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飭終實效
童蓮國居士
(余姚念佛助生極樂團)
居士姓童。名養(yǎng)正。字伯薪。蓮國乃其法號也。浙江余姚朗霞鄉(xiāng)人。賦性穎慧。才思敏捷。洵我姚一干才也。初以疾欲求長生術。忽一夕。夢中有人指讀楞嚴經。時佛法未普。遍求始得。力疾誦竟;腥鐗粲X。又得決定生西日課讀之。始知凈土法門圓頓絕倫。三根普被。時上海功德林佛經流通處甫開設。遂廣請凈土及大乘經論。悉心研讀。益諦信因果。悲喜交集。乃嘆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道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從此戒殺放生。茹素念佛。掃除名利。決志求生。更廣勸知己。同修凈業(yè)。同發(fā)菩提道心。創(chuàng)設蓮社。以為研求佛理瞻仰禮敬念佛修七之所。甲子春。偕同志于其鄉(xiāng)創(chuàng)建阿彌陀佛院。頗具規(guī)模。既而著信愿念佛決定往生淺說。得同志刊版流通。故居士又為吾姚闡揚凈業(yè)之先導也。是年冬。因持躬勤苦。以致羸軀復病。病則輒防命終。必招社友為之助念。至今春小愈。
迨六月。病勢轉劇。則復招社友日夕輪流助念。時或稍有疲倦。即囑社友誦阿彌陀經、九品觀、及往生正信偈等。以提醒之。毫不談及家務世事。決志一意求生。蓋自知信愿雖篤。而于持念佛號功夫欠缺。病中時時以蓮池在前。鑊湯在后。不生佛國。必墮三途以自勵。雖在病苦顛沛之際。而一句阿彌陀佛不敢或失。至八月朔日未時。屏去家屬。向社友云。時已至矣。緊要助念。即翻身右脅而臥。忽呈報終形狀。所可奇者。呼吸斷后。唇尚微動(居士平日對社友說。我命終時。如唇動則正念不失。否則務要警策)。迨唇不動。更聞輕脆念佛之聲一分余鐘;蚵勗诖埠;蚵勗诤黹g。蓋此時社友皆在提高助念之際。故不克細辨其在何處。助念之翌日黎明。始與小殮。竊思居士生前信愿彌篤。臨終又能分明念佛。雖未睹瑞相。而往生已可決定矣。存年三十九歲。敢以經過事實略述如上。普愿同修凈業(yè)諸善信。尤增上一層信根。俾同生于西方極樂世界焉。
楊蓮航居士
。ㄓ嘁δ罘鹬鷺O樂團)
居士浙之余姚朗霞鄉(xiāng)人。家寒。幼業(yè)商。率履罔越。于民國十一年壬戍。聞同里童覺航居士修凈業(yè)。屢往就教。研究佛理。雖文學素淺。而解悟超儕輩。癸亥九月。蓮社同人約發(fā)菩提心。居士亦與焉。甲子春暮。因病私破殺生戒。漸與蓮友遠。蓋惶愧避箴規(guī)也。至七月。病益劇。蓮友告以必將死。自審亦不起。乃憬然悔。于初八日。力疾詣佛像前。盡情披露。投誠懺悔。復守五戒。愿盡未來際不再犯。從此放下萬緣。掃除愛欲。一心默持佛號。以待報盡。蓮友知其解悟雖敏。而于持名之功甚欠缺。故于臨終前六日。為之雇人助念至最后兩日。蓮友亦親自助念。其臨終之得見西方圣境。雖人謂助念得力。蓋亦居士宿植善緣有以致之也。存年三十歲。其病時臨終情狀如下。
●一復五戒后。堅持誓愿。惟病重無力默念。即念亦斷續(xù)。寐去則更落昏沉。
●一復五戒后。夢中有人屢以肉食勸吃。幸自能作主。牢守五戒。
●一于八月十一日絕食。十四五茶水亦不入口。蓋因脾敗。隨食隨解。故不食。至十六糞色盡。解血三次。十七解血一次。從此則不解。
●一于十二日。蓮友代雇人晝夜輪流持佛名。蓮友亦時去持名。使之正念不間失。
●一所患病苦。于臨終一星期內。加腹痛、空嘔、發(fā)熱。此時對蓮友說。恐于病苦重時死去。必失正念。恐無福分往生。奈何(此為往生一大疑障。后幸助念得力)。
●一于十五日忽覺神清氣爽。且喜多言。聲音亦比平日高亮。更囑助念者暫時停止。自己默念。甚覺清楚。
●一于十六日下午。忽見精神憊極。脈息亦斷續(xù)。蓮友知其臨終時已近。遂于夜間六點。高聲助念。至十一點。察其神色。忽疲忽鮮。似尚未呈命終景象。后半夜。仍囑雇人代念。
●一十七日間如常。據謂夢中見光明。如五六盞電燈者。晚間察觀亦如常。以為時尚未屆。蓮友高聲助念。至二更欲回家。詎知此時助念已得力。伊聞助念停止。便云。我西方尚未到。今夜須要蓮友全夜助念。同志聞其言詞有異。即復高聲助念。不到半小時。便笑向人云。西方今到矣。呀。好蓮華呀。偌大的七寶池。好光明。叮囑大眾高聲助念。不可輟。從前僵臥不動之身軀。至此頭手甚活動。大聲言好蓮華。好寶池。若常人之喜出望外者然(平時因持名功夫欠缺。往生有疑。至此時固呈此態(tài)。否則。金榜題名。為讀書人分內事。何必喜出望外。此時且不能發(fā)菩提心。以身說法。警勸大眾。終至不克見佛。故覺航居士。議其生品不高)。如是一小時間。即閉口不言。手足亦不動。但仰臥。雙目專注床前佛像。漸見其目珠生翳。呼吸漸短。直至十八卯初。方斷呼吸。此夜蓮友只有四人。而全夜之高聲助念。兼時時策勵。蓋亦盡其力矣。念到氣既斷后一小時半。仍換所雇之人再念。不令家人哭泣。
●一命終后。獨頂門猶溫。
●一靈前又雇十三人。念佛號半日。
附諦閑老法師證明書
讀楊君臨終行狀,往生凈土可必。經云,此間用功一日,勝過極樂一劫。楊君所幸,多分由于蓮友助念之力。足證助念之功偉矣。雖然,若非楊君自力作主,未必有若斯之效也。以自力為因,他力為緣。因緣和合,有增上之力,往生無疑。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