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有三善,天必降之福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ㄓ崆鷪@先生用古本刪三年二字)
此節(jié)總結全篇。實實教人以從善去惡之路也。故字。通承上文而言。吉人者。以其為善即能得福也。兇人者。以其為惡即能得禍也。諸惡。眾善。不可勝窮。約而求之。語視行三端。正是切實下手處也。語善。如非禮勿言。樂道人善。開發(fā)人之善心是也。視善。如非禮勿視。樂見善人。樂觀善書。恒見己惡。不見人非是也。行善。如非禮勿動。非法不蹈。勇猛為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倡引一方。乃至四遠。感化同志。善與人同是也。惡則反是。三年。千日也。唐虞考績之法也。圓滿之期也。善積而惡盈也。人心至活。變化不常。若三年之久。而心無改移。則其善惡也純矣。拈出天字。此賞善罰惡。錫福降禍之大主宰。通篇之結穴也。而天者。吾心也。孟子曰。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兩必字。非必之于蒼蒼冥冥。無聲無臭之天。乃必之于吾心所發(fā)之三年語視行也。所謂無不自己求之者。蓋此理也。至人樂道。原非求福。求福而為善。心已涉于私矣。故惟當盡其在己。順受于天。非可有一毫覬望希迎之心也。然唯心自召。天道好還。禍福之理。本來洋天溢地。纖悉不爽。世人以為善去惡。為本分內(nèi)事者。固屬上之尤上。然世多常人。安能盡是上根。故恐禍求福。而去惡為善者。亦太上之所望。正惟恐人之不求福也。所謂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有益于得也。如此而求。固無害于求也。降福者。如身享福祿。子孫善良。榮顯昌大。壽命延長。家道興隆。萬事和順。甚至為圣為賢。成仙成佛。徹悟自性。直證無生。度人度物。立極萬世是也。降禍者。如身遭顯禍。子孫險惡。凌替敗亡。歲數(shù)短促。家道淪喪。凡事掣肘。甚至死入無間地獄。輪回異類。永劫受罪。惡流后代。萬年唾罵是也。嗚呼。由此而論。禍福之道。大矣哉。誠不可思議也。末句揭出勉行。只就眾善奉行上說。為通篇總關鍵。勉字。為遷善改過至要之訣。胡不是怪嘆之詞。行。是身體力行。勉行者。勉強力行。舍死不退也。書曰。非知之艱。惟行之艱。諺云。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若知而不行。決無受用。既無受用。不免向生死海中。自作自受去也。世人欲求生路。須下死功。朱子曰。陽氣發(fā)時。金石亦透。精神到處。何事不成。人能如此。則行滿功圓。成真證圣。豈非可必之事者。
夫無善不福。無惡不禍者。天道之恒。而善惡之報。有在其身者。有在其子孫者。有現(xiàn)世惡人。夙福成熟。應受禍而轉(zhuǎn)受福者。有現(xiàn)世善人。夙罪成熟。應受福而轉(zhuǎn)受禍者。待至前世之福禍受過。則今世善惡之報。方悉一一受之。此特遲早先后而已。非謂善惡報應或失也。故曰。陽憲速而可逃。陰憲遲而不漏。陽網(wǎng)疏而易漏。陰網(wǎng)密而難逃。今人偶行一善。便欲獲報。少不如意。則曰天道難知。豈知人但不饑不寒。無災無害。士得讀書。農(nóng)得耕田。工得操作。商得貿(mào)易。時開笑口。日少蹙眉。何往非平安之福。不然。世愿無涯。世界缺陷。安得人人富貴利達哉。世人惟尊信感應篇。隨事奉行。自然福祿無量。子孫榮昌。行之一年。萬罪消滅。行之四年。百福咸集。行之七年。子孫登科。行之十年。壽命延長。行之十五年。萬事如意。行之二十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位列上界。此太上真實不欺語。患人不能實踐之耳。大抵志大道者。發(fā)愿之始。即務自度度人。自度度人。要在;雙修。修慧必于見性明宗。修福必于五常百行。二者相協(xié)。上帝必以天詔待之。諸佛定以凈土攝之。不徒超生上界。實且頓證無生。不生不滅。然后可以入世度生。了此一大事因緣。若區(qū)區(qū)冀長生。修性命。所謂不修三昧。報盡還來。即生非非想天。壽至八萬四千大劫。究竟散入諸趣。不能出世。而此諸趣。皆因不了妙明真心。積妄發(fā)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蓋妄業(yè)招引。各從其類。但徹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其普門行力。又足以持之。故能了大事因緣者。必歸諸;蹆勺阕鹨。
棲云真人王志。盤山語錄曰;騿枴H绾纬龅米锔因果。師曰。罪福因果。屬陰陽之殼。若爾出得陰陽之殼。則無罪福因果也。如何是陰陽殼。但凡心上有一毫私欲自利之念。便屬陰殼。有一毫喜行善事之念。便屬陽殼。在陰則有惡報。在陽則有善報。若能煉得心體虛空。無善無惡。無纖毫掛礙。自作得主。則禍福著他不得。因果纏他不得。便是個出陰陽殼的真人也。
宋朱子晦庵。力行規(guī)矩甚嚴。為后學所不便。不知當理學未明。模心擬性之世。而曠脫厭棄機關。即伏于此。非朱子撐持一番。則潰裂久矣。當時禁道學。籍偽學。指邪氣。其群鬧者。有韓侂胄之優(yōu)人。有林栗之伐異。有王淮陳賈之修怨。六經(jīng)孔孟。為世大禁。正心誠意。為上厭聞。繩趨矩步之士。屏氣伏息。趨炎軟節(jié)之徒。冒名他師。而熹獨以身擔道統(tǒng)。不戁不悚。表章無遺書。汲引無虛日。劄子封事。抉髓洞胸。社倉荒政。救焚拯溺。處進退。則一步不茍。攖讒謗。則百折自如。淑后學。則多賢競出。嚴律身。則四勿不違。是以鄒魯濂洛之學。如日中天。固朱子力行之效也。
宋范儼。仁和人。壯年舉進士高第。歷郡縣以至卿佐。服官二十余年。公每日必思所以忠君澤民之道。視聽言動。毫不敢茍。雖在闇室屋漏。恒有戰(zhàn)兢惕勵景象。及子成立。公便棄官歸隱。布衣蔬食。不涉世緣。清心入道。每日念持法華金剛諸經(jīng)。暇則禪定觀想。一切世諦。分毫不有。道德性命。亦歸自然。至大觀中。年九十余。忽然了悟。囑侍者曰。人生世上。猶如一場戲劇。鑼鼓響時。生旦丑末。各逞其技。及至燭燼燈殘。成何意興。即如我來世間。九十年。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幸而悟得這個。這個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赤白青黃。亦無長短上下。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所謂一物不有。而萬象悉包者也。此是最真最上。無來無往的妙諦。只在人至誠精進。心心相續(xù)。念念不斷耳。三世諸佛。皆從這里出現(xiàn)。所謂真語也。實語也。如語也。非誑語也。非異語也。汝輩各宜勉而行之。語畢。即默坐合掌而化。一時異香滿室。祥云遍空。種種光明。照耀世界。數(shù)日不散。萬目共仰云。上所列勉條。乃力行三教之道。由下學而至上達。同歸于窮理盡性。至命之極者也。錄此以為三行者之極則焉。有志者念之哉。
張拱辰曰。一切作為。莫不始于小而至于大。故凡有血氣之屬。皆可以直證無上菩提。然此無上菩提。只在謹幾慎獨。擴而充之而已。袁公不云乎。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豈可自甘暴棄。而以一切禍福諉之天命。因循流浪。了此一生也哉。予已棲心釋門。今于篇末。不憚再三饒舌。以冀凡有善根者。皆得藉此以自廣云。
天下至大。萬世至遠。雖萬手萬目。以救濟斯世。而猶未足也。故最急者唯教人。豈必圣賢而后能教人哉。人果聞善則喜。見善則樂。時時述善言。談善事。說善報。布善書。則教已多矣。中間轉(zhuǎn)移靈巧。機關妙活。自有愈進愈精處。極至變化洽合。而不自知也。而教庸常之人。又不若教豪杰之人。得其一焉。以旋乾轉(zhuǎn)坤。以守先俟后。俾人復教人。則教成普教矣。昔圣先賢。經(jīng)書傳世。皆此一大事因緣也。今此篇者。太上度世之玄詮。諸佛救生之密諦。仁哉妙造。生生無窮。凡誦之。行之?。傳之者。亦皆有一大事因緣在也。覺世牖民。培元造福。與人為善。天地清寧。一心之量。億劫常圓。誠不可思議哉。
- 上一篇:其有曾行惡事。后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
- 下一篇:往生隨聞錄序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