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信心銘

\

  一卷。相傳為隋·僧璨(?~606)所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景德傳燈錄》卷三十、《禪宗全書》第九十四冊。全文由四言韻文所成,計(jì)一四六句五八四字。始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終于“言語道斷,非去來今”。內(nèi)容主要在歌誦超越一切對立與差別、平等一味之絕對世界,并闡明信心不二的禪思想。由文中包含有受老莊思想及僧肇思想影響的萬物一體觀,及受華嚴(yán)學(xué)影響的一多相即思想,因此被視為以中國化思想解說禪法真髓的重要著作,與牛頭法融《心銘》之思想相近,對后世禪思想之形成極具影響力。

  關(guān)于作者,《百丈廣錄》謂傳說三祖僧璨所作。然僧璨之事跡不詳,且《歷代法寶記》與《寶林傳》中亦未述及僧璨造《信心銘》;五代之永明延壽(904~975)則依當(dāng)時(shí)江東所傳,謂此書作者為牛頭法融。如《宗鏡錄》云(大正48·496b)“融大師信心銘云欲得心凈,無心用功。”

  本書自古廣受禪家重視。注疏有宋·清了《信心銘拈古》、元·明本《信心銘辟義解》、明·道霈《信心銘看話》,日本有瑩山紹瑾《信心銘拈提》、茂本無文《信心銘講義》、堀口周道《信心銘夜塘水講義》、近重真澄《信心銘評》等。[佛百]

精彩推薦