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心經 >

《心經》的大智慧(六十八)

  今天主要講《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中的“五蘊”。

  五蘊的問題我們如果能解決,弄清楚它的真相、道理,我們是可以解脫的。我們明白空性,明心見性,就可以超越變易生死的障礙。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這個世界分有情世界、無情世界。有情世界指有情有識的眾生,分成正報和依報。正報就是我們的身心,依報就是我們周圍的人和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事物)。“五蘊”歸納起來就是我們身心的問題。色蘊屬于物質,受、想、行、識屬于心靈精神,物質和精神共同組成我們有情生命的身心世界。下面我們再對五蘊一個個來理解下。

  “色”,就是物質,佛教把它歸為地、水、火、風四大。不管是什么物質,都是這四大因素組合形成。地水火風,是物質主要的存在形式。

  地大,主要是指有形的,比較堅固的物質,比如我們的骨頭、肌肉、皮膚,器官,這些都是有形的,有一定的形態(tài),有一定的質量,這部分的物質屬于地大。

  水大就是流動的液體,比如我們的血液、淋巴液,以及每個器官體腔里面有體液,腹腔的液體,胸腔的液體,骨頭的骨髓,膀胱里的尿,還有我們的口水、鼻涕、眼淚,這些都是流動的液體,屬于水大。

  火大主要是指一種能量的狀態(tài),我們每個人能夠保持三十七度左右的體溫,就是靠我們身體內的一種能量來維持,我們會不斷散發(fā)能量。人是恒溫動物,這個溫度就是靠能量來維持。能量從哪里來?離不開物質,我們吃的飯、呼吸的空氣、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經過新陳代謝會轉化為熱量、能量,這部分的能量使我們保持一定的體溫。溫度都是從能量來的,都屬于火大。

  風大就是氣體的狀態(tài),運動的狀態(tài)。從形式上表現(xiàn)為很輕的、無形的,看不到的氣體,我們每個人都會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除了氣體的狀態(tài)之外,我們的運動,肌肉運動,血液流動,心臟跳動,這些所有的運動、變動、活動的狀態(tài)都屬于風大。

  地水火風這四大的物質形態(tài)把我們身體物質這部分功能都概括了,人的肉體生命無非就是這四大的形式組合而已。其實在地球上無論哪一類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物質狀態(tài),這就是色。

  在我們身體里面,就是這個色身里面有沒有一個實在的我呢?

  沒有。我們吃的東西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不是。是地里種出來的莊稼,吸收了陽光,光合作用,形成能量,形成果實,然后吃到我們的身體。外面的水,我們吸收了,變成身體的一部分。外面的空氣,到了我們身體里面形成了肉體里面氣這一部分的狀態(tài)。熱量也是一樣,進來又出去。哪里有一個實實在在不變的我?離開了外在的世界,就沒有一個實實在在不變的獨立的個體。因此,我們每個人實際上是不能離開其他人、其他的眾生、不能離開外在的世界而獨立存在的。

  你說你生命力很強,可以一個人去荒山野嶺生存,但是你還是離不開地水火風。還有人認為自己與這個世界沒有關系,與別人沒有關系,這是很錯誤的想法。其實我們時時刻刻跟太陽有關系,時時刻刻跟空氣有關系,時時刻刻跟水源有關系。

  所以我們要愛護宇宙,愛護地球,愛護世界。要努力建立與自然、與他人息息相關的和諧關系,不要自私自利。一個人太自私,就與大道不相符合。有些世俗的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正確的理解是——當人只為自己的時候,當人不修為、不修煉自己的時候,天就要誅你、地就要滅你。

  “受蘊”是無常虛幻的,暫時剎那的感覺,是不斷生滅的,因緣和合的,找不到一個真實的所受的東西。比如吃辣椒,很多人說虎皮尖椒很好吃,很香,這個辣椒的辣味,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感受,有沒有想過這個辣存在在什么地方?如果存在辣椒上,我們又何必用嘴巴舌頭去舔呢?離開了舌頭找不到辣味。如果辣椒的辣在舌頭上,那何必要吃辣椒,辣味已經在舌頭上了。

  辣味只是當因緣和合的時候,舌頭碰到辣椒的時候,我們才感覺到很辣,這個舌頭碰辣椒叫緣起,因緣條件和合,所以,我們感覺到辣,只是因緣和合喚起的一種幻相。因緣和合則生,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沒有真實,它只是一個假象、幻相。因為找不到真實辣味在什么地方,這是欺騙我們的假相。我們找不到它的所在,它就不是永恒的,不是獨立的,不是它自己可以做主宰的,所以叫沒有自性,即空性。

  我們感受實際上也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比如別人罵我們兩句,說我們兩句壞話,心里面像受了傷一樣,其實那個聲音傳過來,一聽到,那個聲音馬上就消失了,但是我們會對這個話很計較。每一個聲音都是虛幻的,即生即滅的,如風吹過,沒有影響。

  但是,我們很執(zhí)著,會不斷地回憶,越想越氣,不斷重復,不斷受傷害。其實那個感受心,當下來說是虛幻的,是找不到痕跡的。但是我們對感受執(zhí)著太重了,覺得別人罵我的這個感受是真實的,就在那里執(zhí)著了。這就是受蘊。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六十八)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