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見水喻的原文與翻譯
渴見水喻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1〕。既至河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君可飲盡〔2〕,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3〕,以己不能具持佛戒〔4〕,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5〕。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6〕,亦復如是。
【校注】
〔1〕“辛”,《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金陵本作“新”。
辛頭河:梵Sindhu,又作“信度河”,即今之印度河。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七○:“信度河,舊言辛頭河,此云驗河。從池南面銀?谥,流出還入南海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三《缽露羅國》:“南渡信度河,河廣三四里南流,澄清皎鏡,汩淴漂流,毒龍、惡獸窟穴其中。若持貴寶、奇花、果種及佛舍利渡者,船多飄沒。”
〔2〕“君”,《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作“若”。
〔3〕“其”,《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作“于”。
〔4〕戒:梵śīla,指佛陀為防護身心所制定之行為規(guī)范。龍樹造、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一三《釋初品》中《尸羅波羅蜜義》:“尸羅,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羅。尸羅者,略說身、口律儀有八種:不惱害、不劫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飲酒,及凈命是名戒相。若不護放舍,是名破戒。破此戒者,墮三惡道中。若下持戒,生人中;中持戒,生六欲天中;上持戒,又行四禪、四空定,生色、無色界清凈天中。上持戒有三種:下清凈持戒,得阿羅漢;中清凈持戒,得辟支佛;上清凈持戒,得佛道。不著、不猗、不破、不缺,圣所贊愛,如是名為上清凈持戒。若慈愍眾生故,為度眾生故,亦知戒實相故,心不猗著,如此持戒,將來令人至佛道,如是名為得無上佛道戒。若人求大善利,當堅持戒,如惜重寶,如護身命。”
〔5〕流轉:梵pravrtti,指漂流輾轉。流轉生死:指眾生于生死之中流轉不息。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四末:“流是相續(xù)義,轉是起義。”唐圓暉《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三:“言流轉者,以識為體,于生死中流轉故也。”彌勒造、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五二《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云何流轉?謂諸行因果相續(xù)不斷性,是謂流轉。”卷八六《攝事分》中《契經(jīng)事行擇攝》:“又于生死由五種相,一切愚夫流轉不息:一、由愛因故,二、由愛果故,三、由愛自性故,四、由因展轉故,五、即因展轉依止前際無窮盡故。”
〔6〕“所”,《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作“人”。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十分愚笨沒有智慧。一次他十分口渴急需找水,看見熱氣蒸騰的現(xiàn)象,以為是水,立刻就追逐熱焰,一直追到了辛頭河。既然已經(jīng)到了河邊,可他看著河水而不去喝它。旁邊的人就問他道:“你因為口渴才追逐求水,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有水的地方,為什么你又不喝水了呢?”這個愚人回答道:“如果你能把這條河的河水喝光,我就去喝它。正因為這里的水太多了,不可能被喝盡,所以我才不去喝它。”當時在場的人聽到他這番話,都大大地嘲笑他。
這就好比非佛的外道,對于佛的教理斷章取義,由于自己不能全部受持佛陀制定的戒律,于是就一條戒都不受持,導致自己將來沒有一點得道的機會,流轉于生死輪回之中。如同那個愚人,看到水都不喝,被當時人所嘲笑一樣。
【附錄】
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卷二《一切佛語心品》:“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炎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
- 上一篇:婦詐稱死喻的原文與翻譯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須達長者布施的故事
- 自害傷彼,害人者終將害己
- 佛陀十大弟子之說法第一的富樓那
- 癡人救駝,駝甕俱失
- 故屋有鬼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故事
- 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嗎?釋迦牟尼的一生
- 釋迦牟尼的一生
- 萬年寺無梁殿的由來
- 峨眉山隱士蒲公遇普賢菩薩的故事
- 印宗法師成就六祖惠能大師的因緣
- 武則天信佛教嗎?武則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嗎?觀音道場普陀山
- 灑水觀音代表什么?灑水觀音的寓意與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證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來的?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真活在當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nèi)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tài)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擔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zhí)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shù)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
- [白云禪師]同體大悲之“同體”是否指去掉那個“我”?
- [紅茶]紅茶的傳統(tǒng)制法是怎樣的?
- [禪宗文化]是誰把神會封為禪宗七祖?
- [哲理故事]人生不應該畫地自限
- [佛經(jīng)故事]渴見水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轉貪心為愿心
- [佛學常識]沙門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出家沙門?
- [白云禪師]什么是空空、有空?
- [綠茶]什么是六安瓜片茶?六安瓜片茶的介紹
- [禪宗文化]陶淵明《飲酒》的禪意
- [哲理故事]凡事順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 [佛經(jīng)故事]婦詐稱死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節(jié)制欲望,享受快樂
- [佛學常識]佛教出家人的衣著有哪些種類?
- [白云禪師]什么是無余?
- [華嚴經(jīng)]譬如幻師作眾事,種種形相皆非實,菩薩智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