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什么是貪嗔癡?怎么戒除貪嗔癡?

什么是貪嗔癡?怎么戒除貪嗔癡?

什么是貪嗔癡?

  說一下貪、嗔、癡的含義:佛學上的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法欲),它緣起于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不貪就是無求無欲,不貪是前五識轉(zhuǎn)為成所作智和第六識轉(zhuǎn)為妙觀察智的條件。

  嗔是指不平心,即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它緣起于五蘊(色、受、想、行、識)而成的第七識——思維意識。不嗔就是平等心,不嗔是第七識轉(zhuǎn)為平等智的條件。

  癡是指妄動分別心,_它緣起于無明,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識。不癡就是清靜心,不癡是第八識轉(zhuǎn)為大圓鏡智的條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八識轉(zhuǎn)四智”。這就是佛學上的不貪、不嗔、不癡,即無欲心、平等心、清靜心。你可能有疑問,

  沒有七情六欲我們怎磨修行?佛告訴我們:要隨緣隨愿舍施你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能給他樂之心,名之為慈;能拔他苦之心,名之為悲;慶他得樂之心,名之為喜;于外物不著之心,名之為舍。

怎么戒除貪嗔癡?

  想戒掉貪嗔癡,首先要能觀察到貪嗔癡,如果不能觀察到貪嗔癡則不能降服塵勞,譬如有賊侵略國土,要先知賊之所在,然后降服!若能觀察到貪嗔癡,則可去除,若煩惱粗重,不知不覺,不能觀察到貪嗔癡,則不能降服塵勞。拿什么戒掉呢?

  若貪心起時,正知貪心起,貪心滅時,正知貪心滅。嗔心起時,正知嗔心起,嗔心滅時,正知嗔心滅。癡心起時,正知癡心起,嗔心滅時,正知嗔心滅。什么是正知呢?正在當下而知,而不是進行回憶而知。具體的修法,可參看南傳“元亨寺版”《大念處經(jīng)》。

  對治法可以對治粗重的煩惱,般若可以去除微細的煩惱!

  所謂對治法,即是用布施去貪、用慈悲制嗔、用智慧觀察去癡,多修學慈悲六波羅蜜門則可戒掉貪嗔癡。

  然里面以智慧為根本,若無智慧,便不能有法對治,何謂智慧,一切煩惱,皆是因緣所有,其性本空,性不真實,在如幻如化的不真實的空性中,何來貪?何來嗔?何來癡?又觀此空性,原本不生,今也無滅,因見不生滅故,心成于忍,于一切塵勞,不取不舍,雖做無量善法,因見空性故,心不染著,雖見無量惡行,因見性空故,心不憎恨,煩惱之中,心得自在,此智慧實為趣究竟之路,能生無量善法、功德之利,近涅槃安忍大城。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