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故事 >

窺基·三車和尚,百本疏主

  窺基·三車和尚,百本疏主

  窺基是唐朝一代法師玄奘的高足弟子。窺基之于玄奘,猶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學說須有子夏輩西河傳經,方可闡揚宏發(fā),廣被于世;而玄奘之學,窺基不僅有克紹箕裘力,且具后修轉密的功績。

  玄奘從印度取經回來后,天天在長安慈恩寺里埋頭譯述,發(fā)誓要把蘊含至大至深智慧佛法傳遍中土。然而有一件事情始終讓他牽掛,寺里的經籍箱堆篋疊,而人的肉身終歸毀壞。唯有薪火相續(xù),找到聰慧的后生,才能使弘揚佛法的事業(yè)不至一旦而廢?墒,廟堂之上,庸器居多,難以為任。所以,他時常漫步長安街頭,慧眼炯炯。

  一天,他在鬧市之間,看見一位魁梧少年。眉清目秀,安詳而行。驀然間若覺似曾相見。前緣有識,又回想起在印度計劃回眼程時,曾在尼犍子占得一卦,說他東歸必得哲嗣。便連忙打聽這少年家世。原來是當朝開國公尉遲宗的公子。玄奘感嘆道:“如此靈慧的孩子生在將門,不可思議!也是有緣,我的衣缽可以傳下去了!”即刻前往國公府拜訪。尉遲宗想知法師來意,雖然不忍骨肉分離,但想到一代高僧如此器重,也頗為得意。那時代,佛教不僅是清廟凈僧的空寂之事,還是一種普遍的信仰,鮮活的事業(yè)。所以雖貴為國公,一見大法師鐘器兒子,怎會不高興呢?便答應了玄奘的要求,還說:“小兒是有些不同,他母親見月輪入腹,就懷上他。從小就不愛耍槍弄棒,一讀書就精神抖擻哩!只怕這孩子脾性倔強,難以教化。”玄奘雙手合什,道:“窺基資質聰穎,終成大器。非您老生不出來,非小僧莫能賞識。”說罷拉起徒弟飄然而去。這年窺基年方十七。

  窺基由貴族公子削發(fā)為僧,在當時非常轟動。長安一帶的人都稱他為“三車和尚”。相傳他開始死活不肯出家,除非玄奘答應他三件事。即不戒女色,不戒葷腥,不戒美食。不料玄奘欣然應允,用三輛馬車滿載歌妓美食這些窺基享受慣了的東西,帶著窺基回寺。據(jù)說玄奘想先把窺基領進佛門。然后再灌注佛家智慧,使之漸漸破除欲障。后來窺基被弟子們問及此事,淡淡一笑,說:“我九歲時就失去母親,逐漸疏遠世俗。再說,慈恩寺里恐怕也無處安放這三車東西吧?”于是弟子斂心,決意摒棄道聽途說的虛妄。

  窺基果然不負玄奘的期望,博聞強記,思辨銳利,人人嘆服。過了幾年,他奉詔跟從玄奘翻譯佛典。玄奘一邊譯,窺基一邊記,師徒倆相互析難解疑,在清寂的佛堂里度過了許多虔誠的日子。

  一天清晨,長安城中另一座名剎,西明寺的大鐘轟鳴,測法師要升座說法。鐘聲也驚動了師徒倆,聽說測法師要講解《唯識論》,不禁相視而笑,因為他們剛疏通這部珍貴的經典。待他們趕到西明寺道場,卻發(fā)現(xiàn)測法師在蓮花座上娓娓而談,釋義圓融,聽眾無不交口稱贊。窺基十分羞愧,沾沾自喜之心頓時灰飛煙滅:“竟有人無師自通。其悟境實在高我一頭。”當然他并不知道測法師曾經向慈恩寺譯場的看門人行賄,每天溜進去,躲在角落里偷聽他們師徒的討論。玄奘安慰他說:“測法師還未懂因明之學,沒到至境。”于是傳授陳那的學說,窺基因此精通因明,辨理縱橫。然而窺基還是若有所失,玄奘知道他正在澄明圓覺的門檻外徘徊,便說:“云游去吧。”

  欲以云游破窺基證道之感,這正是玄奘法師的高明處。就實質說,佛教不是一種學理,而是一種證驗,不論大乘小乘講的修悟,經書案卷,不過渡水舟筏,捕兔筌蹄而已。唯識之理也不是小乘家的自了之學,它追取的濟世化生,澄明圓覺,必有兩方面的感悟,方可臻至。且看窺基之游如何?

  登太行,過五臺,窺基一日來到西河,在一座古廟里投宿。夜里夢見自己恍惚在半山里,四處昏暗,隱隱約約聽見山崖下有無數(shù)人痛苦地呼喊,凄楚摧心。窺基不忍心聽見這種悲慘的聲音,就急著往上攀登。來到山頂,發(fā)現(xiàn)山峰竟然象琉璃一般晶瑩光潔,放眼遠望,眾多國度猶似微塵歷歷可見。突然有一個聲音從頭頂上飄下來:“停步,窺基不該到這里。”窺基一抬頭,望見一座光華眩目的城市。過了一會兒,兩位仙童走出城來問:“你看見山下那些備受世俗之苦煎熬的生靈了嗎?”窺基照實回答:“雖聽到喊聲凄厲,卻看不見確切的形狀。”仙童便擲下一柄劍,說:“剖開你的肚子就可以看見了。”“剖開肚子,性命焉存?玄奘師傅的衣缽還賴我以傳呢。”“執(zhí)著幻相,居然還要傳法,三車和尚的說法倒有些道理呢。”窺基又惱又驚,一下子把劍插入腹部。這時只見兩道白光如長虹一般從腹中躍出,照映山下,窺基于是看見了無數(shù)人沉淪在深淵里,飽受酷刑,在絕望地掙扎著。這時,仙童又扔下兩軸紙和一管筆,轉身進城。窺基接住,仰頭一看,城市也無影無蹤了。天亮醒來,窺基驚魂未定。

  到了夜里,寺里發(fā)出萬丈光芒,經久不散,窺基循光而去,發(fā)現(xiàn)是兩軸書在發(fā)光,展開一看,竟然是《彌勒上生經》,回想前一夜的夢境,窺基恍然徹悟:原來是佛祖感化我,讓我疏通佛理,以大慈悲之心去救濟苦難眾生啊。想當初發(fā)愿把佛理融匯一貫,擔心參雜譯經會失去佛法的精華,只得到佛法的皮相,正好比夜里夢見莊嚴法相,早晨起來卻去尋找自馬。我何等糊涂,注經是為濟世,不為逞才!而我卻是去找白馬啊。

  窺基這么一悟,從此在佛法上勇猛精進;氐酱榷魉潞,更加勤奮著述,疏通大小乘教典籍上百種,人稱“百本疏主。”

  永淳元年(公元682每)的一天,窺基象往常一樣趺跏入定,他的朋友宣律師知道他在神遇佛教天王的使者,但這次時間很長,宣律師感到奇怪,窺基說:“剛才大乘菩薩來了,侍從極多,我的神通被壓制了。”過了不久,窺基就逝世了。他的墳塋緊靠著玄奘的骨塔。弟子們悲痛不已,都懷念這位心地仁慈,誨人不倦的大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