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尼一
妙 凈
妙凈,俗姓王,乃虛云和尚之庶母。云公生母早逝,由凈撫育成長。云公之父,欲云公兼祧兩房,為娶兩婦。云公出走后,同治三年,父病故,凈即率二媳同入佛門為尼。所有家財,悉以施舍,一心向道。出家四十余年,專志凈土。宣統(tǒng)元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日佛成道日,示微疾,念佛西歸。在彌留時,跏趺說偈云:‘每因恩愛戀紅塵,只為貪迷失性真。八十余年如幻夢,諸緣空處本無人。’‘今朝解脫生前累,換取蓮邦凈妙身。有緣念佛歸西去,莫于苦海久沉淪。’歿后,異香數(shù)日不散,端坐儼然如生。
廣 華
廣華,俗姓謝,名彩娣。由父母命,十七歲與陳姓完婚。未滿一年,夫亡,遂剃發(fā)出家,依蘇州香山吳楊里桃花塢曇華庵老比丘尼為師。師見其誠懇,即將該庵交華,他去。華因得獨(dú)自住庵靜修。庵四面環(huán)山,人跡罕至。山頂有石刻四面觀音像,華每晨必登山頂,焚香燃燈,恭敬禮拜。誦彌陀經(jīng)一卷、往生咒三遍為日課,余則精持彌陀圣號。日上山樵薪,出售所得,購置香燭燈油供佛。己則惟以手種果錿,或采野草樹葉充饑而已。雖有善信上山禮敬觀音,供養(yǎng)及華、隨手施人,不以自享。柴草食物,或被人竊取,亦不計較追索。五十八歲,赴蘇洲西園戒幢寺受大戒。爾后,修持更精進(jìn)。七十四歲,赴靈巖參加印公舍利入塔紀(jì)念,并自購骨灰塔位。即于次日晨,毫無病苦,安臥往生。時遠(yuǎn)近來山善信頗眾,目睹此景,咸為誦彌陀經(jīng),念佛圣號。歿后逾時,面色紅潤,肢體柔軟。扶之趺坐入龕,宛如生人。荼毗,得白色舍利十余粒,舍利花數(shù)朵,皆白如水晶,光潔瑩潤,見者贊嘆不置。
果 松
果松,蘇北鹽城人,身世不詳。三歲出家,就當(dāng)?shù)靥戾鷮m尼庵,禮老比丘尼常德為師。松幼年即知精進(jìn)念佛,兼習(xí)禪定。其師欲令管理庵務(wù),并勸說:年過五十,用功未晚。松回答道:‘濁世無常,流光迅速,設(shè)若壽命不到五十,豈不一生錯過?’因此不從師命,精進(jìn)念佛如故。年十九,詣蘇州西園戒幢寺,求授大戒。一九四七年,蘇北發(fā)生戰(zhàn)事,師徒祖孫三人,乃棄庵來蘇。正值棲身無地,進(jìn)退維谷之際,道逢胥門小木橋弄無難庵主比丘尼成慧。成慧問明情況,憫其飄零失所,遂接往庵中居住,供給膳宿。松在庵中,一住數(shù)年。一九五六年,松年三十九。古歷九月初六日,身無病苦,正念分明,安祥往生。在三日前,向成慧說:‘我將于三日后西歸,請助念相送。’又道:‘你可知念佛應(yīng)如何念?我來教你。’成慧請其吩咐。松說:‘持念六字洪名,要不快不慢,要至誠懇切,要一字一字地念。要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向耳入。要念得清清楚楚,要聽得清清楚楚,不可囫圇含糊過去。念快了跟不上,念得過慢了,心要散亂。’成慧遵照指示,一字一字,不緊不慢,執(zhí)持圣號;松亦隨念。如是三日,至初六日下午九時,松起身整襟,作跏趺坐。一面念佛,一面以手摩頭作授記狀,連作三圈。稍停更作,如是者三次。于十一時,向成慧說:‘再會!再會!’泊然坐脫。
妙 行
妙行,江蘇武進(jìn)人,姓氏及身世不詳。曾任蘇州閶門內(nèi)如來庵住持。一九二○年春季,在常州天寧寺受大戒,得戒師為治開老人。行心地仁慈,精持戒律,不喜攀緣。一生功行,唯持誦華嚴(yán),精進(jìn)念佛,回向凈土。一九五六年三月間得病,念佛不輟。至九月十三日午后二時,面西趺坐,與徒義性告別,合掌高稱洪名,安祥而逝。世壽五十有七。
明 常
明常,俗姓李,中年信佛受皈戒。五十八歲,偕女明福,住蘇州木瀆鎮(zhèn)小桃庵。嗣依圓瑛法師剃度,受具戒于蘇州西園戒幢寺。平生專志凈土,晝夜持念六字洪名。一九六六年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九日晨,預(yù)知時至,沐浴更衣,端身趺坐,手結(jié)彌陀印,持念圣號。其女明福,勸母臥下,不久復(fù)起坐。自言:‘西方妙境已現(xiàn),佛說不虛。’急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止。至九時,音浸微,面現(xiàn)笑容,安祥坐化。荼毗后,檢得舍利花甚多,色分黃白綠三種。遺言:‘不準(zhǔn)哭泣,不許服孝,不用建塔,以骨灰作饅頭施諸水族,結(jié)西方緣。’世壽八十,僧臘二十二。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shí)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shí)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