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未能往生的案例
兩個未能往生的案例
增廣文鈔卷二復江西端甫黎居士書
又悟開師宿根固深,好勝心切。始則專意禪宗,藐視凈土。后預通公法會,從茲漸生信心。但負性狂妄,志愿則高不可扳。色力尪嬴,行持則遠難相應。去冬曾露本心,光遂深加呵斥。奈執(zhí)心過重,豈能挽回。不億亦白閣下。冬月廿一抱病回山。與其師兄敘外面事未畢,即不能言。至次日未刻即逝,有何祥瑞感應之可言也。楊次公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悟師非不信有西方,但以愛根固結,念頭不一。平生所期,皆成畫餅。其求見道,求臨終普現(xiàn)瑞相,皆其愛根發(fā)露處。打頭不遇作家,到老終是骨董。悟師之謂也,哀哉。
三編卷一復恒慚法師書一
接手書,知去年所寄之書俱收到,慰甚。妙吉近亦有一函,言所與之書亦收到。爾我以道相交,何得學市井俗派,過頭稱贊,使光無地容身,是豈直心修道者之所宜哉。至云雖乏精進, 持名頗具欣厭。須知凈土一法,乃吾人之大靠山。倘平常忽略,或致臨終不得力。顯蔭天姿甚高,顯密諸宗,皆得其要領。但以志尚浮夸,不務真修,死時顯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會,亦不得力。雖有多人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為年輕之聰明人一大警策。良由顯蔭天姿雖高,氣量過小。無韜晦涵養(yǎng)之真修,有矜張夸露之躁性。(在東洋回國、往寧波看其師、當日即病、次日即往上海、)因聞其師令閉關靜修一語,即日便病,次日即去,竟至延纏以死,可不哀哉。
續(xù)編上復王曉曦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今年水災,千古未聞,前途危險萬分。汝若得大喇嘛之神通,則不須慮。否則,當志誠念佛,及觀世音,以作預防之計。密宗一法,真實不可思議,小丈夫用之,或致未得其益,先受其損。愿勿過于攀高,或可親得實益。否則,頗有危險。顯蔭,得密宗真?zhèn)?又通臺宗,已是顯密圓通之灌頂大阿闍黎。凡有從彼受灌頂者,均可現(xiàn)身成佛。而顯蔭死時很糊涂,(死在居士林,一弟子親見。)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固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穩(wěn)當多多也。
復閔宗經居士書(民國二十年原名永濂)
讀與明道師書,具知為民為法之心,不勝欣慰。凡有犯法議罰,當須按其罪,并須量其力。若無財力,罰多,則一蹶不振,亦未免傷為民父母之誼。有力則可,無力則示警而已,庶幾兩適其適。至于寺門改向,殿亦改立,舊殿之本師石像不能動,又何須慮。正殿既供本師,偏殿豈不可又供本師乎。此固不須過慮。汝已辭職,若上峰不許,則固宜照舊整理。但只取簡樸,不取華美。只期大家實信實行,不必定要作何建筑,撐何場面。凈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應。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務勝,以致或因撐場面,反累實益也。現(xiàn)今之人,一動手先講建筑。未知凈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經論;蚰蕉U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幕密宗之神通。將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視之若不濟事者。禪宗,縱能悟,誰到業(yè)盡情空地位。相宗,縱能記清名相,誰能真破我法二執(zhí)。密宗之神通,及現(xiàn)身成佛,亦實有其事,然非爾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茲著魔發(fā)狂者甚多。顯蔭,既通臺宗,又得密宗真?zhèn)?已是灌頂大阿闍黎。凡所與灌頂之人,通皆現(xiàn)身成佛。彼到死時,咒也不會念,佛也不會念。在彼平時,心中,語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擬。到了臨終,尚不如一字不識之老太婆,老實念佛者,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為愈也。成都有劉某,妄以一女人為證果,唯此女人之言是聽。凡有駁者,即絕交不與通函。重慶一喇嘛,謂依彼之法,七日即可往生。一往生即成佛,并不須再行修習。此種知識,當敬而遠之,勿一親近,庶不至未得彼之益,先受彼之損。否則,得損處可保穩(wěn)當,得益處恐怕在驢年。若明年便屬驢年,則亦可為大幸,恐明年不是,則或至絕望。
續(xù)編上復游有維居士書(民國二十六年)
觀來書,詞義均好,無可改,故不批。汝年二十一,能詩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須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愈學問廣博,愈覺不足,則后來成就,難可測量。十年前,諦閑法師有一徒弟,名顯蔭,人極聰明,十七八歲出家。但氣量太小,一點屈不肯受。初次講小座畢,拜其師,其師并未說他講得不好,但云音聲太小,由此一語便生病。而諦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歡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后由日本學密宗,彼所發(fā)揮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后回國,至觀宗看其師。諦公云,汝聲名很大,惜未真實用功,當閉三年關,用用功方好。彼一聞此語,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帶病往上海居士林,年余而死。死后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員朱石僧來,問其死時景象。言糊糊涂涂,佛也不會念,咒也不會念。此乃顯密圓通,自覺世無與儔之大法師,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歲短命而死之糊涂鬼,豈不大可哀哉。設使顯蔭能不自高,謙卑自牧,中國學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光愍顯蔭以因此而死,為汝作前車之鑒。光現(xiàn)在已是苦不堪言,目力精神均不給。日間尚有人來,又有四方之信,勿道復,看也要許多工夫。光在普陀,由光緒十九年,至民國五年,二十余年頗安樂。經年無一人來會,無一信來投。自民國六年,王幼農,以一信印數(shù)千,徐蔚如,以三信印數(shù)千。次年又印文鈔。從茲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又以不自量,刻排各書,以期利人。二十年來,直是專為人忙。今老矣,且以閉關作躲煩計。至朝暮功課,依叢林全堂功課外,每晚加念大悲咒,五十,或二十五遍。此外有空則念佛,不記數(shù),以記數(shù)費力故。汝年富力強,當先將凈土一法,認真研究修持,此是凡夫即生了生死之大法。此法若無宿根,勿道普通人不能了徹,即徹悟自心,深入經藏之出格高人,亦多半不能了徹。以彼不知此是佛法中特別法門,皆按普通法門之義,致不肯信;蛴行耪,恐專宏凈土,怕人小看自己,故不肯提倡。須知無論修何法門,煩惑不斷,決無了生死分。唯此一法,但具信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汝且勿以看過為事,當以熟讀深思,方知光言無謬,F(xiàn)今講經者亦不少,然各隨自意。汝且在易園處自修持,至有主宰后,不妨隨喜各法師之講筵。汝且自愛,光之愛汝,止此二紙,以后亦無暇屢屢誡說。
- 上一篇:僧肇哲學對生死問題的解決及其對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 下一篇: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