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百問
中都大萬壽禪寺辯和尚 問
唐慈云十身禪寺覺和尚 答
燕京報恩禪寺林泉老人 頌
華亭生生道人 梓
【問】聲前薦得落在今時句后承當迷頭認影作么生是空劫巳前自已?
【答】半夜石人無影像縱橫誰辨往來源。
【頌】大地山河瑞像全丙丁求火又重宣紅爐點雪非情謂碧岫滄浪絕妙玄緣木取魚終錯矣刻舟求劍必徒然驊騮一自窺鞭影忍俊追風過九天。
【問】虛空問萬象萬象答虛空且道甚么人證據(jù)?
【答】六耳不同謀。
【頌】萬象虛空不惜眉分明問答報君知須彌俯首非全諾還似疏山半肯時參飽客莫狐疑休待文殊下一椎。
【問】暫時不在如同死人且道在甚么處?
【答】東西南北。
【頌】毫忽之差紅塵汨沒至理一言奪胎換骨知不知休恍惚夜來兔角逞神通擊碎多年山鬼窟。
【問】門里出身易身里出門難如何是身里出門底人?
【答】呂大后。
【頌】覿面分明仔細看風流禪客莫顢頇個中本自無難易剛被時人立易難。
【問】從天降下則貧寒從地涌出則富貴既是從天降下為甚么卻貧寒?
【答】甲乙丙丁。
【頌】貧富須知只在人乾坤那更有疏親隨家豐儉元平等獘服華房各任真。
【問】盡大地是個解脫門把手拽不入且道過在師過在學人?
【答】子承父業(yè)。
【頌】推不出拽不入解脫門開無處立師資過犯總彌天悔也應知追不及追不及入水還曾腳不濕。
【問】山河大地無縐毫過患猶是轉身句且道轉了后如何?
【答】舌頭在口里。
【頌】拽尾靈龜擬忘其跡其跡弗忘翻成勞役萬丈懸崖撤手時腳跟點地無移易無移易昨夜東風滿四維曉來頓覺花狼藉。
【問】不見一法猶是半提作么生是全提底道理?
【答】石馬驟千山。
【頌】陜府鐵牛赤骨立芒繩掣斷應難覓昆侖山上震雷音大似一聲春霹靂水草之余無所知卻來江岸聽羌笛。
【問】靈山四十九年未嘗道著一字少室九年面壁行行分明還信得及么?
【答】文不加點。
【頌】談而不談聽而不聽玉潔水清星衡藻鏡全諾兮辜負已靈半肯兮埋沒先圣明眼禪和仔細參莫隨狂解招三病。
【問】跋難陀龍王無耳善聽且道是甚么人為他說?
【答】張三李四。
【頌】舜若多神失卻口跋難陀龍居其右再三再四乞玄言不免為渠垂只手。
【問】以泥洗泥即不問以水洗水時若何?
【答】黃河入海流。
【頌】水洗水法幢高建超前軌可憐一片老婆心漏泄玄關親切旨只這是活句休同死句參鷓鴣啼在深花里。
【問】吃飯忘其饑力充忘其飽作么生是力充底人?
【答】巨靈抬手無多子分破華山千萬重。
【頌】跛挈痿羸軟弱儂遍身紅爛臥荊叢眉梭擬舉如山重我道斯人力最充。
【問】一透龍門云外路莫作黃河點額魚未審龍門在甚么處?
【答】洪波浩渺白浪滔天。
【頌】目斷平林與翠岑千巖萬壑曉云深雷驚三級桃花浪葛杖陶梭俊不禁高著眼莫粗心此回蹉過實難尋。
【問】打破大唐國覓個不會佛法底人不得設使覓得堪作何用?
【答】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頌】量材受職是得非得回出規(guī)模高超繩墨大唐國內(nèi)尋將來且教屋里閑[口+童]食。
【問】三千大千界無剎不現(xiàn)身為甚么十方游歷遍不見佛行蹤?
【答】此去西天十萬里。
【頌】普眼當時覓普賢目睛猶若隱云煙方知覿面相逢處好本元來天下傳。
【問】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且道甚么處相見得個端的?
【答】鼻孔大頭垂。
【頌】佛殿行廊兩夾間不妨稽首拜師顏德云面目周沙界莫訝別峰絕仰攀。
【問】有口贊不盡無言心自明是則裂破虛空不是則鬼家活計上人端的處道將一句來?
【答】不道不道。
【頌】鳧短鶴長松直棘曲李白桃紅山青水綠與么酬酢千足萬足禪房一枕黑甜余方信無由容寵辱。
【問】古人道一切不為佛也不作未審作個甚么?
【答】闡提漢。
【頌】古洞云深下腳難轉身獨步入長安五湖四海皆曾到八水三川巳遍觀有意氣時添意氣得盤桓處且盤桓圣情凡解俱截斷蠅利蝸名總不干。
【問】回途轉位直須戴角披毛喚作畜生得么?
【答】饑餐渴飲。
【頌】兀兀無知水牯牛優(yōu)游終不混常流拖犁拽杷閑終日未審何時是徹頭逼拶處莫輕酬溈山書字深深意浩浩名聞四百州。
【問】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汝一切時中甚么處歸依?
【答】心不負人。
【頌】眼中撥盡黃金屑調(diào)御十身猶屈節(jié)不識人嫌強露顏那堪仰嶠還饒舌橫按鏌邪傷龜恕鱉幾個禪流皮下有血。
【問】維摩一默未出化門目擊道存顢頇佛性酒落一句作么生道?
【答】六六三十六。
【頌】跳出離微語默關橫身物外任安閑從他杓柄談長短但看山尖月一彎酒落句本非慳恐隨流水到人間。
【問】我是他非他是我非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答】海闊山遙。
【頌】是非海里安身得失林中著腳這般一等禪和不妨有些作略擬詢相去幾何別日為渠斟酌。
【答】據(jù)款結案。
【頌】愛惡俱忘圣凡截斷地獄天堂猶窺葦管迷悟情塵不立時自然心地常平坦。
【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且道如何見得淺和深?
【答】賤避貴少避老。
【頌】攜手相將過海東淺深難昧把梢翁鷓鴣聲里桃花綻誰效靈云繼祖風。
【問】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xiàn)而今思惟也佛在甚么處?
【答】頂上無螺髻。
【頌】捏目生華迷頭認影凈地撒沙平田掘井根境識三不勞馳騁妙相本自圓成莫學胭脂涂癭。
【問】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即今山河大地是有是無?
【答】江南塞北。
【頌】有無俱坐斷獨露一山河人境元非二心塵不隔多但能高著眼何用動干戈擊碎疑團還罄快莫教平地起風波。
【問】背覺合塵即不問背塵合覺是若何?
【答】劈腹剜心。
【頌】塵寰終日竟忙忙那事元來總不妨舉步儻能離向背更無岐路泣亡羊。
【問】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巳分別即不生過關底道將一句來?
【答】柳綠花紅。
【頌】慒憧無知總不記得一鏃遼空萬機頓息文殊不二門維摩酬一默牢看向上關照顧白拈賊走遍江南并塞北。
【問】少林九年垂一則語直至如今諸方詀舉未審諸人作么生舉?
【答】徒勞側耳。
【頌】退步應須自決莫便亡鋒結舌若也莽鹵顢頇虧殺神光立雪別別勿謂達磨無法可說自是阇黎弄巧成拙。
【問】不用揚眉瞬目豎拂敲床勿涉離微甚么相見?
【答】氣急殺人。
【頌】大地非寬微塵非窄覿面相呈撞頭磕額擬議不知攔腮便摑全提正令總權衡萬里清風幣地生。
【問】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且道案山與主山說個甚么法?
【答】諦聽諦聽。
【頌】切忌追求徒勞采摭竺法蘭陀未嘗翻譯諦聽諦聽兮不辨金[金+俞]如是如是兮難分玉石越凡情絕朕跡十寸應知為一尺。
【問】四十九年無不盡為甚么末后拈花始道傳?
【答】憐兒不覺丑。
【頌】睢曇平昔忒多羅鋪席開張不柰何末后拈花折倒處洎乎笑殺老頭陀阿呵呵會也么幾縷斷霞橫雪岳一鉤殘月掛煙蘿。
【問】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且道為人在甚么處?
【答】移舟諳水勢。
【頌】微風信止浪痕平短桌飄飄一葉輕月鉤云餌沉寒水釣得金鱗始稱情參禪客參禪客莫待龍門遭點額。
【問】云從龍風從虎且道仰山拄杖從個甚么?
【答】一棒一條痕。
【頌】云從龍風從虎仰山拄杖從雷雨佛祖瞻之喪膽魂德山見也忘區(qū)宇杜禪和休莽鹵若非收得返魂香爭散來撾涂毒鼓。
【問】直得不恁么來者猶是兒孫事如何是向上人?
【答】半夜烏雞雪里啼。
【頌】瑞靄祥煙起鳳城玉樓金殿月華明只聞闔國傳皇化到了終須不得名。
【問】情生智隔從來事息念忘緣又落空如何得相應去?
【答】珍重。
【頌】擊碎疑團便好休何須又被有無收欲令于是明真意云自高飛水自流。
【問】牛頭橫說豎說不知有向上關捩子如何是向上關捩子?
【答】踏著便轉。
【頌】一撥靈機活鱍鱍三賢十圣應難奪個中關捩少人知不必尋行緣本末大用神通變化時虎頭虎尾同時捋莫啾啾休聒聒德山棒兮臨濟喝。
【問】行玄體妙落在今時究理窮源關山萬里只如未知有底人如何趣向?
【答】床窄先臥。
【頌】喑啞盲聾疏狂愚魯百無所能一無可取是人多幸得如斯鼠糞休將投鼎釜。
【問】菩薩護生猶戒草木為甚么南泉一刀兩段?
【答】不妨疑著。
【頌】斬貓芟蛇大人境界不解玄微翻為捏怪怕盲禪客細參詳妙用縱橫看變態(tài)。
【問】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為甚么擬心即錯動念即乖?
【答】自倒自起。
【頌】現(xiàn)在釋迦未來彌勒今古恒存何嘗隱匿擬心動念轉迂回為報禪流休費力出是非超語默人間幾個知恩德。
【問】未離兜率巳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巳畢是如何?
【答】枉費草鞋錢。
【頌】耆阇山里老瞿曇不惜眉毛為指南未出未離俱鈍滯垛根禪客切須參。
【問】龍吟霧起虎嘯風生且道是甚么人分上事?
【答】玄沙元是謝三郎。
【頌】虎嘯龍今風清霧黑不辨東西難分南北大悲千手運神通擘破面門猶不識何不識黯黯乾坤如潑墨。
【問】指南一路智者知疏瑞草無根為甚么賢者不貴?
【答】好事不如無。
【頌】不貴知疏俊哉奇?zhèn)ゾ哐郯熑碎g幾幾掣開金鎖碎玄關騎虎頭兮捋虎尾。
【問】三十年前尋劍客為甚么一見桃花更不疑?
【答】眼在面門前。
【頌】巳悟桃花樂有余玄沙未保意何如靈苗瑞草從滋茂野父終須不肯鋤。
【問】鐘鳴鼓響無非觀音入理之門柏短松長盡是毗盧一真境界且如德山臨濟是甚么家風?
【答】兩腳踏地。
【頌】咄棒頭突出沖○霄鶻天眼龍睛不可窺轉身返入蒼龍窟雄雄七事用無窮大辨從來還若訥。
【問】依經(jīng)解義數(shù)比河沙續(xù)焰聯(lián)芳稻麻竹葦只如佛祖未生前還有佛法也無?
【答】洎合恁么去。
【頌】佛法有釋迦老子徒開口佛法無達么尊者漫勞軀五湖云水休狂解粥罷應須洗缽盂逆耳忠言如不信鐵圍山里問文殊。
【問】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且道那個有分那個無分?
【答】有功者賞。
【頌】片云為雨下山頭潤濕群萌遍九州一概齊平無向背榮枯何用苦搜求。
【問】迷時千卷少悟后一言多且道悟了底人如何履踐?
【答】行不出戶坐不當堂。
【頌】迷悟端如眼里塵衲僧一見便傷神要知履踐明白處社飲村歌樂本真。
【問】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巳寂滅為樂恁么會得還徹也未?
【答】此義文長。
【頌】徹與不徹總未剿。
【問】達磨逢梁武摩騰遇漢明是則不隔縐毫不是則兩重公案上人參學眼在甚么處?
【答】日還看山。
【頌】宗教分梁漢佳聲震玉京是非從此出得失自茲生雨過山添翠云開目倍明空花元不有何必怪雙睛。
【問】猿抱子歸青嶂后鳥銜花落碧巖前且道是甚么人語?
【答】言不該典非君子之所談。
【頌】至理一言不勞分棟輸他夾山疑殺法眼錯商量有何眼莫學徐六空檐板。
【問】研窮至理以悟為則為甚么祖師道不怕迷只怕悟?
【答】跣足履春冰。
【頌】迷也何憂悟也何怕水月空花從他變化吹毛照雪倚天寒殺活權衡獨柄霸。
【問】有語不得道無言鬼也嗔且道意旨如何?
【答】舌頭無骨。
【頌】巖松庭檜影蕭條叫月玄猿恨未消清韻連霄酬谷響癡心猶自笑鷦鷯。
【問】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且道衲僧家甚么處安身立命?
【答】緊俏草鞋。
【頌】瘦筇挑月入紅塵不必擇居卜立身有佛處同無佛處趙州何用苦勞神。
【問】祖師道見處不從眼見聞處不從耳聞靈云香嚴正眼在甚么處?
【答】眉毛下。
【頌】聞似不聞見如不見木竹桃花乾坤普遍心中雙眼頓圓明六一俱亡無不見閃電光中仔細時何勞耳目生疲倦。
【問】斷弦續(xù)不得為甚么千古響泠泠?
【答】罕遇知音。
【頌】我道知音一個無知音縱有待何如乾闥婆奏頭陀舞習氣元來果未除。
【問】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未審從甚么處念?
【答】分明記取。
【頌】覺照圓明絕念時更無一物可堪為四臣喝退忘依所云倚西山月落遲。
【問】雖得六銷猶未忘一忘一之后功歸何所?
【答】冬去寒食一百五。
【頌】荒陂獵犬趁羚羊蹤跡無余得校量畢竟元勛成底事茙葵傾側奉朝陽。
【問】色見聲求俱是妄問君那個是如來?
【答】明眼人難謾。
【頌】干屎橛云門指出靈山月一道光含四百州癡兒何必重相謁色見聲求不契時達磨半夜辭梁闕。
【問】悟則言言般若迷時句句瘡疣為甚么祖師道悟之一字直須吐卻?
【答】心空及第歸。
【頌】吐不出咽不入迷悟情懷誰敢立智炬煌煌照大千白毫光里絕階級。
【問】情忘識盡歸真諦為甚么絕點純清階下人?
【答】只見錐頭利。
【頌】白圭無玷不足為貴圓珠不穴何可言純相如有智兮還成鈍滯罔象無心兮孰為因循豈知李杜蘇黃輩花酒叢中飽看春。
【問】自心起信還信自心且道信后如何行履?
【答】運水般柴。
【頌】河里失錢河里捷不須更買孫賓卜忽然獲得便流通頃刻遍達諸耳目耳目達無阻隔縱橫妙用赍商客。
【問】坐脫立亡猶未徹石霜消息事如何?
【答】蒼天蒼天。
【頌】枯木花開冷灰豆爆石霜一宗幾乎寂寞侍者忒慣叢林首座未嘗行腳東風忽爾遍坤維點檢人間錯不錯遍地桃花紅灼灼。
【問】祖師道知有底人直須向異類中行只如不知有底人向甚么處行履?
【答】花襯馬蹄香。
【頌】忽憶南泉水牯牛溪頭溪尾自憂游牧童睡穩(wěn)芒繩斷明月孤圓萬里秋。
【問】古人道若論此事直須似鏡常明為甚么道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答】丑婦揚眉。
【頌】成壞根源不可疑休從照膽定良規(guī)本來面目常相見何用區(qū)區(qū)手撥眉。
【問】離心意識參出凡圣路學只如到這里參見阿誰學個甚么?
【答】相識還如不相識。
【頌】饑時吃飯寒時著衣無法可說無師可依震威一喝聾三日戳瞎雙睛息萬機。
【問】不落因果墮野狐身不昧因果脫野狐身且道落昧二字是同是別?
【答】春蘭秋菊。
【頌】通身遍身何必不必具眼阿師試分得失當同兮采花成蜜無別兮割汁為漆實實雨過寒蟬鳴唧唧。
【問】絕后重蘇方始欺君不得作么生是重蘇底人?
【答】作么作么。
【頌】名遂功成撒手行回途復妙幾人能退身三步參詳去不會休爭鬼眼精。
【問】脫卻籠頭卸角馱底人向甚么處安排?
【答】可上可下。
【頌】明窗靜幾莫厭蕭疏籠頭角馱不索驅除妥妥帖帖無欠無余橫眠側臥一任卷舒。
【問】祖師道一念回機便同本得回機一句作么生道?
【答】更無一物獻尊堂。
【頌】休云迦葉富莫訝釋迦慳月逐波沉海云隨雁過山不居生死宅那住有無關若昧回機路難逃作野犴。
【問】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未審祖師那里得這個消息來?
【答】無言童子暗嗟吁。
【頌】霜天云際沒賓源風卷平林萬樹空向晚憑樓閑放目難將有限趁無窮。
【問】古人云有道者得無心者通為甚么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答】彈指三下。
【頌】否泰興衰情忘轉隔得返紅衢還迷紫陌腳跟線斷了無拘方信名為云水客。
【問】古人道修證則不無染污則不可作么生喚作染污?
【答】含血噀人。
【頌】萬里晴空片云點破一翳不生九鳥自墮除去見聞覺知并卻行住坐臥冰清玉潔總如如莫道精嚴無一個。
【問】不用求真唯須息見只如諸見如何息得?
【答】眼里無筋一世貧。
【頌】諸見息平田未免生荊棘荊棘林中得自由方能透得黃金國個中真妄本無殊為報禪人休費力。
【問】古人道有一人常不吃飯不道饑有一人終日吃飯不道飽且道是一人是二人?
【答】難兄難弟。
【頌】饑不饑飽不飽無欠無余非善巧鼻孔昂藏模索難謾云壯若雙垂瓜是一人是二人屈指從頭數(shù)不真。
【問】得魚必假筌得兔必假[四/弟]不假筌[四/弟]還得也無?
【答】收來放去。
【頌】恢恢天網(wǎng)疏非漏水陸生靈難以透點額華鯨更不移桂宮白兔仍依舊遇明時當曉晝呂尚從今莫下鉤成湯自此休秋狩。
【問】德山棒如雨點臨濟喝似雷奔且道那個最親切?
【答】南地竹兮北地木。
【頌】拱密威嚴全施號令無劣無優(yōu)無偏無正具眼兮針芥相投擬心兮圣凡難并當機棒喝沒人情十圣三賢應乞命。
【問】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xiàn)全身且道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答】險。
【頌】踢倒須彌踏翻大地左右逢源縱橫無累分身百億兮至化綿綿撒手懸崖兮靈機異異。
【問】情存向背見處偏枯且道仰山拂子是偏是正?
【答】信手拈來。
【頌】玉線金針半夜穿鼻微芒細巧相聯(lián)從來妙用離情見須信靈山有秘傳。
【問】曹山云諸方盡把格則語何不與他道卻且道如何為他道則是?
【答】逢人不得錯舉。
【頌】法不離心波即是水擬涉詮量是非鋒起古格分明舉似伊桃紅李白薔薇紫。
【問】龍牙云待石烏龜解語即向汝道且道那個是石烏龜?
【答】九宮八卦。
【頌】石烏龜分付汝劈腹剜心無險阻茫茫天下杜禪和慎勿從今休錯舉。
【問】德山云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且道德山還盡善也未?
【答】駟不及舌。
【頌】云出岫兮無心月印江兮非意直饒云月如然也是一場特地舉身踏轉上頭關應笑維摩垂不二鷲嶺舉一花少林開五葉西干布芬芳東土光煒炸五派各奔流一言成勝捷正偏能參差祖代相承接玉馬驟青霄泥牛駕舟楫蒼梧鳳不棲古殿誰肯躡撒手舊途中主賓那交涉飯肚飽齁齁枕高安帖帖綠水綠潺潺青山青疊疊。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