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釋卷八中
雜篇徐無鬼第二十四【一】
【一】【釋文】以人名篇。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一】,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於寡人【二】!
【一】【疏】姓徐,字無鬼,隱者也。姓女,名商,魏之宰臣。武侯,文侯之子,畢萬十世孫也。無鬼欲箴規(guī)武侯,故假宰臣以見之。
【釋文】《徐無鬼》緡山人,魏之隱士也。司馬本作緡山人徐無鬼。《女商》人名也。李云:無鬼女商,並魏幸臣!段何浜睢访麚,文侯之子,治安邑。
【二】【疏】久處山林,勤苦貧病,忽能降志,混跡俗中,中心欣悅,有慰勞也。
【釋文】《武侯勞之》力報反。唯山林之勞一字如字,餘并下章並力報反。
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黜耆欲,掔好惡,則耳目病矣【一】。我將勞君,君有何勞於我!【二】」武侯超然不對【三】。
【一】【注】嗜欲好惡,內(nèi)外無可。
【疏】黜,廢退也。掔,引卻也。君若嗜欲盈滿,好惡長進,則性命精靈困病也;君屏黜嗜欲,掔去好惡,既不稱適,故耳目病矣。是故我將慰勞於君,君有何暇能勞於我也!
【釋文】《盈耆》時志反。下、注同!堕L》丁丈反!逗谩泛魣蠓。下注、下章同!稅骸窞趼贩。下注、下章同!恩怼冯仿煞,退也。本又作出,音同。司馬本作咄!稈纭房嗵锓,又口閑反。爾雅云:固也。崔云:引去也。司馬云:牽也。
【二】【疏】此重結(jié)前義。
【三】【注】不說其言。
【疏】超,悵也。既不稱情,故悵然不答。
【釋文】《超然》司馬云:猶悵然也!恫徽f》音悅。下文大說同。
少焉,徐無鬼曰:「嘗語君,吾相狗也【一】。下之質(zhì)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二】;中之質(zhì)若視日【三】,上之質(zhì)若亡其一【四】。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馬也【五】。吾相馬,直者中繩【六】,曲者中鉤【七】,方者中矩【八】,圓者中規(guī)【九】,是國馬也【一○】,而未若天下馬也。天下馬有成材【一一】,若卹若失,若喪其一【一二】,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一三】!刮浜畲髳偠Α疽凰摹。
【一】【疏】既覺武侯悵然不悅,試語狗馬,庶愜其心。
【釋文】《語君》魚據(jù)反。《吾相》息亮反。下皆同。
【二】【疏】執(zhí)守情志,唯貪飽食,此之形質(zhì),德比狐貍,下品之狗。
【釋文】《下之質(zhì)》一本無質(zhì)字!秷(zhí)飽而止》司馬以執(zhí)字絕句,云:放下之能執(zhí)禽也!妒秦偟乱病分^貪如狐貍也!蛴衢性:廣雅釋獸:貍,貓也。貓之捕鼠,飽而止矣,故曰是貍德也。秋水篇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此本書以貍為貓之證。御覽引尸子曰:使牛捕鼠,不如貓狌之捷。莊子言貍狌,尸子言貓牲,一也。釋文曰,貍德,謂貪如狐貍也,未得其義。
【三】【疏】意氣高遠(yuǎn),望如視日,體質(zhì)如斯,中品狗也。
【釋文】《示日》音視。司馬本作視,云:視日瞻遠(yuǎn)也!虮R文弨曰:今書作視日。舊音視,仍訛作示,今改正。
【四】【疏】一,身也。神氣定審,若喪其身,上品之狗也。
【釋文】《若亡其一》一,身也;謂精神不動,若無其身也。
【五】【疏】狗有三品,馬有數(shù)階,而相狗之能,不若相馬。武侯庸鄙,故以此逗機,冀其歡悅,庶幾歸正。
【六】【疏】謂馬前齒。
【七】【疏】謂馬項也。
【八】【疏】謂馬頭也。
【九】【疏】謂馬眼也。
【釋文】《直者中繩》丁仲反。下皆同。司馬云:直,謂馬齒;曲,謂背上;方,謂頭;圓,謂目。
【一○】【疏】合上之相,是謂諸侯之國上品馬也。
【一一】【疏】材德素成,不待於習(xí),斯乃宇內(nèi)上馬,天王所馭也。
【釋文】《成材》字亦作才。言自然已足,不須教習(xí)也。
【一二】【疏】眼自顧視,既似憂虞,蹄足緩疏,又如奔佚,觀其神彩,若忘己身,如此之材,天子馬也。
【釋文】《若卹》音恤!度羰А芬粢。司馬本作佚。李云:卹失,皆驚悚若飛也。《若喪》息浪反。下章注同!镀湟弧费詥势漶钜。
【一三】【疏】軼,過也。馳走迅速,超過群馬,疾若迅風(fēng),塵埃遠(yuǎn)隔,既非教習(xí),故不知所由也。
【釋文】《超軼》李音逸,徐徒列反。崔云:徹也。廣雅云:過也。
【一四】【注】夫真人之言何遜哉?唯物所好之可也。
【疏】語當(dāng)其機,故笑而歡悅。
徐無鬼出,女商曰:「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一】?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板六弢【二】,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shù),而吾君未嘗啟齒【三】。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說若此乎【四】?」
【一】【疏】議事已了,辭而出。女商怪君歡笑,是以咨問無鬼也。
【釋文】《以說》如字,又始銳反。下皆同。司馬作悅。
【二】【疏】詩書禮樂,六經(jīng)。金版六弢,周書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隨字讀之,云是太公兵法,謂文武虎豹龍犬六弢也。橫,遠(yuǎn)也;從,近也。武侯好武而惡文,故以兵法為從,六經(jīng)為橫也。
【釋文】《從說》子容反。《金版》本又作板,薄版反,又如字。◎盧文弨曰:今書作板!读鶑|》吐刀反。司馬崔云: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蛟:秘(識)〔讖〕(一)也。本又作六韜,謂太公六韜,文武虎豹龍犬也。
【三】【注】是直樂鴳以鐘鼓耳,故愁!驊c藩案文選郭景純游仙詩注引司馬云:啟齒,笑也。釋文闕。
【釋文】《樂》音洛。章末同!而憽芬恢G反。
【四】【疏】奉事武侯,盡於忠節(jié),或獻替可否,功績克彰,如此之徒,不可稱數(shù),而我君未嘗開口而微笑。今子有何術(shù),遂使吾君歡說如此耶?
【釋文】《吾君說》音悅。
【!(一)讖字依釋文原本改。
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一】!
【一】【疏】夫藥無貴賤,瘉疾則良,故直告犬馬,更無佗說。
女商曰:「若是乎【一】?」
【一】【疏】直(置)如是告狗馬乎?怪其術(shù)淺,故有斯問。
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shù)日,見其所知而喜【一】;去國旬月,見所嘗見於國中者喜【二】;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三】?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一)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二)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cè)者乎【四】!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cè)乎【五】!」
【一】【注】各思其本性之所好。
【疏】去國迢遞,有被流放之人,或犯憲綱,或遭苛政。辭鄉(xiāng)甫爾,始經(jīng)數(shù)日,忽逢知識,喜慰何疑!此起譬也。
【釋文】《越之流人》越,遠(yuǎn)也。司馬云,流人,有罪見流徙者也。《數(shù)日》所主反。
【二】【疏】日月稍久,思鄉(xiāng)漸深,雖非相識,而國中曾見故人,見之而歡也。
【三】【注】各得其所好則無思,無思則忘其所以喜也。
【疏】去國周年,所適漸遠(yuǎn),故見似鄉(xiāng)里人而歡喜矣。豈非離家漸遠(yuǎn)而思戀滋深乎?以況武侯性好犬馬,久不聞?wù)?等離鄉(xiāng)之人,忽聞?wù)勑Α?/p>
【釋文】《及期》音基。
【四】【注】得所至樂,則大悅也。
【疏】柱,塞也。踉,良人也。跫,行聲也。夫時遭暴亂,運屬飢荒,逃避波流,於虛園宅,唯有藜藿野草,柱塞門庭,狙蝯鼪鼬,蹊徑斯在,若於堂宇人位,虛廣閒然。當(dāng)爾之際,思鄉(xiāng)滋甚,忽聞佗人行聲,猶自欣悅,況乎兄弟親眷謦欬言笑者乎!此重起譬也。
【釋文】《夫逃》司馬本作巡也!短摽照摺匪抉R云:故壞冢處為空虛也!掇肌妨ξ鞣。《藿》徒弔反。本或作{艸〈禾翟〉},同!吨氛D矩反。司馬云:塞也。《乎鼪》音生,又音姓!恩酚删确!吨煛繁疽嘧鲝健K抉R云:徑,道也。本又作跡。元嘉本作迭,徐音逸。崔云:迭,跡!驊c藩案藜,蒿也。藋即今所謂灰藋也。爾雅拜商藋,郭注:商藋,似藜。案藜藋皆生於不治之地,其高過人,必排之而後得進,故史記仲尼弟子傳曰排藜藋。此言柱乎鼪鼬之逕,亦極謂其高也!读嘉黄淇铡匪抉R云:良,良人,謂巡虛者也。位其空,謂處虛空之間也。良,或作踉,音同!虮R文弨曰:今書良作踉。◎家世父曰:釋文良位其空,司馬云,良人,謂巡虛者也。良或作踉。據(jù)秋水篇跳梁乎井榦之上,一本作跳踉。潘安仁射雉賦已踉蹡而徐來。玉篇:踉〈足旁〉,疾行。此云藜藋鼪鼬之逕,有空隙焉,蹌踉處乎其中。說文:蹌,動貌。舒〔言〕之(言)曰蹌踉,急〔言〕之(言)曰踉。釋文誤。《跫然》郭巨恭反,李曲恭反,又曲勇反,悚也。徐苦江反,又袪扃反。司馬云:喜貌。崔云:行人之聲!抖惨印防钤:喻武侯之無人君之德而處在防衛(wèi)之間,雖臨朝矯厲,愈非其意,及得其所思,猶逃竄之聞人音,安能不跫然改貌,釋然而喜也!《謦》苦頂反,又音罄!稒房鄲鄯,一音器。李云:謦欬,喻言笑也。但呼聞所好猶大悅,況骨肉之情,歡之至也。
【五】【注】所以未嘗啟齒也。夫真人之言所以得吾君,性也;始得之而喜,久得之則忘。
【疏】武侯思聞犬馬,其日固久,譬彼流人,方(滋)〔茲〕逃客,羈(弊)〔旅〕既淹,實懷鄉(xiāng)眷。今乃以真人六經(jīng)之說,太公兵法之談,謦欬其側(cè),非所宜也。此合前(諭)〔喻〕也。
【釋文】《久矣夫》音扶。後放此。
【!(一)闕誤引文如海張君房本乎俱作于。(二)世德堂本又作而。
徐無鬼見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厭蔥韭,以賓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一】?」
【一】【疏】干,求也。久處山林,飧食蔬果,年事衰老,勞苦厭倦,豈不欲求於滋味以養(yǎng)頹齡乎?庶稟德以謀固宗廟。
【釋文】《食芧》音序,又食汝反。本亦作芧栗!驊c藩案說文:橡,栩?qū)。又?栩,{予木}也({予木}與芓同。),其實草。(今借用(早)〔草〕字,俗作皁。)一曰樣。又曰:草斗,櫟實,一曰樣斗。高注呂氏春秋:橡,(早)〔皁〕(一)斗也(恃君篇。),其狀如栗,漢書司馬相如傳應(yīng)劭注曰:櫟,采木也。合觀諸說,櫟,一名栩,一名{予木},一名采;其實謂之皁,亦謂之樣。是樣者,采實也。司馬此注柔橡子也,則采亦謂之樣矣。說文樣字,今書傳皆作橡。(案山木篇杼栗,徐無鬼篇作芧栗,是芧{予木}杼三字皆通;茨媳窘(jīng)菱杼紾抱,高注:杼,采實也。王引之曰:杼,水草也。杼讀為芧,字亦作苧。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林賦蔣芧青薠,張揖曰:芧,三棱也。文選芧作苧。作苧者或字,作杼者借(之)〔字〕也。)《韭》音久;蚱H下作者,非也!虮R文弨曰:艸,即草字頭,艸下作,乃俗韭字。舊艸作廾,訛,今改正。《以賓》必刃反。本或作擯。司馬云:擯,棄也。又必人反。李云:賓客也!队伞防钤:干,求也。《社稷之福邪》李云:謂善言嘉謀,可以利社稷也。
【校】(一)皁字依呂氏春秋高注改。
徐無鬼曰:「無鬼生於貧賤,未嘗敢飲食君之酒肉,將來勞君也!疽弧俊
【一】【疏】生涯貧賤,安於山藪,豈欲貪於飲食以自養(yǎng)哉?蓋不然乎!將勞君也。
君曰:「何哉,奚勞寡人【一】?」
【一】【疏】奚,何也。問其所以也。
曰:「勞君之神與形【一】!
【一】【疏】食欲無厭,形勞神倦,故慰之耳。
武侯曰:「何謂邪【一】?」
【一】【疏】問其所言,有何意謂。
徐無鬼曰:「天地之養(yǎng)也一【一】,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君獨為萬乘之主,以苦一國之民,以養(yǎng)耳目鼻口,【二】夫神者不自許也【三】。夫神者,好和而惡姦【四】;夫姦,病也,故勞之。唯君所病之,何也?【五】」
【一】【注】不以為君而恣之無極。
【疏】夫天地兩儀,亭毒群品,物於資養(yǎng),周普無偏,不以為君恣其奢侈。此並是無鬼勞君之辭。
【二】【注】如此,違天地之平也。
【疏】登高位為君子,不可樂之以為長;居卑下為百姓,不可苦之以為短。而獨誇萬乘之威,苦此一國黎庶,貪色聲香味,以恣耳目鼻口,既違天地之意,竊為公不取焉。
【釋文】《萬乘》繩證反。
【三】【注】物與之耳。
【疏】許,與也。夫聖主神人,物我平等,必不多貪滋味而自與焉。
【釋文】《不自許》司馬云:許,與也。
【四】【注】與物共者,和也;私自許者,姦也。
【疏】夫神聖之人,好與物和同而惡姦私者。
【五】【疏】夫姦者私通,於理為病。君獨有斯病,其困如何?
【釋文】《夫姦病》王云:姦者,以正從邪也,謂病也!端≈我病防钤:服而無對也;蛟:養(yǎng)違天地之平,獨恣其欲,自許不損於神而以姦為病,故不知所以。以此為病,何為乎?
武侯曰:「欲見先生久矣。吾欲愛民而為義偃兵,其可乎【一】?」
【一】【疏】欲行愛養(yǎng)之仁而為裁非之義,脩於文教,偃息兵戈,如斯治國,未知可不也?
【釋文】《偃兵》偃,息也。
徐無鬼曰:「不可。愛民,害民之始也【一】;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二】;君自此為之,則殆不成【三】。凡成美,惡器也【四】;君雖為仁義,幾且偽哉【五】!形固造形【六】,成固有伐【七】,變固外戰(zhàn)【八】。君亦必?zé)o盛鶴列於麗譙之間【九】,無徒驥於錙壇之宮【一○】,無藏逆於得【一一】,無以巧勝人【一二】,無以謀勝人【一三】,無以戰(zhàn)勝人【一四】。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yǎng)吾私與吾神者,其戰(zhàn)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一五】君若勿已矣,脩胸中之誠,以應(yīng)天地之情而勿攖【一六】。夫民死已脫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一七】!」
【一】【注】愛民之跡,為民所尚。尚之為愛,愛已偽也。
【二】【注】為義則名彰,名彰則競興,競興則喪其真矣。父子君臣,懷情相欺,雖欲偃兵,其可得乎!
【疏】夫偏愛之仁,裁非之義,偃武之功,脩文之事,跡既彰矣,物斯徇焉,害民造兵,自此始也。
【三】【注】從無為為之乃成耳。
【疏】自,從也。殆,近也。從此以為,必殆隳敗無為之本,故近不成也。
【四】【注】美成於前,則偽生於後,故成美者乃惡器也。
【疏】夫善善之事,成之於前,美跡既彰,物則趨競,故為惡之器具也。
【五】【注】民將以偽繼之耳,未肯為真也。
【疏】幾,近也。仁義跡顯,物皆喪真,故近偽本也。
【六】【注】仁義有形,固偽形必作。
【疏】仁義二塗,並有形跡,故前跡既依,後形必造。
【七】【注】成則顯也。
【疏】夫功名成者,必招爭競,故有征伐。
【八】【注】失其常然。
【疏】夫造作刑法而變更易常者,物必害之,故致外敵,事多爭戰(zhàn)。
【釋文】《成固有伐變固外戰(zhàn)》王云:成功在己,亦眾所不與,欲無有伐,其可得乎!夫偽生形造,又伐焉,非本所圖,勢之變也。既有偽伐,得無戰(zhàn)乎!◎家世父曰:假仁義為名,將日懸仁義之形於胸中,而凡依於仁義之形,皆可意造之,成乎仁義之名則自多。小爾雅:伐,美也。謂自多其功美。仁(意)〔義〕可以意造之而固非安之,必有中變者矣。變則耳目手足皆失其常,喜怒哀樂亦違其節(jié),是外戰(zhàn)也。凡有意為之者,皆殆也。
【九】【注】鶴列,陳兵也。麗譙,高樓也。
【釋文】《鶴列》李云:謂兵如鶴之列行。司馬云:鶴列,鍾鼓也!尔悺啡缱,又力智反,力支反!蹲S》本亦作嶕,在逍反。司馬郭李皆云:麗譙,樓觀名也。案謂華麗而嶕嶢。
【一○】【注】步兵曰徒。但不當(dāng)為義愛民耳,亦無為盛兵走馬。
【疏】鶴列,陳兵也,言陳設(shè)兵馬,如鶴之行列也。麗譙,高樓也。言其華麗嶕嶢也。錙壇,宮名也。君但勿起心偃兵為義,亦無勞盛陳兵卒於高樓之下,(徒)〔走〕(一)驥馬宮苑之間。
【釋文】《無徒》司馬云:徒,步也!跺O壇》徐側(cè)其反。錙壇,壇名!蚣沂栏冈:史記陳涉世家戰(zhàn)譙門中,顏師古注:門上為高樓以望遠(yuǎn),樓一名譙。說文:封土曰壇。錙壇之宮,謂軍壘也。麗譙,城樓。盛鶴列者,守兵。徒驥,猶徒御也,謂行兵。
【一一】【注】得中有逆則失耳。
【疏】莫包藏逆心而茍於得。
【釋文】《無藏》一本作臧,司馬本同。《逆於得》司馬本作德。李云:凡非理而貪,貪得而居之,此藏逆於德內(nèi)者也。孰有貪得而可以德不失哉?固宜無藏而捨之。又云:謂有貪則逆道也。
【一二】【注】守其樸而樸各有所能則平。
【疏】大巧若拙,各敦樸素,莫以機心爭勝於人。
【一三】【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長則均。
【疏】忘心遣慮,率其真知,勿以謀謨勝捷於物。
【一四】【注】以道應(yīng)物,物服而無勝名。
【疏】先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戰(zhàn)取勝於物。
【一五】【注】不知以何為善,則雖克非己勝。
【疏】夫應(yīng)天順人,而或滅兇殄逆者,雖亡國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歡心也。若使誅殺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貪取,私養(yǎng)其身及悅其心者,雖復(fù)戰(zhàn)克前敵,善勝於人,不知此勝於何處在,善且在誰邊也。
【釋文】《惡乎》音烏。下同。
【一六】【注】若未能已,則莫若脩己之誠。
【疏】誠,實也。攖,擾也。事不得止,應(yīng)須治國,若脩心中之實,應(yīng)二儀之生殺,無勞作法攖擾黎民。
【釋文】《勿攖》一營反,又一盈反。
【一七】【注】甲兵無所陳,非偃也。
【疏】(夫)〔大〕順天地,施化無心,民以勝殘,免脫傷死,何勞措意作法偃兵耶!
【釋文】《已脫》音奪。
【!(一)走字依注文改。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一】,方明為御,昌宇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二】;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三】。
【一】【疏】黃帝,軒轅也。大隗,大道廣大而隗然空寂也。亦言:大隗,古之至人也。具茨,山名也。在(熒)滎陽密縣界,亦名泰隗山。黃帝聖人,久冥至理,方欲寄尋玄道,故託跡具茨。
【釋文】《大隗》五罪反。司馬崔本作泰隗。或云:大隗,神名也。一云:大道也!毒叽摹芬槐咀鞔,同。祀咨反,又音資。司馬本作疚。山名也。司馬云,在滎陽密縣東,今名泰隗山。
【二】【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在右為驂,在左為御。前馬,馬前為導(dǎo)也。後車,車後為從也。
【釋文】《昌宇》音禹!厄壋恕防K證反。驂乘,車右也!吨悺芬袅(xí)。元嘉本作謂。崔同。《{尸多}》舒氏反。崔本作{廣多},本亦作(
),蒲登反。徐扶恆反!虮R文弨曰:今書作謵朋。◎慶藩案{尸多},崔本作朋,蓋多朋字常相混。古文多字作(),形與朋相似而誤。史記五帝紀(jì)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徐廣曰:多,亦作朋。漢書霍去病傳校尉僕多有功,師古曰:功臣侯表作僕朋。皆傳寫之誤也。(周策公仲侈,韓子十過篇、漢書古今人表皆作公仲朋,亦其(誤)〔證〕。)《前馬》司馬云:二人先馬導(dǎo)也。《昆閽》音昏。《滑》音骨!痘芬綦u!夺彳嚒匪抉R云:二人從車後。
【三】【注】聖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雖欲之乎大隗,其可得乎!
【疏】塗,道也。今汝州有襄城縣,在泰隗山南,即黃帝訪道之所也。自黃帝已上至於滑稽,總有七聖也。注云,聖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雖欲之乎大隗,其可得乎!此注得之,今不重釋也。
【釋文】《襄成之野》李云:地名。《七聖》黃帝一,方明二,昌{宀禹}三,張若四,謵朋五,昆閽六,滑稽七也。
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一】,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埂径
【一】【疏】牧馬童子,得道人也。牧馬曰牧。適爾而值牧童,因問道之所在。
【二】【疏】若,汝也。然,猶是也。問山之所在,答云我知。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一】
【一】【疏】存,在也。又問道之所在,答云知處。
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埂疽弧
【一】【疏】帝驚異牧童知道所在,因問緝理區(qū)宇,其法如何。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一】!予少而自遊於六合之內(nèi),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二】。』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fù)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三】」
【一】【注】各自若則無事矣,無事乃可以為天下也。
【疏】奚,何也。若,如也。夫欲脩為天下,亦如治理其身,身既無為,物有何事!故老經(jīng)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二】【注】日出而遊,日入而息。
【疏】六合之內(nèi),謂囂塵之裏也。瞀病,謂風(fēng)眩冒亂也。言我少遊至道之境,棲心塵垢之外,而有眩病,未能體真。幸聖人教我脩道,晝作夜息,乘日遨遊,以此安居而逍遙處世。本有作專字者,謂乘日新以變化。
【釋文】《予少》詩召反。《瞀》莫豆反,郭音務(wù)。李云:風(fēng)眩貌。司馬云:瞀,讀曰〈目冒〉,謂!茨棵啊狄!堕L者》丁丈反!冻巳罩嚒匪抉R云:以日為車也。元嘉本車作居。
【三】【注】夫為天下,莫過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攖焉!故我無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虛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游心物外,治身治國,豈有異乎!物我混同,故無事也。
【釋文】《少痊》七全反。李云:除也!驊c藩案文選潘安仁閒居賦注引司馬云:痊,除也。釋文闕!肚覐(fù)》扶又反。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一】。雖然,請問為天下【二】!剐⊥o【三】。
【一】【注】事由民作。
【二】【注】令民自得,必有道也。
【疏】夫牧養(yǎng)蒼生,實非聖人務(wù)。理雖如此,猶請示以要言。
【三】【疏】無所說也。
黃帝又問【一】。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二】!」
【一】【疏】殷勤請小童也。
【二】【注】馬以過分為害。
【疏】害馬者,謂分外之事也。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馬之術(shù),可以養(yǎng)民。問既殷勤,聊為此答。
【釋文】《去其》起呂反。下、注同。
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一】。
【一】【注】師夫天然而去其過分,則大隗至也。
【疏】頓悟聖言,故身心愛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隗,命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師乎!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一】,辯士無談?wù)f之序則不樂【二】,察士無淩誶之事(一)則不樂【三】,皆囿於物者也【四】。
【一】【疏】世屬艱危,時逢禍變,知謀之士,思而慮之,如其不然,則不樂也。
【釋文】《知士》音智!恫粯贰芬袈。下不樂及注同。
【二】【疏】辯類縣河,辭同炙輠,無談?wù)f端(敘)〔緒〕,則不歡樂。
【三】【疏】機警之士,明察之人,若不容主客問訊,辭鋒淩轢,則不樂也。
【釋文】《察士》李云:察,識也!蛴衢性:禮記鄉(xiāng)飲酒篇愁以時察,鄭注曰:察,猶察察,嚴(yán)殺之貌也。老子俗人察察,河上公注曰:察察,急且疾也。然則察有嚴(yán)急之意,故以淩誶為樂。李云,察,識也,則與上文知士複矣!稖R》李云:謂相淩轢!墩r》音信。廣雅云:問也。又音祟,又音峻。一本作說。
【四】【注】不能自得於內(nèi)而樂物於外,故可囿也(二)。故各以所樂囿之,則萬物不召而自來,非強之也。
【疏】此數(shù)人者,各有偏滯,未達(dá)大方,並囿域於物也。
【釋文】《皆囿》音又。《非強》其丈反。
【!(一)闕誤引文成張三本事俱作辭。(二)趙諫議本無故可囿也四字。
招世之士興朝【一】,中民之士榮官【二】,筋力之士矜難【三】,勇敢之士奮患【四】,兵革之士樂戰(zhàn)【五】,枯槁之士宿名【六】,法律之士廣治【七】,禮教(一)之士敬容【八】,仁義之士貴際【九】。農(nóng)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一○】。庶人有旦暮之業(yè)則勸【一一】,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一二】。錢財不積則貪者憂【一三】,權(quán)勢不尤則夸者悲【一四】。勢物之徒樂變【一五】,遭時有所用,不能無為也【一六】。此皆順比於歲,不物於易者也【一七】,馳其形性,潛之萬物,終身不反,悲夫【一八】!
【一】【疏】推薦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興於朝廷也。
【釋文】《興朝》直遙反。
【二】【疏】治理四民,甚能折中,斯人精幹局分,可以榮官。
【釋文】《中民》李云:善治民也。
【三】【疏】英髦壯士,有力如虎,時逢戹難,務(wù)於濟世也。
【釋文】《矜難》乃旦反。
【四】【疏】武勇之士,果決之人,奮發(fā)雄豪,滌除禍患。
【五】【疏】情好干戈,志存鋒刃,如此之士,樂於征戰(zhàn)。
【六】【疏】食杼衣褐,形容顦顇,留心寢宿,唯在聲名也。
【釋文】《枯槁》苦老反。後章同。《宿名》宿,積久也。王云:枯槁一生以為娛,其所寢宿,唯名而已!蛴衢性:宿讀為縮。國語楚語縮於財用則匱,戰(zhàn)國秦策縮劍將自誅,韋昭高誘注並曰:縮,取也?蓍轮靠s名,猶言取名也。釋文曰,宿,積久也,於義未安。又引王云其所寢宿唯名而已,更為迂曲。由不知宿為縮之假字耳。
【七】【疏】刑法之士,留情格條,懲惡勸善,其治(方)〔廣〕(二)也。
【釋文】《廣治》直吏反。
【八】【疏】節(jié)文之禮,矜敬容貌。
【九】【注】士之不同若此,故當(dāng)之者不可易其方。
【疏】世有迍邅,時逢際會,則施行仁義以著名勳際會也。
【釋文】《貴際》謂盟會事!蚣沂栏冈:貴際,謂相與交際,仁義之用行乎交際之間者也。鄭康成禮記中庸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故人與人比而仁見焉,仁義之士所以貴際也。釋文,貴際,謂盟會事。誤。
【一○】【注】能同則事同,所以〔相〕(三)比。
【疏】比,和樂。古者因井為市,故謂之市井也。若乖本務(wù),情必不和也。
【釋文】《不比》毗志反,下同!蛴衢性:比,通作庀。周官遂師疏云:周禮之內(nèi)云比者,先鄭皆為庀。是也。國語魯語子將庀季氏之政焉,又曰,夜庀其家事,韋注並曰:庀,治也。農(nóng)夫惟治草萊之事,故無草萊之事則不庀,商賈惟治市井之事,故無市井之事則不庀也。郭注曰,能同則事同,所以比。是以本字讀之,非是。《商賈》音古。
【一一】【注】業(yè)得其志故勸。
【疏】眾庶之人各有事,旦暮稱情,故自勉勵。
【一二】【注】事非其巧則惰。
【疏】壯,盛也。百工功巧,各有器械,能順其情,事斯盛矣。
【釋文】《則壯》李云:壯,猶疾也!秳t惰》徒臥反。
【一三】【注】物得所耆而樂也。
【釋文】《所耆》時志反。《而樂》音洛。
【一四】【疏】尤,甚也。夫貪競之人,必聚財以適性;矜夸之士,假權(quán)勢以娛心;事茍乖情,則憂悲斯生矣!驊c藩案文選賈長沙(鵬)〔鵩〕鳥賦注、阮嗣宗詠懷詩注並引司馬云:夸,虛名也。釋文闕。
【一五】【注】權(quán)勢生於事變。
【疏】夫禍起則權(quán)勢尤,故以勢陵物之徒樂禍變也。
【一六】【注】凡此諸士,用各有時,時用則不能自已也。茍不遭時,則雖欲自用,其可得乎!故貴賤無常也。
【疏】以前諸士,遭遇時命,情隨事遷,故不能無為也。
【一七】【注】士之所能,各有其極,若四時之不可易耳。故當(dāng)其時物,順其倫次,則各有用矣。是以順歲則時序,易性則不物,物而不物,非毀如何!
【疏】(此)〔比〕(四),次第也。夫士之所行,能有長短,用捨隨時,(成)〔咸〕有次第,方之歲序炎涼,不易於物。不物,猶不易於物者也。
【一八】【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萬方以要時利,故有匍匐而歸者,所以悲也。
【疏】馳騖身心,潛伏前境,至乎沒命,不知反歸,頑愚若此,深可悲歎也已矣!◎家世父曰:囿於物者,致用之器也,發(fā)之自內(nèi)者也;時有所用,待用之資也,應(yīng)之自外者也。性有所倚,才有所偏,內(nèi)外相須以成能,形性交馳而不反矣。
【釋文】《以要》一遙反!顿椤芬舴,又音蒲!顿搿芬舴,又蒲北反。
【!(一)世德堂本教作樂。(二)廣字依正文改。(三)相字依道藏本補。(四)比字依正文改。
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一】?」
【一】【注】不期而中,謂誤中者也,非善射也。若謂謬中為善射,是則天下皆可謂之羿,可乎?言不可也。
【疏】期,謂準(zhǔn)的也。夫射無期準(zhǔn)而誤中一物,即謂之善射者,若以此為善射,可乎?
【釋文】《而中》丁仲反,注同。
惠子曰:「可【一】!
【一】【疏】謂宇內(nèi)皆羿也。
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一】?」
【一】【注】若謂謬中者羿也,則私自是者亦可謂堯矣。莊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非堯。
【疏】各私其是,故無公是也。而唐堯聖人,對桀為是。若各是其所是,則皆聖人,可乎?言不可。
惠子曰:「可【一】。」
【一】【疏】言各是其是,天下盡堯,有斯理,而惠施滯辨,有言無實。
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一】?或者若魯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二】!霍斿嵩:『是直以陽召陽,以陰召陰,非吾所謂道也!救课崾咀雍跷岬!混妒菫橹{(diào)瑟,廢一於堂,廢一於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四】。夫或改調(diào)一弦,於五音無當(dāng)也,【五】鼓之,二十五弦皆動【六】,未始異於聲,而音之君已【七】。且若是者邪【八】?」
【一】【注】若皆堯也,則五子何為復(fù)(一)相非乎?
【疏】儒,姓鄭,名緩。墨,名翟也。楊,名朱。秉者,公孫龍字也。此四子者,並聰名過物,蓋世雄辨,添惠施為五,各相是非,未知決定用誰為是。若天下皆堯,何為五復(fù)相非乎?
【釋文】《復(fù)相》扶又反。
【二】【疏】姓魯,名遽,周初人。云冬取千年燥灰以擁火,須臾出火,可以爨鼎;盛夏以瓦瓶盛水,湯中煮之,縣瓶井中,須臾成冰也。而迷惑之俗,自是非他,與魯無異也。
【釋文】《魯遽》音渠,又其據(jù)反。李云:魯遽,人姓名也。一云:周初時人。《爨》七亂反,又七端反。
【三】【疏】千年灰陽也,火又陽也,此是以陽召陽;井中陰也,水又陰也,此是以陰召陰。魯遽此言非其弟子也。
【四】【注】俱亦以陽召陽而橫自以為是。
【疏】廢,置也。置一瑟於堂中,置一瑟於室內(nèi),鼓堂中宮角,室內(nèi)弦應(yīng)而動,斯乃五音六律聲同故也,猶是以陽召陽也。
【釋文】《為之》于偽反!稄U一》廢,置也。
【五】【注】隨調(diào)而改。
【疏】堂中改調(diào)一弦,則室內(nèi)音無復(fù)應(yīng)動,當(dāng)為律不同故也。
【釋文】《改調(diào)》徒弔反。注皆同!稛o當(dāng)》丁浪反,合也。
【六】【注】無聲則無以相動,有聲則非同不應(yīng)。今改此一弦而二十五弦皆改,其以急緩為調(diào)也。
【疏】應(yīng)唯宮角而已密,二十五弦俱動,聲律同者悉應(yīng)動也。
【七】【注】魯遽以此夸其弟子,然亦以同應(yīng)同耳,未為(二)獨能其事也。
【疏】聲律之外,〔何〕曾更有異術(shù)!雖復(fù)應(yīng)動不同,總以五音為其君主而已。既無佗術(shù),何足以自夸!
【八】【注】五子各私所見而是其所是,然亦無異於魯遽之夸其弟子,未能相出也。
【疏】惠子之言,各私其是,務(wù)夸陵物,不異魯遽,故云若是。
【!(一)趙諫議本無復(fù)字。(二)為字世德堂本在獨能下,趙諫議本在亦以下。
惠子曰:「今夫儒墨楊秉,且方與我以辯,相拂(一)以辭,相鎮(zhèn)以聲,而未始吾非也,則奚若矣【一】?」
【一】【注】未始吾非者,各自是也;葑颖阌源藶橹。
【釋文】《相拂》扶弗反。
【!(一)世德堂本拂作排。
莊子曰:「齊人蹢子於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一】,其求鈃鍾也以束縛【二】,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三】!夫楚人寄而蹢閽者【四】,夜半於無人之時而與舟人鬥,未始離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五】。」
【一】【注】投之異國,使門者守之,出便與(手)〔子〕(一)不保其全。此齊人之不慈也,然亦自以為是,故為之。
【疏】閽,守門人也。齊之人棄蹢其子於宋,仍命以此,不亦我是?
【釋文】《蹢》呈亦反,投也。司馬云:齊人憎其子,蹢之於宋,使門者守之,令形不全,自以為是。
【二】【注】乃反以愛鍾器為是,束縛,恐其破傷。
【釋文】《鈃鍾》音刑,徐戶挺反。又字林云:鈃似小鍾而長頸。又云:似壺而大。《以束縛》郭云:恐其破傷也。案此言賤子貴鈃,自以為是也。
【三】【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遠(yuǎn)索,遺其氣類,而亦未始自非。人之自是,有斯謬矣。
【疏】鈃,小鍾也。唐,亡失也。求覓亡子,不出境域;束縛鈃鍾,恐其損壞;賤子貴器為不慈,遺其氣類,亦言我是!蛴衢性:有遺類矣,當(dāng)連下夫字為句。有遺類矣夫,與襄二十四年左傳有令德也夫、有令名也夫句法相似。類,謂種類也。詩裳裳者華序棄賢者之類,正義曰:類,謂種類。是也。求亡子而不出域,則其亡子不可得,必?zé)o遺類矣,故曰有遺類矣夫,反言以明之也。郭注失其讀,所說未得。
【釋文】《唐子》謂失亡子也!哆z類》遺,亡也,亡其種類故也。惠施畔道而好辯,猶齊人遠(yuǎn)子而愛鍾也!哆h(yuǎn)索》所百反。
【四】【注】俱寄止而不能自投於高地也。
【五】【注】岑,岸也。夜半獨上人船,未離岸已共人鬥。言齊楚二人所行若此,而未嘗自以為非,今五子自是,豈異斯哉!
【疏】楚郢之人,因子客寄,近於江濱之側(cè),投蹢守門之家。夜半無人之時,輒入他人舟上,而船未離岑,已共舟人鬥打,不懷恩德,更造怨辭,愚猥如斯,亦云我是;葑又,此之類也。岑,岸也!蛴衢性:案夫楚人寄而蹢閽者句,夫字當(dāng)屬上有遺類矣為句。蹢當(dāng)讀謫。揚雄方言:謫,怒也。張揖廣雅釋詁:謫,責(zé)也。楚人寄而謫閽者,謂寄居人家,而怒責(zé)其閽者也。與下文夜半於無人之時而與舟人鬥,均此楚人之事,皆喻其自以為是也。郭注曰,俱寄止而不能自投於高地,於義殊不可通。
【釋文】《而與舟人鬥》司馬云:夜上人船,人必擠己於水也。擠,排也。◎家世父曰:說文:蹢,住足也。易羸豕孚蹢躅,載記三年問蹢躅焉,釋〔文〕:蹢躅,不行也。閽者守門,蹢躅不良於行,故可以命閽。趼鍾,當(dāng)為趼踵,天道篇百舍重趼而不敢息。說文:踵,追也,一曰往來貌。束縛,謂行縢也。言命閽則足不必完,鈃踵急行則於足也又加之束縛。爾雅釋宮: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陳。毛詩陳風(fēng)傳:唐,堂途也。田子方篇猶求馬於唐肆也,司馬亦云:唐肆,廣庭也。唐子,猶周禮門子,謂給使令者。未始出域而有遺類,言其多也。閽者稱其材,走者極其量,堂途給事,人皆能之,各據(jù)為是而自足,豈必殊尤卓絕哉!其相非也,又各不察其情而以意求勝。寄而蹢閽,所司閽耳。說文:閽,常以昏閉門隸也。何由夜半於無人之境而與舟人鬥?意以為夜半無人之境,則竟無人矣;意以為與舟人鬥,則竟鬥矣,造怨者無窮而身固未離於岑也。齊人之於宋,楚人之寄,本非族類,不相習(xí)也,無因而造怨,則亦可夜半與舟人鬥矣。是者之是,莫得其所以是;非者之非,莫知其所以非。舊注失之太遠(yuǎn)。《未始離》力智反。注同!鹅夺菲呓鸱,徐在林反,又語審反,謂崖岸也!丢毶稀窌r掌反。
【!(一)子字依世德堂本改。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一)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斲之(二),【一】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弧径拷呈:『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蛔苑蜃又酪,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三】」
【一】【注】瞑目恣手。
【疏】郢,楚都也。漢書揚雄傳作〈犭夔〉,乃回反。郢人,謂泥畫之人也,堊者,白善士也。漫,汙也。莊生送親知之葬,過惠子之墓,緬懷疇昔,仍起斯譬。瞑目恣手,聽聲而斲,運斤之妙,遂成風(fēng)聲。若蠅翼者,言其神妙也。
【釋文】《從者》才用反!钝恕芬跃,楚都也。漢書音義作〈犭夔〉人。服虔云:〈犭夔〉人,古之善塗塈者,施廣領(lǐng)大袖以仰塗而領(lǐng)袖不污,有小飛泥誤著其鼻,因令匠石揮斤而斲之。〈犭夔〉,音鐃,韋昭乃回反!虮R文弨曰:〈犭夔〉人,舊訛作懮人。案漢書揚雄解嘲云:〈犭夔〉人亡則匠石輟斤,今據(jù)改正,下同。又音鐃,舊訛音混,別本音溫,亦訛,俱改正!秷住窞趼贩!堵繁疽嘧髀9煞,徐莫但反。李云:猶塗也!驊c藩案慢當(dāng)作(
)。說文:(),〈土屎〉地(說文,〈土屎〉,涂地也,涂與塗同。)以〈扌閔〉之,從巾,(
)聲,(()籀文婚字,今本()訛為夒。)讀若水溫{日難}。({日難}字注:安{日難}溫也。玉篇:奴旦切。)徐鉉依唐韻乃昆切,玉篇奴回奴昆二切,廣韻(切)〔乃〕(三)回乃案二切。廣雅曰:墀、塈、(),塗也。(今本亦訛作〈巾夔〉。)()字,曹憲音奴回〔切〕,鹽鐵論散不足篇富者堊()(今本訛作憂。)壁飾。案()人,古人善塗塈者也,施廣領(lǐng)大袖以仰塗而領(lǐng)袖不污,有小飛泥誤著鼻,因令匠石而斲,知石之善斲,故敢使斲之也。(見漢書揚雄傳服虔注。)
【二】【疏】去堊慢而鼻無傷損,郢人立傍,容貌不失。元君聞其神妙,嘗試召而為之。
【釋文】《為寡人》于偽反。
【三】【注】非夫不動之質(zhì),忘言之對,則雖至言妙斲而無所用之。
【疏】質(zhì),對也。匠石雖巧,必須不動之質(zhì);莊子雖賢,猶藉忘言之對。蓋知惠子之亡,莊子喪偶,故匠人輟成風(fēng)之妙響,莊子息濠上之微言。
【!(一)趙諫議本作漫。(二)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及李本之下有瞑目恣手四字。又云:一云四字是郭注。(三)乃字依廣韻改。
管仲有病,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謂)〔諱〕(一),云至於大病,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一】?」
【一】【疏】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齊相也,是鮑叔牙之友人;腹鹬,號曰仲父。桓公,即小白也,一匡天下,九合諸侯而為霸主者,管仲之力也。病病者,言是病極重也,大病者,至死也。既將屬纊,故臨問之,仲父死後,屬付國政,與誰為可也。
【釋文】《大病》謂死也!稅汉酢芬魹酢!秾賴芬魻T。
【校】(一)諱字依江南古藏本及李氏本改。
管仲曰:「公誰欲與?」
公曰:「鮑叔牙【一】!
【一】【疏】問:國政欲與誰?答曰:與鮑叔也。
【釋文】《欲與》如字。又音餘。
曰:「不可。其為人絜廉善士也,其於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也,將弗久矣!」【一】
【一】【疏】姓鮑,字叔牙,貞廉清絜善人也。而庸猥之人,不如己者,不比數(shù)之,一聞人之過,至死不忘。率性廉直,不堪宰輔,上以忠直鉤束於君,下以清明逆忤百姓,不能和混,故君必罪之。管仲賢人,通鑑於物,恐危社稷,慮害叔牙,故不舉之也。
【釋文】《且鉤》鉤,反也。亦作拘,音同。又音俱。
公曰:「然則孰可?」
對曰:「勿已,則隰朋可。其為人也,上忘而下畔【一】,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二】。以德分人謂之聖,以財分人謂之賢【三】。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於國有不聞也,其於家有不見也。勿已,則隰朋可【四】。」
【一】【注】高而不亢。
【疏】姓隰,名朋,齊賢人也。畔,猶望也;旄弑,一榮辱,故己為卿輔,能遺富貴之尊;下?lián)崂柙?須忘皁隸之賤。事不得止,用之可也。
【釋文】《上忘而下畔》言在上不自高,於下無背者也。
【二】【注】故無棄人。
【疏】不及己者,但懷哀悲,輔弼齊侯,期於淳樸,心之所愧,不逮軒轅也。
【三】【疏】聖人以道德拯物,賢人以財貨濟人也。
【四】【注】若皆聞見,則事鍾於己而群下無所措手足,故遺之可也。未能盡遺,故僅可也。
【疏】運智明察,臨於百姓,逆忤物情。叔牙治國則不問物之小瑕,治家則不見人之過。勿已則隰朋可,總結(jié)以前義。
【釋文】《下人》遐嫁反。《所措》七故反。《故僅》其靳反。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蟲改爪)(一),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一】搏捷矢【二】。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zhí)死【三】。
【一】【注】敏,疾也。給,續(xù)括也。
【疏】狙,獮猴也。山多獮猴,故謂之狙山也。恂,怖懼也。蓁,棘叢也。委蛇,從容也。攫〈搔,中"蟲改爪"〉,騰擲也。敏給,猶速也。吳王浮江,遨遊眺望,眾狙恂懼,走避深棘。獨一老狙,恃便敖王,王既怪怒,急速射之。
【釋文】《狙》七徐反!垛弧芬羲,徐音荀,又思俊反。司馬云:遽也。《深蓁》徐仕巾反,一音側(cè)巾反!段缝段7!渡摺佛N支反!毒稹肪憧`反,徐居碧反。三蒼云:搏也。郭又七(段)〔假〕(二)反。司馬本作攫!虮R文弨曰:攫不應(yīng)與上同,或是獶字之誤!丁瓷,中"蟲改爪"〉》本又作搔,素報反。徐本作〈搔,中"蟲改木"〉,七活反。司馬本作條!兑姟焚t遍反。《巧》如字,或苦孝反。崔本作攻!锻跎洹肥骋喾。下同。
【二】【注】捷,速也。矢往雖速而狙猶〔能〕搏(三)(之)。
【疏】搏,接也。捷,速也。矢,箭也。箭往雖速,狙皆接之,其敏捷也如此。
【釋文】《搏》音博!蛴衢性:郭於敏給下出注曰:敏,疾也;給,續(xù)括也。是以敏給屬王言,殆非也。敏給二字同義,後漢書酈炎傳言論給捷,李賢注曰:給,敏也。是其證也。故國語晉語曰,知羊舌職之聰敏肅給也,使佐之。荀子性惡篇曰,齊給便敏而無類。並以敏給對言。然則郭以給為續(xù)括,非古義矣。敏給當(dāng)以狙言,謂狙性敏給,能搏捷矢也。捷讀為接。爾雅釋詁:接,捷也。是捷與接聲近義通。莊十二年左氏經(jīng)文宋萬弒其君捷,僖三十二年鄭伯捷卒,文十六年晉人納捷菑於邾,公羊捷並作接。人間世篇必將乘人而鬥其捷,釋文曰:捷,本作接。此捷接通用見於本書者。搏捷矢,即搏接矢,謂以手搏而接其矢也。郭注曰:捷,速也。夫矢自無不速,又何必言捷乎!
【三】【疏】命,召也。相,助也,謂王之左右也。王既自射不中,乃召左右亂趨射之,於是狙抱樹而死。
【釋文】《相者》息亮反。司馬云:佐王獵者也!囤吷洹芬舸,急也!秷(zhí)死》司馬云:見執(zhí)而死也。
【!(一)世德堂本作抓。(二)假字依世德堂本改。(三)能搏依世德堂本改。
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一】!」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助(一)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二】。
【一】【疏】姓顏,字不疑,王之友也。殛,死也。予,我也。狙矜伐勁巧,恃賴方便,傲慢於王,遂遭死殛。嗟此狡獸,可以戒人,勿淫聲色,驕豪於世。
【釋文】《之狙也》之,猶是也。本或作是!镀浔恪锋久娣础!兑园健匪抉R本作悻,云:佷也。
【二】【注】稱其忘巧遺色而任夫素樸。
【疏】姓董。名梧,吳之賢人也。鋤,除去也。既奉王教,於是退歸,悔過自新,師於有道,除其美色,去其聲樂,重素樸,辭榮華,脩德三年,國人稱其賢善。
【釋文】《董梧》有道者也。師其德以鋤色!兑灾肥烤臃。本亦作鋤!度贰菲饏畏础
【!(一)趙諫議本作鋤。
南伯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一】。顏成子入見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二】?」
【一】【疏】猶是齊物中南郭子綦也。其隱幾等義,並具解內(nèi)篇!驊c藩案南伯子綦,齊物論作南郭子綦。伯郭古聲相近,故字亦通用。唐韻正:伯,古讀若博。周禮司幾筵其柏席用萑,亦借柏為槨。(鄭注以柏為槨字磨滅之餘,非也。說見經(jīng)義述聞。)
【釋文】《隱》於靳反!秶u》音虛。
【二】【疏】顏成,子綦門人也。尤,甚也。每仰歎先生志物之甚,必固形同槁骸,心若死灰。慕德殷勤,有此嗟詠也。
【釋文】《入見》賢遍反!斗蛭镏纫病芬舴。一本作夫子,則如字。◎盧文弨曰:今書夫下有子字。
曰:「吾嘗居山穴之中(一)矣。當(dāng)是時也,田禾一睹我,而齊國之眾三賀之【一】。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賣之,彼故鬻之!径咳粑叶挥兄,彼惡得而知之?若我而不賣之,彼惡得而鬻之【三】?嗟乎!我悲人之自喪者【四】,吾又悲夫悲人者【五】,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後而日遠(yuǎn)矣【六】!
【一】【注】以得見子綦為榮。
【疏】山穴,齊南山也。田禾,齊王姓名。子綦隱居山穴,德音遐振,齊王暫睹,以見為榮,所以一國之人三度慶賀也。
【釋文】《山穴之中》司馬本同。李云:齊南山穴也。一本作之口!短锖獭俘R君也。尊德,故國人慶之!虮R文弨曰:即齊太公和。
【二】【疏】我聲名在先,故使物知我;我便是賣於名聲,故田禾見而販之。
【釋文】《鬻之》羊六反。
【三】【疏】若我韜光晦跡,不有聲名,彼之世人何得知我?我若名價不貴,彼何得見而販之?只為不能滅跡匿端,故為物之所賣鬻也。
【釋文】《彼惡》音烏。下同。
【四】【疏】喪,猶亡失也。子綦悲歎世人,捨己慕佗,喪失其道。
【釋文】《自喪》息浪反。
【五】【疏】夫道無得喪而物有悲樂,故悲人之自喪者亦可悲也。
【六】【注】子綦知夫為之不足以救彼而適足以傷我,故以不悲悲之,則其悲稍去,而泊然無心,枯槁其形,所以為日遠(yuǎn)矣。
【疏】夫玄道沖虛,無喪無樂,是以悲人自喪及悲者,雖復(fù)前後悲深淺稱異,咸未偕道,故亦可悲。悲而又悲,遣之又遣,教既彰矣,玄玄之理斯著,與眾妙相符,故日加深遠(yuǎn)矣。
【釋文】《而泊》步各反。
【!(一)趙諫議本中作口。
仲尼之楚,楚王觴之,孫叔敖執(zhí)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於此言已【一】。」
【一】【注】古之言者,必於會同。
【疏】觴,酒器之總名,謂以酒燕之也。爵亦酒器,受一升。(大)〔古〕人欲飲,必(先)祭其〔先〕,宜僚瀝酒祭,故祝聖人,願與孔子於此言論也。
【釋文】《觴之》音商。李云:酒器之總名也!秾O叔敖執(zhí)爵》案左傳孫叔敖是楚莊王相,孔子未生。哀公十六年,仲尼卒後,白公為亂。宜僚未嘗仕楚。又宣十二年傳,楚有熊相宜僚,則與叔敖同時,去孔子甚遠(yuǎn)。蓋寄言也。
曰:「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一】,於此乎言之【二】。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三】。丘願有喙三尺【四】!
【一】【注】聖人無言,其所言者,百姓之言耳,故曰不言之言。茍以言為不言,則雖言出於口,故為未之嘗言。
【二】【注】今將於此言於無言。
【疏】夫理而教不言矣,教而理未之嘗言也。是以聖人妙體斯趣,故終日言而未嘗言也?鬃討(yīng)宜僚之請,故於此亦言於無言矣。
【三】【注】此二子息訟以默,澹泊自若,而兵難自解。
【疏】姓熊,字宜僚,楚之賢人,亦是勇士沈(沒)〔默〕者也。居於市南,因號曰市南子焉。楚白公勝欲因作亂,將殺令尹子西。司馬子綦言熊宜勇士也,若得,敵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戲,不與使者言。使因以劍乘之,宜僚曾不驚懼,既不從命,亦不言佗。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兩家難解。姓孫,字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賢德者也。郢,楚都也。投,息也。叔敖蘊藉實知,高枕而逍遙,會理忘言,執(zhí)羽扇而自得,遂使敵國不侵,折衝千里之外,楚人無事,脩文德,息其武略。彰二子有此功能,故可與仲尼晤言,贊揚玄道也。
【釋文】《兩家之難》乃旦反。注同!督狻芬粜,注同。司馬云,宜僚,楚之勇士也,善弄丸。楚白公勝將作亂,殺令尹子西。子期石乞曰:「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當(dāng)五百人!鼓送嬷,不許也。承之以劍,不動,弄丸如故,曰:「吾亦不泄子。」白公遂殺子西。子期歎息,兩家(而)〔難〕已,宜僚不預(yù)其患!驊c藩案太平御覽二百七十九引司馬云:宜僚善弄丸,白公脅之,弄丸如故。視釋文較略(一)!陡蕦嫳稹啡缱,又音翮。司馬本作{羽堯},云:讀曰翮。或作翅,雩舞者之所執(zhí)。崔本作翼!钝送侗匪抉R云:言叔敖願安寢恬臥,以養(yǎng)德於廟堂之上,折衝於千里之外,敵國不敢犯,郢人投兵,無所攻伐也。郢,楚都也!驊c藩案太平御覽二百七十九引司馬云:孫叔敖秉羽之舞,郢人無所攻,故投兵。視釋文較略。◎藩又案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淮南主術(shù)篇所謂昔孫叔敖恬臥而郢人無所害其鋒同意。投兵,謂無所用也。高注曰:但恬臥養(yǎng)德,折衝千里之外,敵國不敢犯。即司馬注所本。(王念孫曰:害其鋒三字,義不相屬。害當(dāng)為用之誤,謂無所用其鋒也。隸書害作(
),其上半與用相似。案淮南多本莊子,此云投兵,亦謂無所用之也。)王氏正害字義頗精。
【四】【注】茍所言非己,則雖終身言,故為未嘗言耳。是以有喙三尺,未足稱長,凡人閉口,未是不言。
【疏】喙,口也。茍其言當(dāng),即此無言。假余喙長三尺,與閉口何異,故願有之也。
【釋文】《喙》許穢反,又丁豆反,或昌銳反!度摺啡,言長也。司馬云:喙,息也。宜僚弄丸而弭難,叔敖除備以折衝,丘亦願有,歎息其三尺。三尺,匕首劍。
【校】(一)慶藩案下三十四字原誤入疏文下。
彼之謂不道之道【一】,此之謂不言之辯【二】,故德總乎道之所一【三】。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四】。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五】;知之所不能知者,辯不能舉也【六】;名若儒墨而兇矣【七】。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八】;聖人并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九】。是故生無爵【一○】,死無諡【一一】,實不聚【一二】,名不立【一三】,此之謂大人【一四】。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一五】,而況為大乎【六】!夫為大不足以為大,而況為德乎【一七】!夫大備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一八】。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易己也【一九】。反己而不窮【二○】,循古而不摩【二一】,大人之誠【二二】。
【一】【注】彼,謂二子。
【疏】彼,謂所詮之理。不道而道,言非道非不道也。
【二】【注】此,謂仲尼。
【疏】此,謂能詮之教。不言而言,非言非不言也。子玄乃云此謂仲尼,斯注粗淺,失之遠(yuǎn)矣。夫不道不言,斯乃探微索隱,窮理盡性,豈二子之所能耶!若以甘寢弄丸而稱息訟以默者,此則默語懸隔,丘何得有喙三尺乎?故不可也。又此一章,盛談玄極,觀其文勢,不關(guān)孫熊明矣。
【釋文】《彼之謂此之謂》郭云:彼,謂二子;此,謂仲尼也。司馬云:彼,謂甘寢;此,謂弄丸。
【三】【注】道之所容者雖無方,然總其大歸,莫過於自得,故一也。
【釋文】《總》音摠。
【四】【注】言止其分,非至如何!
【疏】夫至道之境,重玄之域,聖心所不能知,神口所不能辯,若以言知索真,失之遠(yuǎn)矣。故德之所總,言之所默息者,在於至妙之一道也。
【五】【注】各自得耳,非相同也,而道一也。
【疏】夫一道虛玄,曾無涯量,而德有上下,(誰)不能周備也。本有作同字者,言德有優(yōu)劣,未能同道也。此解前道之所一也。
【釋文】《不能同》一本作相同。
【六】【注】非其分,故不能舉。
【疏】夫知者玄道,所謂妙絕名言,故非辯說所能勝舉也。此解前知之所不知也。
【七】【注】夫儒墨欲同所不能同,舉所不能舉,故兇(一)。
【疏】夫執(zhí)是競非,而名同儒墨者,兇禍斯及矣!蚣沂栏冈:儒墨之所以兇,以有儒墨之名也。懸儒墨之名以召爭,德不能同者,強道以一之;辯不能舉者,強知以通之,各是其是,而道與知之所及亦小矣。生無爵,死無諡,實且不以自居,名何有哉!
【八】【注】明受之無所辭,所以成大。
【疏】百川競注,東流不息,而巨海容納,曾不辭憚。此據(jù)東海為言,亦弘博之至也已。
【九】【注】汎然都任。
【疏】前舉海為(諭)〔喻〕,此下合譬也。聖人德合二儀,故并包天地;仁覃無外,故澤及天下;成而不處,故不知誰為;推功於人,故莫識其氏族矣。
【一○】【注】有而無之。
【一一】【注】諡所以名功,功不在己,故雖諡而非己有。
【疏】夫人處世,生有名位,死定諡號,所以表其實也。聖人生既以功推物,故死亦無可諡也。
【一二】【注】令萬物各知足。
【疏】縱有財?shù)?悉分散於人也。
【一三】【注】功非己為,故名歸於物。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