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佛教會謀求更大的影響嗎?如何解決植物被劃入生物范疇?

佛教會謀求更大的影響嗎?如何解決植物被劃入生物范疇?

  營員:近二十年來,佛教在社會越來越有影響,滲入生活的各個層面。我想問的是,當(dāng)佛教在社會中影響越來越大后,會不會謀求更大的影響,比如政治上的影響?政府會對此作出什么樣的反應(yīng)?第二個問題是,佛法的護生、惜生并不包括植物,但目前來說,植物、真菌等都被劃入了生物范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濟群法師:佛法在世間的使命是利益一切眾生,使之?dāng)?a href="/remen/fann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煩惱、開智慧、了生死,這也是它的存在價值。從基本層面來說,則是幫助我們獲得良好心態(tài),這正是很多人渴求的。作為佛教界,當(dāng)然希望推廣佛法,使之更具有影響力。目前,各地舉辦夏令營,也是在作這種努力。至于推廣到什么程度,由眾多因緣決定。當(dāng)然,佛法在世間的流傳離不開政府支持,正如古德道安法師所言:不依國主,法事難立。至于能否得到支持,取決于有什么樣的政府;而擁有什么樣的政府,又與民眾共業(yè)有關(guān)。從佛教角度來說,政府也是人民的福報感得。若政府真正認識到佛教的價值,那是社會之福,眾生之幸。

  第二個問題,雖然動植物都是生命,但有層次的不同。佛教所講的不殺生,主要是從動物角度來說。佛教認為,動植物分屬有情和無情眾生,因為它們受傷害時產(chǎn)生的痛苦程度不同。佛教慈悲一切有情,同樣包括自己這個色身,如果連植物也不吃的話,便無法生存了,那就白白浪費了寶貴的人身。所以,戒律要求人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傷害眾生,但不是絕對。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但我們不能連水都不喝。所以,喝水前要念咒,喝了再回向給它,使之早日超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