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和尚
石頭和尚——希遷,唐朝比丘,禪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草庵歌》,《參同契》流傳于世,在海內(nèi)外享有極高聲譽。
希遷,俗姓陳,端州人(今廣東省高要縣人)傳說其母自懷孕時即不茹葷腥。后產(chǎn)下希遷,遷祖幼時性情剛烈,鄉(xiāng)間民俗畏鬼神.常殺牛灑酒祭祀,習(xí)以為常。遷祖每次遇見則毀祠奪牛而歸。一年時間竟達(dá)數(shù)十頭,鄉(xiāng)村父老都不能制止,只好任其作為。弱冠之年,赴曹溪謁見六祖慧能,六祖度其出家,但未及圓具,六祖即告圓寂。六祖寂后,遷祖遵遺命往江西青原謁見行思和尚,盡得心傳。
天寶初年,遷祖游湖南衡山,至集賢蜂上,見有巖石其狀若臺,遂結(jié)庵于石上(即今湖南南岳南臺寺)時人稱為“石頭和尚”。遷祖聰穎過人,機鋒敏銳辯,才無礙,故有“石頭路滑”之說。傳說江西有一叫鄧隱峰的人向馬祖辭行,馬祖問他: “到哪里去呀?”他說:“去拜訪石頭禪師!”馬祖說: “石頭路滑”,他說:“我隨身帶有木杖,逢場作戲去!”鄧才到遷祖處,便繞禪床一周,把錫杖一振問道: “是何宗旨?”遷師叫道: “蒼天!蒼天!”鄧茫然不解,無話可說,只好回復(fù)馬祖此事,馬祖說:“你再去一次,待他回答時便噓他二聲”。于是鄧又去依前所問,遷祖也回他兩噓聲。于是鄧又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復(fù)馬祖。馬祖便說“向你說石頭路滑,該相信了吧!”
遷祖心地仁慈,在傳法方面十分注意因人而異,各施其教。當(dāng)時曾有門人問;“如何是解脫?”祖答:.“誰縛你?”又問:“如何是凈土了”答,“誰垢你?”再問,“如何是涅槃?”祖答: “誰把生死交給你?”又有人問,“什么是禪?”遷祖答,“碌磚”又問:“什么是道?”答“木頭!”諸如類似,不勝枚舉。
因遷祖德高望重,遠(yuǎn)近聞名,四眾弟子聞風(fēng)而至,爭相參謁,目不暇給,遷祖一一為其應(yīng)機說法,—時間雄風(fēng)大振,大轉(zhuǎn)法輪,受度者無數(shù)。即使是鬼神之流,也常顯跡前來聽法。遷祖慈心悲愿,為他們一一授戒使其早離幽冥得生凈土。當(dāng)時門下著名弟子有:藥山惟儼禪師,丹霞天然禪師,潭州大川禪師、大顛寶通禪師,長髭曠禪師等等,后來均成為一代禪宗大德。
一日,遷祖因看《肇論》,當(dāng)看到“會萬物為己者,其唯圣人乎!”時,不覺自語:“圣人無己,靡此不己,法身無象,誰云自他?”后即沉沉睡去,夢見自己與六祖同乘一靈龜,游于深池,醒后遂著《參同契》流傳于世。
廣德二年,應(yīng)門人之請,移庵下梁端,廣闡玄化,度化有情,為振興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貢獻(xiàn)。
貞元六年庚午12月,自知塵事已盡,含笑撒手西歸,享壽九十又一般化一,僧臘六十三。德宗朝謚: “無際大師”請加封為,“性海無際禪師”。遺下《草庵歌》、《參同契》代為流傳,為后世人所推崇。
附:《參同契》
竺土大仙(佛)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注。執(zhí)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囟嗌,不爾依位住。色本殊質(zhì)象,聲元異樂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四大性自復(fù),如子得其母;馃犸L(fēng)動搖,水濕地堅固。眼色耳音聲,鼻香口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葉分布。本未須歸宗,尊卑用其語。當(dāng)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dāng)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后步。萬物自有功,當(dāng)言用及處。事存函蓋合,理應(yīng)箭鋒拄。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guī)矩。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進(jìn)步非近遠(yuǎn),迷隔山河固。謹(jǐn)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草庵歌》
無結(jié)草庵無寶貝,飯后從容圖睡快。成時初見茅草新,破時還將茅草蓋。住庵人,鎮(zhèn)常在,不屬中間與內(nèi)外。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愛處我不愛。庵雖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體解;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丁聞之必生怪。問此庵,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不居南北與東西,基址堅牢以為最。青松下,明窗內(nèi),玉殿朱樓未為對。衲破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住此庵,休作解,誰夸鋪席圖人買;毓夥嫡毡銡w來,廓態(tài)靈根非向背。遇祖師,親訓(xùn)誨,結(jié)草為庵莫生退。百年拋卻任縱橫,擺手便行且無罪。千種言,萬般解,只要教君長不昧。要認(rèn)庵中不死人,豈離而今這皮袋。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