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第十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對(duì).公曰:「寡人有問于子而子無言,何也?」對(duì)曰:「以君之問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為對(duì).」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其任授賢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靜虛,化若四時(shí)而變物,是以四海承風(fēng),暢于異類,鳳翔麟至,鳥獸馴德,無他也,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問,是以緩對(duì).」
孔子讀史至楚復(fù)陳,喟然嘆曰:「賢哉楚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達(dá)其義,匪莊王之賢,不能受其訓(xùn).」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賁焉,愀然有不平之狀.子張進(jìn)曰:「師聞卜者得賁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對(duì)曰:「以其離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謂之賁,非正色之卦也.夫質(zhì)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賁,非吾兆也.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質(zhì)有余不受飾故也.」孔子曰:「吾于甘棠,見宗廟之敬甚矣,思其人必愛其樹,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子路戎服見于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劍自衛(wèi)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zhì),仁以為衛(wèi),不出環(huán)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持劍乎?」子路曰:「由乃今聞此言,請(qǐng)攝齊以受教.」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請(qǐng)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聞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孔子為魯司寇,斷獄訟皆進(jìn)眾議者而問之,曰:「子以為奚若?某以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當(dāng)從某子幾是.」
孔子問漆雕憑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孰賢?」對(duì)曰:「臧氏家有守龜焉,名曰蔡,文仲三年而為一兆,武仲三年而為二兆,孺子容三年而為三兆,憑從此之見,若問三人之賢與不賢,所未敢識(shí)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隱而顯;言人之過也,微而著.智而不能及,明而不能見,孰克如此.」
魯公索氏,將祭而亡其牲.孔子聞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將亡,后一年而亡.」門人問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過期而亡,夫子何以知其然?」孔子曰:「夫祭者,孝子所以自盡于其親,將祭而亡其牲,則其余所亡者多矣.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虛芮二國爭(zhēng)田而訟,連年不決,乃相謂曰:「西伯仁也,盍徃質(zhì)之.」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于卿.虛芮之君曰:「嘻!吾儕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遠(yuǎn)自相與而退,咸以所爭(zhēng)之田為閑田也.孔子曰:「以此觀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從,不教而聽,至矣哉.」
曾子曰:「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其莊足以成禮.」孔子聞斯言也,曰:「二三子志之,孰謂參也不知禮乎!」
哀公問曰:「紳委章甫,有益于仁乎?」孔子作色而對(duì)曰:「君胡然焉,衰麻苴杖者,志不存乎樂,非耳弗聞,服使然也;黼黻袞冕者,容不襲慢,非性矜莊,服使然也;介胃執(zhí)戈者,無退懦之氣,非體純猛,服使然也.且臣聞之,好肆不守折,而長者不為市,竊夫其有益與無益,君子所以知.」孔子謂子路曰:「見長者而不盡其辭,雖有風(fēng)雨,吾不能入其門矣.故君子以其所能敬人,小人反是.」
孔子謂子路曰:「君子以心導(dǎo)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dǎo)心,不愻以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可從已.」
孔子曰:「君子三患,未之聞,患不得聞;既得聞之,患弗得學(xué);既得學(xué)之,患弗能行.有其德而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而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恥之.」
魯人有獨(dú)處室者,鄰之厘婦,亦獨(dú)處一室.夜暴風(fēng)雨至,厘婦室壞,趨而托焉,魯人閉戶而不納,厘婦自牖與之言:「何不仁而不納我乎?」魯人曰:「吾聞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納爾也.」婦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嫗不建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魯人曰:「柳下惠則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之不可,學(xué)柳下惠之可.」孔子聞之曰:「善哉!欲學(xué)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襲其為,可謂智乎!」
孔子曰:「小辯害義,小言破道,關(guān)睢興于鳥而君子美之,取其雄雌之有別;鹿鳴興于獸,而君子大之,取其得食而相呼.若以鳥獸之名嫌之,固不可行也.」
孔子謂子路曰:「君子而強(qiáng)氣,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強(qiáng)氣,則刑戮薦蓁.豳詩曰:『殆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汝下民,或敢侮余.』」孔子曰:「能治國家之如此,雖欲侮之,豈可得乎?周自后稷積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劉重之以仁,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其樹根置本,備豫遠(yuǎn)矣.初,大王都豳,翟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于是屬耆老而告之,所欲吾土地.吾聞之君子不以所養(yǎng)而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遂獨(dú)與大姜去之,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豳人曰:『仁人之君,不可失也,從之如歸市焉.』天之與周,民之去殷久矣,若此而不能天下,未之有也,武庚惡能侮.鄁詩曰:『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儛.』」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政乎!夫?yàn)榻M者,<禾忽>紕?dòng)诖,成文于彼,言其?dòng)于近,行于遠(yuǎn)也.執(zhí)此法以御民,豈不化乎!竿旄之忠告至矣哉!」
-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 學(xué)而第一
- 論語序說
- 日知錄 卷三十二
- 國風(fēng)·周南
- 開宗明義章第一
- 了凡四訓(xùn)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書·堯典
- 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 一、釋詁
- 孟子序說
- 第一章
- 日知錄 卷一
- 易經(jīng)·系辭上傳·第一章
- 隱公(元年~十一年)
- 曲禮上
- 中論 卷之上
- 日知錄 卷三十一
- 日知錄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訓(xùn)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日知錄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錄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錄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訓(xùn) 第一篇 立命之學(xué)
- 堯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長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國風(fēng)·召南
- 了凡四訓(xùn)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二、釋言
- 泰伯第八
- 上經(jīng)乾傳卷一【上】
- 述而第七
- 大學(xué)問
- 新語
- 郁離子
- 圍爐夜話
- 日知錄
- 論語全文
- 大戴禮記
- 新序
- 中論
- 新書
- 中說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xùn)
- 說苑
- 荀子
- 百家姓
- 笠翁對(duì)韻
- 千字文
- 朱子家訓(xùn)原文及翻譯
- 朱子家訓(xùn)全文
- 笠翁對(duì)韻全文
- 千字文解釋
- 千字文全文帶拼音
- 讀《菜根譚》有感
- 菜根譚名句、菜根譚名言、菜根譚名言名句解析
- 《弟子規(guī)》全文解釋
- 弟子規(guī)全文
- 論語八則+翻譯
- 論語簡介
- 論語名句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 論語七則
- 論語十則原文
- 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 千字文 全文及解讀
- 百家姓全文(帶拼音)
- 二十四孝
- 孝經(jīng)全文
- 壽康寶鑒白話文
- 新三字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