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得與失之間的人生感悟

得與失之間的人生感悟

  人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過上美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愿,不過在現(xiàn)世生活中,總是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體之得。

  失去了春天的蔥綠,卻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它使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

  失戀,首先是一種幸運,其次才是一種不幸。失戀,為了愛是必要的,因為你如此傷心,可見你心中還是有愛的;既然你心中有愛,那對方就必定無愛,不然你們又何必分手呢?而愛在你這邊,你并沒有失去愛,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經(jīng)贏得了值得羨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變得豐富,氣質(zhì)也因此而成熟。

  人在得意中常會遭遇到小的失敗,后者與前者比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們往往會怨嘆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譬如一位千萬富翁,很可能因為失去了兩百萬元的賬而郁郁不樂;一位經(jīng)理可能因為遭受總經(jīng)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們計較眼前的小不如意,卻不想想自己已經(jīng)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許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樂;甚至千萬富翕自殺了,經(jīng)理辭職了,到頭來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開,終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沒有絕對的事。在某些時候,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遠遠比失去的要多。英國的偉大詩人彌耳頓,最杰出的詩作是在雙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國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最杰出的樂章是在他的聽力喪失以后創(chuàng)作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個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奇人。他們被稱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是一個是瞎子,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他們之所以有那樣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平常心,不計較利害得失。科學家貝佛里奇說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其實,“殘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夠正視現(xiàn)實。不要感嘆命運多舛不公。命運向來都是公正的,在這方面失去了,就會在那方面得到補償。當你感到遺憾失去的同時,可能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小伙子,還是穿開襠褲時,也記不得是哪一天,發(fā)現(xiàn)門前那堵墻上有一個閃光點,在陽光下耀耀生輝,艷麗無比。從此,朝思暮想,流連仰望。終于有一天,漸漸長高的小伙子決定爬上去看個仔細,百年危墻,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顫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來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喪得很。事物的轉(zhuǎn)換總是這樣,小伙子在此之前,擁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時,卻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這正如佛經(jīng)上所說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與失在我們心中,真是只有一線之隔,我們意以為得,就是得意;意以為失,就是失意,所以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統(tǒng)一六國,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間。大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覺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如此說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嘗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層想,我們?nèi)松畲蟮牡靡饣蚴。紵o法由我們自己來左右。人生最大的得應該是“生”,我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嗎?因為沒有這個得,就沒有以后的得,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應該是“死”,當這一刻來臨,我們便拋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不是最大的失嗎?這最大的得與失,我們尚且無法掌握,又還有什么得失好計較呢?

  孔子家語里記載:有一天楚王出游,遺失了他的手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說:“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撿到,反正都是楚國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聽到這件事,感慨地說:“可惜楚王的心還是不夠大!”“為什么不講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撿得,又何必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呢?”

  “人遺弓,人得之”應該是對得失最豁達的看法了。就我們個人而言,有得有失;就全人類而言,不是一樣嗎?這彷佛云來云往、雨來雨往,這世上總有晴朗與陰雨的地方;又正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世間的一切總是繼往開來,生息不斷的。所以得與失,到頭來根本就是一無所得,也一無所失啊!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總是很苦惱的。他們對取舍疑慮不決,本來擁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東西,卻又費盡腦汁想使這些東西不減反增。為這些終日煩惱,長此下去有損身心健康。與其擔憂會失去,倒不知讓它失去好了,換來了心情輕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嗎?

  只要我們正視人生的得失,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潔;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麗。

  正確認識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無論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時常這樣提醒自己。這樣,得到了的時候就會倍加珍惜,失去的時候也不至于無所適從。

  不必為“失去”而難過,因為世間之物本來就是去住無常。我們所能做、所應做的只是在“得到”時珍惜它。

  舍棄不了他人都擁有的,便得不到他人都沒有的。會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就更多,只要這樣想,就有一種釋然頓悟之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