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飛逐走。發(fā)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射飛逐走。發(fā)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射。不止用弓箭。凡火槍。鳥銃。藥弩。彈弓。粘竿?鬯。網(wǎng)縵皆是;蛸u銀錢;蜇澘诟埂C布處。飛禽隕命。折項驚群。穿胸貫髓。苦何如之。仁人當(dāng)倍發(fā)慈心。食之者。何忍結(jié)必復(fù)之怨仇。充我可減之肴饌。業(yè)之者。何苦造無窮之怨孽。盈我有限之囊資耶。
董某。好羅取飛禽。得則以竹貫?zāi)X。稻稈燎其毛。乃貨之。所殺不可計。老得奇疾。遍體生粗皮。鱗皺如樹。遇癢。取稻稈以燎。又頭痛。每令人以竹擊之。竟以其疾死。又劉冬兒。專用弩箭。傷命甚多。一日倚門射雀。偶耳癢。乃將箭頭搔癢處。忽風(fēng)吹門拍手。箭穿耳過。流血如注而死。嗚呼。弩之自射。稻之自燎。一一如其所作。報施抑何巧也。
唐韋皋。蓄一鸚鵡。每聽念佛。則抑奮傾承。及使念佛。則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日端逝不仆。焚之得舍利十顆。韋為立塔瘞之。又宋元祐閑一僧。養(yǎng)一鴝鵒。恒隨僧念佛。一日低斂翼立逝。主僧憐而葬之。忽葬處生青蓮花一朵。芬馥異常。開視之;◤镍z鵒舌根生出。合郡往觀。太守作偈曰。天產(chǎn)靈禽八八兒。解隨僧口念阿彌。飛禽尚證無生忍。我輩為人豈不如。合而觀之。天下大小物類。俱屬生靈。我佛慈悲。平等曲護。而人乃戕之。何哉。
明顏茂猷曰。今人盡謂造化生物養(yǎng)人。理宜逐而食之。不知人亦天地間一物耳。能修真好生。方靈于物。不然。與蠢動何別。且人未入正修。諸趣輪回。有所不免。今為異類。前生或是人身。今受人身。前生或為異類。貪瞋貪殺。假手相啖。生死路頭。最為可畏。一入冥途。則今之逐走者。安知不為走者所逐乎。思之思之。
或曰。人皆不殺。則禽獸充滿世間。至如豺狼虎豹。又將食人。豈非養(yǎng)畜害人耶。答曰。佛言。若人具慈心功德者。一切刀兵水火不能傷。一切惡獸毒蟲不能害。昔有惡王。驅(qū)猛象。欲害佛。而佛起慈心憐憫。見佛五指。化為獅子大吼。于是眾象倒地盡服。故涅槃經(jīng)。極贊慈心功德者此也。蓋至慈。故能化天下之至暴。昔漢光武帝時。弘農(nóng)郡。多虎。太守令民。設(shè)陷阱。操弓弩以治之。虎患尤甚。及劉昆為太守。乃曰。暴政之所致也。令民各填陷阱。折弓弩。惟務(wù)行仁政。恤民隱;⑺煜嗯c渡河而去。夫昆未曾身證大道。止以一念仁心。遂能頓格暴虎。何況學(xué)佛慈悲者乎。又如圣僧伏虎降龍。昭昭在人耳目。不可誣也。使人皆能學(xué)佛。學(xué)圣僧。則縱使虎豹之類。充滿世間。尚不能為害。何憂禽獸之害人哉。蓋殘暴之人。盡皆化為慈悲。則毒害之物。亦皆化為麟鳳。乃知物雖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處。但恐人之不能慈悲耳。
德興程氏。世以弋獵為生。殺命不可勝計。一日入市。買數(shù)鬼臉。與諸孫各戴之。忽所蓄數(shù)十獵犬見之。爭前搏噬。驅(qū)之不退。諸孫俱斃。
一人入山。得猿子歸。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縛猿子于樹上以示之。猿母摶顙哀乞。直口不能言耳。此人終不放。竟擊殺之。猿母悲蹲而死。其家于半年內(nèi)。疫起滅門焉。夫靈蠢同一覺性。人獸皆有父子。豈特殺害因緣。來生不爽。抑亦現(xiàn)在情形。當(dāng)前可懼。且爾民不有身家乎。不有父母妻子乎。借令長民者。以虐政破爾家。以嚴(yán)刑殘爾身。令爾夫不能有其妻。父不能有其子。有不仰天號泣。怨深莫解者乎。
蟲之伏蟄。發(fā)之必傷。故太上書以戒人。而諸佛尤皆愛惜也。人可不體此意而妄有所發(fā)乎。
宋曹彬。隆冬不修墻屋。人問之。公曰?謧U蟲耳。曹公奕世封王。卻自不肯發(fā)蟄種因。今乃有無故燒荒者。逞一時之嬉戲。傷萬種之生靈。何不以曹公之事。更相告誡乎。茍一遇之。即宜撲滅。至于村民童子。無知為此。尤當(dāng)善諭之。若人家熱灰熱水傾地。及祀先焚化紙陌。皆宜隨在留心保全。仁莫大焉。
鳥之既棲。如人已寢。忽爾有驚。豈不舉家擾亂。太上之戒。與孔子弋不射宿意同也。仙經(jīng)曰。凡人隨時方便救物。必獲福德長壽之報。
李奚子。一山嫗也。每遇大雪。鳥無安枝。往往集其家。嫗濟以谷。且不敢驚。上帝謂有仁心。壽至五百歲。
楊某。捕禽為業(yè)。一日有寒鵲棲于樹上。乃裝黏登枝。枝折而墮。腦刺于竹。血流而死。
穴者。一切含靈聚居之所。自人視之。固一穴也。自彼則安土寧家。與人無二。豈可填塞之。斷生門。絕出路。且覆其宗族矣。忍何如之。
昔有比丘。得六神通。與一沙彌同處。定中見沙彌七日當(dāng)死。因作方便遣歸。過八日。沙彌復(fù)來。比丘異焉。入定觀之。乃知沙彌于歸路中。見一蟻穴。流水將入。急脫袈裟。取土壅水。令不得入。以此因緣。延壽一紀(jì)。沙彌因此精進。得證四果。
杭州民婦某氏。好殺生。尤惡蟻。污損飯食。輒燒殺之。尋蟻穴。非填塞之。即以湯澆之。殺蟻無算。后生一子。方孩抱。為群蟻攢嚙。遍身腫爛而死。朱璣曰。婦人以子為命。勸其戒殺。當(dāng)以此案示之。則彼自知懼矣。故璣戒殺之誓。有若再舉刀。即系殺我兒女二語。蓋一以自警。一以警內(nèi)人也。
巢者。一切大小禽鳥。依止其中。哺乳產(chǎn)生。所以避風(fēng)雨霜雪。網(wǎng)繒彈射。以自藏護者也。若不仁者覆之。與毀宅焚舍何異。豈不致之死地乎。太上保嗣章曰。凡人嗣續(xù)衰絕。皆由往世。覆巢毀卵。焚山竭澤。墮胎落子。犯一千六百二十條章之人。觀及此言。彼無嗣者。更當(dāng)猛省矣。
佛言。若見一切世人。上樹捕卵。下水取魚。當(dāng)默念寶勝如來數(shù)十聲。即得脫去。此亦救生之法也;蛟。仁民而后愛物。今止教人愛物何也。曰。仁民易。愛物難。忍于害物。則必忍于害人。不忍于害物。則待人可知矣。故華嚴(yán)經(jīng)曰。我尚不忍與一蟻子作苦事。何況人耶。成湯推解網(wǎng)之心以及人。故仁覆天下。齊王不忍一牛之觳觫。充之足以保四海。使白起能存愛物之心。則長平四十萬人?梢圆豢右。故愛物愛人。同一仁也。如來因地。憐憫于一鴿。推而極之。慈悲充滿于十方。洋溢于萬劫也。孰謂愛物者。不能愛人也哉。然則心心救苦。即是觀音出現(xiàn)。念念行慈。即是彌勒下生矣。
宋蘇軾字子瞻。筑室于東坡。因號東坡居士。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作巢其上。因禁兒仆。不得捕取。數(shù)年間。皆巢于低枝。其卵可俯而窺也。昔聞羽族。巢必近人。蓋欲遠蛇鼠鴟鳶也。今人肉其雛。覆其巢。豈不仁甚于蛇鴟乎。
薊州薛氏小兒。升木探鵲巢取雛。先有大蛇。啖雛巢中。兒始驚視。張口。蛇入兒口。兒墮水中。救之。則蛇食兒心。兒與蛇俱死矣。又宋朱某。好覆巢。尤惡蜂。見其房。雖高處。必設(shè)梯而壞之。后生二子。谷道俱塞。即死。嗣竟絕。慈壽禪師曰。世人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影響各相似。洗耳聽佛說。
嚴(yán)紹庭曰。圣人戒殺。其心甚切。麒麟一獸耳。以其不踐生草。不食生蟲。從而瑞之。曰四靈長。王者有仁德。則麟至。又曰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竭澤涸魚。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卵。則鳳凰不翔其邑。所以示好殺不及禽獸也如此。而謂圣人不戒殺乎。嘗見無賴者。今日為盜。明日被縛。猶且為盜不已。則以為盜當(dāng)下得金寶。而被縛乃在明日。姑無暇慮耳。夫食啖當(dāng)下快口腹。而罪過遠在形壽之外。無怪乎戒殺之說愈詳。而無救屠戮也。但愿人以執(zhí)刀捕捉之時。暫試回心一觀。觀彼眾生。逃竄飛撲。投冥入隙。登天無梯。鉆地?zé)o孔。與吾人類。畏怖王法。聞有擒追。魂飛魄震者。有異無異。觀彼眾生。黨類相憐。棲啄相并。如割一雞。則眾雞驚啼。屠一豬。則群豬不食。與吾人類。被執(zhí)向官。舉室彷徨;虍(dāng)死別。六親踴哭。平日眷愛。難割難舍。有異無異。觀彼眾生。受縛被刀。宛轉(zhuǎn)悲嗚。冀或見赦。血瀝命斷。聲猶憤憤。時或動掣。與吾人類。疾病無措。號神念佛。庶幾保護。神識告離。睜眼努唇。手起牽引。以冀或存。有異無異。諦審思惟。不必別論千生萬劫之果報。即今當(dāng)下一念中。尚敢忍心殺傷乎。
白龜年。得異書。能辨九天禽言。九地獸語。一日與潞州太守坐。適驅(qū)羊過庭下。中一羊。鞭不肯行。且悲嗚。守曰。羊何說乎。白曰。羊言腹中有羔。俟產(chǎn)訖。甘就死。守乃留羊不殺。果生二羔。
文立。業(yè)烹屠。嘗殺一鹿。鹿跪而泣。以為不祥。鹿懷一麑。尋當(dāng)產(chǎn)育。就庖哀切。同被刳割。后患奇疾。毛落皮爛。乃深起悔心。傾家買地。造小莊嚴(yán)寺。病乃愈。修行終其身。夫刳胎殺夭。罪之至大。然有改過法焉。請觀此案。
佛言。人若暴惡。不信罪福。捕雛食卵。令諸禽鳥。各失其子。悲嗚叫裂。眼中血出。當(dāng)?shù)霉陋殶o子報。
楊序夢神曰。子逾旬當(dāng)死。若能救億萬命可免。序告期迫不及。神曰。佛言魚子不經(jīng)鹽漬。三年尚可再活。序醒。日買有子魚放之。且大書神語于通衢。人見知戒。見人殺魚。取子投之江中。數(shù)日復(fù)夢神曰。億萬之?dāng)?shù)已滿。壽可延矣。附施愚山放魚子法。凡魚既死。將子輕輕取出。勿損壞。勿著鹽水。攤置稻草把上。俟水跡略干。淺埋水際沙泥中。庶免魚吞。自得全活。但埋處不可離水。又法。將干泥拌裹。曬暖收藏。自冬底及三春。積至四月望后。放河灘水草中。無不全活。余月隨時可放。尤為至便。
周豫嘗煮鱔。見有鞠身向上。首尾就湯者。蓋腹中有子故耳。因戒殺。
唐文宗尚食廚。進御膳。烹雞卵。忽聞鼎中微有聲。群呼觀世音菩薩。凄愴之甚。監(jiān)宰以聞。帝遣驗之。果然。帝嘆曰。吾不知佛道神力。乃能若是。因敕自今勿用雞卵。夫救苦救難。觀世音之本行也。釜中尚有群呼。為人乃不敬念乎。
梁朝有人。以雞卵白和水浴發(fā)。欲令發(fā)光可鑒。破卵甚多。臨死。發(fā)中但聞。啾啾數(shù)千雞聲。
胡嘉棟曰。物之飛走。猶人行動。物之蟄棲。猶人臥處。物之巢穴。猶人宮室。物之胎卵。猶人孕育。豈可種種殘害。絕天地造化之慈。乖萬物一體之仁哉。然此八者。在在皆有。不能一槩盡望其無也。惟普勸世人。有財則以放生為主。無財則自己戒殺之外。仍善勸親鄰朋友。令其不再造孽。此法一行。庶幾少有瘳乎。
明蓮池大師放生文曰。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是故逢擒則奔。蚤虱猶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尚且貪生。何乃網(wǎng)于山。罟于淵。多方掩取。曲而鉤。直而矢。百計搜羅。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蚯艋\檻。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同臨殺戮。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恃我強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將安忍。由是昊天垂憫。古圣行仁。解網(wǎng)著于成湯。蓄魚興于子產(chǎn)。圣哉流水。濟枯藁以囊泉。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天臺智者。鑿放生之池。大樹仙人。護棲身之鳥。贖鱗蟲而得度。壽禪師之遺愛猶存。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fēng)未泯。一活蟻也。沙彌易短命為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一放龜也。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屈師縱鯉于元村。壽增一紀(jì)。隨侯濟蛇于齊野。珠報千金。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將烹之鱉。廚婢之篤疾瘳焉。貿(mào)死命于屠家。張?zhí)嵝袒瓿旖。易余生于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孫良嗣解矰繳之危。卜葬而羽蟲交助。潘縣令設(shè)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號。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獵人之網(wǎng)。道播神州。雀解銜環(huán)報恩。狐能臨井授術(shù)。乃至殘軀得命。垂白壁以聞經(jīng)。難地求生,F(xiàn)黃衣而入夢。施皆有報。事匪無征。載在簡編。昭乎耳目。普愿隨所見物。發(fā)慈悲心。捐不堅財。行方便事;蚨髦芏嗝t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茍日增而月累。自行廣而福崇。慈滿人寰。名通天府。蕩空怨障。多祉萃于今生。培漬善根。余慶及乎他世。倘更助稱佛號。加誦經(jīng)文。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離惡道。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道業(yè)資之速成。蓮臺生其勝品矣。
- 上一篇:侵凌道德。
- 下一篇:愿人有失。毀人成功。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jì)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jì)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zhǔn)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jì)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jì)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jì)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yán)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