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尼三
了 椿
了椿,俗姓張,浙江臨安縣人,四歲出家於邑之丁田某小庵。清光緒七年,年二十七,受具于天臺國清寺,戒畢回庵后,因庵小人多,乃遷至平陽香林寺。寺屋湫隘,不堪容眾,師竭力經(jīng)營,建造大殿,及兩翼軒房,遂得安眾行道。魚鼓鐘磬之聲不絕于耳,為遠近信眾所敬仰。師自奉儉約,待人和厚,一生維持講經(jīng)道場,有七處之多。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未嘗離一句佛號,數(shù)十年如一日。往生之年,時當二月初旬,偶感微疾,囑咐徒眾勿為延醫(yī)服藥。專請大德來寺,啟建佛七,資助往生。是月十八日晚十一時許,師親見空中千手觀音現(xiàn)身,欣悅異常,至二十日半夜,問玄孫平蓮:‘現(xiàn)在幾點鐘了?’答云:‘十二點。’師欣然說:‘好,此刻我可去了。’即從床上坐起,雙手合掌,向眾人說:‘我已見到室中蓮華滿地。’是時口中念佛之聲,尚若斷若續(xù)。未幾,瞑目而逝。世壽七十有五,僧臘四十有八。
證 持
證持,俗姓王,江蘇常熟人。出身農(nóng)民家庭,守貞不字。年二十余,投蘇州郊區(qū)白衣庵,依慧智老比丘尼座下剃度,法名證持。白衣庵地處黃豆芽村之北,原為白衣古寺,向由大僧住持。清末,毀于戰(zhàn)火,荒廢已達六十年之久;壑潜惹鹉崮蓟亟,更名白衣庵,師于一九二八年,往南京寶華山受大戒,得戒師為德老和尚。三十六歲起,閉華嚴關三年。日常功課,始終不懈,暇則念佛;壑潜惹鹉釄A寂后,師繼任住持。師于戒律素稱謹嚴,告誡弟子,進入佛堂,不準多言雜語,不準衣袍不整。一般善信欽師道行,常在庵中布施結緣,師維護三寶,不遺余力,庵內(nèi)五間大殿,經(jīng)師修整一新。一九四九年三月廿九日,無疾坐化,終年五十有一。將往生前,略患感冒。關照徒孫惠德說:‘再有三天,我就要往生了。’徒孫說:‘望師多活幾年,好教導我們。’師說:‘人總是要去的,何必留我?我先去,望你們后來。你們好好為我念佛,不要給我打差。在我往生以后,不要靠近我床,不要動我身體,只要念佛,引磬要在我往生過一小時再敲,敲時聲音要輕。’言訖,即就床上趺坐念佛。自云阿彌陀佛來了,語畢瞑目安詳而逝。時跪在地上念佛相送者百數(shù)十人。百日后送靈巖荼毗,檢得五色堅固子甚多;蚣t如赤珠,或綠如翡翠,青黃白紫各色俱備。
又 空
又空,俗姓朱。江蘇啟東縣二徽鎮(zhèn)人。父業(yè)木工,生二女,即空及某姐也?张c其姐,少時即隨母茹素,承歡膝下,矢志不嫁?招诔缑鲏郯菜率五戒。其后父母相繼去世。某年夏,空于崇明葉塵法師所聽講梵網(wǎng)經(jīng),乃發(fā)心出家,與其姐同詣本鎮(zhèn)竹林庵,禮某比丘尼祝發(fā)。一九五五年春,與姐同往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出堂后,仍回竹林庵,精修凈業(yè),一意西馳。一九五八年冬示疾,仍日夜趺坐,念佛不輟。一九五九年己亥正月初四日,謂姐及其徒曰:‘世間皆苦,無足戀者,愿同念佛,助我生西。’是日酉刻,于大眾念佛聲中,面西端坐而逝。一晝夜后,全身柔軟,頂門猶熱。停龕三日,顏色如生,依法荼毗,得舍利無數(shù),皆晶瑩珂潔,燦若珠玉。其頂骨裂為數(shù)片,裂紋作菩提樹葉形,一片裂紋,仿佛成‘心作心是’四字,亦足異矣!園徹法師曾作長歌,以詠其事。
圓 松
圓松,江蘇無錫人,生于一八八六年。俗姓史,夫姓王。一九二八年,因其夫私營外室,毅然勘破世緣,離家出走,依西林庵參霞法師出家。所有俗家親屬,皆避不相認。一九三四年受具戒。霞法師清規(guī)森嚴,對師諄諄訓導,指引速離苦海。師亦確念人生苦趣,無量無邊,因此嚴守戒法,志求出要,專誦觀音圣號,閉關兩期。師為西林庵住持時,庵中香火收入頗豐,而師清苦異常。時以豆渣佐食,即洗鍋水中余粒亦必食之,不肯隨手傾潑?谷粘跗,日軍轟炸無錫,師不避危險,發(fā)愿代眾生受苦。當時適有炸彈落在身邊,炸毀屋宇,旁有一圓桶,被炸彈震動,滿地亂滾。而師則虔誦觀音圣號,若無其事,亦竟平安無恙。一九六八年,師為了卻塵緣,三年不出禪房,專誦七如來圣號。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一日早晨,命其弟子向工作單位請假,并說我今天要走了。弟子聽說,都含淚飲泣,并為安排一切,分侍左右,陪同稱念如來圣號。是日下午三時許,師更衣靜坐。四時許,合掌向空作禮說:‘阿彌陀佛已來接引!’即安祥而逝,年八十有五。師為人仁恕正真,慈祥善良,見有窮苦之人,無不盡力資助,為眾所稱。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