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真義
佛法的真義
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潛進王宮,在國王的衣庫里偷了一些衣服,出來後就逃到很遠的地方去。國王在發(fā)覺被偷了東西以後,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終於把那野人緝捕到案,當審問時,這個小偷不承認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里偷去的,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那個野人不知道衣服怎樣穿法,把本來應當穿在臂上的,他穿到腿下去,應當穿在腰上的,穿到頭上去。國王就判斷說∶『你都穿錯了,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會有的!荒且叭藷o話可答,不得不俯首承認。
這個故事比喻∶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作為他們自己所有,但因不明白佛法的真義,偷了去也不會用,弄得顛顛倒倒,不倫不類,結果還不是暴露他們的本質來!
一般人對于佛法的真義,都不甚了解,以為佛法的意義,只寄托在泥塑的偶像上,或是少數僧尼身上,這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佛法不在形式上表現,乃在促進人生理性的覺悟,比方佛說無我的真理。不獨有助于人生理性的了解,并且促進發(fā)揮人生本有善能的德性,即佛說以大悲心行度眾生事,人類世界一切的禍亂,大之于國際間,小之于社會、家庭,人與人間一切的爭奪,都導源于人們不了解佛法說無我的真理。迷于個人自私貪欲權利思想。由于貪欲權利思想所蒙蔽,故人類世界發(fā)生國與國爭,家與家爭,人與人爭,母與子爭,子與母爭。母說子惡,子說母惡。
人生所有本能的德性、天良、正義、理智、情感,都為自私貪欲權利所遮蔽。不特人對他人間缺少同情心、正義感。甚至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之間,一切人倫養(yǎng)育的恩德,兄友弟恭的情感、理智、良心都喪失殆盡。人簡直成為一個貪欲禽獸。更不相信善惡的因果。說人生貧富、賢愚、不肖都是偶然的。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為人生在社會爭取生存之至理。這些不正確邪說的思想,都由于不了知因緣生法的真理,為人類世界禍亂的根本。佛說因緣生法,要人了解諸法空相,既沒有主宰的我相,也沒有固定的法相,一切都是假托因緣和合而生。雖屬眾緣生法,但因果事象必然的程序依然存在。故佛教主張欲救世界,息滅戰(zhàn)爭,首先要人止惡行善,發(fā)大悲心,改善人心,斷除小我貪欲權利的思想,擴大為大我救世的大悲心。使人生社會,在互助、推誠、謙讓、仁愛的美德下,能安定社會,繁榮種族,平息禍亂,達到共存共榮的目的!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