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蕅益大師開示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為要耳。

  ☆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guān),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xì)行,三聚凈戒,亦在里許。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fù)起貪嗔癡,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記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能持者,即是始覺。所持者,即是本覺。今直下持去,持外無佛,佛外無持,能所不二,則始覺合乎本覺,即究竟覺矣。

  ☆吾人從無始來,直至盡未來際,決無不起念時,縱心慮灰凝,入無想定,仍墮八萬四千枯槁亂想。但念地獄,則地獄界人。念餓鬼則餓鬼界人。乃至念佛則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鏡錄云,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也。

  ☆證心大德問心要于予,余曰,心要莫若念佛。

  ☆若人專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

  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quán)實種種三昧,無不從此三昧流出,無不還歸此三昧門。蓋至圓頓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

  ☆此持名法門,雖似曲為中下,仍復(fù)最頓最圓。所持之名,無論解與不解,當(dāng)體無非一境三諦。能持之心,無論達(dá)與不達(dá),當(dāng)體無非一心三觀

  ☆名字即法界、中道、實相,舉一全收,無一法在名字外。

  ☆殺生即殺自心未來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來諸佛,若放自心未來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轉(zhuǎn)法華經(jīng)百千萬億部也。

  ☆欲即人心證佛心,轉(zhuǎn)劫濁成凈土,術(shù)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擴與久,一杯水不救車薪火,唯設(shè)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車火未有不滅者,今殺運紛紛,并同分惡業(yè)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贊譽、供養(yǎng)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

  ☆世人談及生死,鮮不悚慮。往往不能真為生死者,眼前活計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過眼便是空花。獨一念持戒禮懺篤信三寶之心,生與同生,死與同死。

  ☆專求己過,不責(zé)人非。

  ☆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慧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極聰明人,反被聰明誤,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厭娑婆苦,深求出離。當(dāng)知彼是真愚癡,此乃大智慧,好惡易分,莫自昧也。

  ☆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凈,念得親切,自然驀地信去。所謂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也。

  ☆學(xué)問愈多,我慢愈熾,習(xí)氣愈長,去道愈遠(yuǎn)。惟益多聞,增長我見,可懼也。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wěn)當(dāng)。此事只問心,不必問知識也。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

  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法門不衰于無外護,衰于無內(nèi)守。

  ☆稍涉世間名利心,佛法止成世法,深可悲也。

  ☆欲為圣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

  ☆持戒為本。凈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彈指歸安養(yǎng),閻浮不可留。

  ☆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guān)。

  ☆記數(shù)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礙記,下根必須記,故總以數(shù)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鈍者亦不失緣因善根,倘托言事理一如,不須記數(shù),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幾希矣。

  ☆懺悔、回向、再加念佛,無有不成就者。

  ☆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至穩(wěn)當(dāng)者,莫若信愿專持名號,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只今持名一法,亦止驀直持去,不用三心兩意,深信凈土可生,發(fā)愿決定往生,以持名為正行,以六度等為助行,萬修萬人去,斷斷可保任者。

  ☆佛法盛時,人爭務(wù)實,逮其衰也,眾咸競名。是故超生死證菩提,名必爭人我,長魔業(yè),志士不可不熟審也。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