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釋卷九下

雜篇讓王第二十八【一】

【一】【釋文】以事名篇。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埂疽弧糠蛱煜轮林匾,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二】!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託天下也【三】。

【一】【疏】堯許事跡,具載內(nèi)篇。姓子,名州,字支父,懷道之人,隱者也。堯知其賢,讓以帝位。以我為帝,亦當(dāng)能以為事,故言猶之可也。幽,深也。憂,勞也。言我滯竟幽深,固心憂勞,且欲脩身,庶令合道,未有閒暇緝理萬機(jī)也。

【釋文】《子州支父》音甫。李云:支父,字也,即支伯也!队膽n之病》王云:謂其病深固也。

【二】【疏】夫位登九五,威跨萬乘,人倫尊重,莫甚於此,尚不以斯榮貴損害生涯,況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

【三】【疏】夫忘天下者,無以天下為也,唯此之人,可以委託於天下也。

舜讓天下於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一】!构侍煜麓笃饕,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二】。

【一】【疏】舜之事跡,具在內(nèi)篇。支伯,猶支父也!蛴衢性:漢書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無支伯,則支父支伯是一人也。

【二】【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貴易奪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故異於流俗之行也。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一】!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径

【一】【疏】姓善,名卷,隱者也。處於六合,順於四時,自得天地之間,逍遙塵垢之外,道在其中,故不用天下。

【釋文】《善卷》卷勉反,居阮反,又音眷。李云,姓善,名卷!蛴衢性:呂覽下賢篇作善綣!兑缕ぁ缝都确础O峦。

【二】【疏】古人淳樸。喚帝為子。恨舜不識野情,所以悲歎。

【釋文】《其處》昌慮反。

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nóng),石戶之農(nóng)曰:「捲捲乎后之為人,葆力之士也【一】!」以舜之德為未至也,於是夫負(fù)妻戴,攜子以入於海,終身不反也【二】。

【一】【疏】戶字亦有作后者,隨字讀之。石戶,地名也。農(nóng),人也,今江南喚人作農(nóng)。此則舜之友人也。葆,牢固也。言舜心志堅固,〔筋〕力勤苦,腰背捲捲,不得歸休,以此勤勞,翻來見讓,故不受也。

【釋文】《石戶》本亦作后!吨r(nóng)》李云:石戶,地名。農(nóng),農(nóng)人也!稈話浴芬魴(quán),郭音眷,用力貌!遁崃Α芬舯,字亦作保。

【二】【疏】古人荷物,多用頭戴,如今高麗猶有此風(fēng)。以舜德化,未為至極。故攜妻子,不踐其土,入於大海州島之中,往而不返也。

【釋文】《以入於海》司馬云:凡言入者,皆居其海島之上與其曲隈中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一】;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二】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yǎng)害所養(yǎng)。」因杖筴而去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救糠虼笸鮼嵏,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四】

【一】【疏】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邠,地名。狄人。獫狁也。國鄰戎虜,故為狄人攻伐。

【釋文】《大王》音太。下同。《亶》丁但反。《父》音甫。下同!哆摗饭P貧反,徐甫巾反。

【二】【疏】事,奉也。勉,勵也。奚,何。狄人貪殘,意在土地,我不忍傷殺,汝勉力居之。

【三】【疏】用養(yǎng),土地也。所養(yǎng),百姓也。本用地以養(yǎng)人,今殺人以存地,故不可也。因拄杖而去,民相連續(xù),遂有國於岐陽。

【釋文】《不以所用養(yǎng)害所養(yǎng)》地,所以養(yǎng)人也。今爭以殺人,是以地害人也。人為地養(yǎng),故不以地故害人也!兑蛘取分绷练础!豆k》初革反!断噙B》力展反。司馬云:連,讀曰輦!夺健菲湟朔,或祁支反。

【四】【疏】夫亂世澆偽,人心浮淺,徇於軒冕以喪其身,逐於財利以殞其命,不知輕重,深成迷惑也。

【釋文】《不以養(yǎng)傷身不以利累形》王云:富貴有養(yǎng),而不以(味)〔昧〕(一)養(yǎng)傷身,貧賤無利,而不以求利累形也。

【!(一)昧字依釋文原本改。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一)輿【一】。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dú)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為君也【二】。

【一】【疏】搜,王子名也。丹穴,南山洞也。玉輿,君之車輦也。亦有作王字者,隨字讀之,所謂玉輅也。越國之人,頻殺君主,王子怖懼,逃之洞穴,呼召不出,以艾薰之。既請為君,故乘以玉輅。

【釋文】《弒其》音試!锻踝铀选匪馗岱,又悉遘反,又邀遘(二)反。李云:王子名;茨献幼黥琛!蛴衢性:釋文云:搜,淮南子作翳。然翳之前無三世弒君之事。史記越世家索隱以搜為翳之子無顓。據(jù)竹書紀(jì)年,翳為其子所弒,越人殺其子,立無余,又見弒而立無顓。是無顓以前三君皆不善終,則王子搜是無顓之異名無疑矣;茨献由w傳聞之誤,當(dāng)據(jù)索隱訂正。《丹穴》爾雅云:南戴日為丹穴!兑园肺迳w反!锻踺洝芬槐咀饔褫。

【二】【疏】援,引也。綏,車上繩也。辭不獲免,長歎登車,非惡為君,恐為禍患。以其重生輕位,故可屈而為君也。

【釋文】《援》音爰。《而呼》火故反。本或作歎。《以舍》音捨。《非惡》烏路反。下及下章真惡同。

【!(一)趙諫議本王作玉。(一)邀遘疑悉邀之誤。

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一】。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一)攫之乎【二】?」

【一】【疏】僖侯,韓國之君也。華子,魏之賢人也。韓魏相鄰,爭侵境土,干戈既動,勝負(fù)未知,怵惕居懷,故有憂色。

【釋文】《子華子》司馬云:魏人也!蛴衢性:呂覽貴生篇引子華子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又誣徒篇引子華子曰: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樂其所以亡。高注並云:子華子,古體道人。知度、審為兩篇注同。《昭僖侯》司馬云:韓侯!蛴衢性:韓有昭侯,有僖王,無昭僖侯。

【二】【疏】銘,書記也。攫,捉取也。廢,斬去之也。假且書一銘記投之於前,左手取銘則斬去右手,右手取銘則斬去左手,然取銘者必得天下,君取之不?(以)取〔以〕譬(諭)〔喻〕,借問韓侯也。

【釋文】《攫》俱碧俱縛二反,又史虢反。李云:取也!虮R文弨曰:舊作俱碧反,俱縛反,或又史虢反。訛。今皆從宋本改正!稄U》李云:棄也。司馬云:病也。一云:攫者,援書銘;廢者,斬右手。

【!(一)高山寺本君下無能字。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一】!

【一】【疏】答云:不能斬兩臂而取六合也。

子華子曰:「甚善【一】!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韓之輕於天下亦遠(yuǎn)矣【二】,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yuǎn)。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三】!」

【一】【疏】歎君之言,甚當(dāng)於理。

【二】【疏】自,從也。於此言而觀察之,則一身重於兩臂,兩臂重於天下,天下又重於韓,韓之與天下,輕重(之)〔亦〕(一)遠(yuǎn)矣。

【三】【疏】所爭者疆畔之間,故於韓輕重遠(yuǎn)矣,而必固憂愁,傷形損性,恐其不得,豈不惑哉!

【釋文】《其輕於韓又遠(yuǎn)》絕句。

【校】(一)亦字依正文改。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子華子可謂知輕重矣【一】。

【一】【疏】頓悟其言,歎之奇妙也。

魯君聞顏闔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一】。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二】。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與?」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使者致幣,顏闔對曰:「恐聽者(一)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還,反審之,復(fù)來求之,則不得已!救抗嗜纛侁H者,真惡富貴也。

【一】【疏】魯侯,魯哀公,或云,魯定公也。姓顏,名闔,魯人,隱者也。幣,帛也。聞顏闔得清廉之道,欲召之為相,故遣使人賷持幣帛,先通其意。

【釋文】《魯君》一本作魯侯。李云:哀公也。

【二】【疏】苴布,子麻布也。飯,飼也。居疏陋之閭巷,著粗惡之布衣,身自飯牛,足明貧儉。

【釋文】《苴》音麤。徐七餘反。李云:有子麻也。本或作麤,非也。《飯!贩矸。

【三】【疏】遺,與也。不欲(授)〔受〕幣,致此矯詞以欺使者!蛴衢性:上者字衍文?致犞嚩z使者罪,恐其以誤聽得罪也。聽即使者聽之,非聽者一人,使者一人也。呂氏春秋貴生篇正作恐聽繆而遺使者罪。

【釋文】《之使》所吏反。下及下章同!都遗c》音餘!抖z》唯季反。下皆同!稄(fù)來》音服,或音扶又反。下章皆同。

【!(一)闕誤引張君房本者作囗。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也【一】。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凡聖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二】。今且(一)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三】

【一】【疏】緒,殘也。土,糞也。苴,草也。夫用真道以持身者,必以國家為殘餘之事,將天下同於草土者也。

【釋文】《緒餘》並如字。徐上音奢,下以嗟反。司馬李云:緒者,殘也,謂殘餘也。◎慶藩案文選司馬子長報任少卿書注引司馬云:緒,餘也。視釋文較略!锻痢冯费欧,又片賈行賈二反,又音如字!盾凇穫(cè)雅反,又知雅反。司馬云:土苴,如糞草也。李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一云:土苴,無心之貌。

【二】【疏】殉,逐也。察世人之所適往,觀黎庶之所云為,然後動作而應(yīng)之也。

【釋文】《必察其所以之》王云,聖人真以持身,餘以為國,故其動作必察之焉。所以之者,謂德所加之方也。所為者,謂所以待物也。動作如此,不必察也。

【三】【疏】隨國近濮水,濮水出寶珠,即是靈蛇所銜以報恩,隨侯所得者,故謂之隨侯之珠也。夫雀高千仞,以珠彈之,所求者輕,所用者重,傷生殉物,其義亦然也。

【釋文】《所要》一遙反。◎俞樾曰:隨侯下當(dāng)有珠字。若無珠字,文義不足。呂氏春秋貴生篇作夫生豈特隨侯珠之重也哉,當(dāng)據(jù)補(bǔ)。

【!(一)高山寺本今下無且字。

列子窮,容貌有飢色?陀醒灾多嵶雨栒咴:「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一】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二】。

【一】【疏】子陽,鄭相也。禦寇,鄭人也,有道而窮。子陽不好賢士,遠(yuǎn)游之客譏刺子陽。

【釋文】《子陽》鄭相!恫缓谩泛魣蠓。

【二】【疏】命召主倉之官,令與之粟。禦寇清高,辭謝不受也。

【釋文】《即令》力呈反。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邪(一)!【一】」

【一】【疏】與粟不受,天命貧窮,嗟惋拊心,責(zé)夫罪過。故知禦寇之妻,不及老萊之婦遠(yuǎn)矣。

【釋文】《拊心》徐音撫。《得佚》音逸!稑贰芬袈濉!毒^》古臥反。本亦作遇。

【!(一)高山寺本豈不命邪作豈非命也哉。

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蛊渥,民果作難而殺子陽。【一】

【一】【疏】子陽嚴(yán)酷,人多怒之。左右有誤折子陽弓者,恐必得罪,因國人逐猘狗,遂殺子陽也。

【釋文】《作難》乃旦反。下章同!稓⒆雨枴纷雨枃(yán)酷,罪者無赦。舍人折弓,畏子陽怒責(zé),因國人逐猘狗而殺子陽!蛴衢性:子陽事見呂覽適威篇、淮南氾論訓(xùn)。至史記鄭世家則云,繻公二十五年,鄭公殺其相子陽。二十七年,子陽之黨共弒繻公駘,又與諸書不同。

楚昭王失國,屠羊說走而從於昭王【一】。昭王反國,將賞從者,及屠羊說。屠羊說曰:「大王失國,說失屠羊;大王反國,說亦反屠羊。臣之爵祿已復(fù)矣,又何賞之有!」

【一】【疏】昭王,名軫,平王之子也。伍奢伍尚遭平王誅戮,子胥奔吳而耕於野,後至吳王闔閭之世,請兵伐楚,遂破楚入郢以雪父之讎。其時昭王窘急,棄走奔隨,又奔於鄭。有屠羊賤人名說,從王奔走。奔走之由,置在下文。

【釋文】《楚昭王》名軫,平王子!锻姥蛘f》音悅,或如字。

王曰:「強(qiáng)之!」

屠羊說曰:「大王失國,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誅;大王反國,非臣之功,故不敢當(dāng)其賞!

王曰:「見之!」

屠羊說曰:「楚國之法,必有重賞大功而後得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國而勇不足以死寇。吳軍入郢,說畏難而避寇,非故隨大王也。今大王欲廢法毀約而見說,此非臣之所以聞於天下也!

王謂司馬子綦曰:「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子綦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一】!

【一】【疏】三旌,三公也。亦有作珪字者,謂三卿皆執(zhí)珪,故謂三卿為珪也!蛴衢性:子綦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句,此昭王自與司馬子綦言,當(dāng)稱子,不當(dāng)稱子綦。綦字衍文。

【釋文】《從者》才用反!稄(qiáng)之》其丈反!兑娭焚t遍反,下同!吨芬糁恰!度脎芬跃!稓Ъs》如字。徐於妙反。《而見》如字,亦賢遍反!稙槲摇酚趥畏!度骸啡灰。司馬本作三珪,云:謂諸侯之三卿皆執(zhí)珪也。◎慶藩案白帖、御覽二百二十八,並引司馬本三旌作三珪,云:諸侯三卿,皆執(zhí)三珪。與釋文小異。

屠羊說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貴於屠羊之肆也;萬鍾之祿,吾知其富於屠羊之利也;然豈可以貪爵祿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一】!說不敢當(dāng),願復(fù)反吾屠羊之肆!顾觳皇芤。

【一】【釋文】《妄施》如字,又始豉反。

原憲居魯,環(huán)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溼,匡坐而弦(一)【一】。

【一】【疏】原憲,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憲也。周環(huán)各一堵,謂之環(huán)堵,猶方丈之室也。以草蓋屋,謂之茨也。褐,粗衣也。匡,正也。原憲家貧,室唯環(huán)堵,仍以草覆舍,桑條為樞,蓬作門扉,破甕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溼而弦歌自娛,知命安貧,所以然也。

【釋文】《茨》徐疾私反。李云:蓋屋也!驊c藩案生草,新序節(jié)士篇作生蒿,蒿亦草也。生者,謂新生未乾之草,即牽蘿補(bǔ)屋之意也!杜顟簟房椗顬閼!渡R詾闃小烦咧旆础K抉R云:屈桑條為戶樞也!懂Y牖》音酉。司馬云:破甕為牖!抖摇匪抉R云:夫妻各一室!逗帧废赂鸱,郭音葛,字或作(褐)〔褐〕!稙槿废ご础K抉R云:以褐衣塞牖也。《匡坐而弦》司馬云:匡,正也。案弦謂弦歌。

【校】(一)闕誤引張君房本弦下有歌字。(二)褐字依釋文原本及世德堂本改。

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一】。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yīng)門【二】。

【一】【疏】子貢,孔子弟子,名賜,能言語,好榮華。其軒蓋是白素,(裹)〔裏〕為紺色,車馬高大,故巷道不容也。

【釋文】《中紺》古暗反。李云:紺為中衣,加素為表。

【二】【疏】縰,躡也。以華皮為冠,用藜藿為杖,貧無僕使,故自應(yīng)門也。

【釋文】《華冠》胡化反。以華木皮為冠。◎慶藩案華,(樗)〔〈木虖〉〕(一)也。說文:(樗)〔〈木虖〉〕木也,以其皮裹松脂,讀若華。或作檴。玉篇:檴(樗)〔〈木虖〉〕,並胡霸胡郭二切。字通作華。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張揖曰:華皮可以為索!犊u履》所倚反,或所買反。本或作〈縰,去"彳"〉。并下曳縰同。三蒼解詁作躧,云:躡也。聲類或作屣。韋昭蘇寄反。通俗文云:履不著跟曰屣。司馬本作踐。李云:縰履,謂履無跟也。王云:體之能躡舉而曳之也。履,或作屨!墩绒肌芬赞紴檎纫病K抉R本作扶杖也。《應(yīng)門》自對門也。

【!(一)〈木虖〉字依段氏說文改。

子貢曰:「嘻!先生何病?」

原憲應(yīng)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xué)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一】。

【一】【疏】嘻,笑聲也。逡巡,卻退貌也。以儉繫奢,故懷慚愧之色。

【釋文】《嘻》許其反!跺已病菲哐础

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xué)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一】!

【一】【疏】慝,姦惡也。飾,莊嚴(yán)也。夫趨世候時,希望富貴,周旋親比,以結(jié)朋黨,自求名譽(yù),學(xué)以為人,多覓束脩,教以為己,託仁義以為姦慝,飾車馬以衒矜夸,君子恥之,不忍為之也。

【釋文】《希世而行》司馬云:希,望也。所行常顧世譽(yù)而動,故曰希世而行!侗戎堋放痉础!稙槿恕酚趥畏础O聻榧和!督桃詾榧骸穼W(xué)當(dāng)為己,教當(dāng)為人,今反不然也!度柿x之慝》吐得反,惡也。司馬云:謂依託仁義為姦惡。

曾子居衛(wèi),縕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一】。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二】。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三】。故養(yǎng)志者忘形,養(yǎng)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四】。

【一】【疏】以麻縕袍絮,復(fù)無表裏也。腫噲,猶剝錯也。每自力作,故生胼胝。

【釋文】《縕袍》紆紛反。司馬云:謂麻縕為絮,論語云衣敝縕袍是也。《種》本亦作腫,章勇反!虮R文弨曰:今書作腫!秶垺饭磐夥,徐古活反。司馬云:種噲,剝錯也。王云:盈虛不常之貌!驊c藩案釋文引司馬云,種噲,剝錯也。王云,盈虛不常之貌。據(jù)說文:噲,咽也;一曰嚵,噲也。疑字當(dāng)為癐,病甚也。通作殨,腫決曰殨。說文:瘣,病也,一曰腫旁出。噲殨瘣,並一聲之轉(zhuǎn)。《胼》薄田反。《胝》竹尼反。

【二】【疏】守分清虛,家業(yè)窮窶,三日不營熟食,十年不製新衣,繩爛正冠而纓斷,袖破捉衿而肘見,履敗納之而(根)〔跟〕後決也。

【釋文】《肘》竹久反!兑姟焚t遍反。

【三】【疏】〔響〕歌商頌(響),韻葉宮商,察其詞理,雅符天地,聲氣清虛,又諧金石,風(fēng)調(diào)高素,超絕人倫,故不與天子為臣,不與諸侯為友也。

【四】【疏】夫君子賢人,不以形挫志;攝衛(wèi)之士,不以利傷生;得道之人,(志)〔忘〕心知之術(shù)也。

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顏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郭內(nèi)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xué)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

孔子愀然變?nèi)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一)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nèi)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埂疽弧

【一】【疏】飦,麋也。怍,羞也。夫自得之士,不以得喪駭心;內(nèi)修之人,豈復(fù)羞慚無位!孔子誦之,其來已久,今勸回仕,豈非失言!因回反照,故言丘得之矣。

【釋文】《飦》之然反。字或作饘。廣雅云:糜也。一云:紀(jì)言反。家語云:厚粥。一音干,謂干〈食弁〉!虮R文弨曰:〈食弁〉,舊訛餅,今改正。《粥》之六反,又音育!蹲詷贰芬袈。《愀》七小反,徐在九反,又七了子了二反,又資酉反。李音秋,又七遙反。一本作欣!虮R文弨曰:舊作七了反,子了反,今改正。下七遙反,舊脫七字,亦補(bǔ)正!缎行蕖废旅戏!恫烩簟吩诼宸。爾雅云:慚也。又音昨。

【校】(一)闕誤引江南李氏本利作羨。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柰何【一】?」

【一】【疏】瞻子,魏之賢人也。魏公子名牟,封中山,故曰中山公子牟也。公子有嘉遁之情而無高蹈之德,故身在江海上而隱遁,心思魏闕下之榮華,既見賢人,借問其術(shù)也。

【釋文】《公子牟》司馬云:魏之公子,封中山,名牟!墩白印焚t人也;茨献髡!段宏I》淮南作騩。司馬本同,云:騩,讀曰魏。象魏觀闕,人君門也,言心存榮貴。許慎云:天子兩觀也!虮R文弨曰:案今淮南亦作魏。

瞻子曰:「重生。重生則利輕【一】!

【一】【疏】重於生道,則輕於榮利,榮利既輕,則不思魏闕。

【釋文】《重生》李云:重存生之道者,則名利輕,輕則易絕矣。此人身居江海,心貪榮利,故以此戒之。

中山公子牟曰:「雖知之,未能自(一)勝也【一】!

【一】【疏】雖知重於生道,未能勝於情欲。

【釋文】《能勝》音升。下同。

【!(一)世德堂本無自字。

瞻子曰:「不能自勝則從,神無惡乎【一】?不能自勝而強(qiáng)不從者,此之謂重傷。重傷(一)之人,無壽類矣!径俊

【一】【疏】若不勝於情欲,則宜從順心神,亦不勞妄生嫌惡也。

【釋文】《不能自勝則從》絕句。一讀至神字絕句。◎俞樾曰:釋文曰,不能自勝則從絕句,此讀是也。又曰:一讀至神字絕句,則失之。呂氏春秋審為篇亦載此事,作不能自勝則縱之,神無惡乎?文子下德篇、淮南子道應(yīng)篇并疊從之二字,作從之從之,則從神之不當(dāng)連讀明矣。又案從,呂氏春秋作縱,則當(dāng)讀子用反,而釋文無音,亦失之!稛o惡》如字。又烏路反!逗酢方^句。一讀連下不能自勝為句。

【二】【疏】情既不勝,強(qiáng)生抑挫,情欲已損,抑又乖心,故名重傷也。如此之人,自然夭折,故不得與壽考者為儕類也。

【釋文】《重傷》直用反。下同!蛴衢性:重傷,猶再傷也。不能自勝,則已傷矣;又強(qiáng)制之而不使縱,是再傷也。故曰此之謂重傷。呂氏春秋審為篇高誘注曰:重讀復(fù)重之重。是也。釋文音直用反,非是。

【!(一)趙諫議本無此重傷二字。

魏牟,萬乘之公子也,其隱巖穴也,難為於布衣之士;雖未至乎道,可謂有其意矣【一】。

【一】【疏】夫大國王孫,生而榮貴,遂能巖棲谷隱,身履艱辛,雖未階乎玄道,而有清高之志,足以激貪勵俗也。

【釋文】《萬乘》繩證反。

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色甚憊,而弦歌於室【一】。顏回?fù)?一)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wèi),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弦歌鼓琴,未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二】」

【一】【疏】陳蔡之事,外篇已解。既遭飢餒,營無火食,藜菜之羹,不加米糝,顏色衰憊而歌樂自娛,達(dá)道聖人,不以為事也。

【釋文】《不火食》元嘉本無火字!恫患R》素感反。《甚憊》皮拜反。

【二】【疏】仕於魯而被放,游於衛(wèi)而削跡,講於宋樹下而司馬桓魋欲殺夫子,憎其坐處,遂伐其樹。故欲殺夫子,當(dāng)無罪咎,凌藉之者,應(yīng)無禁忌。由賜未達(dá),故發(fā)斯言。

【釋文】《伐樹於宋》孔子之宋,與弟子習(xí)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伐其樹,孔子遂行。《藉》藉,毀也。又云:凌藉也。一云:鑿也。或云:係也。

【!(一)趙諫議本擇作釋。

顏回?zé)o以應(yīng),入告孔子?鬃油魄汆叭欢鴼U曰:「由與賜,細(xì)人也。召而來,吾語之!

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一】

【一】【疏】喟然,嗟歎貌。由與賜,細(xì)碎之人也。命召將來,告之善道。如斯困苦,豈不窮乎!

【釋文】《喟》去愧反,又苦怪反!墩Z之》魚據(jù)反。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nèi)省而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一)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二)。陳蔡之隘,於丘其幸乎!」【一】

【一】【疏】夫歲寒別木,處窮知士,因難顯德,可謂幸矣!驊c藩案何窮之為,為,猶謂也。古謂為二字義通。呂氏春秋慎人篇作何窮之謂。呂氏春秋精諭篇胡為不可,淮南原道、道應(yīng)篇作胡謂不可。漢書高帝紀(jì)酈食其為里監(jiān)門,史記為作謂,皆其證。(案左傳一之謂甚,韓詩外傳王欲用何謂辭之,新序雜事篇何謂至於此也,謂字並與為同義。)

【釋文】《臨難》乃旦反!蛴衢性:天乃大字之誤。國語魯語大寒降,韋昭注曰:謂季冬建丑之月,大寒之後也。若作天寒既至,失其義矣。呂氏春秋慎人篇亦載此事,正作大寒!吨芬舳,又於懈反。

【!(一)趙諫議本雪作露。(二)闕誤引江南古藏本茂也下有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會稽十六字。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執(zhí)干而舞【一】。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一】【疏】削然,取琴聲也。扢然,奮勇貌也。既師資領(lǐng)悟,彼此歡娛也。

【釋文】《削然》如字。李云:反琴聲。亦作梢,音消!虮R文弨曰:宋本梢作俏!稈M》許訖反,又巨乙反,魚乙反。李云:奮舞貌。司馬云:喜貌。《執(zhí)干》干,楯也。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一)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fēng)雨之序矣!疽弧抗试S由娛(二)於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三)【二】。

【一】【疏】夫陰陽天地有四序寒溫,人處其中,何能無窮通否泰耶!故得道之人,處窮通而常樂,譬之風(fēng)雨,何足介懷乎!

【釋文】《亦樂》音洛,下同!蛴衢性:德當(dāng)作得。呂覽慎人篇作道得於此,則窮達(dá)一也,為寒暑風(fēng)雨之序矣。疑此文窮通下,亦當(dāng)有一也二字,而今奪之。

【二】【疏】共伯,名和,周王之孫也,懷道抱德,食封於共。厲王之難,天子曠絕,諸侯知共伯賢,請立為王,共伯不聽,辭不獲免,遂即王位。一十四年,天下大旱,舍屋生火,卜曰:厲王為祟。遂廢共伯而立宣王。共伯退歸,還食本邑,立之不喜,廢之不怨,逍遙於丘首之山。丘首山,今在河內(nèi)。潁陽,地名,在襄陽,未為定地名也。故許由娛樂於潁水,共伯得志於首山也。

【釋文】《虞於潁陽》廣雅云:虞,安也。安於潁陽。一本作娛(四)。娛,樂也。《共伯》音恭,下同!兜煤豕彩住匪抉R云:共伯名和,脩其行,好賢人,諸侯皆以為賢。周厲王之難,天子曠絕,諸侯皆請以為天子,共伯不聽,即干王位。十四年,大旱屋焚,卜於太陽,兆曰:厲王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復(fù)歸於宗,逍遙得意共山之首。共丘山,今在河內(nèi)共縣西。魯連子云:共伯後歸於國,得意共山之首。紀(jì)年云:共伯和即干王位。孟康注漢書古今人表,以為入為三公。本或作丘首!虮R文弨曰:案今蜀書作攝行天子事!驊c藩案路史發(fā)揮二注引司馬云:共伯和脩行而好賢。厲王之難,天子曠絕,諸侯知共伯賢,立為天子。共伯不聽,弗獲免,遂即王位。一十四年,天下大旱,舍屋焚,卜於太陽,兆曰:厲王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還歸於宗,逍遙得意於共丘山之首。與釋文小異!蚍职羔屛囊抉R云,共伯逍遙得意於共山之首,而不詳共山屬某所,疑共首即共頭也。荀子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楊倞注:共,河內(nèi)縣名,共頭蓋共縣之山名。盧云:共頭即莊子之共首。呂氏春秋誠廉篇亦作共頭。此首字亦當(dāng)為頭之誤。(頭從頁,頁即首字也。古頭首字通用。)

【!(一)高山寺本德作得。(二)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娛作虞。(三)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得乎共首作得志乎丘首。趙諫議本共作丘。(四)今本作娛。

舜以天下讓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曰:「異哉后之為人也,居於畎畝之中而遊堯之門!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見之!挂蜃酝肚邈鲋疁Y【一】。

【一】【注】孔子曰:士志於仁者,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夫志尚清遐,高風(fēng)邈世,與夫貪利沒命者,故有天地之降也。

【疏】北方之人,名曰無擇,舜之友人也。后,君也。壟上曰畝,下曰畎。清泠淵,在南陽西崿縣界。舜耕於歷山,長於壟畝,游堯門闕,受堯禪讓,其事跡豈不如是乎?又欲將恥辱之行汙漫於我。以此羞慚,遂投清泠也!蛴衢性:廣韻二十五德北字注:古有北人無擇。則北人是複姓。漢書古今人表作北人亡擇。

【釋文】《畎》古犬反!懂》司馬云:壟上曰畝,壟中曰畎!虮R文弨曰:畝字俗,說文作畮,亦作(

)為正!度栊小废旅戏。下章同。《漫我》武諫反,徐武畔反。下章同!肚邈觥芬袅!吨疁Y》山海經(jīng)云:在江南。一云:在南陽郡西崿山下。

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卞隨曰:「非吾事也!

湯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湯又因瞀(一)光而謀,瞀光曰:「非吾事也!

【校】(一)趙諫議本作務(wù),下同。

湯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湯曰:「伊尹何如?」

曰:「強(qiáng)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一】

【一】【疏】姓卞,名隨,姓務(wù),名光,並懷道之人,隱者也。湯知其賢,因之謀議。既非隱者之務(wù),故答以不知。姓伊,名尹,字贄,佐世之賢人也。忍,耐也。垢,恥辱也。既欲阻兵,應(yīng)須強(qiáng)力之士;方將弒主,亦藉耐羞之人,他外之能,吾不知也。

【釋文】《瞀光》音務(wù),又莫豆反。本或作務(wù)!稄(qiáng)力》李云:阻兵須力!虮R文弨曰:舊阻訛徂,今改正!度坦浮匪抉R云:垢,辱也。李云:弒君須忍垢也。

湯遂與伊尹謀伐桀,剋之,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后之伐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一)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數(shù)聞也。」乃自投(稠)〔椆〕(二)水而死!疽弧

【一】【疏】漫。汙也。稠水,在潁川郡界。字又作桐。

【釋文】《數(shù)聞》音朔!(稠)〔椆〕水》直留反。本又作桐水。徐音同,又徒董反,又音封。本又作稠。司馬本作洞,云:洞水在潁川。一云:在范陽郡界。

【!(一)以字依世德堂本補(bǔ)。(二)椆字依世德堂本及釋文原本改。下釋文同。

湯又讓瞀光曰:「知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

瞀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民,非仁也;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一】。吾聞之曰,非其義者,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土。況尊我乎!吾不忍久見也!鼓素(fù)石而自沈於廬水【二】。

【一】【疏】享,受也。廢上,謂放桀也。殺民,謂征戰(zhàn)也!踩恕(一)犯其難,謂遭誅戮也。我享其利,謂受祿也。

【釋文】《知者》音智。《其難》乃旦反。

【二】【注】舊說曰:如卞隨務(wù)光者,其視天下也若六合之外,人所不能察也。斯則謬矣。夫輕天下者,不得有所重也,茍無所重,則無死地矣。以天下為六合之外,故當(dāng)付之堯舜湯武耳。淡然無係,故(汛)〔汎〕(二)然從眾,得失無{既木}於懷,何自投之為哉!若二子者,可以為殉名慕高矣,未可謂外天下也(三)。

【疏】廬水,在遼西北平郡界也。

【釋文】《廬水》音閭。司馬本作盧水,在遼東西界。一云在北平郡界。《淡然》徒暫反。《無{既木}》古代反。

【!(一)人字依正文補(bǔ)。(二)汎字依世德堂本改。(三)趙諫議本無也字。

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一】。」至於岐陽,武王聞之,使叔旦往見之,與(一)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二】。

【一】【疏】孤竹,國名,在遼西。伯夷叔齊,兄弟讓位,聞文王有道,故往觀之。夷齊事跡,外篇已解矣。

【釋文】《孤竹》司馬云:孤竹國,在遼東令支縣界。伯夷叔齊,其君之二子也。令,音郎定反。支,音巨移反。

【二】【疏】岐陽是岐山之陽,文王所都之地,今扶風(fēng)是也。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故曰叔旦也。其時文王已崩,武王登極,將欲伐紂,招慰賢良,故令周公與其盟誓,加祿二級,授官一列,仍牲血釁其盟書,埋之壇下也。

【釋文】《血牲》一本作殺牲。司馬本作血之以牲。

【校】(一)世德堂本與下有之字。

二人相視而笑曰:「嘻,異哉!此非吾所謂道也。昔者神農(nóng)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喜(一);其於人也,忠信盡治而無求焉!疽弧繕放c政為政,樂與治為治,不以人之壞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時自利也【二】。今周見殷之亂而遽為政,上謀而下(二)行貨,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為信,揚(yáng)行以說眾,殺伐以要利,是推亂以易暴也【三】。吾聞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亂世不為茍存。今天下闇,(周)〔殷〕(三)德衰,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苟颖敝领妒钻栔,遂餓而死焉。若伯夷叔齊者,其於富貴也,茍可得已,則必不賴。高節(jié)戾行,獨(dú)樂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節(jié)也!舅摹

【一】【疏】祈,求也。喜,福也。神農(nóng)之世,淳樸未殘,四時祭祀,盡於恭敬,其百姓忠誠信實,緝理而已,無所求焉。

【釋文】《嘻》許其反,一音於其反!镀硐病啡缱帧P煸S記反!蛴衢性:喜當(dāng)作禧。爾雅釋詁:禧,福也。不祈禧者,不祈福也。呂氏春秋誠廉篇作時祀盡敬而不祈福也,與此字異義同!侗M治》直吏反。

【二】【疏】為政順事,百姓緝理,從於物情,終不幸人之災(zāi)以為己福,願人之險以為己利也。

【三】【疏】遽,速也。速為治政,彰紂之虐,謀謨行貨以保兵威,顯物行說以化黎庶,可謂推周之亂以易殷之暴也!蛲跄顚O曰:上謀而下行貨,下字後人所加也。上與尚同。上謀而行貨,阻兵而保威,句法正相對。後人誤讀上為上下之上,故加下字耳。呂氏春秋誠廉篇正作上謀而行貨,阻兵而保威。

【釋文】《揚(yáng)行》下孟反。下吾行、戾行同。《以說》音悅!兑砸芬贿b反。

【四】【注】論語曰: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不言其死也。而此云死焉,亦欲明其守餓以終,未必餓死也。此篇大意,以起高讓遠(yuǎn)退之風(fēng)。故被其風(fēng)者,雖貪冒之人,乘天衢,入紫庭,猶時慨然中路而歎,況其凡乎!故夷許之徒,足以當(dāng)稷契,對伊呂矣。夫居山谷而弘天下者,雖不俱為聖佐,不猶高於蒙埃塵者乎!其事雖難為,然其風(fēng)少弊,故可遺也。曰:夷許之弊安在?曰:許由之弊,使人飾讓以求進(jìn),遂至乎之噲也;伯夷之風(fēng),使暴虐之君得肆其毒而莫之敢亢也;伊呂之弊,使天下貪冒之雄敢行篡逆;唯聖人無跡,故無弊也。若以伊呂為聖人之跡,則伯夷叔齊亦聖人之跡也;若以伯夷叔齊非聖人之跡邪?則伊呂之事亦非聖〔人〕(四)矣。夫聖人因物之自行,故無跡。然則所謂聖者,我本無跡,故物得其跡,跡得而強(qiáng)名聖,則聖者乃無跡之名也。

【疏】塗,汙也。若與周並存,恐汙吾行,不如逃避,餓死於首山。首山在蒲州城南近河是也。

【釋文】《故被》皮義反!敦澝啊吠霰狈,或亡報反。下同。《稷契》息列反。《之噲》音快!洞邸烦趸挤。唐云:或曰:讓王之篇,其章多重生,而務(wù)光二三子自投於水,何也?答曰:莊書之興,存乎反本,反本之由,先於去榮;是以明讓王之一篇,標(biāo)傲世之逸志,旨在不降以厲俗,無厚身以全生。所以時有重生之辭者,亦歸棄榮之意耳,深於塵務(wù)之為弊也。其次者,雖復(fù)被褐啜粥,保身而已。其全道尚高而超俗自逸,寧投身於清泠,終不屈於世累也。此舊集音有,聊復(fù)錄之,於義無當(dāng)也。

【!(一)高山寺本作熹。(二)高山寺本無下字。(三)殷字依高山寺本及闕誤引江南古藏本李氏本改。(四)人字依趙諫議本補(bǔ)。

雜篇盜跖第二十九【一】

【一】【釋文】以人名篇。

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一)戶,驅(qū)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疽弧

【一】【疏】姓展,名禽,字季,食采柳下,故謂之柳下季。亦言居柳樹之下,故以為號。展禽是魯莊公時,孔子相去百餘歲,而言友者,蓋寓言也。跖者,禽之弟名也,常為巨盜,故名盜跖。穿穴屋室,解脫門樞,而取人牛馬也。亦有作空字、驅(qū)字者。保,小城也。為害既巨,故百姓困之。

【釋文】《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惠姓展,名獲,字季禽。一云:字子禽,居柳下而施德惠。一云:惠,諡也。一云:柳下,邑名。案左傳云,展禽是魯僖公時人,至孔子生八十餘年,若至子路之死百五六十歲,不得為友,是寄言也。《盜跖》之石反。李奇注漢書云:跖,秦之大盜也!蛴衢性:史記伯夷傳正義又云,蹠者,黃帝時大盜之名。是跖之為何時人,竟無定說?鬃优c柳下惠不同時,柳下惠與盜跖亦不同時,讀者勿以寓言為實也!稄摹凡庞梅础!蹲洹纷鸷龇。下同!稑袘簟烦咧旆,徐苦溝反。司馬云:破人戶樞而取物也!度氡!粪嵶⒍Y記曰:小城曰保。

【!(一)闕誤引劉得一本樞作摳。

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子兄弟之親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丘請為先生往說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柰之何哉!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fēng),強(qiáng)足以距(一)敵,辯足以飾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zé)o往。」

孔子不聽,顏回為馭,子貢為右,往見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二)大(三)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一】。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一】【疏】餔,食也。子貢驂乘,在車之右也。

【釋文】《能詔》如字,教也!陡`為》于偽反。下請為、為我、竊為、使為皆同。《說之》始銳反!讹h風(fēng)》婢遙反,徐扶遙反。《易辱》以豉反!洞笊健芬籼!赌挕饭磐夥础!娥J》布吳反,徐甫吳反。字林云:日申時食也。

【!(一)世德堂本距作拒。(二)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徒下有於字。(三)趙諫議本大作太,闕誤同。

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一】,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二】,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xué)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一)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三】。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二)之膳!』」

【一】【疏】言孔子憲章文武,祖述堯舜,刊定禮樂,遺跡將來也。

【釋文】《髮上》時掌反。《此夫》音符,又如字。

【二】【疏】脅,肋也。言尼父所戴冕,浮華雕飾,華葉繁茂,有類樹枝。又將牛皮用為革帶,既闊且堅,又如牛肋也。

【釋文】《冠》古亂反!吨δ局凇啡缱帧K抉R云:冠多華飾,如木之枝繁!稁琅V{》許劫反。司馬云:取牛皮為大革帶。

【三】【疏】儌倖,冀望也。夫作孝弟,序人倫,意在乎富貴封侯者也。故歷聘不已,接輿有鳳兮之譏;棄本滯跡,師金致芻狗之誚也。

【釋文】《繆說》音謬。《孝弟》音悌。本亦作悌!抖鴥偂饭艌蚍础!蛴衢性:極當(dāng)作殛。爾雅釋言:殛,誅也。言罪大而誅重也。極殛古字通。書洪範(fàn)篇鯀則殛死,多士篇大罰殛之,僖二十八年左傳明神殛之,昭七年傳昔堯殛鯀於羽山,釋文並曰:殛,本作極。

【!(一)趙諫議本弟作悌。(二)趙本餔作脯。

孔子復(fù)通曰:「丘得幸(一)於季,願望履幕下【一】!

【一】【疏】言丘幸其得與賢兄朋友,不敢正睹儀容,願履帳幕之下。亦有作綦字者。綦,履跡也。願履綦跡,猶看足下。

【釋文】《復(fù)通》扶又反,下同!额娡哪幌隆匪抉R本幕作綦,云:言視不敢望跖面,望履結(jié)而還也。

【校】(一)趙諫議本幸下有然字。

謁者復(fù)通,盜跖曰:「使來前!」

孔子趨而進(jìn),避席反走,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埂疽弧

【一】【疏】趨,疾行也。反走,卻退。兩展其足,伸兩腳也。

【釋文】《反走》小卻行也!驊c藩案文選謝靈運(yùn)〔從〕斤(行)〔竹〕澗越嶺溪行注引司馬云:展,申也。釋文闕!恫_》赤真反,徐赤夷反。廣雅云:張也!度缛椤啡鐦浞。

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一)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今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鍾,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一】。將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宋衛(wèi),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shù)百里,立數(shù)十萬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yǎng)昆弟,共祭先祖。此聖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願也!

【一】【疏】激,明也。貝,珠也。黃鍾,六律聲也。

【釋文】《少長》詩召反,下丁丈反!督哉f》音悅。下同!吨S》音智!队潞贰窇舻┓!都さぁ饭艢v反。司馬云:明也。《齊貝》一本作含貝!兑糁小范≈俜!赌鲜埂匪舴础O氯滞!稊(shù)百》所主反。下同。《罷兵》如字。徐扶彼反!豆布馈芬艄!吨小废旅戏。下同。

【校】(一)張君房本有人字。

盜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guī)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謂耳。今長大美好,人見而悅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丘雖不吾譽(yù),吾獨(dú)不自知邪?

且吾聞之,好面譽(yù)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是欲規(guī)我以利而恆民畜我也,安可久長也【一】!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二】;湯武立為天子,而後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邪【三】?

【一】【疏】言大城眾民,不可長久也。

【釋文】《恆民》一本作順民。後亦爾!段嶙u(yù)》音餘。下同!逗妹妗泛魣蠓。下同!侗场芬襞。下同。

【二】【疏】堯讓舜,不授丹朱,舜讓禹而商均不嗣,故無置錐之地也。

【三】【疏】殷湯周武,總統(tǒng)萬機(jī),後世子孫,咸遭篡弒,豈非四海利重所以致之!

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一】,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二】。堯舜作,立群臣【三】,湯放其主【四】,武王殺紂!疚濉孔允侵,以強(qiáng)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玖

【一】【疏】居居,安靜之容。于于,自得之貌。

【釋文】《橡》音象!稛费蛄练。◎慶藩案于于,廣大之意也。方言:于,大也。禮文王世子于其身以善其君,鄭注曰:于讀為迂。迂,猶廣也,大也。檀弓于則于,正義亦訓(xùn)于為廣大。于于,重言也。

【二】【疏】至,致也。蚩尤,諸侯也。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郡是也。蚩尤造五兵,與黃帝戰(zhàn),故流血百里也。

【釋文】《蚩尤》神農(nóng)時諸侯,始造兵者也。神農(nóng)之後,第八帝曰榆罔。世蚩尤氏強(qiáng),與榆罔爭王,逐榆罔。榆罔與黃帝合謀,擊殺蚩尤。漢書音義云:蚩尤,古之天子。一曰庶人貪者!朵寐埂芬糇俊1居肿鳚。司馬云:涿鹿,地名,故城今在上谷郡西南八十里。

【三】【疏】置百官也。

【四】【疏】放桀於南巢也。

【五】【疏】朝歌之戰(zhàn)。

【釋文】《武王殺》音試。下同。

【六】【疏】征伐篡弒,湯武最甚。

今子脩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一】,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二】

【一】【疏】孔子憲章文武,辯說仁義,為後世之教也。

【二】【疏】制縫掖之衣,淺薄之帶,矯飾言行,誑惑諸侯,其為賊害,甚於盜跖。

【釋文】《摓衣》本又作縫,扶恭反,徐扶公反,又音馮!虮R文弨曰:今書作縫衣!驊c藩案摓衣淺帶,向秀注曰:儒服寬而長大。(見列子黃帝篇注。)釋文摓,又作縫。縫衣,大衣也;蜃鞣,書洪範(fàn)子孫其逢吉,馬注曰:逢,大也。禮儒行逢掖之衣,鄭注:逢,猶大也。荀子非十二子篇其衣逢,儒效篇逢衣淺帶,楊注並曰:逢,大也。亦省作綘,墨子公孟篇:綘衣博袍。綘博,皆大也。(集韻:縫,或省作綘。漢丹陽太守郭旻碑彌綘袞口,綘即縫字。)《淺帶》縫帶使淺狹!冻C言》紀(jì)表反。

子以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一】。其卒之也,子路欲殺衛(wèi)君而事不成,身菹於衛(wèi)東門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二】。

【一】【疏】高危之冠,長大之劍,勇者之服也。既伏膺孔氏,故解去之。

【釋文】《說子路》始銳反,又如字!度テ洹菲饏畏。《危冠》李云:危,高也。子路好勇,冠似雄雞形,背負(fù)豭(牛)〔斗〕(一),用表己強(qiáng)也!虮R文弨曰:今書音義作豭斗,案史記作佩豭豚。

【二】【疏】仲由疾惡情深,殺衛(wèi)君蒯瞶,事既不逮,身遭菹醯,盜跖故以此相譏也。

【釋文】《其卒》子恤反!渡磔稀非f居反。

【!(一)斗字依世德堂本及釋文考證改。

子自謂才士聖人邪?則再逐於魯,削跡於衛(wèi),窮於齊,圍於陳蔡,不容身於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子之道豈足貴邪?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不慈【一】,舜不孝【二】,禹偏枯【三】,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四】。此六(一)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強(qiáng)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五】。

【一】【疏】謂不與丹朱天下。

【釋文】《以為》于偽反,下同!秷虿淮取凡皇谧右。

【二】【疏】為父所疾也。

【三】【疏】治水勤勞,風(fēng)櫛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

【四】【疏】羑里,殷獄名。文王遭紂之難,戹於囹圄,凡經(jīng)七年,方得免脫。

【釋文】《文王拘羑里》紂之二十年,囚文王。

【五】【疏】六子者,謂黃帝堯舜禹湯文王也。皆以利於萬乘,是以迷於真道而不反於自然,故可恥也。

【釋文】《而強(qiáng)》其丈反!犊尚摺啡缱。本又作惡,烏路反。

【!(一)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六作七。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一)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骨肉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疽弧可晖降抑G而不聽,負(fù)石自投於河,為魚鼈所食【二】。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三】。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二)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三)名輕死,不念本養(yǎng)壽命者也【四】。

【一】【疏】二人窮死首山,復(fù)無子胤收葬也。姓鮑,名焦,周時隱者也。飾行非世,廉潔自守,荷擔(dān)採樵,拾橡充食,故無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子貢遇之,謂之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汙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鮑焦曰:「吾聞廉士重進(jìn)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顾毂玖⒖菅伞

【二】【疏】申徒自沈,前篇已釋。諫而不聽,未詳所據(jù)。崔嘉雖解,無的諫辭。

【釋文】《負(fù)石自投於河》申徒狄將投於河,崔嘉止之曰:「吾聞聖人仁士民父母,若濡足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桀殺龍逢,紂殺比干,而亡天下;吳殺子胥,陳殺泄治,而滅其國。非聖人不仁,不用故也!顾焐蚝佣馈

【三】【疏】晉文公重耳也,遭驪姬之難,出奔他國,在路困乏,推割股肉以飴之。公後還三日,封於從者,遂忘子推。子推作龍蛇之歌,書其營門,怒而逃。公後慚謝,追子推於介山。子推隱避,公因放火燒山,庶其走出;鹬,子推遂抱樹而焚死焉。

【釋文】《以食》音嗣!鹅芩馈芬魺,燒也!驊c藩案左傳: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又曰:晉侯求之不得,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箙斡[曰:介推負(fù)釜蓋簦,終身不見。史記曰:使人召之則亡。聞其入綿上山中,於是環(huán)綿上之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遍查經(jīng)傳,并無介推燔死之事。自屈子為立枯之說,(楚辭九章惜往日:介子推而立枯兮。)莊生有燔死之文,(容齋三筆云始自新序,非也。)而東方朔七諫、漢書丙吉傳皆承其誤。今當(dāng)以左傳呂覽正之。

【四】【疏】六子者,謂伯夷叔齊鮑焦申徒介推尾生。言此六人,不合玄道,矯情飾行,茍異俗中,用此聲名,傳之後世。亦何異乎張磔死狗,流在水中,貧病之人,操瓢乞告!此閒人物,不許見聞,六子之行,事同於此,皆為重名輕死,不念歸本養(yǎng)生,壽盡天命者也。豕字有作死字者,乞字有作走字者,隨字讀之。豕,豬也。

【釋文】《尾生》一本作微生。戰(zhàn)國策作尾生高,高誘以為魯人!俄荨分窨头础V雅云:張也!恫佟菲卟芊础!镀啊锋具b反!抖蛘摺防钤:言上四人不得其死,猶豬狗乞兒流轉(zhuǎn)溝中者也。乞,或作走。《離名》力智反!赌畋尽繁,或作卒。

【!(一)世德堂本伯夷叔齊四字不重。(二)闕誤六作四,引江南古藏本云:四作六。(三)闕誤引張君房本離作利。

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然卒為天下笑!疽弧孔陨嫌^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

【一】【疏】為達(dá)道者之所嗤也。

【釋文】《剖心》普口反。

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一】。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zé)o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託於無窮之閒,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二】。不能說其志意,養(yǎng)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無復(fù)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一),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三】!」

【一】【疏】夫目視耳聽,口察志盈,率性而動,稟之造物,豈矯情而為之哉?分內(nèi)為之,道在其中矣。

【釋文】《以說》如字,又始銳反。

【二】【疏】夫天長地久,窮境稍賒,人之死生,時限迫促。以有限之身,寄無窮之境,何異乎騏驥馳走過隙穴也!

【釋文】《上壽》音受,又如字。下同!妒荨飞址础!蛲跄顚O曰:釋文,瘦,色又反。案瘦當(dāng)為瘐,字之誤也。瘐,亦病也。病瘐為一類,死喪為一類,憂患為一類。瘐字本作瘉。爾雅曰:瘉,病也。小雅正月篇胡俾我瘉,毛傳與爾雅同。漢書宣帝紀(jì)今繫者或以掠辜若飢寒瘐死獄中,蘇林曰:「瘐,病也,囚徒病,律名為瘐。師古曰:瘐,音庾,字或作瘉。王子侯表曰:富侯龍下獄(庾)〔瘐〕(二)死。

【三】【疏】亟,急也?窨,失性也。伋伋,不足也。夫聖跡之道,仁義之行,譬彼蘧廬,方茲芻狗,執(zhí)而不遣,惟增其弊?窨袷д,伋伋不足,虛偽之事,何足論哉!

【釋文】《能說》音悅!敦饺ァ芳o(jì)力反,急也。本或作極!稛o復(fù)》扶又反!犊窨瘛啡缱,又九況反!都臣场繁疽嘧鱽,音急,又音及!对p巧》苦孝反,又如字。

【!(一)趙諫議本作伋伋。(二)瘐字依漢書改。

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zhí)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jù)軾低頭,不能出氣。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闕然數(shù)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一】

【一】【疏】軾,車前橫木,憑之而坐者也。盜跖英雄,盛談物理,孔子慴懼,遂至於斯。微,無也。

【釋文】《上車》時掌反!度А废悍,又如字。《芒然》莫剛反!队行小啡缱帧

孔子仰天而歎曰:「然【一】!

【一】【疏】然,如此也。

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

孔子曰:「然【一】。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二】!」

【一】【疏】若前乎者,則是篇首柳下云:「逆其心則怒,無乃逆汝意如我前言乎?」孔子答云:「實如所言也!

【二】【注】此篇寄明因眾之所欲亡而亡之,雖王紂可去也;不因眾而獨(dú)用己,雖盜跖不可御也。

【疏】幾,近也。夫料觸虎頭而編虎須者,近遭於虎食之也,今仲尼往說盜跖,履其危險,不異於斯也。而言此章大意,排擯聖跡,嗤鄙名利,是以排聖跡則訶責(zé)堯舜,鄙名利則輕忽夷齊,故寄孔跖以摸之意也。即郭注意,失之遠(yuǎn)矣。

【釋文】《自灸》久又反!都沧吡稀芬袅摹!侗饣ⅰ芬舯,又蒲顯反,徐扶顯反。本或作編,音同!(

)》一本作料頭編虎須。◎盧文弨曰:今書作編虎須。舊亦作須,今從宋本作()。《幾不》音祈!犊扇ァ菲饏畏础

子張問於滿茍得曰:「盍不為行【一】?無行則不信,不信則不任,不任則不利。故觀之名,計之利,而義真是也。【二】若棄名利,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不可一日不為乎【三】!」

【一】【疏】子張,孔子弟子也,姓顓孫,名師,字子張,行聖跡之人也。姓滿,名茍得,假託為姓名,曰茍且貪得以滿其心,求利之人也。盍,何不也。何不為仁義之行乎?勸其捨求名利也。

【釋文】《滿茍得》人姓名。《盍》胡臘反。《為行》下孟反。下、注同。盍,何不也。勸何不為德行。

【二】【疏】若不行仁義之行則不被信用,不被信用則無職任,無職任則無利祿。故有行則有名,有名則有利,觀察計當(dāng),仁義真是好事,宜行之也。

【三】【疏】反,乖逆也。若棄名利,則乖逆我心,故士之立身,不可一日不行仁義。

滿茍得曰:「無恥者富,多信者顯。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故觀之名,計之利,而信真是也!疽弧咳魲壝,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二】!」

【一】【疏】多信,猶多言也。夫識廉知讓則貧,無恥貪殘則富;謙柔靜退則沈,多言夸伐則顯。故觀名計利,而莫先於多言,多言則是名利之本也。

【二】【疏】抱,守也。天,自然也。夫脩道之士,立身為行,棄擲名利,乃乖俗心,抱守天真,翻合虛玄之道也。

子張曰:「昔者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今謂臧聚曰,汝行如桀紂,則有怍色(一),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賤也。仲尼墨翟,窮為匹夫,今謂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則變?nèi)菀咨Q不足者,士誠貴也!疽弧抗蕜轂樘熳,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二】!

【一】【疏】桀紂孔墨,並釋於前。臧,謂臧獲也。聚,謂擥竊,即盜賊小人也。以臧獲比(夫)〔天〕子,則慚怍而不服;以宰相比匹夫,則變?nèi)荻鴼g慰;故知所貴在行,不在乎位。

【釋文】《臧聚》司馬云:謂臧獲盜濫竊聚之人!队锈簟芬糇颉!对紫唷废⒘练。下相而同。

【二】【疏】此復(fù)釋前義也。

【!(一)高山寺本作則作色,闕誤引張君房本作則有作色。

滿茍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則是言行之情悖戰(zhàn)於胸中也,不亦拂乎!【一】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二】」

【一】【疏】悖,逆也。拂,戾也。齊桓公名小白,殺其兄子糾,納其嫂焉。管仲賢人,臣而輔之,卒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田成子常殺齊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受其幣帛。夫殺兄入嫂,弒君竊國,人倫之惡莫甚於斯,而夷吾為臣,尼父受幣。言議則以為鄙賤,情行則下而事之,豈非戰(zhàn)爭於心胸,言行相反戾耶?

【釋文】《入嫂》先早反。司馬云:以嫂為室家!稙槌肌烦,或作相。《殺君》申志反!墩搫t》力頓反!躲(zhàn)》布內(nèi)反!兑喾鳌贩龈シ。

【二】【疏】成者為首,君而事之;不成者為尾,非而毀之。以此而言,只論成與不成,豈關(guān)行(以)〔與〕無行,故不知美惡的在誰也。所引之書,並遭燒滅,今並無本也。

子張曰:「子不為行,即將疏戚無倫,貴賤無義,長幼無序;五紀(jì)六位,將何以為別乎【一】?」

【一】【疏】戚,親也。倫,理也。五紀(jì),祖父也,身子孫也,亦言金木水火土五行也,仁義禮智信五德也。六位,君臣父子夫婦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子張云:「若不行仁義之行,則親疏無理,貴賤無義,長幼無次敘,五紀(jì)六位無可分別也!

【釋文】《長幼》丁丈反!段寮o(jì)》司馬云:歲、日、月、星辰、曆數(shù)!读弧肪、臣、父、子、夫、婦!蛴衢性:五紀(jì),司馬云歲日月星辰曆數(shù),然與疏戚貴賤長幼之義不相應(yīng),殆非也。今案五紀(jì)即五倫也,六位即六紀(jì)也。白虎通三綱六紀(jì)篇曰:六紀(jì)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此皆所以為疏戚貴賤長幼之別。不曰五倫而曰五紀(jì),不曰六紀(jì)而曰六位,古人之語異耳。家語入官篇群僕之倫也,王肅注曰:倫,紀(jì)也。然則倫紀(jì)得通稱矣!稙閯e》彼列反。下同。

滿茍得曰:「堯殺長子,舜流母弟,疏戚有倫乎【一】?湯放桀,武王殺紂,貴賤有義乎【二】?王季為適,周公殺兄,長幼有序乎【三】?儒者偽辭,墨者兼愛,五紀(jì)六位將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