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心經 >

般若心經【唐 玄奘譯】

\

  般若心經

  [唐]玄奘法師譯

  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梵語經名中的bhagavati一詞意為‘出有壞母’(注:中國譯經師施護之譯本經名中譯作‘佛母’),‘出有壞’(bhagavan,也譯作‘薄伽梵及‘世尊’)是佛陀的一個尊稱,指佛陀由眾苦中超出,具有一切功德,已破壞一切煩惱有漏。

  ‘般若波羅密多’(梵語prajna paramita)意為‘智慧圓滿’或‘渡彼岸智慧’與‘空性’有直指關系。

  ‘心’(梵語hrdaya)在這里指的是‘心要精華’的意思。

  整個經名的意思就是:‘智慧圓滿的心要精華—出有壞母’。

  佛陀依眾生不同的根器程度與不同的需要,開示了眾多的法門,其中一部分稱作‘般若’部的開示;在這系列的開示中,有多部長短與程度深淺不同的版本,〈般若十萬頌偈經〉(即〈大品般若經〉)、〈般若二萬五千偈經〉(即〈信咒般若經〉)、〈般若四千偈經〉(即〈小品般若經〉)及〈般若三百偈經〉(即〈金剛經〉等,在這系列的經典中,佛陀開示了最究竟的教授——三世諸佛的微妙心髓證悟。出有壞母般若波羅多心(簡稱〈般若心經〉)是這系列中最精簡的一部經典,故被稱為〈心經〉,即指它是一切‘般若’部教法的心要精華。‘般若’部教法是教授空性的開示,而空性的證悟是欲求解脫自在的小乘行者與欲證無上佛果位的大乘佛子都必須達致的,不論你修持的目的是了成佛還是為了得到解脫自在之境,你都必須證悟空性,成就‘般若’。在普遍情況下,‘出有壞’(或‘出有壞母’)是我們對諸佛之尊稱,但在這經名中,‘出有壞母’這個名稱被用作經文的尊稱;因為修行者必須證悟了‘般若’空性方可成佛,諸佛可以說是由‘般若’而出生,所以‘般若’被譬為三世諸佛之母;這部經開示‘般若’部妙法,所以才被稱為‘佛母’(‘出有壞母’)。

  經文原來的梵語名稱現已解釋過了。有學識的學者往往單閱經論的全名已能了知其內容的大概要點與等點,在看到〈般若心經〉的梵文原名時,他們可以當下知道這部法典是由佛所開示、與‘空性’有關,而且十分精簡的。

 。ㄗⅲ骸闯鲇袎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為梵語原經名與藏語譯本經名直譯,在中國歷代以來有不少譯本,以下所列以供與釋義內容對照之中譯經文為宋施護譯本,其譯出的經名稱為〈佛說圣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與梵文原經始有小異之處,特此指出;法師于釋經名時乃依原梵語經名所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