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五家 >

云門宗的宗源法脈

  乾寧元年甲寅(894),師年七十三,復(fù)歸閩,止于(雪峰山)陳洋塔所……是歲遷寺于陳洋,今院是也。投契之緣,時有嗣法門人,闡揚大法者五十六人:玄沙備、鵝湖孚、洞巖休、招慶棱、云門偃、鼓山晏等。

  此前三年,即辛亥、壬子、癸丑這三年,雪峰義存禪師因避閩中內(nèi)亂,應(yīng)吳越僧俗之請,先后在涌泉、靈隱、天臺、育王等寺說法。其弟子除云門、鼓山外,如招慶慧棱(854—932)、玄沙師備(835—908)等,均是雪峰座下最早一批弟子(玄沙師備此時尚為雪峰同門師弟,后方執(zhí)弟子禮)。當(dāng)時云門大師剛好三十歲。要知道,《雪峰年譜》這一年有關(guān)其弟子的介紹,乃后來的追述,并非意味著云門大師和招慶慧棱、鼓山神晏等,此時已在“闡揚大法”了。除玄沙、鵝湖、洞巖等老一批弟子已出山開法外,其余如云門大師,還是新來乍到,招慶慧棱還只是雪峰的侍者,神晏則尚未到雪峰。再看《云門廣錄·行錄》:

  ……才自髫齔,志尚率已厭俗,遂依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為弟子……及長落發(fā),稟具于毗陵壇。后還澄左右,侍講數(shù)年,賾窮《四分》旨。既毗尼嚴(yán)凈,悟器淵發(fā),乃辭澄,謁睦州道蹤禪師……既而諮參數(shù)載,深入淵微。蹤知其神器充廓,覺轅可任,因語之曰:“吾非汝師,今雪峰義存禪師,可往參承之,無復(fù)留此。”

  關(guān)于云門大師受戒時的年歲,《祖堂集》有明確的記載:“年登己卯(乃癸卯之誤,唐僖宗中和三年),得具尸羅。”如此,則為二十歲時。受戒后又回歸空王寺侍奉志澄律師,“侍講數(shù)年”,雖未明言具體年數(shù),但絕非兩三年。結(jié)合《雪峰年譜》和其他相關(guān)史料綜合分析,云門大師應(yīng)為二十六歲時參睦州,后在陳操宅中住了三年。云門大師住陳操宅中并非僅受供養(yǎng),當(dāng)是廣閱經(jīng)籍。黃巢之后,地方殘破,經(jīng)籍難覓。陳操當(dāng)時為睦州刺史,又是陳尊宿的俗家弟子,府中經(jīng)籍當(dāng)不少。三年后,睦州方指示云門大師往參雪峰。時雪峰禪師正好從浙江歸福建,并遷寺于陳洋塔。雪峰一見云門,即以“五百人善知識”相許。后云門大師在雪峰“溫研積稔,道與(義)存契,遂密以宗印付師……師參罷,出嶺遍謁諸方”。

  睦州年壽九十有八,乾寧二年(895)歸寂,生年當(dāng)在唐德宗貞元八年(792),晚于趙州從諗和德山宣鑒,早于臨濟義玄和洞山良價。這樣,激勸臨濟和指示云門這兩大因緣圓滿無疑了。

  陳尊宿雖不欲為人師,燈錄中也不見其有嗣法弟子(僅有一位無從考證的釣臺和尚和在家的陳操尚書),但其禪風(fēng)峻迅,如鷹似虎,既快又準(zhǔn),絕不亞于趙州、投子,實為唐末第一流的宗師。《五燈會元》載:

  問僧:“近離甚處?”僧便喝。師曰:“老僧被你一喝。”僧又喝。師曰:“三喝四喝后作么生?”僧無語,師便打,曰:“這掠虛漢。”

  當(dāng)時“臨濟喝”已風(fēng)行叢林,睦州乃黃檗高弟,臨濟長兄,早知“喝”的底蘊。“老僧被你一喝”,“三喝四喝后作么生?”真有化霹靂為清音,馴獅虎成貓兔的力量。這種似不經(jīng)心的對機答話,若非有明悟透頂透底的見地,必然會敗下陣來。其晚參示眾有云:

  一日晚參,謂眾曰:“汝等諸人,還得個入頭處也未?若未得個入頭處,須覓個入頭處。若得個入頭處,已后不得孤負(fù)老僧。”時有僧出禮拜,曰:“某甲終不敢孤負(fù)和尚。”師曰:“早是孤負(fù)我了也。”

  旋立旋破,無跡無相,盡皆掃歸于實修實證,卻又平白無奇,發(fā)人深省,都是老睦州善用之機。

  “心不負(fù)人,面無慚色”

  上堂:“裂開也在我,捏聚也在我。”時有僧問:“如何是裂開?”師曰:“三九二十七,菩提涅槃,真如解脫,即心即佛。我且與么道,你又作么生?”曰:“某甲不與么道。”師曰:“盞子撲落地,碟子成七片。”曰:“如何是捏聚?”師乃斂手而坐。

  心意識的開合,原在于我,關(guān)鍵在于自己是否做得主。若做得主,一動一靜,無非菩提真如;若做不得主,動靜皆落于無明。唯有明心見性之人方知“主人公”,才有“裂開也在我,捏聚也在我”這種擊碎虛空、陶鑄萬法的大人氣象。

  僧問:“某甲講兼行腳,不會教意時如何?”師曰:“灼然實語,當(dāng)懺悔。”曰:“乞師指示。”師曰:“汝若不問,老僧即緘口無言。汝既問,老僧不可緘口去也。”曰:“請師便道。”師曰:“心不負(fù)人,面無慚色。”

  好一個“心不負(fù)人,面無慚色”。那僧機遲,睦州再三開示均不能會,而引出這一句妙語。佛法實修實證之處即在這里,二祖見達(dá)摩,所得的不就是這個么。這位“講兼行腳”的僧人是老實的修行者,不然,又怎么引得出老睦州這千古絕唱來。

  云門大師見道得力于睦州陳尊宿,但當(dāng)時陳尊宿已是年歲近百之人,來日無多,無法助云門大師歷練涵養(yǎng),故指示云門往參雪峰義存禪師,云門大師也終于在雪峰禪師那里得法成就,“溫研積稔,道與存契,遂密以宗印付師”。

  雪峰義存禪師(822—908)是唐末最偉大的禪師之一。“北有趙州,南有雪峰”,這響亮的贊譽,是馬祖以后未曾有的。雪峰道場的建立,對當(dāng)時的禪宗,乃至整個佛教都有重要的意義。唐僖宗乾符元年(874)黃巢起義,十年間戰(zhàn)亂遍及整個中國,從根本上動搖了唐王朝的統(tǒng)治。黃河、長江流域久經(jīng)戰(zhàn)亂,經(jīng)濟凋敝,文化殘破,加之軍閥混戰(zhàn),到雪峰義存禪師圓寂的前一年(907),朱溫篡唐稱帝,揭開了五代十國更大歷史浩劫的序幕。在這艱難時期,中原基本上沒有佛教立足之地,高僧們紛紛南下,在長江中下游,甚至更為偏遠(yuǎn)但相對安定的福建、廣東尋找立足之地。而雪峰義存禪師在福州雪峰山(又稱象巖)建立道場(當(dāng)時和后人避義存名諱而尊稱其為雪峰禪師),傳法長達(dá)三十八年之久,座下常有眾千五百人,成為當(dāng)時中國最大的禪宗傳布之地。在雪峰山,聚集了當(dāng)時眾多的優(yōu)秀人物,雪峰門下弟子有五十六人在各地建立法幢,幾乎壟斷了長江以南的佛教,并開啟了云門和法眼兩大禪宗宗派。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