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頻婆娑羅王

\

  佛陀帶領著眾弟子來到摩竭陀國的王舍城,該國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昔日曾與佛陀約定,請他證悟后,要先來救度他。佛陀此行到王舍城,則是為了將已證悟之正覺真理,告訴救度頻婆娑羅王,以此來報答頻婆娑羅王當年曾想請他輔佐摩竭陀國的盛意。

  當佛陀即將到達王舍城時,頻婆娑羅王早已知道,自己帶著大臣眷屬們,先到王舍城外的竹林旁等候恭迎。

  頻婆娑羅王一行人看到佛陀時,都被佛陀莊嚴安詳?shù)耐䞍x所感動,他帶領群臣眷屬向佛頂禮,以表示內(nèi)心誠摯的敬意。佛陀慈悲的微笑著,以答謝他們的歡迎,然后和頻婆娑羅王進城。

  到了王宮,佛陀向頻婆娑羅王說:「大王!分別以后,身體安好嗎?治民如意嗎?」。

  「佛陀!受您德光庇照,一切吉祥如意。有一個問題想請佛陀開示,就是在佛陀座旁的迦葉長老,他是我國最崇拜的修行者,他既年長又有威德盛名,為何愿做佛陀的弟子,把事火的道具遺棄?我們都很想知道!。

  佛陀看看迦葉,示意他來回答頻婆娑羅王的問話,因此,迦葉就回答說:「大王!對于你請示佛陀的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告訴你原因。除你以外,也有很多人對我的拜火信奉,我也想告訴他們。

  大王!佛陀實在是三界人天的導師,是四生有情①的慈父。像我年紀這么大,還能作佛陀的弟子,真感到榮幸。我為何拋棄拜火而歸依佛陀?這是佛陀的悲、智感召。以前我以事火為功德,相信這精勤的苦行,可以生到天上享樂,但這并不能離開貪瞋癡的煩惱。就是生到天上享樂,也還是要恐懼老病死的痛苦。事火是為了求生,有生就有老病死,最后還是要受輪回之苦!埂

  「大王!如果不是親見佛陀,我還以為拜火是最神圣的修行,自從聽到佛陀的開示后,我才知道拜火只會增長愚癡迷惑而別無益處。我為了正覺真理,所以舍棄拜火的苦行而歸依在佛陀座下,我的弟子們也和我一樣想法。至此,我才真正的有所依止!。

  聽完迦葉的真誠之言,頻婆娑羅王嘖嘖稱贊地對佛陀說:「佛陀!我聽到迦葉的敘述,我也和他一樣的感到榮幸,今日能遇到佛陀。祈請佛陀讓隱者使其顯,迷者使其覺,闇者使其光,盲者使其明,F(xiàn)在就為我們講些法語,好使大家思惟醒悟吧!」。

  佛陀慈悲地說著:「大王!我就說點關于我們自身的真相給大家聽聽。人為何會有生死?這就是因為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的一切活動作用對一切法②生起分別(不平等)執(zhí)著,而顛倒妄認無常為有(恒常),不知我們自身的真相-無常。

  大王!你知道人的欲望、肉體、心都是生滅不能常住的。假如你知道一切法是無常的,不安的,虛幻的,那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明白『我』是無常的,『我所有』是虛假的,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而受束縛。知道這一點,就是清涼解脫!。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頻婆娑羅王聽到這里還是不大了解,他問著佛陀說:「佛陀!你說沒有我,那么果報是由誰來受?」!复笸!果報還是由眾生自己來受,只是所受的果報也是如幻的。

  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還是應該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著想?還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著想呢?究竟怎樣才是大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這只是空與緣起的聚合。好比兩石相碰所發(fā)出的火花,火花是石頭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jīng)有我呢?還是死后有我?睡時是我?還是醒來是我?心里沒有掛礙是?還是身體上有壞滅是我?所以仔細思惟這個時,就同于那瞬息的火花,『我』沒有所作,也無作『我』的主宰,一切只是在隨自業(yè)③流轉(zhuǎn)而已。

  大王!貪瞋癡的無明,都是起源于這個我,但要離開我執(zhí),并非易事,不離我執(zhí)則又是愚癡顛倒的。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無執(zhí)著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宇宙同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盤之時,這才是生命本來的實相,這才沒有生死!。

  佛陀講到這里,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眾都內(nèi)心清涼而非常歡喜地歸依了佛陀。

  頻婆娑羅王為了報答佛恩,想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上,建造一座精舍贈送佛陀。有一天他向佛陀說:「佛陀!請您不要再遠游了,我想在迦蘭陀竹林建一座精舍,供養(yǎng)給佛陀為長期安住和說法的道場,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常親近座前,聽聞正法。愿佛陀慈悲接受!」于是佛陀隨順其美意地接受。頻婆娑羅王當即傳下敕令,命大臣迅速地在迦蘭陀竹林為佛陀建筑一座精舍,這就是竹林精舍。到此,佛陀的行腳才有了駐錫之所。

  佛陀帶領著一千多名弟子,住在竹林精舍里,這些弟子都以佛陀為中心,共同過著像漸漸形成的僧院生活。在佛陀還未到王舍城來以前,已有很多歸依佛陀的弟子,他們奉了佛陀的慈命弘法在各方,這時也都陸續(xù)歸來。從此,佛陀的弘化事業(yè),在竹林精舍迅速地展開,舍利弗與目犍連都是在這段期間歸依佛陀的。

注釋:

 、偎纳溉六道有情產(chǎn)生之四種類別,即:

 、怕焉,由卵殼出生者,如雞、蛇、魚、蟻等。

 、铺ド,從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牛、豬等。

 、菨裆,又作因緣生、寒熱和合生,即由糞聚、注道、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濕氣所產(chǎn)生者,如蚊蚰、蠓蚋、麻生蟲等。

 、然礋o所托而忽有,如諸天、地獄之有情,皆由其過去之業(yè)力而化生。以上四生,以化生之眾為最多。

  此外,四生亦泛指一切之有情眾生。

 、诜ǹ深悇e為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二義。任持自性,意指能保持自體的自性不改變;軌生物解,指能軌范人倫,令人產(chǎn)生對一定事物理解之根據(jù)。就任持自性之意義而言,法乃指具有自性之一切存在;就軌生物解之意義而言,法乃指認識之標準、規(guī)范、法則、真理等。

  于色法、心法等一切諸法言之,法系指所有之存在,通于一切。

 、蹣I(yè)為造作之義,即行為、意識等身心活動。若與因果關系結(jié)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xù)下來所形成之力量。一般而言,業(yè)分身、語、意等三業(y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