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yīng)錄
16 竇禹鈞五子登科/行善積德 五子顯貴
凡是讀過舊書三字經(jīng)的人,都知道三字經(jīng)中有這樣的四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yáng)。’雖然這僅是寥寥四語,但竇燕山的事跡,證明因果報應(yīng)確實不虛,足以勸世勵俗。現(xiàn)在就把竇燕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竇禹鈞是五代后晉時幽州地方人,因為幽州屬燕,故名燕山。他是一個自幼喪父的孤兒,賴母親撫養(yǎng)長大,事母很孝順,對于母親的話,從來不敢違逆。在那個時代的人,多數(shù)在二十歲左右就結(jié)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兒子,就會感覺到‘無后為大’的憂慮?墒怯礅x到了三十余歲,膝下猶虛,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夜間,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已故的祖父對他說:‘禹鈞!你前生的惡業(yè)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運(yùn),不僅沒有兒子,并且壽命也很短促,我親愛的孫兒,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濟(jì)世的善事,或許可以轉(zhuǎn)變業(yè)力,挽回命運(yùn)。’他一覺醒來,把夢中祖父的話,一一銘記于心,從此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竇家有一仆人,盜用了禹鈞二萬銀錢,恐怕給主人發(fā)覺,就寫了一張債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fù)錢。’仆人從此遠(yuǎn)逃他鄉(xiāng)。禹鈞發(fā)覺了這件事,把仆人所寫的債券焚毀,并且對仆人的女兒撫養(yǎng)得很好,那女兒長大后,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了一位美滿的賢婿。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yù)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里來進(jìn)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shù)歸還,并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fèi),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竇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出錢買棺葬殮;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出資助其婚嫁,使外無曠夫,內(nèi)無怨女。對于貧困得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因此各地的窮人,由他幫助而得以維持生活的,不可勝數(shù)。他為了要救苦濟(jì)人,所以自己的私生活很儉樸,絲毫不肯浪費(fèi),每年量一歲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fèi)用外,都作救苦濟(jì)急之用。他還建立書院四十間,聚書數(shù)千卷,禮聘品學(xué)兼優(yōu)的老師,教育青年,對于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xué)費(fèi),先后造就了很多學(xué)問高深的優(yōu)秀人才。
有一天,竇先生又做了一個夢,夢見祖父對他說:‘你多年以來,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為你陰德很大,給你延壽三紀(jì),并且賜給你五個貴子,來日都很顯達(dá),你將來壽終之后,可上升天堂。’祖父說完以后,又繼續(xù)諄諄的對他叮囑:‘因果的道理,確實而無虛妄。善惡的報應(yīng),或見于現(xiàn)世,或報于來世,或影響子孫。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絕對沒有疑問的。’
從此以后,竇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積德,后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因為他家教很嚴(yán),所以兒子們都很循規(guī)蹈矩,和睦雍熙,滿門孝順。五個兒子都先后中了進(jìn)士,大兒子竇儀,官至尚書,次兒竇儼,位至翰林學(xué)士,三兒竇偁,官參知政事,四兒竇侃,任起居郎,五兒竇僖,位左補(bǔ)闕,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當(dāng)時侍郎馮道贈詩一首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樁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本人,也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預(yù)知時至,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談笑而卒。
善惡的報應(yīng),有的現(xiàn)世獲報,有的子孫獲報,有的來世獲報,雖有遲速的不同,但報應(yīng)不爽,是毫無疑問的,像竇禹鈞公,不僅現(xiàn)世獲享高壽厚祿,后代子孫昌盛顯達(dá),且觀其臨終瑞相,亦可證明來世必能獲生善地。這是因為竇公生平做的功德,廣而且大,所以能‘現(xiàn)世’‘子孫’‘來世’三者,都能獲得善果。宋朝范文正公仲淹,曾將竇禹鈞的事跡,訓(xùn)示其子孫,廣修善事,因而范公的后代,亦很昌盛發(fā)達(dá)?墒鞘廊酥じ]禹鈞事跡的很多,不止范文正公一人,但大多聞而不行,如入寶山空手回,豈不可惜!(取材自歷史感應(yīng)統(tǒng)記)
17 蔡小霞赦救部屬
蔡小霞先生在陜西擔(dān)任布政司的官職時,他的部屬某知縣,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某知縣在任內(nèi)挪用虧欠公款,達(dá)三千金之巨,為后任揭發(fā)。當(dāng)時的法律很嚴(yán)厲,挪用公款百金以上,不僅要受到?jīng)]收家產(chǎn)的處分,并且還要下獄追繳,倘若在限期內(nèi)不能將侵占的公款繳出,就可能被判死刑?墒悄持h平日做官很清廉,他在任內(nèi)虧欠三千多金,都是因公應(yīng)酬太多而超支,并非貪污肥己者可比,因此退休以后,身無分文,何況他的性情很耿介,也無法請同事們大家?guī)兔Γ挥徐o候法律嚴(yán)辦,束手待斃而已。蔡小霞公對于某知縣這樣不幸的遭遇,極為同情,在案發(fā)后第二天,就在布政司官署召見某知縣,屏退了左右,對某知縣說:‘你虧欠的三千金公款,我知道你無法繳出,你可呈一解繳款項的公文來,我可以替你批收完案。’某知縣聽了蔡公的話,很驚恐的回答說:‘我怎么敢這樣做呢?’蔡公笑道:‘我不是對你開玩笑的,因為看你平日做官廉介,為了公事而被累,因此,我愿意把平日養(yǎng)廉的積蓄,替你彌虧補(bǔ)欠,但這事要有一定的手續(xù),所以要辦一件解款的公文,這樣可以使你免除牢獄的刑禍。’某知縣看到他的上司蔡公,竟肯這樣大力的慷慨幫忙,喜出望外,感激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頓首謝別。過了一天,某知縣把解款的公文送上,蔡公親手填注收訖的年月,蓋上自己的印章,銷除這件侵占公款的巨案。后來某知縣穿了官服晉見蔡公言謝,叩首大聲的說:‘小子承蒙公的再造之恩,永遠(yuǎn)不忘,可是我今生年已衰老,恐無法報答,我死后一定要投生公的家中,做你的兒子,以報答大德。’從此某知縣就退休歸鄉(xiāng)。
時光像流水一般的過去,十余年以后,蔡公自己也年老罷官歸里。有一天中午,蔡公在家中廳堂打瞌睡,睡眼朦朧中,忽然看到某知縣穿了官服入室拜謝,與十余年前無異,他想這地不是陜西官署,并且某知縣早已退休,說不定已經(jīng)去世,怎么能來呢?正在惶惑的時候,忽然看到某知縣直奔妻子的臥房,蔡公驚呼而醒。不一會,婢女來報告太太誕生兒子的喜訊。蔡公說:‘這是某知縣的再來人,將來一定能振興我的家庭。’就為這新生的兒子取名振武,名麟洲。這兒子很聰明,在不到二十歲時,就經(jīng)童子試而考取第一名,丙申年考中進(jìn)士而入詞館,后來官至廣東道臺,頗有良好的政聲。(取材自坐花志果)
湘清按:因感激他人的恩德而投生為其子的事實,佛教書籍及近代報紙,常有記載,茲為證明輪回的不虛,附錄二則類似的事實如下:
(1)龍舒凈土文卷七‘青草堂后身曾魯公’一文云:‘宋朝有二青草堂,在前者年九十余,有曾家婦人,嘗為齋供及布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言老僧與夫人作兒子。一日,此婦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魯公也。以前世為僧,嘗修福修慧,故年少登高科,其后作宰相,以世俗觀之,無以加矣。雖然,此亦誤也,何則?此世界富貴不長久,受盡則空,又且隨業(yè)緣去,輪回?zé)o有了時,不如且生西方,見佛了生死大事,卻來作宰相,故雖入胞胎中受生,此一性已不昧,所以雖在輪回世界中,已不受輪回,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今未能了生死,乃念區(qū)區(qū)恩惠,為人作子,則不脫貪愛,永在輪回,其失計甚矣。
。2)一九五九年六月四日臺北市大華晚報憶梅庵雜記‘程德全為高僧轉(zhuǎn)生’一文云:‘辛亥革命任江蘇都督之程德全,四川云陽人,其母素信佛,某歲有黑龍江某寺僧,道行甚高,因朝峨眉路過云陽,病甚,程母留與醫(yī)之飯之,僧始得至峨眉圓寂,為感程母恩,遂轉(zhuǎn)生為程。程生而穎慧,弱冠入泮,因事忤縣令,令謀以盜案誣陷之,程懼而走京師,由戚推薦于黑龍江某提督,某提督甚優(yōu)禮之。但程至齊齊哈爾后,忽有異感,覺是處景物,皆所素悉,顧此生實未一履此土,胡為稔熟如是?甚以為怪。會俄人于此時入寇,圍齊齊哈爾急,某提督御之而敗,因語程曰:“吾不能守土,罪當(dāng)死,愿以職權(quán)授君,為善其后。”言已自殺。程遂往見俄酋,謂提督已因逼自殺,彼代領(lǐng)其眾,如俄軍能繞道而行,固幸,否則當(dāng)身先士卒,同為玉碎也。俄酋服其勇,壯其行,竟繞道而去,黑龍江省會因獲保全。事平,俄使覲西太后,力贊程為中國首屈人才,西太后聞而悅之,亟召程入京,不久擢拔,薦升至江蘇巡撫。程至江蘇,又覺景物甚熟,不解其故。及辛亥革命,程被推為提督,卸職后,逕至常州天寧寺為僧,似已還其本來面目矣。’
18 王夫婦義救孤兒
周安士居士在陰騭文廣義一書中說:‘痛哉!天下有煢煢無告,如孤兒弱息者乎?往昔父母無恙時,亦曾恩勤顧復(fù),愛若掌珠,亦曾捧負(fù)提攜,恐其不壽,誰料中道喪殂,骨肉捐棄,此固九泉之下,所痛恨于無如何者也。嗟呼!人惟推己及人之念,最為平恕爾,假令吾之子女,零丁孤苦,忽有仁人君子,扶持而卵翼之,吾之感恩為何如者!’以上一段話,說明天下最可憐的人,無過于幼失父母的孤兒,而世間最大的救人功德,也無過于拯救養(yǎng)育無父無母的孤兒了,F(xiàn)在我們要講一則救養(yǎng)孤兒的因果報應(yīng)故事,這故事發(fā)生于九年以前的臺北市,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茲為證明因果報應(yīng)的不虛,志之于后:是誰家走失的小孩,怎么沒有父母來認(rèn)領(lǐng)呢?
事實的開端是這樣的,有一王姓的夫婦,在一九五○年從金門到臺灣,當(dāng)他們在金門的時候,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年僅三歲左右的小孩,迷失了路,獨自在路旁啼哭著,那地方很荒涼,來往的人極少,他們站了好久,看到這小孩沒有父母來認(rèn)領(lǐng),覺得十分可憐,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他們便把孩子抱回家去暫時留養(yǎng),同時貼了許多招紙,希望走失孩子的父母來認(rèn)領(lǐng),可是招紙貼出了幾天,竟沒有一個人來,他們便把這孤兒收養(yǎng),當(dāng)作自己的兒子。當(dāng)他們來臺時,也把這孩子帶來,一家三口過著很愉快的生活,可是在一九五一年某一天的夜中,怪事發(fā)生了,王先生突然從床上睡夢中跳起來,對著屋內(nèi)黯淡的電燈光,呆呆的出神,這一下他太太也很快的被驚醒了,詢問丈夫何故呆著不睡,于是王先生便告訴她說:‘我剛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軍官到我們家中來,他說他是在廈門作戰(zhàn)陣亡的,他的孩子流落在金門,幸經(jīng)我倆收留,才保全了他的骨肉,他特地前來向我們道謝,并說沒有別的可以酬答我們,只是在中山北路二段雙城街十巷二十五號李之北家中,存著一口皮箱,內(nèi)有新西裝四套,美鈔一百元,銀元三十枚,請你們用楊某的名義前往取來,他一定會如數(shù)交給你的,這是我對你們衷心感謝的微薄禮物,千萬請你們?nèi)ツ昧藖?hellip;…’王先生的這段話還沒有說完,王太太連忙緊張的大喊:‘奇怪!奇怪!’王先生問她:‘奇怪什么?’她說:‘我也與你做著同樣的夢,夢中所見的,跟你完全一樣。’夫婦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的,大家都覺奇怪,還不信真有其事。第二天早晨,王先生碰到一個姓彭的朋友,便把夢中所見告訴他,問他要不要到中山北路去一試?那個姓彭的朋友對于他們夫婦倆做同樣的夢,固然也覺奇怪,但認(rèn)為要照夢中的情形去試一試,卻大可不必。他說:‘世界上總沒有這樣離奇的事吧!’因此王先生就把夢中那個姓楊的軍官托他之事打銷?墒峭跆谶@一天早晨,卻始終坐立不安,若有所失,終于下意識的雇了一輛三輪車到中山北路二段雙城街十巷廿五號去看看,究竟有沒有李之北那個人。事情真奇怪,當(dāng)她坐車進(jìn)雙城街十巷時,廿五號的那一幢房屋門前,真的掛著「李之北’的名牌,她驚奇得連自己都不相信起來,于是她很快的命車夫掉頭,去找她的丈夫同來。就在這天下午,王夫婦走進(jìn)了李之北的家,他們還沒有把來意說完,李之北就叫著說:‘喲!你們來得真好,我每天在夢中見到我的朋友,說本市有一對姓王的夫婦要來把他的箱子拿去,我的朋友楊君在一九四九年于廈門某部隊當(dāng)軍官,我來臺時他把他的衣箱托我保管,以后我們曾通過二三次信,后來彼此音信中斷,現(xiàn)在他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可是這半月來,我在夢中一直見到他。’王夫婦聽到李之北這一段話,更覺奇怪,于是他們一致嘖嘖稱奇!接著李之北便把楊姓軍官寄存的箱子拿出來,為了取信大家,當(dāng)場把箱子的鎖打開,翻到箱子里果然有新西裝四套,美鈔一百元,銀元三十枚,跟王夫婦夢中所悉的完全相同,當(dāng)他們把箱子搬上三輪車回家時,一路上不斷的說:‘奇!奇!奇!’以后他們逢到任何朋友,便講出這一段離奇的故事。
19 媽祖舍己救人(媽祖-觀音菩薩的化身)
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千年以來,她受到我國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熱烈虔誠的崇敬。(在臺灣北港的媽祖廟,一年四季常有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如潮涌般的前往進(jìn)香朝拜。尤以今年(一九五九年)是媽祖誕生一千周年,我們來寫這位觀音菩薩化身的媽祖,更覺倍有意義。)
諦閑法師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注轉(zhuǎn)引天后志云:‘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愨,行善樂施,禮大士求子,母夢大士與一藥丸令吞,曰:汝家世敦善行,服此,當(dāng)?shù)么葷?jì)之貺,遂妊。誕時霞光射室,異香氤氳,十齡后,誦經(jīng)禮佛不輟,后遂靈通變化。’所云天妃就是媽祖。從以上諦閑法師的講義所述,可以證明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并非虛傳。我們?yōu)榻右叛鰦屪娴膹V大民眾,導(dǎo)入正信的佛教,對于媽祖生平濟(jì)物救人的偉大事跡,豈可不予宣揚(yáng),特根據(jù)媽祖?zhèn)鞯馁Y料,敘述媽祖生平的重要事跡如下:
宋太祖建隆元年的三月廿三日,媽祖降生于福建省莆田縣林惟愨家中,林惟愨妻王氏,夢見觀音菩薩與一藥丸令吞而受孕,當(dāng)媽祖誕生時,福建莆田縣城廓西南壺公山峰上空,忽然射出一道霞光,好像千萬瓦的電光似的,在壺公山的峰頂上閃爍,直向林惟愨的屋院中射來,這時林惟愨正靠在院中的窗欞坐著,忽見一道奇異的彩光,照亮了整個客廳,空氣中充滿了芬芳的異香,觀音菩薩從彩光中出現(xiàn)了,林惟愨急忙跪在地上,連連對著那道彩光的方向膜拜,觀音菩薩慈祥的對林惟愨說:‘你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這女兒比男孩還尊貴,這是菩薩的好意,你要好好的把她教養(yǎng)長大,行菩薩道。’直到觀音菩薩隨著彩光的消失而隱去,林惟愨才站起來,忽然產(chǎn)婆跑來,行了個禮,笑著說:‘老爺!恭喜您,太太生了個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是不哭!’產(chǎn)婆走近林惟愨的跟前繼續(xù)說:‘這女孩一定是個貴命,剛生下來,她就睜開了眼睛,她不像其他的孩子,她不哭,我打了幾下,她還是不哭,她長大后一定是個有福之人!’林惟愨說:‘她生下來就不哭嗎?那么就題她的名字叫做默娘吧!’從此媽祖自幼的名字就叫默娘,因為她是林惟愨第六個女兒,所以人家也都稱她六姑娘。
光陰像流水般的過去,轉(zhuǎn)瞬默娘已經(jīng)八歲了。八歲的默娘很懂事,她每天晨晚,不讓母親動手,就把供奉佛菩薩的香燭及供品都擺好,點燃了香,去叫母親一同來禮佛誦經(jīng),她母親很快樂的贊美她說:‘阿默真是好孩子,八歲的小孩,比十幾歲的姐姐還懂事的多哩!’
林惟愨家中養(yǎng)了一只鸚鵡。有一天,默娘走進(jìn)鳥籠,籠中的鸚鵡正在啄食,她看到那只有美麗羽毛的小鳥,能歌善舞,她想到了一個被囚禁的人,心中很難受的自語道:‘要是把一個能跑能跳的人關(guān)起來,那是多么的難受呢!小鳥也是有智慧的,它也能通人性,人不愿意被關(guān)起來,小鳥又怎么愿意被囚起來呢?’她望望姊姊,又望望籠中的小鸚鵡,抖一抖肩膀說:‘姊姊!我要把它放了。’姊姊急忙阻止說:‘六妹!你決不能放了它,爸爸是不允許的。’可是姊姊的話還沒有說完,默娘就把鳥籠打開,讓小鸚鵡自由自在的飛走了。
當(dāng)林惟愨發(fā)覺小鳥不見而憤怒時,默娘很有禮貌的對她爸爸說:‘爸爸!請你老人家寬恕我,鸚鵡是我放走的。’林惟愨很生氣的說:‘是你,你這個八歲的孩子,竟這樣頑皮!’默娘理直氣壯的說:‘我想鳥與人類一樣,喜歡自由的,任何一只鳥都不應(yīng)當(dāng)關(guān)起來呀!’林惟愨不禁怒聲斥責(zé)道:‘鳥是鳥,人是人,鳥與人怎能相比,我把鳥關(guān)在籠中,給它喝,給它吃,不是很好嗎?’默娘還是不服氣的說:‘爸爸!我把你關(guān)在小房子里,給你喝,給你吃,你愿意嗎?’林惟愨再也無言以對,只得說:‘丫頭!這件事情我不打你,給我把早上教你的禮運(yùn)大同篇背誦起來,如果背錯一個字,打你十下手心。’默娘很從容的瑯瑯背誦,一字不錯,林惟愨頓時收斂了怒氣,面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年齡隨著光陰的消逝而增長,默娘已經(jīng)十四歲了。菩薩化身的默娘,與凡人是不同的,她十四歲的智慧,遠(yuǎn)超過幾十歲的凡人,她由愛護(hù)小動物而轉(zhuǎn)移到愛護(hù)人類,她看到一個討飯的乞丐,她看到一個站在路旁哭喊父母的孩子,甚至看到一只拖著載重車子的牛馬時,都會使她心上發(fā)生同情而難過。有一天,她與五姊一同外出散步,經(jīng)過一條十字的巷口,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忽然從人群中走出一個又臟又皺的老乞丐,瞧了瞧默娘說:‘你是行善的小姑娘,給我點銀子吧,我老母親快病死了。’默娘問:‘你要多少銀子呢?’老乞丐說:‘愈多愈好,我需要很多。’默娘把左手腕上的銀鐲拿下來,遞給乞丐,問:‘這些夠不夠?’乞丐接了銀鐲,搖搖頭說:‘不夠,不夠,還差得很多。’默娘又把右手腕上銀鐲也拿下來,遞給乞丐,再問:‘加上這個夠了嗎?’乞丐還是搖搖頭說:‘不夠,不夠,我的老母親病很重,需要的銀子很多。’在旁的張大嫂看到乞丐老是不夠,覺得很生氣,憤憤不平的阻止默娘說:‘這老東西一定是個騙子,六姑娘,你不要受老東西的騙,太太知道你把銀鐲都給這乞丐,一定會痛打你的,快把銀鐲要回來吧!’可是默娘反責(zé)張大嫂說:‘眼見窮人害病不救,太忍心了。’默娘見老乞丐還是不夠,急得摸摸耳朵,耳環(huán)沒有帶。于是她伏著五姊的耳邊說:‘五姊!你的手鐲借給我好嗎?’五姊怒責(zé)默娘:‘胡說!’默娘再向五姊懇求說:‘好姊姊!你把兩個手鐲借給我,回家后我一定想法加倍還給你四個手鐲。’五姊聽了心動,就把兩支手鐲取下給默娘,默娘把姊姊的銀鐲轉(zhuǎn)遞給乞丐,問道:‘再給你二支銀鐲,可以醫(yī)好你老母親的病了吧?’老乞丐接了默娘的銀鐲,笑著說:‘小姑娘,你真是個好孩子,你給的銀子差不多了。’老乞丐從地上站起來,拿了木杖慢慢走著說:‘這真是個佛根沒有退的孩子。’哪知老乞丐走了不遠(yuǎn),忽然隱沒不見了,大家才知道那個老乞丐是佛陀化身下凡來試驗媽祖道心的。
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這是世俗凡夫的想法。默娘已由小姑娘而慢慢的變成大姑娘了,她有一個鵝蛋型的面龐,頭上披著一片烏黑的秀發(fā),兩彎柳葉似的眉毛,未經(jīng)人工的修飾,卻非常的清秀,明亮的雙眸,閃閃發(fā)出仁慈而富有智慧的光輝,真是人間的活觀音呀!這時莆田縣城中王員外的公子,年少英俊,博學(xué)多才,還有張相公的少爺,年青好學(xué),能詩能文,在莆田縣的一般人心目中,這兩家任何一家的公子,如與默娘婚配,那真是郎才女貌,門當(dāng)戶對。所以王張二家都托人到林惟愨家說親,林惟愨夫婦也覺得女兒年齡大起來,應(yīng)該替她解決婚事了。于是把默娘喊到內(nèi)房,林太太挽住默娘說:‘孩子,我的乖孩子,你的年齡大起來了,不能老是守在爸媽身邊,我們要替你完成終身大事,才算盡了父母的責(zé)任,我們城中王員外張相公二家,都是有地位的做官人家,他們的公子都是有為的好青年,現(xiàn)在他們都很誠心的托人來求婚,孩子,你究竟中意哪一家的公子呢?’默娘低著頭說:‘我……都不愿……意,我不要……嫁人。’林惟愨也向女兒勸說:‘孩子,你不要為難爸媽了,一個女孩子,一生不嫁人,那算什么道理?’默娘不答,只是伏著身子嗚嗚咽咽的痛哭,林惟愨夫婦沒法,只得讓默娘守身不嫁了。
有一年,莆田縣發(fā)生了瘟疫,染上疫病的人,不到數(shù)小時就死亡,每天都要死去數(shù)十人,默娘的媽媽,也就在這年染了瘟疫去世。在醫(yī)藥不發(fā)達(dá)的當(dāng)時,民間流行了瘟疫,以趕鬼欺騙愚民的巫婆,就乘機(jī)而起。有一個巫婆,站在城隍廟的木臺上,瘋狂似的亂跳亂叫,高聲大喊:‘誰要喝了我的神水,就可不染瘟疫呀!’默娘上前一看,哪是什么神水,原來是一桶污水,默娘走上木臺,指著巫婆說:‘你這騙人的東西,你說這污水能治病,你先喝一口,你這欺人的巫婆,快給我滾下去!’巫婆就這樣被嚇跑了。默娘在臺上對著一群民眾說:‘我們縣城里的人,都吃這井中的水,井水這樣污穢,怎得不生瘟疫呢?我提議大家把井底的污泥掏出來,井水變清,就不會有瘟疫了。’可是臺下無人應(yīng)和,默娘說:‘你們不愿下井底去,我就下去。’并喊女仆蘇珊說:‘你來絞轆轆,我下井底去。默娘的姊姊五娘跑過來,拉住默娘說:‘六妹,六妹,你不能下去,下面的水太臭。’女仆蘇珊也勸阻說:‘六姑娘,你不能下去的,萬一出了差錯怎么辦?’默娘對她們說:‘你們不要管,我不下去,怎能拯救許多受著瘟疫威脅的人群呢?’默娘握住轆轆的繩子,蹲到一支空木桶里去,蘇珊見默娘已經(jīng)蹲在木桶里,只得把轆轆的繩子慢慢的往井中放。一會兒,默娘在井底,叫蘇珊:‘好了,提吧!’蘇珊絞了十幾桶污水后,井底黑色的污泥就露了出來。默娘在井底,尋找發(fā)毒的物品,果然有十多只死老鼠在井底腐爛了。默娘把十多只死爛的老鼠統(tǒng)統(tǒng)掘在桶中,帶著淤泥,她回升到井口。‘你們看!’默娘滿身污泥,她嚴(yán)肅的對著圍觀的人說:‘這么多的死老鼠在井底腐爛,井水怎會沒有毒呢?’從此以后,井水變清,地方上再也沒有瘟疫,默娘不僅破除了巫婆的迷信,并且解除了人們受瘟疫的威脅,她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活菩薩。
莆田縣的民眾,大多是捕魚為業(yè)的漁民,默娘的父親林惟愨,當(dāng)時擔(dān)任維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負(fù)責(zé)防止海盜,保護(hù)漁民的安全,所以當(dāng)漁民們出海捕魚時,林惟愨一定要率領(lǐng)巡船在海上巡邏的。秋天的九月,正是捕魚的季節(jié),漁民們都要出海捕魚,請求林巡官率領(lǐng)巡船保護(hù),默娘聽說漁民們要出海捕魚,向外面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向林惟愨說:‘爸!今天有臺風(fēng),不能出海捕魚。’林惟愨走下臺階,向漁民們懇切的說:‘今天確實要刮臺風(fēng),南山頭上不是起了卷云嗎!萬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么對得起你們呢?’可是漁民們?yōu)樯钏,無論如何不聽勸告,一定要下海捕魚,林惟愨受了漁民們的包圍,只好點頭答應(yīng)。默娘再向林惟愨勸告說:‘爸!今天一定有臺風(fēng),去不得的。’林惟愨說:‘他們都樂意下海,我吃國家的飯,受國家祿,職責(zé)所在,我怎能不以性命保護(hù)他們呢?’默娘知道父親的脾氣,再也不便勸解了。當(dāng)林惟愨率領(lǐng)漁民們出發(fā)時,默娘囑咐漁民們說:‘倘若今天的天氣有了變化,你們?yōu)楹@嗣允Я朔较驎r,請你們觀看火光,哪里有火光,你們就往哪里去!’
他們都下海去了,莆田縣城走了三百多漁民,空虛了很多。真的,當(dāng)漁民們出海捕魚不到五小時,臺風(fēng)來了,狂暴的風(fēng)雨,襲擊著莆田縣城,雨注像一塊整體,像天一樣大的掉下來,灰蒙蒙的顏色,看不到邊,看不到岸,浪濤中的漁船,像失去了生命的死雀子,被浪濤激蕩著,被風(fēng)雨打擊著,一下高,一下低,好像跌入深淵似的失去了駕駛力,漁民們狂喊起來,他們呼救的聲音,和著狂風(fēng)的聲音,暴雨的聲音浪濤的聲音,是多么的凄慘!這時默娘從房中奔到院中,喊著女仆:‘蘇珊呀!快把后房燃起大火來呀!他們一定迷失了方向。’蘇珊說:‘六姑娘,我們怎能燒自己的房子呢!’默娘說:‘我們不燒自己的房子,誰燒自己的房子呢?我們要拯救數(shù)百迷失了方向的漁民,只有犧牲自己的房屋,若不點燃房屋起火,他們不知道往何處去呀!’蘇珊還是不肯照著做,默娘只得自己動手,她跑到后院,用一堆干柴,把火頭升起來了,在雨水中冒著濃烈的黑煙,在狂風(fēng)中火頭搖擺著伸向了天際,火勢狂烈,火聲呼呼響叫起來。默娘命蘇珊把鄰居的婦孺?zhèn)兘谐鑫萃,自己直向海岸奔跑。默娘奔到海邊,跌倒了六次,她全身污泥,身上的衣服全濕,她喘吁著。這時狂風(fēng)暴雨黑暗中的漁船,幸而看到了火光,獲得了一線的光明,大家喊著說:‘那邊有火光,是六姑娘給我們點燃的,火光處就是岸,我們向火光處駛,向火光處游。’大家在苦難中,獲得了光明,生命有了希望。突然間,有一支斷了纜的漁船,被海浪沖到岸上,沖到默娘站立的近處,默娘躍入那條破船中,給海浪卷走。數(shù)百漁民循著火光都到了岸,獲得了生命,可是他們再也看不到拯救他們生命的默娘。忽然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道紅光,觀音菩薩在紅光中,攜著默娘向西方的天空中冉冉上升。
20 吳鳳取義成仁
吳鳳,字元輝,福建省平和縣人,生于清朝康熙卅八年正月十八日,自幼聰敏過人,讀書明大義。童年就跟著他的父親吳珠,母親蔡氏,從福建老家遷到臺灣來,居住在嘉義縣阿里山下。二十歲以后,與阿里山的生番做買賣,因此對于生番的風(fēng)俗習(xí)慣,語言性情,都很熟悉,相處十分融洽,因為吳鳳的做人誠謹(jǐn)篤實,所以極為番人所敬仰。后來政府為了安撫生番,招募通曉番語的人擔(dān)任通事,這時吳鳳年已廿四歲,應(yīng)征為阿里山的通事,管理高山族的同胞。吳鳳本著愛民便民的精神,像父母一樣的愛護(hù)山胞,像師長一樣的教育山胞,像朋友一樣的幫助山胞,把一個原來很混亂的落后地區(qū),治理得很有秩序。山地有一種牢不可破的壞風(fēng)俗,每年秋季祭神的時候,一定要殺一個人,把人頭作為供神的祭品,雖經(jīng)吳鳳諄諄開導(dǎo),但山胞們積習(xí)已深,還是不能革除,因此想出了一個變通辦法,問山胞們說:‘朱一貴變亂的時候,你們跟從叛逆,一共殺了多少漢人,得到多少首級?現(xiàn)在髑髏還存在嗎?’山胞們回答現(xiàn)在還存四十余個首級髑髏,吳鳳就曉諭他們說:‘殺人是最大的惡事,國家法律所嚴(yán)禁,以后絕對不許再有殺人祭神的事,你們既然無法革除習(xí)俗,姑準(zhǔn)把舊存的四十余髑髏,每年用一個祭神,不準(zhǔn)再殺人,如有故違,政府將派兵聚殲?zāi)銈儭?rsquo;山胞們聽從吳鳳的意旨,從此四十余年沒有殺人的暴行?墒撬氖嗄赀^去,到了乾隆卅一年,舊存的人頭已用完,山胞又請求恢復(fù)殺人祭神的舊例,經(jīng)吳鳳苦苦勸諭而止其妄殺。過了三年,適值饑荒,山胞們認(rèn)為是沒有殺人祭神而遭的天譴,大家聲勢洶洶的再向吳鳳請求獵取祭神的人頭,吳鳳知道這次沒有辦法禁止,心上萬分難過,哭著對山胞們說:‘殺人是極壞的事,現(xiàn)在你們一定要殺人,明天中午到我辦公處所的附近,見到一個穿紅衣戴紅帽的人,把他殺掉就是了。’第二日的中午,山胞們拿著刀槍和弓箭,到了吳鳳辦公地方的附近,真的看到了一個紅衣紅帽的人,一時弓箭齊發(fā),把那個人射死,大家走近,正想把那人頭顱割下的時候,仔細(xì)一看,原來就是他們平日最敬愛的吳通事,山胞們悔恨交加,悲慟萬分,痛哭之聲,震動林谷,他們?yōu)榱说磕顓区P,從此就把殺人祭神的多年惡俗,自動的永遠(yuǎn)革除了。吳鳳革除殺人惡俗,甘愿犧牲自己,這種舍己救人的精神,完全與佛教的菩薩道相合,其身后的善報,流芳百世,固然顯而易見,上升善道,也是毫無疑問的事。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jìn)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hù)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