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導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百喻經》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般泥洹經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
- 中阿含經
- 佛說千佛因緣經
- 《賢劫經》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正好念佛的十種人
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fā)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念佛即是契理契機之法。今略舉十種人正好念佛,請各三思,趕快發(fā)心。
一、出家人正好念佛。既已削發(fā)為僧,發(fā)心修道,割恩斷愛,背井離鄉(xiāng),住清凈之伽藍,受現成之供養(yǎng),無憂無慮,不羈不絆,正好發(fā)心念佛,求出生死。念佛之時,就要生死心切,念生死輪回,依業(yè)受報,無有了期。必須精專懇切念去,萬念自然放下,六根自可都攝矣。
今舉一例,昔有國王,見外道苦行,比丘(出家男僧之通稱)清閑,一日謂一念佛僧曰:“朕見婆羅門(修外道之人),勤苦求道。比丘但念佛名,相去遠矣。”僧對曰:“修道不在色身上苦不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僧人雖清閑念佛,而求出生死之心特切。六根終日對境,而六根都攝,眼根不見色,耳根不聞聲,乃至意根不緣法塵之境。”王聞不信。僧知其意,即啟白王言:“可借一事以驗之。請王明日,派宮娥彩女兩班,一班在東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著一囚犯,盛油一罐,交其執(zhí)持。告言:‘汝罪應死,今交汝油,持向四街行走,令四人持刀隨行,若油在何處傾出,立即斬首。若行竟,油不傾出,賜汝無罪還鄉(xiāng)。’”囚犯聞已,心思今日是個生死關頭,乃一心專注所執(zhí)之油,不敢絲毫疏忽。四街行竟,油不傾出。歸至王所,乃赦其罪。僧請王問囚犯曰:“汝于東街見何物最為美觀?”答曰:“不見。”又問:“西街聞何聲最為好聽?”答曰:“不聞。”王斥曰:“亂道。東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豈得不見不聞?”答曰:“大王,我一心顧著這罐油,哪里還有心去看去聽,是以不見不聞。”王忽悟此僧所言,一心念佛,求脫生死,六根都攝,不見不聞,斯言誠不謬也。而念佛之人,生死心切,乃是真念佛。
二、女界人正好念佛。托生人世,秉質女流,不出戶庭,執(zhí)掌內政,非若男子之奔走四方,身勞神役,故正好發(fā)心念佛,求生凈土。又女人月經不凈,生育痛苦,多有厭惡女身,欲為男子者。而此娑婆世界,有欲轉女成男,誠非易事,須經幾世修行。若肯專心念佛,則臨命終時,娑婆業(yè)卸,凈土緣深,蓮華化生,即是大丈夫之相,一生可轉男身,而且壽命無量,得與觀音、勢至把手共行。女界之人,既有這個微妙法門,可以滿汝愿望,望大家趕緊念佛。
三、聰明人正好念佛。世人聰明難,而不為聰明所誤更難。每見聰明,恒多自誤。只因好奇好妙,反視念佛為平常。費盡心機,徒求世智,哪知‘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后空持手一雙。’若肯以聰明用之于佛法,多看凈土經書,研究念佛宗旨。了知持名念佛一法,為諸佛所護念,群賢所繼述,以一念而空塵念,藉一佛而證凈心。專心致力念去,即事念而達理念,親見自性彌陀,得生唯心凈土,豈不快哉!
四、愚癡人正好念佛。人無論智愚,而佛性一也。愚癡之人,只因前生不信佛法,不肯修學,惑深業(yè)重,故感此報。若是聰明之人,則賢者多勞,念佛恐難一心。而愚癡之人,則事少身閑,正好念佛。又愚人心直,知見不多,容易生信起行。而持名念佛法門,不假參究,不勞觀念,故不怕愚癡。只要直心道場,將一句佛號,驀直念去,努力無間,即得成功。古詩云:‘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若不從茲勤努力,幾時撐得到灘頭。’此數語,可為念佛之助也。
五、富貴人正好念佛。今生富貴,都從前世修來。當知娑婆福樂,終不久長。古云:‘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正好趁此福樂,衣食無憂,受用具足,發(fā)心念佛,求生凈土,登不退地,享無為樂。西方邊地,猶勝天宮。娑婆福樂,何足與比?亟宜猛省,一心念佛,庶可舍娑婆劣報,而得極樂凈身。
六、貧賤人正好念佛。今生貧賤,都由夙業(yè)所招。往昔不肯布施修福,傲慢貢高,故感此報。既無田園產業(yè),又無房屋棲身,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自出娘胎,飽受眾苦,正好念佛,求生凈土。而七寶樓閣,不俟經營;自然衣食,隨念而至,可以永離貧賤之苦。有此良好法門,慎勿錯過。
七、老年人正好念佛。桑榆晚景,歲月無多。如魚少水,斯有何樂。如囚赴市,步步近死。急宜懇切志誠,發(fā)心念佛,求生凈土。善導和尚偈云:‘漸漸雞皮鶴發(fā),看看行步龍鐘(竹名,取搖動貌)。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老年人,請三復斯言,切莫萬般放不下?傆幸惶,放不下,也要放下。當知:‘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八、少年人正好念佛。年華少壯,膂力方剛,既無老病之憂,正好發(fā)心念佛。莫道修行尚早,務宜預布津梁。豈不聞:‘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當知:‘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慎勿蹉跎歲月,虛度時光。‘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九、有子人正好念佛。俗云:‘積谷防饑,生子養(yǎng)老。’今既生子,長大成人,家業(yè)有托,宗祧有賴。正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切莫千謀百計,為子為孫。須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如果兒孫有福,不必先人遺產,也能白手成家。倘若兒孫不肖,任汝萬貫家財,不足以供數年揮霍,反令造業(yè),反害兒孫,誠為失計。好把世間,許多富貴人家,作個高抬貴手。
十、無子人正好念佛。世人生子既多,負擔必重,撫養(yǎng)教育,需款孔殷,不得不勉力經營,撐持門戶。既然無子,清閑絕累,正好自嗟薄命,夫婦同修,稱念彌陀,求生凈土,疾趣菩提,為大悲父。則盡大地眾生,無非是佛之子,豈不快哉!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是念佛一法,可以普攝群機也。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