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鳩摩羅什之后還有哪些翻譯家?

 鳩摩羅什之后還有哪些翻譯家?

  鳩摩羅什的譯業(yè)進行于公元401—413年間,主要是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大乘空宗龍樹、提婆的學說。羅什之后,重要譯師來者相繼,主要經(jīng)論不斷譯出。

  如覺賢于公元418—421年譯出《華嚴經(jīng)》,曇無讖于421年譯出《大般涅槃經(jīng)》,求那跋陀羅于443年譯出《楞伽經(jīng)》等,這些經(jīng)典的譯出對中國佛教義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公元六世紀初菩提流支來華(508)創(chuàng)譯大乘有宗無著、世親一系的論典,其中《十地經(jīng)論》影響尤大,傳習者形成地論師一派(分南北兩道)。以后真諦三藏(498-569)于公元546年來華,563年譯出無著的《攝大乘論》和世親的《釋論》,564年譯出世親的《俱舍論》,566年到567年又重譯《俱舍論》。真諦不僅是翻譯大家,而且是也是一位義學大師,來華日久,擅長中國語言,所譯經(jīng)論,隨翻隨講,弟子記述成為義疏,傳習之者稱為攝論師及俱舍師。真諦到中國后二十余年遭逢兵亂,于顛沛流離中仍能譯出一百數(shù)十卷重要經(jīng)論,形成中國佛教的重要義學派別,是羅什以后玄奘以前二百余年中貢獻最大的譯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