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女居士一
鄒妙順
鄒妙順,居士華融海之母,無錫后宅鎮(zhèn)人也。住上海新閘路?道锼氖颂枴K氖鶜q后,因右臂風癱,不能舉動,經(jīng)中醫(yī)治療無效。翌年,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圣誕,一素信佛教之女戚,邀同至局門路凈土庵敬禮大士。時興慈法師卓錫是庵,見妙順在炎暑中,猶臂纏大毛巾。問其故,具告所患。法師說:‘有僧善治斯矣,但略有痛苦,何妨一試。’遂詣僧求治。經(jīng)細察病情,數(shù)施針灸,果獲痊愈。從此發(fā)心皈依興慈法師,賜名妙順。因不識字,由好女戚教誦大悲咒及彌陀經(jīng),早晚功課無間。歸心凈土,念佛不輟。至五十七歲,忽患胃癌,冶療無效,但無甚痛苦。時值夏季,天氣炎熱。忽告其子:‘三天內(nèi)將別。’囑在家住宿,不可遠出。次日深夜,神態(tài)如常。索水沐浴更衣,說:‘明日九時,我欲去矣!’翌晨,子女齊集。妙順端坐念佛,并囑家人,去時勿哭,可齊跪下念佛,于是家人遵囑環(huán)跪,稱阿彌陀佛。己欲隨念,已而音漸低微,準時往生。時一九二九年農(nóng)歷閏七月初二日。凈友竟覺為之贊曰:‘十年精進一朝歸,不念彌陀更念誰?莫笑庸愚無所識,預(yù)期舍報赴蓮池。’
張蓮覺
張蓮覺,名靜容,廣東新安縣人。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注),故蓮覺亦嫻譯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長,嬪同里何曉生,精懋遷術(shù),成陶米業(yè)。鴻案相莊人,人以福祿鴛鴦目之。富而不驕,孳孳為善。每值饑饉兵燹之年,輒請于夫,斥資巨萬,廣濟災(zāi)黎。其用于佛教也,數(shù)亦相埒。鋟梓釋典,建筑梵剎。創(chuàng)建香港之東蓮覺苑,紺宇金容,備極莊嚴,為諸凈侶研學之所。育材甚盛,遠近聞風,多負笈從之。蓮覺豐神雋朗,頎頎玉立,雅慕吟詠。于歸后,慎蘋蘩而疏鉛槧,故平生以德稱,而不以才顯。其著作《名山游記》,文筆遒宕,為眾所稱。蓮覺學佛,鍥而不舍。臨終瑞相彰間,有足述著。東蓮覺苑,舊例,每年于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圣誕始,念佛七日。歲丁丑,蓮覺忽囑全苑凈侶,是年佛七展緩十日,于十一月廿七日開始。佛七甫圓滿,蓮覺竟以微疾逝世,恰值禮誦藏事半時之后。蓋預(yù)知時至,從容計算以就之也。彌留之際,一片紅光,起于足下,旋變?yōu)榘?籠置全身,向西而滅。百余人在側(cè),目所共睹。蓮覺生于乙亥,歿于一九三七年丁丑,享年壽六十有三。生三子七女,多卒業(yè)瀛黌,贗學士位。
【注】榷署象胥:即約今稅務(wù)署之翻譯員也。
趙李氏
趙李氏,河北省邢臺人。一生專修凈土法門,深信功愿,念佛精誠。一九三八年仲冬示疾,全家念佛相助,求生西方。彌留時,諄屬其子修德:‘好生念佛,三年之內(nèi),勿拂勿輟。’囑畢,吉祥而臥,泊然化去。三時后,體軟頂溫,面露紅光,蓋已如愿往生。其子修德,能遵母命勿替。三年后,亦得生西。時人皆稱道之。
朱智馥
朱智馥,江蘇崇明人。年十八,于歸宋氏。宋本不裕,助夫經(jīng)營香業(yè)。含辛茹苦,勤勞不倦。事姑以孝,處妯娌以和。親鄰中有病者,輒為求治,饋送飲食,寒暑不辭。濟人之急,無分彼此。中年后,感于人心習染,遽懷歸佛之想。一九三七年春,專赴吳垣,皈依印公,自后,辟靜室為佛堂,長齋念佛,禮誦不衰。仍不廢世事,終日栗碌,處理家務(wù)不稍息。人或止之曰:‘我因業(yè)受生,當事勞苦,以消宿愆。’暇則普勸戚屬鄰里,止惡行善,齋戒念佛,廣行功德,息除貪癡。一貫以身作則,被化者甚眾。一九三九年,與地方善信創(chuàng)設(shè)祟明佛教居士林,以資弘化。并邀請法師,于當?shù)睾剿轮v彌陀經(jīng)。勸眾參與法會,一時佛聲,聞于道路。更就草創(chuàng)之林宇,募化巨金,裝塑大士像。昕夕督工,劬勞佛事,鞠躬盡瘁,卒底于成。釋迦如來誕辰,大開法會,緇素咸集,盛極一時。而香積廚中,馥獨任之。內(nèi)外雜務(wù),叢集一身。心雖怡悅,體力已疲。農(nóng)歷八月十一日自林歸,即感不適,略患吐瀉。醫(yī)言無慮,但馥自知不起,對人言:‘余將與爾等訣別矣!’及中秋節(jié),時當正午,起床正坐,于念佛聲中安祥而逝。存年五十有六。
方圣照
方圣照,居士方子藩之母。三十余歲,發(fā)心學佛。皈依諦閑法師,法名圣照。又皈依印光大師,法名德裕。平生待人以仁,臨財以義,心甘淡泊,不慕紛華。境緣順逆,不動其心。但思己失,不見人過。凡弘法利生之事,皆盡力贊助,一擲千金,略無吝色。慈溪名剎凈圓寺及放生園,主要由圣照布施興建。印送經(jīng)書,周濟親友,樂之不倦。晚年,維護道場,更為殷切。有發(fā)心寫經(jīng)者,恒隨喜助成,供給紙筆。每日未明即起,精勤課誦。臥鋪長不過四尺,未能伸足。衾薄,則和衣而睡。問其故,答說:‘被暖榻寬,當然舒適,但易令人貪睡,不肯早起。榻小被薄,臥常不安,利于早覺,不致影響課誦。’其精進有如此者。曾手書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二部,以及法華、楞嚴各數(shù)部。平時以華嚴、法華、楞嚴諸大乘經(jīng)為常課,余則輪珠念佛不絕。又嘗燃手燈供佛,所有功德,悉以回向西方。六十一歲秋季,腹部病淋巴腺瘤。八月初,尚能強起禮佛。后因延及肺部,不克支援。迨九月二十三日,病勢陡重,請興慈法師就病榻開示。師至,圣照即合掌致敬,并向師說:‘病逾數(shù)月之久,為何業(yè)障如此深重?’師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觀此身如空。身為無始以來業(yè)障所生,業(yè)障由于妄想而起。正念生,妄想滅,業(yè)障除。身且不實,病從何來?故當提起正念,憶佛念佛。憶佛以能觀想最佳,或單觀‘佛’字。念佛六字好,四字亦好,乃至一字亦好。’更為說道:‘以前金山寺有一僧,習禪定,后膺他寺住持,因此心分道弛。忽病,卻為境緣所轉(zhuǎn),作不得主。有昔年道伴來視疾,問彼何不將昔日功夫拿出來。此僧經(jīng)人喚醒,即提起正念,禪定現(xiàn)前,安祥往生。故知臨終正念,最為緊要。倘不遇善知識,仍恐輪回六道,真太可怕。’圣照頷之。次日天明,忽連稱:‘觀世音菩薩來矣!觀世音菩薩來矣!’隨即合掌,厲聲念佛。逾一小時,囑侍疾者扶之起坐,面向西方,安祥而逝。時為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也。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