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所生法和非因緣所生法有什么區(qū)別?

常暘法師:因緣所生法和非因緣所生法有什么區(qū)別?

  因緣所生法其實就是有為法,非因緣所生法就是無為法。有為,就是我們刻意去造作的,那肯定就有因有緣也會有果。那無為法是不需要造作,它自然而然就會來臨。

  打個比喻講:我們今天要啟建一個法會,它需要發(fā)心的人,做隨喜功德的人,發(fā)心好以后,我們時間到了,就來參加。但是你這個走向消散,就不需要造作。也就是我們這個法會它生起是需要造作的,離散是不需要造作。你自然而然法會參加完以后就結(jié)束了。

  就像我們?nèi)艘粯拥,我們?a href="/remen/shengm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命當中要做的一些事情是需要有因有緣去緣起的,但是這個時間的流失,我們面對死亡是無為的,它是必然會來臨的。所以我們從這里就要悟到一切的因緣所生法,它都是緣生緣滅的。

  佛法當中也講到緣起性空,這里講到的“性空”就是無為法,“緣起”就是有為法。這是我們佛教當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涵。

  緣生是“相”,性空是“性”。也有一個名詞,叫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明因緣所生法;見性,就是見到平等性、見到空性、見到無分別性。有為法就是因緣所生法,凡夫是用欲望推動,由于他內(nèi)在的貪嗔癡,讓他來造作一些因緣;圣者就用愿力來造作因緣所生法。

  打個比喻講:明天我們休息,那有些人就想到到外面去吃喝玩樂。這個因緣也生起來了,你如果去殺生了吃了,那你就會感召這樣的果報;有些人去賭博了,他也會感召不同的果報;有些人去玩了,他也會感召不同的果報,這一種是欲望推動的因緣所生。還有一種人他是菩薩,他覺得剛好明天休息,我就借這個因緣去聽經(jīng)聞法,或者去放生、去參加法會、去參加共修、誦經(jīng),那他這也是因緣所生法。

  前面凡夫的因緣所生法,生命是走向墮落的,后面這個因緣所生法,他是在修道。修道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會走向涅槃,就是會走向解脫,走向了脫生死。但是前面那種人,他就是攪動了生死的業(yè)力,讓他生死的力量更加熾盛。

  因緣所生法,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有”;非因緣所生法,就把它理解為“空”,空有不二。所以佛法到底是講有還是講空呢?其實佛法是要講有。你面對不同的“有”的態(tài)度不同,就會決定你的檔次。

  凡夫認為這個“有”,他是覺得實實在在的有,他死抓著不放,他排斥空,他不愿意面對消亡。這是凡夫?qū)?ldquo;有”的認識。

  解脫者對有的認識,他覺得只要有“有”,只要有生它就一定會有滅,只要有增它就一定會有減。所以解脫者對這個生有,他就是排斥的。他覺得生命只要有,他就一定會死,他對這個有是厭惡的,所以他排斥有而安住空,這個對有是比較消極的。

  菩薩也講“有”,我們積功累德,修六度萬行,可以成就萬德莊嚴,可以成就佛果。他這個“有”不會執(zhí)著,他知道這個“有”都是因緣所生法,他會接納它有生有滅,接納它有增有減,也接納它有垢有凈,但是他會利用好這個“有”。如果沒有外在這個“有”,那我們?nèi)绾稳ズ敕ɡ兀?/p>

  所以,菩薩會把他的錢捐贈來建房子,塑佛像。因為他塑了這個佛像,就一定會有人來膜拜,他建了這個三寶的道場,就一定有人會來聽經(jīng)聞法。所以他這個有是成就了自利利他的功德。他經(jīng)過布施供養(yǎng),讓自己福德增長,他經(jīng)過創(chuàng)建這個道場,讓更多人來聽經(jīng)聞法,弘法利生,他就滋養(yǎng)了他的智慧。他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菩薩他能善用這些有。所以菩薩講的“有”叫妙有,也可以講宛然有。

  如果在座的聞到佛法,師父不幫大家做這個皈依的儀式,沒有這個“有”你心中的功德怎么生起呢?如果我們沒有去參加游學(xué),那你思想怎么改變呢?如果我們沒有來參加這個法會,那你這個感悟是哪里來的呢?如果沒有來參加這個生活禪,那你這個體悟是哪里來的呢?一切都是從“有”當中,去讓我們感悟到這種性空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用好當下的每一個“有”,而不是去排斥有,也不是去執(zhí)著有,那樣的話你就很棒!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