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殺隱姓埋名15載 光大禪宗背后的艱辛(圖文)
六祖惠能,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tao),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貞觀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惠能就出生在新州;菽苋龤q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成人。成人后,家境愈發(fā)貧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活維持生計。
有一天,惠能上街賣柴,有位顧客買了他的柴,令他把柴送到旋店。在旋店的門口,有位客人在誦經(jīng),惠能聽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離去。他上前向客人打聽讀誦的是什么經(jīng)。從客人的介紹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禪師在蘄州黃梅馮茂山傳法,并經(jīng)常勸告道俗信眾讀誦《金剛經(jīng)》。惠能聽了,心中遂產(chǎn)生北上求法的念頭。但因為母親尚在,不能立即前往。
惠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后,惠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guān))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jīng)》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jié)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jié)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dāng)?shù)氐纳綕舅?經(jīng)常讀誦《涅槃經(jīng)》;菽馨滋炫c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jīng)》;菽茈m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jīng)常在聽完經(jīng)之后,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jīng)文的大義。
有一次無盡藏比丘尼手捧經(jīng)卷,向惠能請教一個字的讀法和意義;菽芑卮鹫f:“字即不識,義即請問。”
無盡藏比丘尼說道:“字尚不識,曷能會義?”
惠能回答道:“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
無盡藏比丘尼聽了,非常驚異,知道惠能是個有道之人,心生敬意。這樣一來,惠能的名聲很快傳遍鄉(xiāng)里。雖然當(dāng)時惠能還沒有出家,但是當(dāng)?shù)氐男疟姸紶幭嗲皝碚岸Y和供養(yǎng)。并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惠能建了一座道場;菽茉谶@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惠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私知念言:“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xù)向北行進(jìn)。經(jīng)過樂昌縣西山石室間的時候,惠能遇見了智遠(yuǎn)禪師,并向智遠(yuǎn)禪師請教有關(guān)坐禪的一些事情。智遠(yuǎn)禪師告訴他說“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入。吾聞西域菩提達(dá)磨傳心印于黃梅,汝當(dāng)往彼參決(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聽說菩提達(dá)磨從西域來到中土,傳佛心印,展轉(zhuǎn)至于黃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誤時間了,速往忍和尚處參學(xué),以決生死之疑)。”
于是惠能一路風(fēng)塵仆仆,直造黃梅五祖道場。
惠能自幼生活在嶺南,目不識丁,生得瘦小,一幅山野樵夫的模樣。所以五祖初見他的時候,便戲稱他為“獦獠(ge二聲,liao二聲)”!段鍩魰贰ⅰ蹲嫣眉泛汀秹(jīng)》等書,都比較詳細(xì)地記載了這次見面的情景——
五祖問:“你從哪兒來?”
惠能道:“從嶺南來。”
五祖問:“你到這里想干什么?”
惠能道:“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這個獦獠,又是嶺南人,你怎么能夠成佛呢?”
惠能道:“人雖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別。我這個獦獠,形象上雖然與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別?”
五祖聽了,知道惠能根機(jī)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繼續(xù)跟他多交談幾句,但因為徒眾都在左右,擔(dān)心惠能日后會遭到眾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發(fā)到碓坊舂米。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菽苌冒,體重不夠,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間拴上一塊石頭。就這樣,惠能晝夜不停,勤勤懇懇地舂了八個月的米。
有一天,五祖把大眾召集到一起,告訴大眾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已經(jīng)老了,當(dāng)選一名接法人,以確保祖師的法脈不斷。佛法不可思議,貴在實證,你們?nèi)f千不要以為記住了我所說的法語,就算了事。你們且下去,各自根據(jù)自己的修行體會寫一首偈子給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傳付給他,立他為六祖。”
當(dāng)時,五祖會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師,兼通內(nèi)外之學(xué),經(jīng)常為大眾講經(jīng)說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眾人的敬仰。因此,大眾退下來之后,共相議論道:“六祖之稱號,除了秀上座之外還有誰能夠擔(dān)當(dāng)?shù)闷鹉?我們不用勞心費(fèi)力寫什么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為六祖,我們都依止他就完事了。”
聽到大眾的議論,神秀想,大眾之所以不敢寫偈子,是因為我是他的們的教授師。我應(yīng)該向大和尚呈上偈子。當(dāng)然,我呈偈子是為了求法,而不是為了奪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么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傳法呢?翻來覆去,左思右想,折騰了兩三天,神秀終天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寫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經(jīng)過的時候,忽然看見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這首偈子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還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墮惡道的。因此,五祖還是當(dāng)著眾人的面對這首偈子大加贊嘆,并且要求大眾焚香讀誦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里,五祖還是告訴神秀說:“你的這首偈子,還沒有明心見性,見地還不到位,還在門外。如此見解,欲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于當(dāng)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中薦取。”說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幾天過去了,神秀再沒有作出新的偈子來。
后來有一天,惠能在碓坊舂米,聽到外邊有位童子在誦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聽,于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眾作偈以及讓大眾梵香禮拜神秀之偈的事一一告訴了惠能。惠能聽了,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誦此偈,與秀上座結(jié)來生緣。自從我來到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個多月,沒有到過堂前,請上人引我到寫有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禮拜。”
于是,童子引惠能來到偈子前;菽苷f:“我不識字,還請上人念給我聽。”當(dāng)時,江州別駕張日用正好在旁,便高聲為惠能念誦那首偈子。
惠能聽了,就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別駕給我寫上。”別駕了聽了,非常驚訝“你這個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惠能正色道:“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xué)。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沒有意智。若經(jīng)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聽了,連忙謝罪道:“汝念偈子,我給你寫。如果你將來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于是惠能念偈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偈子剛寫完,大眾無不驚愕。五祖見眾人如此,擔(dān)心有人傷害惠能,于是用鞋掌把惠能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說“亦未見性”。眾人見五祖這么說,也就不以為意。
第二天,五祖私下來到碓坊,見惠能腰間掛著石頭舂米,說道:“求道之人,為法忘軀,就應(yīng)當(dāng)象你這個樣子”。并問道:“米舂熟了嗎?”惠能回答道:“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五祖于是用拄杖在碓頭上敲了三下便離開了;菽茴I(lǐng)會了五祖的意思,便于當(dāng)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來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將惠能圍起來,以免他人發(fā)現(xiàn),并且給他講解《金剛經(jīng)》。當(dāng)講到“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惠能豁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惠能一連說了五個何期,以表達(dá)自己悟道時的驚喜和見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經(jīng)大悟,便將頓教法門以及祖師衣缽傳付給惠能,說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jī)大小而引導(dǎo)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zhuǎn)傳授二十八世。至達(dá)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今,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護(hù),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惠能禪師跪受衣法之后,問道:“法則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經(jīng)受了,將來這祖衣該交付給誰呢)?”
五祖回答說:“昔達(dá)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若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禪師又問:“當(dāng)隱何所?”
五祖答道:“逢懷即止,遇會且藏。”
說完,五祖便親自把惠能連夜送到九江驛。臨行前,五祖又囑咐惠能:“以后佛法將通過你而大興。你離開黃梅后三年,我將入寂。你趕快往南方走,好自為之。不要急于出來弘法。這當(dāng)中你會有劫難。”
惠能禪師再一次頂禮五詛,然后發(fā)足南行,不到兩個月就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惠能后,連續(xù)好幾天沒有上堂。眾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紛紛前去問安。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法脈已經(jīng)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說:“能者得之。”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此后便有了數(shù)百人前往南方追殺惠能禪師欲奪取衣缽的一連驚心動魄的故事。為了避免不測,惠能禪師一度在獵人隊混了長達(dá)十五年之久。此后,因緣成熟了,惠能禪師才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在印宗法師的座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禪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傳開來,并形成了“一花五葉”的繁榮局面;菽芏U師的弟子很多,據(jù)《壇經(jīng)》記載,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法海、法達(dá)、智常、志徹、神會等。禪宗史上非常有影響的青原行思、南岳懷讓和南陽慧忠等大禪師,也都是惠能禪師的法嗣。
惠能禪師入寂于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講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書,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讀到的《壇經(jīng)》。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稱之為經(jīng)的,唯惠能禪師一人。(華人佛教)
- 上一篇:禪的智慧:提不起就放下
- 下一篇:虛云禪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yùn)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