更不是帶著分別去應付。生活在哪里改變,在包容、參與、合作和分享里。不是考慮自己應該更多的獲得,而是需要自己少繞圈子,少埋釘子,活成一場歡歡喜喜。

  學會感謝生活,感謝生活讓我們活得深刻,但有時候又有自我的誤解、固執(zhí)和偏激,有時候會活不起。好在清醒得還可以,好在覺悟得來得及,好在自己覺醒的還不算太晚,好在生活還可以。應該感謝生活,也應該感謝自己,感謝生活的那些深刻,感謝自己清醒得還早,不至于給生活造成更多的傷感和悲哀,不至于給自己造成更多的慚愧和損害。

  活出及時的清醒,及時調整生活的狀態(tài),及時調整生活的思路,不要在自我執(zhí)著中制造更多的糾結。那些所有的糾結,所有的糾纏,所有的苦苦執(zhí)著,所有的自以為是,所有的傷不起,所有的崩潰和脆弱,在時光向前中,由于自己的堅強,那些頑固的負面能量,在這向前的時光中迅速瓦解,蕩然無存,曾經見,無須再見。

  可以說,只要內心足夠清澈,這些煩惱和障礙永遠不會再見。有句話說只是當時已惘然,那些曾經的傷痛,曾經的傷筋動骨,那些曾經的無法繼續(xù),或者說那些曾經的活不下去,在這時光向前中,煙消云散,了無蹤跡,永遠消散,所以說要知今日,何必當初,后悔來得及,改變還不晚。

  弘一大師一生的成就,恰似一輪明月耀天心,對近代文化有著巨大的貢獻和成就。弘一法師在圓寂的時候,告訴身邊的弟子:假如說我閉上眼,眼角還有淚水,那不是我對這個世界的眷戀,而是因為我還有一些事情沒做完,而留下的一份遺憾。有些誤解,有些成見,沒有解釋;有些慚愧,有些傷害,沒有化解,那是我對沒有完成的事情留下一點遺憾。

  弘一大師最后的遺言是四個字,悲欣交集。這個悲,是慈悲,這個欣,是坦蕩。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認清自我,清楚自己應該怎么樣走過這世間。我們不是來這人世間制造那些糾纏,不是來這世間貪得無厭,無限索取,不是在得失中經歷輪回痛苦,而是需要奉獻,付出,分享,給予。

  我們每個人經過這一生的歷練,來到這人世間,又活了這一回,滋味怎么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